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羚羊木雕》课堂实录

来源 :心事·教育策划与管理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azaisu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教材分析:该文是一篇反映中学生成长过程中内心情感冲突的散文。它以羚羊木雕为线索,运用插叙手法巧设了一次“亲情”与“友情”的冲突。
  学情分析:“代沟”是现代中学生常常感到困惑的话题。生活中,“亲情”与“友情”发生矛盾的事也时有所闻,故本文内容,学生理解起来并不难。
  教学目标:
  1.整体感知课文,分析人物性格。
  2.体会浓浓亲情,珍视真诚无私的友情。
  3.提高思辨能力和概括能力。
  教学重、难点:
  1.学习本文插叙手法及人物描写的作用。
  2.学会与家长、他人沟通、交流,处理好亲情与友情的关系。
  3.探究作者的情感观和价值观。
  教学方法:
  诵读法,讨论法。多媒体课件营造氛围。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上一课的学习让我们感悟了亲情的力量。是它让做兄长的认识到错误后永难释怀,是它让做弟弟的全然忘却兄长的不足。可是,如果遇到了与“亲情”相冲突的“友情”时,我们又该如何面对呢?(走进新课,板书课题)
  学生活动:聆听,回顾。
  设计意图:让学生再次感悟亲情的力量,明确本课方向性问题,兴趣进入新课。
  二、速读课文,感知内容
  1.引导学生感知课题。
  2.以问题引领学生感知文章写作顺序的巧妙运用。
  3.概括事件的相关情节。
  学生活动:速读课文,明确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了解文中相关人物,准备分角色朗读。
  设计意图:明确本文的插叙的运用,提高概括能力。
  三、再读课文,探究人物性格
  1.引导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
  2.引导学生探究朗读效果。
  总结:(1)万芳:仗义、坦诚、宽容。
  父母:对孩子疼爱有加,较注重钱财,不够理解孩子(急性子、沉稳老练)
  “我”:重友情,珍视友情
  奶奶:和事佬。
  学生活动:1.朗读,把握人物性格。
  3.分组,讨论交流。甲乙丙三组展开辩论。
  设计意图:明确文章写人的方法。让学生进入矛盾冲突的情境,思辨正误。
  四、研读写景段及心理描写段落
  1.引导学生阅读重点段落。
  2.摆出问题,引发探究。
  作结:明确:(1)父母是我们最亲的人,疼我们、爱我们;朋友亦同样重要。
  (2)父母送木雕时,若讲明木雕的贵重,既可增长女儿的知识,也可免去送人一事;
  (3)孩子就是孩子,做事应该与父母先沟通,这样可避免幼稚行为。
  (4)一家人应该多沟通、交流自己的看法,在交流中寻求问题的处理方法。多沟通,既可理解彼此心声,增进感情,又可避免此类事情发生。
  学生活动:读、感悟,探究冲突的解决方法。
  设计意图:提高思辨能力。
  五、拓展延伸
  大屏幕展示画面,要求学生观察、讨论。结合学生所谈点拨:正立看,一个大鼻子、白发苍苍且蓬松的老太太,倒着看,一个卷发、俊俏的美少女。看问题,角度不同,答案不同。请学会换位思考。
  学生活动:观察、讨论,展示看法。
  设计意图:强化对问题的思辨与处理能力。
  六、小结
  七、板书
  理,在思辨中呈现
  ——《羚羊木雕》课堂实录(片断)
  师:同学们,现在的矛盾怎么解决?如果我们出现在万芳家,该说谁的理好呢?
  生:我觉得“我”不能去要回木雕,这样,会破坏万芳和“我”的友谊。“我”不能出尔反尔。
  生:我觉得可以迂回一下,告诉万芳木雕在“我”父母心目中的地位,坦诚地说出自己的感受,既然万芳是个仗义的孩子,就有可能理解。
  生:我觉得不要回难以面对父母,爸爸送“我”木雕说明他是疼“我”爱“我”的,我们怎么能伤害深爱我们的人呢?
  生:干脆和爸爸理论理论,就是不去要,因为爸爸当初送“我”木雕时,并没有告诉“我”木雕有多贵重,他如果心疼就算作是为自己的错付出的代价吧!
  师:好的,这真叫“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我”珍视友情,没有错,“不要”能理解;父母对我们疼爱有加,顾及一下父母的感受,“要”也能理解。实际上,回过头想想,这种尴尬当初可不可以避免的呢?怎么避免?
  生:可以,父母送木雕时,若讲明木雕的贵重,既可增长女儿的知识,也可避免送人一事。
  生:实际上父母当时可能疏忽了,他怎么会想到有这个插曲呢?假如我们做决定前与父母沟通一下,也许就会避免了这样的幼稚行为。毕竟我们还是孩子。
  师:确实如此,大家真是善于思考,善辨是非,明理。是的,很多时候,很多问题的形成往往就是因为我们未能沟通解决。其实,无论与家人还是与亲戚、朋友,都应该多沟通、交流,在交流中寻求问题的处理方法。这样,既可了解彼此心声,又可增进感情,更可避免此类事情的发生。那就请同学们尝试做生活的沟通高手吧!
  反思:本课教学做到了对重难点的把握,即对插叙手法的巧妙讲解和对学生情感与价值观的渗透引导,合作探究环节强化了学生和谐与人关系的意识,又提高了他们的思辨能力,做到了生生、师生与文本的互动。但基础强调稍显不够,对景物描写段的研读力度还有待加大。
其他文献
为追求更高品位的教学,迎接新的挑战,以适应国内外新的经济、教育形势发展的需要,轰轰烈烈的新一轮课程改革已全面铺开,从一开始它就显现出划时代的特有脉动,预示着教改的新动向。三年来结合本校实际,我们将新课程理念巧妙地应用到体育课堂教学中去。通过实践,我们充分体会到《新课标》给课堂教学所注入的无限生机和活力,领悟到在继承中求,在创新中求发展的真正内涵。同时,在实施过程中也遇到了一些困惑和艰辛。那么我们是
期刊
当前职业学校在管理中的封闭性体现在以下一些方面:一是教学管理的封闭性——以学科为本位的管理,强调学科教学的独立性,忽视学科教学中的互动性、网络化以及社会化;二是德育管理以学校为唯一中心,忽视学校以外的与学校教育生态形成有重要关系的人文、地理等因素所构成的旁系环境的培植与利用。  一、建立民主科学的“参与式”决策与管理机制。让每一个教师都参与到学校的管理和决策中,是调动教师工作积极性与主动性的重要策
期刊
目前师范类高职院校在教育任务、人才培养模式、教学内容、教学理念、课程建设等方面都面临着转向,以培养高素质技能型师范人才。师范类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队伍面临着数量不足和结构失衡问题,难以胜任师范类职业教育转向需要。师范类高职院校要创新师范类“双师型”教师内涵,通过制定“双师型”教师队伍发展规划、构建能进能出的“双师型”教师选拔和发展机制、完善“双师型”教师培养培训体系、建立“双师型”教师评价和激励机制等来建设高水平“双师型”教师队伍。
尊重学生的主体性,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是新课堂教学中提得最亮的口号。如何让学生真正的成为课堂的主人,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在新课导入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要让学生真正的成为课堂的主人,从新课导入起就应该激发起学生学习的兴趣,使学生乐意入主课堂,为充当主角作好心理准备。因此,新课的导入应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快而有效地吸引学生”为立足点。在具体操作时教师要从“两抓”入手。一方面教师要全
期刊
作为一名小学数学教师,由于特殊对象——小学生的自我控制能力较差,好动、注意力不集中,注意力集中的时间大约为15至20分钟。这对我们老师,特别是年轻教师来说,是一个挑战。如何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效率更显得尤为重要,教学实践告诉我们,学生学习效果如何,教学成功与否,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全体同学的主动参与程度。学生主动参与的面广,课堂效率就高,教学效果就好,那么,如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提高课堂效率呢?结何本人教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