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随着新课标课程改革的不断进行,高中数学的重要地位日趋明显,高中数学是高中阶段最重要的学科之一。其实数学作为一门工具,在物理、化学、生物等领域都有很多应用。因此,学好数学对于一个学生来说,无论是放在现在还是将来,都会有很大的作用。
【关键词】新课标 高中数学 学习指导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7.16.111
高中新课标的实施,对许多教师的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挑战。面对学习效果差异明显的学生,教师的教学工作更是增加了难度。有的时候,教师往往需要花很长的时间进行备课,为的就是能够让学生在理解基础知识的前提之下轻松地解决较为复杂的问题。但是,这往往事与愿违。许多学生虽然弄懂了基础知识,但是却无法更进一步地去理解复杂的问题。究其原因,是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没有掌握知识理解的过程与技巧。因为知识领悟的过程需要学生全程主动参与,很多学生在课堂上没有做学习的主人,没有养成学习的主动意识。这就需要教师做出一些教学调整。
一、让学生产生学习兴趣
许多学生不能学好数学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他们没有产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很多学生一看到数学有这么多复杂的知识点,而且需要不断的进行演算,他们的脑袋就发昏了。
(一)教师需要适当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
有许多导致学生厌学的因素,比如许多问题的思考和解决过程都需要学生耗费大量的脑力,然而进行持续紧张的高强度思考又是解决问题的关键。许多学生在长时间处于这种状态之后,就会产生极度的厌学情绪。并且这种厌学情绪对于今后的学习是极其危险的,学生失去了学习的兴趣,自然而然教师的教学进度就很难进行,教室的学习氛围就会越来越差,学生的学习效果也会逐渐下降。应对这种特殊情况,教师需要有针对性地解决这些问题,教师可以适当地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比如在上课的时候利用一些剩余的时间把比较复杂的问题解决掉,好让学生在课后有多余的时间进行其他科目的学习。这样也可以减轻学生在其他学科方面的学习压力。
(二)创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对于学生来说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不仅能够增进同学之间的友谊,更重要的是能够增加学生之间的学习氛围,从而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教师可以将全班进行分组,然后每个组就是一个学习小组,在每个学习小组由同学们投票选出一个组长,这个组长负责接受教师的指示。每次教师在课堂上分配学习任务的时候,每个学习小组就可以开始进行小组讨论,要注意学习小组的成员也要尽量合理,需要既有尖子生又有普通学生,这样每个学习小组才能平衡。学习小组中的普通学生可以在讨论的过程中听一听其他同学的意见,从而解决自己之前存在的问题。学习小组的协同工作往往比一个人单独工作学习的效率高很多,而且学习小组中成员的积极性很容易就被带动起来了。除此之外,大家在一起学习、一起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就会忘掉数学学习的紧张感和压迫感,学生们在一个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中更能够取得好成绩。
二、理清解决问题的思路
我们遇到的问题都需要一个合理的解决思路。数学问题往往是抽象的,虽然许多实际应用里面会存在一些实际的例子,但是也需要我们将其抽象出来转化为我们所学过的数学问题。
首先,需要找准数学对象,教师需要根据实际教学的特点,找到问题所涉及的数学知识。然后根据自己对该问题的理解设计适合的情景,为了让学生能够跟进老师的步伐,问题设计的情景需要有代表性和启发性。这样有利于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
其次,教师作为参与者需要引导学生仔细地对问题进行观察、分析、归纳、整合,并且联系自己所学过的知识进行比对。如果没能及时想出来,还可以参与学习小组的互动与讨论,在交流和讨论的过程中来发现和提出问题。
然后,就需要教师在上课的过程中组织好自己的思路和语言来引领学生进行思考和归纳,从而得出相关知识所涉及的问题,在此过程中,教师需要通过一定程度的讲解,来为学生答疑解惑,让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再次,通过分析问题和联系所学的知识点之后,就需要我们对症下药了。教师需要尽可能地让学生们独立思考问题的解决方案,首先学生必须掌握基础的知识好应对比较简单的问题。然后学生可以挑战一些有点综合性的题目,试一试自己哪些知识点掌握的比较好,哪些知识掌握的不好。对于那些掌握的不很很牢固的知识,教师可以通过具体的范例来为学生进行分析和讲解,学生解答问题的过程重在分析、转化和联系所学的知识,并且将这些问题划归为几类,每一类都有对应的方法和套路。
最后,在解决了问题之后,有能力的学生需要对这些问题进行分类汇总,透过问题本身找到该问题背后所涉及的知识点和解题技巧。而对于那些无法自己进行归纳的学生,教师可以为他们进行分析和归纳。经常对问题进行归纳和总结,从而找到其中的解题规律,有助于学生形成自己的解题思路和观点,有助于积累学习经验。
三、提高创新意识,培养创新能力
在教学的过程中,除了教师应该讲课的时间之外,其他时间应该多留给学生进行独立自主的思考,应该多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教师讲课的时候要尽量把所讲的内容进行精简化,要做到那些简单易懂的教师可以不讲,而非常困难并且几乎不会出现考点的知识点也可以不讲。教师所要讲的内容应该是那些比较容易出错和比较容易混淆的知识点,还有那些需要教师进行点拨学生才能够继续深入研究的知识点,对于这些知识点,教师可以作深入的讲解,但是也需要对这些问题把握住尺度,既不能讲的太少,也不能讲的太多。讲的太少学生不一定能够理解,而讲的太多学生的自主思考的空间就不存在了。无论是在课堂上还是課堂以外,教师都需要留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去思考,例如学习了复数的概念,学生可以向以前实数求解那样求,在求解的过程中,学生可以联系到之前的知识点和现在所学的进行对比和分析,从而求解出答案。因此,教师要留给学生足够的思考空间,这样学生的思维就会更加的清晰,创新意识也会不断加强。
四、结束语
高中数学学习的过程中,首先要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有了足够的学习兴趣才有持久的学习动力。其次,在解答数学问题的过程中,需要遵循一定的思维逻辑,按照一定的步骤进行,最后解决的问题需要进行归纳和总结以便以后遇到相似的问题好轻松解决。最后,学习的过程中,教师要留给学生足够的学习空间,好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
【关键词】新课标 高中数学 学习指导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7.16.111
高中新课标的实施,对许多教师的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挑战。面对学习效果差异明显的学生,教师的教学工作更是增加了难度。有的时候,教师往往需要花很长的时间进行备课,为的就是能够让学生在理解基础知识的前提之下轻松地解决较为复杂的问题。但是,这往往事与愿违。许多学生虽然弄懂了基础知识,但是却无法更进一步地去理解复杂的问题。究其原因,是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没有掌握知识理解的过程与技巧。因为知识领悟的过程需要学生全程主动参与,很多学生在课堂上没有做学习的主人,没有养成学习的主动意识。这就需要教师做出一些教学调整。
一、让学生产生学习兴趣
许多学生不能学好数学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他们没有产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很多学生一看到数学有这么多复杂的知识点,而且需要不断的进行演算,他们的脑袋就发昏了。
(一)教师需要适当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
有许多导致学生厌学的因素,比如许多问题的思考和解决过程都需要学生耗费大量的脑力,然而进行持续紧张的高强度思考又是解决问题的关键。许多学生在长时间处于这种状态之后,就会产生极度的厌学情绪。并且这种厌学情绪对于今后的学习是极其危险的,学生失去了学习的兴趣,自然而然教师的教学进度就很难进行,教室的学习氛围就会越来越差,学生的学习效果也会逐渐下降。应对这种特殊情况,教师需要有针对性地解决这些问题,教师可以适当地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比如在上课的时候利用一些剩余的时间把比较复杂的问题解决掉,好让学生在课后有多余的时间进行其他科目的学习。这样也可以减轻学生在其他学科方面的学习压力。
(二)创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对于学生来说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不仅能够增进同学之间的友谊,更重要的是能够增加学生之间的学习氛围,从而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教师可以将全班进行分组,然后每个组就是一个学习小组,在每个学习小组由同学们投票选出一个组长,这个组长负责接受教师的指示。每次教师在课堂上分配学习任务的时候,每个学习小组就可以开始进行小组讨论,要注意学习小组的成员也要尽量合理,需要既有尖子生又有普通学生,这样每个学习小组才能平衡。学习小组中的普通学生可以在讨论的过程中听一听其他同学的意见,从而解决自己之前存在的问题。学习小组的协同工作往往比一个人单独工作学习的效率高很多,而且学习小组中成员的积极性很容易就被带动起来了。除此之外,大家在一起学习、一起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就会忘掉数学学习的紧张感和压迫感,学生们在一个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中更能够取得好成绩。
二、理清解决问题的思路
我们遇到的问题都需要一个合理的解决思路。数学问题往往是抽象的,虽然许多实际应用里面会存在一些实际的例子,但是也需要我们将其抽象出来转化为我们所学过的数学问题。
首先,需要找准数学对象,教师需要根据实际教学的特点,找到问题所涉及的数学知识。然后根据自己对该问题的理解设计适合的情景,为了让学生能够跟进老师的步伐,问题设计的情景需要有代表性和启发性。这样有利于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
其次,教师作为参与者需要引导学生仔细地对问题进行观察、分析、归纳、整合,并且联系自己所学过的知识进行比对。如果没能及时想出来,还可以参与学习小组的互动与讨论,在交流和讨论的过程中来发现和提出问题。
然后,就需要教师在上课的过程中组织好自己的思路和语言来引领学生进行思考和归纳,从而得出相关知识所涉及的问题,在此过程中,教师需要通过一定程度的讲解,来为学生答疑解惑,让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再次,通过分析问题和联系所学的知识点之后,就需要我们对症下药了。教师需要尽可能地让学生们独立思考问题的解决方案,首先学生必须掌握基础的知识好应对比较简单的问题。然后学生可以挑战一些有点综合性的题目,试一试自己哪些知识点掌握的比较好,哪些知识掌握的不好。对于那些掌握的不很很牢固的知识,教师可以通过具体的范例来为学生进行分析和讲解,学生解答问题的过程重在分析、转化和联系所学的知识,并且将这些问题划归为几类,每一类都有对应的方法和套路。
最后,在解决了问题之后,有能力的学生需要对这些问题进行分类汇总,透过问题本身找到该问题背后所涉及的知识点和解题技巧。而对于那些无法自己进行归纳的学生,教师可以为他们进行分析和归纳。经常对问题进行归纳和总结,从而找到其中的解题规律,有助于学生形成自己的解题思路和观点,有助于积累学习经验。
三、提高创新意识,培养创新能力
在教学的过程中,除了教师应该讲课的时间之外,其他时间应该多留给学生进行独立自主的思考,应该多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教师讲课的时候要尽量把所讲的内容进行精简化,要做到那些简单易懂的教师可以不讲,而非常困难并且几乎不会出现考点的知识点也可以不讲。教师所要讲的内容应该是那些比较容易出错和比较容易混淆的知识点,还有那些需要教师进行点拨学生才能够继续深入研究的知识点,对于这些知识点,教师可以作深入的讲解,但是也需要对这些问题把握住尺度,既不能讲的太少,也不能讲的太多。讲的太少学生不一定能够理解,而讲的太多学生的自主思考的空间就不存在了。无论是在课堂上还是課堂以外,教师都需要留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去思考,例如学习了复数的概念,学生可以向以前实数求解那样求,在求解的过程中,学生可以联系到之前的知识点和现在所学的进行对比和分析,从而求解出答案。因此,教师要留给学生足够的思考空间,这样学生的思维就会更加的清晰,创新意识也会不断加强。
四、结束语
高中数学学习的过程中,首先要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有了足够的学习兴趣才有持久的学习动力。其次,在解答数学问题的过程中,需要遵循一定的思维逻辑,按照一定的步骤进行,最后解决的问题需要进行归纳和总结以便以后遇到相似的问题好轻松解决。最后,学习的过程中,教师要留给学生足够的学习空间,好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