国家公园体制引领生物多样性主流化

来源 :林业资源管理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artingal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生物多样性主流化是最有效的生物多样性保护与可持续利用措施之一。我国在生物多样性就地保护、政策立法、执法监管等方面取得了长足进展,但还没有根本遏制生物多样性总体下降趋势,主要是因为我国生物多样性还没有完全主流化,在法律、经济、机制、技术和市场等方面都有待加强。建立国家公园体制就是创新我国的自然生态保护制度,包括建立统一规范高效的自然保护地管理体制,构建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建立自然生态系统完整性原真性保护的新机制新模式。在我国建立国家公园体制,有利于《生物多样性公约》确立的保护生物多样性、促进生
其他文献
使用普通硅酸盐水泥、硫铝酸盐水泥、高抗折超硫酸盐水泥、碱激发水泥等4种水泥,研究不同水泥种类、不同水胶比对人工鱼礁生态混凝土的力学性能、耐久性能、生态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水胶比的减小,人工鱼礁混凝土的力学性能和耐久性能有所增强,生态性能减弱;水胶比相同时,与其他3种水泥相比,高抗折超硫酸盐水泥制备的人工鱼礁生态混凝土抗压强度高11%~24%,抗折强度高57%~70%,抗酸盐侵蚀性能较强,对海水水质影响较小,综合性能较好,更适合用于制备人工鱼礁生态混凝土。
林业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创新林业投融资模式是推进我国林业现代化发展的关键问题。本文通过文献查阅、收集资料和分析数据等方法,从传统融资渠道(国家直接投资、间接融资和外来资金),融资模式的创新(林权抵押贷款、PPP融资模式、BOT模式)方面分析总结我国林业建设的融资现状及其发展趋势,并从政策法规的建立健全、专业资产评估机制的完善、林业金融市场的构建等方面为推进我国林业投融资模式的创新及健康发展提出一些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