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新媒体产业的飞速发展给传统媒体带来的挑战是有目共睹的,移动新媒体的异军突起更让传统电视信息传播的发展雪上加霜,也给新闻媒体采编工作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本文对新媒体环境下传统媒体新闻采编工作面临的挑战进行了多层面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应对对策,旨在促进新旧媒体的融合发展,以便于让传统媒体在自己的轨道上走得更快、更远。
【关键词】传统媒体;新闻采编;挑战;对策
中图分类号:TN94 文献标识码:A DOI:10.12246/j.issn.1673-0348.2021.17.046
1. 传统媒体的概念内涵
传统媒体是相对新媒体而言的,当前新媒体在通信技术和互联网技术的迅猛发展中应运而生,不受时间、地点、传播方式的限制,互动式的信息传播与分享让新媒体备受广大网民的青睐。而传统的纸媒、电视、广播、杂志、户外广告牌等只能在特定的时间、地点、通过特定的器械工具实现信息的传播与推送,且传统媒体不具备双向互动功能,媒介本身的灵活性欠缺。如此说来,在新的时代中传统媒体似乎很难受媒体市场以及社会大众的关注和赏识,因为两者在信息传播的过程中传统媒体确实存在不够灵活多变、程式化严重、技术发展缓慢的劣势。在此背景下,如果传统媒体的采编人员仍一如既往地采用原本的运作和工作模式,那么就很难保证不被新媒体的时代浪潮所吞没。
2. 新媒体时代传统媒体采编工作的挑战
2.1 复杂的竞争形势对采编人员政治素养的挑战
中国报业曾开创了连续20年高歌猛进的巅峰时代,尽管在报业的蓬勃发展期,电视台、党政机关的宣传组织之间同样面临着严峻的行业内竞争,但是和多媒体泛滥的新时代媒体竞争状况来讲,中国传统媒体面临的竞争对手从同行扩展到了全媒体,竞争区域从国内扩展到了全球。曾經传统传媒的采编工作者只需要为纸质新闻撰写稿件即可,而在当前受众需求不断增多的情况下,报业采编人员似乎需要具备并精通“十八般武艺”才能够不被互联网中海量的信息所迷惑。新媒体时代,人人都是新闻信息的发布者,来自四面八方的新闻信息可谓是乱花渐欲迷人眼,如果新闻采编人员只为求新、求变,求得更多人的关注,难免不会出现病急乱求医现象,造成虚假新闻的出现。此时考验的是媒体工作者能否坚定立场,发挥自身的舆论引导作用,去选取真实健康的新闻信息来作为传播重点,去弘扬社会主义价值观。
2.2 现代采编软件技术的挑战
我们所熟知的是传统媒体与新媒体之间最显著的一个区别是传播媒介、传播工具的不同。加拿大学者麦克卢汉对传播媒介在人类社会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做了如下概括:媒介即讯息。从这一定论来看,我们可以认为对社会真正有意义的“讯息”是我们所处的这个时代所使用的传播工具的性质,以及它能够带来的媒体创新和社会变革。在全媒体时代,由层出不穷的新技术所开创的媒体变革不断涌现,包括信息、新闻、舆论传播方式等,同时也改变了以往的传播关系,催动了新闻规范的变更。其中时效性是一个典型的、极为重要的对采编人员的新要求,在新媒体时代,信息采集和传播的渠道更加宽广,在给采编人员带来便利的同时,也意味着采编人员必须要快速、准确的采集出真实的、符合报业标准的信息并去编辑。因此,拍照、摄影能力、构图能力,对非线性编辑软件的使用能力等均是新时代新闻采编人员应该具备的必备能力。甚至一些采编人员需要具备节目选题、策划能力,如此才能够保障传统媒体的信息生产效果和质量。
2.3 新旧媒体融合模式下的采编创新能力
如今我们早已进入了“全民皆媒体”的时代,人们获取新闻信息的方式早已不再局限于广播、报纸和电视,新浪微博、网易新闻、腾讯、优酷和抖音,以及微信、QQ等自媒体平台均以各自的网络营销优势,抢占了传统媒体的一部分市场份额,传统媒体纵然拥有较好的群众基础,拥有坚持新闻质量和社会主流价值观的优势,但是在新生力量的不断推动下,如果传统媒体工作者不具备新旧媒体的融合能力,包括整合内外资源的能力,在新闻采访、制作中的取长补短能力,就很难在当今的新闻市场中将传统媒体的品牌力量和品牌价值发挥出来。例如,在短视频仍然可以称王的时代,快手、哔哩哔哩等视频平台公司相继上市,足以说明这种新形势、新姿态的市场运作模式很好迎合了年轻一代受众群体的喜好和价值观,此时传统媒体应以包容共生的心态,去更新新闻采编与策划的创新能力,包括在传播形式上,在播出内容上、在表达形态上。而这无疑是对传统媒体工作者认知新媒体能力的挑战,以及对新旧媒体融合创新能力的挑战。
3. 新媒体时代下传统媒体采编工作的应对策略
3.1 提高新闻敏锐度
新闻行业的特质决定了采编人员必须具备足够的新闻敏锐度,同时应该保持该高大上绝不低姿态,该接地气绝不端架子的良好职业素养和在复杂局面中保持清醒、坚定正向价值观引导的政治信仰和思想觉悟。在新闻信息瞬息万变的互联网时代中,媒介终端设备如手机或平板电脑的迅速发展,颠覆了媒介生态环境,曾经新闻的最佳保鲜时间是事件发生后的24小时,而在新媒体时代24小时足以让新闻事件泛滥全网,因此快速采集、编辑制作,将新闻信息第一时间传递给用户才能够保持和维护传统媒体的尊严。要做到如此,传统媒体工作者需要的不仅是创新采编模式,加强网络技术与信息内容的融合,同时需要加强自身作为官媒的职责干和使命感,拒绝哗众取宠、传播虚假信息和花边新闻等来捕捉大众眼球,而应保证新闻本身真实性的基础上选取新颖、独特的角度或者是不同的包装手法来生产和创新新闻产品,通过细致优化和精益求精来增强自身竞争力和发展力。 3.2 提高媒体运用能力
UGC、公民新闻的诞生足以表明新闻生产正走在由少數精英控制转向人人参与的道路上,这为传统新闻媒体的信息生产、采集、制作、传播提供了更多来源,也为增强新闻传播主体与用户的粘度提供了良机。将目光放到当前的媒体市场中可以发现,新媒体中的人人互动、人人参与都是通过各种媒体工具,那么在传统新闻采编工作中,采编人员想要避免自身价值的固化,就需要不断学习,不断更新自身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尤其是对各种新媒体的运用能力,这样才能够为打通新媒体市场做好专业储备,并逐渐运用新媒体的功能丰满自己的羽翼。一些嗅觉敏锐的知名报社,早就已经在新媒体大量涌向市场之时开始着力建设和打造全媒体平台,例如烟台传媒集团早在2008年就已经房搭建了我国第一个全媒体平台,在这个平台中,采访部、编辑部、信息部之间良好配合,编辑部、信息部通过互联网或者通讯渠道,将采编人员第一时间获取的信息资料,包括文字、图片、音视频等传播到全媒体平台的“信息加工车间”,报社中的报纸、网络、移动设备、电视等部门人员在信息库中获取自己所需信息再加工为特色产品,最终实现信息资源的高效分享和利用,也提高了新闻传播的时效性。
3.3 坚持内容为王、质量取胜
新闻信息需要通过传播媒介进行传达,传统媒体的采编工作并不介意去开拓新的媒体渠道,去开创新制作的媒体节目,而在新旧媒体的融合过程中,传统媒体不能丢失掉自己原本的优势,而去简单的追随传达形式上的一致,如此的融合反而会在新闻市场中得不偿失。如《扬子晚报》和《央视综艺》这两家官媒,其在报纸和电视媒体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但是旗下的微信公众号和视频号却表现平平,其中《扬子晚报》微信公众号的新闻传播内容是“新鲜事、有趣事、不平事、离奇事”,每天推送的新闻文章数量在10篇以上,但是新闻内容编写平淡,缺乏价值观的引导和对新闻事件的深度思考,文章的阅读数量大多徘徊在几千到2万之间,点赞和留言更是寥寥无几,此时不免让人对此公众号产生画蛇添足之感。《央视综艺》视频号定位为娱乐节目,主要是以娱乐新闻的传播为主。但是因为视频内容缺乏创意,制作不够精良,每个短视频的浏览量和点赞量同样屈指可数。反观那些坚持优质内容创作的观媒往往能够在各大网络平台上打出自己的一条出路。例如《主播说联播》这档节目,让日益变“冷”的新闻联播再次“热”了起来,节目播出之初就在抖音、微博平台大获关注和点赞,并迅速登顶网络热搜。节目的内容充分结合《新闻联播》中的重大事件和热点新闻,用通俗的语言去传递主流的声音,央视主播们风趣幽默的讲说给严谨静穆的新闻事件增添了充足的生命活力,使新闻传播不再拘泥于“有图有真相”的层面,节目下方数以万计的评论打破了时空限制,拉近了节目方与受众的距离。此时,新闻的可信度与重要价值都将得以提高。
4. 结束语
新媒体黄金时代的到来在一定程度上意味着传统媒体可能要面临发展的“寒冬期”,然而尽管新媒体的步伐来势汹汹,传统媒体如果能够以开放包容的姿态拥抱时代的变革,在寒冬来临之前,提高传统媒体工作者的新闻敏锐度,提升自身的专业知识和技能,提高新媒体的运动能力,坚持内容为王和形态创新,并处理好传统媒体与新媒体之间的交互发展关系,就可以在新旧时代的迭代交替中继续走下去,并走出一条属于自己的新闻之路。
参考文献:
[1]田昕,张玉川.传统媒体新媒体转型的磨合话语研究——以《界面新闻》为例[J].新闻知识,2019(01):48-52.
[2]周菁.新媒体时代传统媒体人怎样克服"本领恐慌"[J].新闻战线,2019(10).
[3]单景志.新媒体时代传统媒体转型发展探析——以亳州晚报融合发展为例[J].新闻研究导刊,2020,198(18):251-252.
[4]孙大牛.新媒体与传统媒体的合作与转型[J].新闻研究导刊,2020,11(04):250-251.
【关键词】传统媒体;新闻采编;挑战;对策
中图分类号:TN94 文献标识码:A DOI:10.12246/j.issn.1673-0348.2021.17.046
1. 传统媒体的概念内涵
传统媒体是相对新媒体而言的,当前新媒体在通信技术和互联网技术的迅猛发展中应运而生,不受时间、地点、传播方式的限制,互动式的信息传播与分享让新媒体备受广大网民的青睐。而传统的纸媒、电视、广播、杂志、户外广告牌等只能在特定的时间、地点、通过特定的器械工具实现信息的传播与推送,且传统媒体不具备双向互动功能,媒介本身的灵活性欠缺。如此说来,在新的时代中传统媒体似乎很难受媒体市场以及社会大众的关注和赏识,因为两者在信息传播的过程中传统媒体确实存在不够灵活多变、程式化严重、技术发展缓慢的劣势。在此背景下,如果传统媒体的采编人员仍一如既往地采用原本的运作和工作模式,那么就很难保证不被新媒体的时代浪潮所吞没。
2. 新媒体时代传统媒体采编工作的挑战
2.1 复杂的竞争形势对采编人员政治素养的挑战
中国报业曾开创了连续20年高歌猛进的巅峰时代,尽管在报业的蓬勃发展期,电视台、党政机关的宣传组织之间同样面临着严峻的行业内竞争,但是和多媒体泛滥的新时代媒体竞争状况来讲,中国传统媒体面临的竞争对手从同行扩展到了全媒体,竞争区域从国内扩展到了全球。曾經传统传媒的采编工作者只需要为纸质新闻撰写稿件即可,而在当前受众需求不断增多的情况下,报业采编人员似乎需要具备并精通“十八般武艺”才能够不被互联网中海量的信息所迷惑。新媒体时代,人人都是新闻信息的发布者,来自四面八方的新闻信息可谓是乱花渐欲迷人眼,如果新闻采编人员只为求新、求变,求得更多人的关注,难免不会出现病急乱求医现象,造成虚假新闻的出现。此时考验的是媒体工作者能否坚定立场,发挥自身的舆论引导作用,去选取真实健康的新闻信息来作为传播重点,去弘扬社会主义价值观。
2.2 现代采编软件技术的挑战
我们所熟知的是传统媒体与新媒体之间最显著的一个区别是传播媒介、传播工具的不同。加拿大学者麦克卢汉对传播媒介在人类社会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做了如下概括:媒介即讯息。从这一定论来看,我们可以认为对社会真正有意义的“讯息”是我们所处的这个时代所使用的传播工具的性质,以及它能够带来的媒体创新和社会变革。在全媒体时代,由层出不穷的新技术所开创的媒体变革不断涌现,包括信息、新闻、舆论传播方式等,同时也改变了以往的传播关系,催动了新闻规范的变更。其中时效性是一个典型的、极为重要的对采编人员的新要求,在新媒体时代,信息采集和传播的渠道更加宽广,在给采编人员带来便利的同时,也意味着采编人员必须要快速、准确的采集出真实的、符合报业标准的信息并去编辑。因此,拍照、摄影能力、构图能力,对非线性编辑软件的使用能力等均是新时代新闻采编人员应该具备的必备能力。甚至一些采编人员需要具备节目选题、策划能力,如此才能够保障传统媒体的信息生产效果和质量。
2.3 新旧媒体融合模式下的采编创新能力
如今我们早已进入了“全民皆媒体”的时代,人们获取新闻信息的方式早已不再局限于广播、报纸和电视,新浪微博、网易新闻、腾讯、优酷和抖音,以及微信、QQ等自媒体平台均以各自的网络营销优势,抢占了传统媒体的一部分市场份额,传统媒体纵然拥有较好的群众基础,拥有坚持新闻质量和社会主流价值观的优势,但是在新生力量的不断推动下,如果传统媒体工作者不具备新旧媒体的融合能力,包括整合内外资源的能力,在新闻采访、制作中的取长补短能力,就很难在当今的新闻市场中将传统媒体的品牌力量和品牌价值发挥出来。例如,在短视频仍然可以称王的时代,快手、哔哩哔哩等视频平台公司相继上市,足以说明这种新形势、新姿态的市场运作模式很好迎合了年轻一代受众群体的喜好和价值观,此时传统媒体应以包容共生的心态,去更新新闻采编与策划的创新能力,包括在传播形式上,在播出内容上、在表达形态上。而这无疑是对传统媒体工作者认知新媒体能力的挑战,以及对新旧媒体融合创新能力的挑战。
3. 新媒体时代下传统媒体采编工作的应对策略
3.1 提高新闻敏锐度
新闻行业的特质决定了采编人员必须具备足够的新闻敏锐度,同时应该保持该高大上绝不低姿态,该接地气绝不端架子的良好职业素养和在复杂局面中保持清醒、坚定正向价值观引导的政治信仰和思想觉悟。在新闻信息瞬息万变的互联网时代中,媒介终端设备如手机或平板电脑的迅速发展,颠覆了媒介生态环境,曾经新闻的最佳保鲜时间是事件发生后的24小时,而在新媒体时代24小时足以让新闻事件泛滥全网,因此快速采集、编辑制作,将新闻信息第一时间传递给用户才能够保持和维护传统媒体的尊严。要做到如此,传统媒体工作者需要的不仅是创新采编模式,加强网络技术与信息内容的融合,同时需要加强自身作为官媒的职责干和使命感,拒绝哗众取宠、传播虚假信息和花边新闻等来捕捉大众眼球,而应保证新闻本身真实性的基础上选取新颖、独特的角度或者是不同的包装手法来生产和创新新闻产品,通过细致优化和精益求精来增强自身竞争力和发展力。 3.2 提高媒体运用能力
UGC、公民新闻的诞生足以表明新闻生产正走在由少數精英控制转向人人参与的道路上,这为传统新闻媒体的信息生产、采集、制作、传播提供了更多来源,也为增强新闻传播主体与用户的粘度提供了良机。将目光放到当前的媒体市场中可以发现,新媒体中的人人互动、人人参与都是通过各种媒体工具,那么在传统新闻采编工作中,采编人员想要避免自身价值的固化,就需要不断学习,不断更新自身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尤其是对各种新媒体的运用能力,这样才能够为打通新媒体市场做好专业储备,并逐渐运用新媒体的功能丰满自己的羽翼。一些嗅觉敏锐的知名报社,早就已经在新媒体大量涌向市场之时开始着力建设和打造全媒体平台,例如烟台传媒集团早在2008年就已经房搭建了我国第一个全媒体平台,在这个平台中,采访部、编辑部、信息部之间良好配合,编辑部、信息部通过互联网或者通讯渠道,将采编人员第一时间获取的信息资料,包括文字、图片、音视频等传播到全媒体平台的“信息加工车间”,报社中的报纸、网络、移动设备、电视等部门人员在信息库中获取自己所需信息再加工为特色产品,最终实现信息资源的高效分享和利用,也提高了新闻传播的时效性。
3.3 坚持内容为王、质量取胜
新闻信息需要通过传播媒介进行传达,传统媒体的采编工作并不介意去开拓新的媒体渠道,去开创新制作的媒体节目,而在新旧媒体的融合过程中,传统媒体不能丢失掉自己原本的优势,而去简单的追随传达形式上的一致,如此的融合反而会在新闻市场中得不偿失。如《扬子晚报》和《央视综艺》这两家官媒,其在报纸和电视媒体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但是旗下的微信公众号和视频号却表现平平,其中《扬子晚报》微信公众号的新闻传播内容是“新鲜事、有趣事、不平事、离奇事”,每天推送的新闻文章数量在10篇以上,但是新闻内容编写平淡,缺乏价值观的引导和对新闻事件的深度思考,文章的阅读数量大多徘徊在几千到2万之间,点赞和留言更是寥寥无几,此时不免让人对此公众号产生画蛇添足之感。《央视综艺》视频号定位为娱乐节目,主要是以娱乐新闻的传播为主。但是因为视频内容缺乏创意,制作不够精良,每个短视频的浏览量和点赞量同样屈指可数。反观那些坚持优质内容创作的观媒往往能够在各大网络平台上打出自己的一条出路。例如《主播说联播》这档节目,让日益变“冷”的新闻联播再次“热”了起来,节目播出之初就在抖音、微博平台大获关注和点赞,并迅速登顶网络热搜。节目的内容充分结合《新闻联播》中的重大事件和热点新闻,用通俗的语言去传递主流的声音,央视主播们风趣幽默的讲说给严谨静穆的新闻事件增添了充足的生命活力,使新闻传播不再拘泥于“有图有真相”的层面,节目下方数以万计的评论打破了时空限制,拉近了节目方与受众的距离。此时,新闻的可信度与重要价值都将得以提高。
4. 结束语
新媒体黄金时代的到来在一定程度上意味着传统媒体可能要面临发展的“寒冬期”,然而尽管新媒体的步伐来势汹汹,传统媒体如果能够以开放包容的姿态拥抱时代的变革,在寒冬来临之前,提高传统媒体工作者的新闻敏锐度,提升自身的专业知识和技能,提高新媒体的运动能力,坚持内容为王和形态创新,并处理好传统媒体与新媒体之间的交互发展关系,就可以在新旧时代的迭代交替中继续走下去,并走出一条属于自己的新闻之路。
参考文献:
[1]田昕,张玉川.传统媒体新媒体转型的磨合话语研究——以《界面新闻》为例[J].新闻知识,2019(01):48-52.
[2]周菁.新媒体时代传统媒体人怎样克服"本领恐慌"[J].新闻战线,2019(10).
[3]单景志.新媒体时代传统媒体转型发展探析——以亳州晚报融合发展为例[J].新闻研究导刊,2020,198(18):251-252.
[4]孙大牛.新媒体与传统媒体的合作与转型[J].新闻研究导刊,2020,11(04):250-2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