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初中数学知识具有很强的抽象性,因此教师需要创设具体而生动的生活情境来进行教学,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分类要求,鼓励学生积极探究,巧妙设计教学环节,这样便于学生理解抽象的数学问题,提高学习兴趣,从而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新课标的要求是:义务教育阶段数学课程的设计,充分考虑本阶段学生数学学习的特点,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心理特征,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发数学思考。
【关键词】 初中数学;学习兴趣;有效性
【中图分类号】G63.0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15-000-01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要求:"数学教学活动应激发学生兴趣,调动学生积极性,引发学生的数学思考,鼓励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促进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地学习".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应根据学习内容、班级学情设计教学方法,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达到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目的。
鲁迅先生说过:“没有兴趣的学习,无异于一种苦役,没有兴趣的地方就没有智慧的灵感。”兴趣是一种具有积极作用的情感,而人的情感又总是在一定的情境中产生的。在数学教学中如果把数学知识放在一个生动、活泼的情境中去学习,更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那么,究竟该如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呢?
一、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营造宽松氛围。“感人心者先乎于情”,教师应加强与学生感情的交流,增进与学生的友谊,关心他们,爱护他们,热情地帮助他们解决学习和生活中的困难。做学生的知心朋友,使学生对老师有较强的信任感、友好感、亲近感。当教师的情感灌注在教学内容中,激起了学生的学习情感时,学生就能够更好地接受教师所教的数学学科了,从而达到“尊其师,信其道”的效果。要想讓学生喜欢数学,努力营造宽松和谐的课堂教学环境也是极其重要的。所谓宽松和谐的课堂教学环境就是民主的、外向的、开放的,应鼓励学生自由思考、自主发现甚至敢于批评争论,让周围环境成为激起学生灵感的场所。有了宽松的创造空间,学生才能敢想敢说,敢于标新立异,创造潜能才能激发出来。
二、创设问题情境。问题是思维的火花,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已有的知识及生活经验,创设有意义的、开放的、富有挑战性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让学生从创设的情境中尝到数学学习的乐趣,使他们始终处于情绪高涨、兴趣浓厚、积极主动的学习状态中。这就要求备每一节课前,都要想到这些知识与哪些实际例子有联系,生活中哪些地方使用它,尽量做到能在实际情境中融入数学知识,尽量用学生熟知的、喜闻乐见的例子代替枯燥的例题。
三、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在数学教学中,适时适当地选用多媒体来辅助教学,以逼真、生动的画面,动听悦耳的音效来创造教学情境,能使抽象的教学内容具体化、清晰化;能使学生思维活跃、兴趣盎然地参与教学活动;能使学生重视实践操作,科学地记忆知识,并且有助于学生发挥学习的主动性。从而提高教学质量,优化教学过程,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求知欲。
四、给予学生成功的满足。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学生如果获得成功,就会产生愉快的情绪。如果这种情况反复多次,学习和愉快的情绪就会建立起稳固的联系,从而大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反之,在数学课堂上长期遭受挫折和失败,就会使学生对自己能否学好数学感到怀疑,并对数学产生恐惧心理,失去学习信心。这样一来,学生对数学唯恐避之不及,又有何兴趣而言呢?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针对不同学业水平的学生,区别对待与要求,力求使每个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都有获得成功的可能,体验成功的喜悦。
五、引导动手操作。让学生动手操作不仅能使他们获得丰富的感性认识,而且能引出兴趣。因此,教学中要注意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创造条件,引导学生自制学具,自己获取知识,解决问题。在知识的运用过程中,学生的兴趣很浓,主动积极,能尝到探求知识的乐趣。在动手过程中,学生互相讨论,收到群体效应的激励,更能激发学习兴趣,调动积极性。
六、开展数学课外活动。学生在学到了一定的数学知识、有了学习的兴趣之后,就会不满足于课堂所学的知识。这时,教师应积极组织各种数学课外活动,为其创造一个自由的、生动的学习环境。课外活动比课堂教学更加开放,更加利于因材施教,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自愿参加。例如,组织数学课外兴趣小组,介绍中外数学家的故事,出数学墙报,开展课外阅读,上趣味数学课,开设专项讲座等,让学生在丰富多彩的数学活动中,扩大知识面,发展数学的学习兴趣。
七、利用数学美感染学生。数学从表面上看好像比较枯燥,但实际上却具有一种隐蔽的、深邃的美,一种理性的美。比如数学中含着对称、简洁、奇异和和谐等美学因素,我们可以在平时教学过程中通过创设情境等手段,使学生感受数学美,陶冶情操,激发学习兴趣。
总而言之,只有培养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激发他们强烈的学习欲望,才能让学生成为教学真正的主体,才能使教师教得轻松,学生学得快乐、主动,才能有效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提高教学质量。
【关键词】 初中数学;学习兴趣;有效性
【中图分类号】G63.0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15-000-01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要求:"数学教学活动应激发学生兴趣,调动学生积极性,引发学生的数学思考,鼓励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促进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地学习".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应根据学习内容、班级学情设计教学方法,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达到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目的。
鲁迅先生说过:“没有兴趣的学习,无异于一种苦役,没有兴趣的地方就没有智慧的灵感。”兴趣是一种具有积极作用的情感,而人的情感又总是在一定的情境中产生的。在数学教学中如果把数学知识放在一个生动、活泼的情境中去学习,更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那么,究竟该如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呢?
一、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营造宽松氛围。“感人心者先乎于情”,教师应加强与学生感情的交流,增进与学生的友谊,关心他们,爱护他们,热情地帮助他们解决学习和生活中的困难。做学生的知心朋友,使学生对老师有较强的信任感、友好感、亲近感。当教师的情感灌注在教学内容中,激起了学生的学习情感时,学生就能够更好地接受教师所教的数学学科了,从而达到“尊其师,信其道”的效果。要想讓学生喜欢数学,努力营造宽松和谐的课堂教学环境也是极其重要的。所谓宽松和谐的课堂教学环境就是民主的、外向的、开放的,应鼓励学生自由思考、自主发现甚至敢于批评争论,让周围环境成为激起学生灵感的场所。有了宽松的创造空间,学生才能敢想敢说,敢于标新立异,创造潜能才能激发出来。
二、创设问题情境。问题是思维的火花,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已有的知识及生活经验,创设有意义的、开放的、富有挑战性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让学生从创设的情境中尝到数学学习的乐趣,使他们始终处于情绪高涨、兴趣浓厚、积极主动的学习状态中。这就要求备每一节课前,都要想到这些知识与哪些实际例子有联系,生活中哪些地方使用它,尽量做到能在实际情境中融入数学知识,尽量用学生熟知的、喜闻乐见的例子代替枯燥的例题。
三、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在数学教学中,适时适当地选用多媒体来辅助教学,以逼真、生动的画面,动听悦耳的音效来创造教学情境,能使抽象的教学内容具体化、清晰化;能使学生思维活跃、兴趣盎然地参与教学活动;能使学生重视实践操作,科学地记忆知识,并且有助于学生发挥学习的主动性。从而提高教学质量,优化教学过程,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求知欲。
四、给予学生成功的满足。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学生如果获得成功,就会产生愉快的情绪。如果这种情况反复多次,学习和愉快的情绪就会建立起稳固的联系,从而大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反之,在数学课堂上长期遭受挫折和失败,就会使学生对自己能否学好数学感到怀疑,并对数学产生恐惧心理,失去学习信心。这样一来,学生对数学唯恐避之不及,又有何兴趣而言呢?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针对不同学业水平的学生,区别对待与要求,力求使每个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都有获得成功的可能,体验成功的喜悦。
五、引导动手操作。让学生动手操作不仅能使他们获得丰富的感性认识,而且能引出兴趣。因此,教学中要注意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创造条件,引导学生自制学具,自己获取知识,解决问题。在知识的运用过程中,学生的兴趣很浓,主动积极,能尝到探求知识的乐趣。在动手过程中,学生互相讨论,收到群体效应的激励,更能激发学习兴趣,调动积极性。
六、开展数学课外活动。学生在学到了一定的数学知识、有了学习的兴趣之后,就会不满足于课堂所学的知识。这时,教师应积极组织各种数学课外活动,为其创造一个自由的、生动的学习环境。课外活动比课堂教学更加开放,更加利于因材施教,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自愿参加。例如,组织数学课外兴趣小组,介绍中外数学家的故事,出数学墙报,开展课外阅读,上趣味数学课,开设专项讲座等,让学生在丰富多彩的数学活动中,扩大知识面,发展数学的学习兴趣。
七、利用数学美感染学生。数学从表面上看好像比较枯燥,但实际上却具有一种隐蔽的、深邃的美,一种理性的美。比如数学中含着对称、简洁、奇异和和谐等美学因素,我们可以在平时教学过程中通过创设情境等手段,使学生感受数学美,陶冶情操,激发学习兴趣。
总而言之,只有培养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激发他们强烈的学习欲望,才能让学生成为教学真正的主体,才能使教师教得轻松,学生学得快乐、主动,才能有效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提高教学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