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梦想,故世界像我梦想的那样存在。”法国哲学家加斯东·巴什拉对于“梦想”的描述,道出了寻梦、逐梦的生命成长之路。而梦想之于教育,正如生命之活水,赋予师生生命成长的力量。十余年间,民乐小学从一所“待撤并”的乡村薄弱校成为全国知名的特色学校,我也从一名体育老师成长为校长。正是因为相信梦想的力量,赋予了每一个教师相信每一个孩子都能成长、会成长的信心和情怀,更赋予了每一个孩子昂扬向上的生命力和创造力,共同成就了民乐的发展。
“乡村娃娃上春晚”:以民族文化激扬梦想
2014年1月30日,中央电视台1号演播大厅五彩绚烂的春晚舞台上,著名演员张国立打着快板,用喜庆的曲调唱出了浓浓年味,与其同台的便是来自民乐小学的4名小演员。他们戴着岭南民间传统的大头佛,摇头晃脑的灵动表演,吸引了全国观众的目光。民乐的乡村娃娃上了春晚,这在当时颇为轰动。而就在4年前,这还是遥不可及、不敢设想的事情,正是相信梦想、敢于梦想,让孩子们从民乐小舞台走上了春晚大舞台。
2019年,作为广州体育学院的高材生,我通过香港专业人才引进计划,拥有了一份让人艳羡的高薪工作,只要在当地工作满七年就可获得香港永久居留权。繁华的维多利亚港之下,多元的城市教育模式,让我第一次真切地感受到城乡教育的差距。2010年,出身农村的我怀揣“回到农村 反哺农村”的教育梦想,来到民乐小学,成为了一名体育代课老师。
彼时的民乐是一间待撤并小学,地处偏远且条件艰苦:一排老旧的教学楼、一个小小的操场、一片斑驳的墙体几乎就是学校的全部。这一幕,对于刚从香港回来的我,像是走入截然不同的两个世界。当时的我不断问自己,舍弃令人羡慕的香港优才计划,是否值得?我甚至怀疑自己是不是做了一个错误的决定。
到校第二天,当我上完第一节课准备离开时,忽然被几双小手拖住了。孩子们仰起头,用清澈而渴求的眼神看着我,颤声问道:“周老师,你明天还来吗?”这句怯生生而充满期盼的话,触痛了我最柔软的神经,让我第一次如此强烈地感受到被需要和被信任。我蹲下身来,坚定地告诉他们:“我肯定会来,因为从现在开始,我就是你们的老师了。”
在一次和孩子们的聊天中,当我问到:“你的家是哪的?”有孩子反问:“家?老师你问的是哪个家?”“你有很多家吗?”“对啊,广西、福建、广州、佛山都有我的家。”这就是民乐大部分孩子的写照:75%的学生是外来务工人员子女,他们过着与一般人不一样的童年,常年跟随爸爸妈妈“随迁就读”。生活的不稳定带来的是归属感和安全感的缺失,自卑而不自信,羞涩胆小缺乏儿童应有的快乐,成为他们的“硬标签”。尤其是孩子们充满渴望而缺乏自信、安全感的眼神,让我心痛不已。怎样才能唤起孩子们的自信,让民乐成为他们赖以生活和成长的精神家园,激扬这些孩子的成长勇气?我开始苦苦思索。
民乐小学地处佛山市南海西樵镇,这里是飞鸿故里、龙狮名镇,拥有深厚的狮艺武术传统底蕴。体育专业出身的我,顿时萌生了带著孩子们研习狮艺武术,强身健体、激发自信的想法,并得到了时任校长区才芳的支持。在她的信任和鼓励下,我组建了研究团队,尝试依托综合实践课题“寻找黄飞鸿足迹”,通过传统文化的创新性转换,将狮艺武术创编成孩子们喜闻乐见的艺术展演形式。让民乐孩子在创编、演绎中触摸、回望西樵历史,感悟“飞鸿精神”,找到自身的文化之根,重塑昂扬向上的精气神。
艺术离孩子最近。我们以艺术形式再创编、传统文化再创造为脉络,糅合舞蹈的阴柔之美与狮艺武术的刚强之美,带着孩子们学习狮艺武术和舞蹈的技艺和知识,一起创编特色艺术作品;并以社团构筑梦想阵地,开展狮艺武术和艺术研学探究等,带着孩子们学文睿智、习武强身。
于是,《风雨飞鸿》《鸿鹄志远少年梦》《鸿鹄芳洲》《飞鸿赋》《狮道》等一系列艺术精品走上了校园展演舞台,走上了广东省少儿艺术花会展演、全国学生艺术展演等舞台。学生三度走上央视春晚舞台,2017年,民乐小学受邀派出4名师生代表参加中瓦建交35周年官方交流活动,以昂扬的精神将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带出国门,向全世界展示。
正如德国著名教育家斯普朗格所言,教育的最终目的不是传授已有的东西,而是把人的创造力量诱导出来,将生命感、价值感唤醒。民乐孩子犹如出巢的鸿雏,勇敢面对风雨,寻找心灵的芳洲,在醒狮民间艺术的再创造和精彩演绎中,表达着对民乐、对岭南文化的喜爱和认同。他们逐渐发现了自己的潜能,稚嫩的小脸上开始洋溢着自信、快乐的笑容。孩子们越来越喜欢学校,积极主动地在周末回到学校练习技艺和排演,而我们的老师也以高度的责任心,主动在周末回校辅导孩子们。
2014年,我坚持带着孩子们参加春晚节目的角逐,希望通过登上央视春晚这一全国、全世界瞩目的大舞台,让民乐孩子们敢于梦想,拥有更大的梦想,看到自身无限的可能性,从而相信——无论何时何地,有梦想并付诸行动,成功的彼岸就在前方。
“小新的彩虹跑道”:以飞鸿精神追逐梦想
所谓学校文化,一定是根植于学校教育行为之中,彰显于师生的价值取向、行为方式和独特气质之中。十余年来,几代民小人上下求索,将“飞鸿精神”深度融入办学实践之中,逐步改变了生活其中的每一个人的精神面貌。
在我执教过的201班曾有一个特别的孩子小新,自入校以来几乎没讲过一句完整的话。他是一个来自星星的孩子——患有轻度自闭症,总是生活在自己的世界里。一次上课时,我多次尝试和他互动都以失败告终,但在需要用到彩色飞碟的环节,他有了反应:我尝试让他帮我拿飞碟,他站起来了!尽管距离我只有3米,他却整整用了3分钟。在这3分钟时间里,孩子们都安静地等待,当他把飞碟交到我手里时,全班响起了热烈的掌声。
课后,孩子们追着我来到校园,告诉我小新对颜色有特殊反应,指着一块水泥地说:“校长,我们可不可以在这里做一条彩虹跑道,让小新也能有开心的感觉。”孩子们的爱心和创意令我感动不已。我将此事告诉了美术老师。周末,他冒雨赶工直至周日傍晚,打电话高兴地告诉我:“校长,彩虹跑道完成了,明天一早小新就能看到。”周一一大早,许多老师和学生一起来到彩虹跑道前迎接小新。晨光中,小新笑得无比灿烂,我们也笑了。这正是民乐人“怀梦想、习智慧、持仁毅、行仁爱”之“飞鸿精神”的一个缩影。 “飞鸿精神”将民乐人的心凝聚在一起,共同追寻学校发展梦想。2011年,南海区开展义务教育阶段学校“特色品牌学校创建”财政资金竞争性分配项目。彼时,民乐狮艺武术特色项目发展正渐入佳境,这正是一次提升项目价值的良好时机。我们踌躇满志地递交了申报方案,结果在第一轮评审中就被无情淘汰。
正是这次失败,让我们开始了真正意义上的反思:和其他特色学校相比,我们的差距在哪里?特色项目、特色课程的核心在哪里?乡村特色学校之路到底应该怎么走?由此逐渐发现,单一的特色项目无法支撑特色学校的成长。
我们抱着摸着石头过河的心态,不断借鉴、学习、创建,从而实现了从碎片化的特色项目、体艺特色课程到学校课程整体架构,从课程模块到师生成长,全方位理解特色学校建设的蜕变。由此,提出了“飞鸿教育·育人成人”的办学构想。2015年,我们再次走进了项目辩论会,成功荣获小学组第一名。我和团队成员热泪盈眶,激动与感恩交织。五年的摸索没有走错路,正是民乐人每一天的执着与不放弃,成就了五年的梦想。
2016年,27岁的我成为了民乐的校长。领导和学校老师们都表示:我们相信你!相信年轻人!这种信任给予我莫大的鼓舞,并激励我继续将这种相信的力量传递给更多的孩子。
2018年,学校决定再次角逐竞争性资金项目。在周一国旗下课程中,我将这件大事告诉了孩子们:“这一周对咱们民乐非常重要,但是,校长最近不巧生病了,有些咳嗽,你们要乖一点,给我留出更多的时间完成这个工作。”我转而又问:“2015年的时候,我们取得南海区第一名的成绩,这次如果校长和团队老师们没有捧回第一名,你们会失望吗?”话音刚落,三年级一个孩子举起了小手,坚定地说:“校长,即使你们没有拿到第一名,尽力了就可以了,我们可以理解的。”
孩子温情的鼓励让我非常感动,而更令我暖心的是,那一周在我办公室桌上出现了许多喉糖、蜂蜜、咳嗽药,孩子们用便利贴写着可爱的留言:“校长,我爸妈说这个药对治咳嗽有奇效”“校长,你要加油,我们相信你!”
成功如约而至。而所有老师、孩子乃至家长都参与其中,我们得到了很多人的帮助和指导,团队老师们废寝忘食地斟酌、修改、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力求尽善尽美,用执着又一次实现了学校发展的梦想。这更坚定了我的信心,一所学校之所以能发展,有梦想,一定是因为身处校园的每一个人都有梦想。
相信梦想的力量,引领着民乐的老师们主动成长与创新,依托岭南优秀传统文化,将体育艺术与传统技艺相结合,开发了南狮武术、国画书法、粤曲合唱、民乐演奏等体育艺术校本课程。进而在国家课程基础上,融合拓展性课程、融合性主题课程、社团课程和综合新活动课程等,形成了民乐小学独具特色的“体艺2 2 N”一体化课程。学生在学习掌握两项体育运动技能和两项艺术专项的基础上,还可自主选择一项体艺特长社团专项课。
借助这一课程,孩子们敢于做梦,勇于追梦,努力圆梦,在“每天1小时”社团活动,“每周一舞台”展示活动、“每月一主题”活动平台、“每年一典礼”成长分享会中,不断发现自身的潜能,激扬成长勇气。我们坚持每周开展体育艺术常规课,每天一节体育课,每天40分钟体育大课间,落实南狮武术、篮球全员学习;每周各1节书法国画和乐器课,落实每天午间静心练笔、每天下午暮韵器乐吹奏;拓展八大体育艺术学生社团群,举办四大文化节。
校本课程的常态化实施,使得“怀梦想、习智慧、持仁毅、行仁爱”之“飞鸿精神”无声浸润于日常校园生活之中,融入了民乐人的精神血脉之中,让每一个人都找到了自己的成长潜能和成长梦想,在逐梦中生动成长。
意味深长“梦想石”:以成长约定描绘梦想
不怀揣梦想,无以追寻未来。成为校長之后,我有意在民乐促成了一项特别的新传统:每年新生入学典礼上,我都会给每一位孩子送上一份意味深长的礼物——“梦想石”,并告诉孩子们,“越走越少是时间,越走越远是梦想。希望你今天捧起‘梦想石’,六年毕业乃至走入社会之后,都不忘梦想最初的模样。”同时,现场邀请家长和孩子们一起在“梦想石”上绘画和写下自己的梦想,随后,珍藏在连廊的时间胶囊内,让时间见证追梦的足迹。
六年后的毕业典礼上,孩子们将从时间胶囊中取出当初的“梦想石”,并得到另一块名为“十年之约梦想石”。我会告诉孩子们,“十年后,你们将大学毕业,捧起‘梦想石’问问自己,当初的愿望你实现了吗?当初的梦想你还在坚守吗?”
我希望,入学之初的约定,会成为孩子六年乃至一生的精神追求。在我看来,学校教育不能是偶发性的心血来潮,而是常态化的潜移默化。因此,我们努力让梦想的力量在民乐以各种丰富的形式延续。
这可以是一个简单的入学仪式,一块赋予梦想力量的鹅卵石,一个笑着笑着大家哭了的毕业典礼,一个让每一个孩子至少都能拿到一张奖状的成长礼,一个关于责任与担当的宣誓仪式,一个比肩天安门国旗班的升旗仪式,一场“一个都不能少”的班级展示,一系列四季更替的小飞鸿主题文化节等。一次次教育实践探索与一个个有温度的故事,构筑起乡村孩子心中闪亮的灯塔,成为了全校师生为之追求的行为准则与价值取向。
其中,“给我一天当校长”的午餐约定,成为我为学生创设圆梦空间的一种特别方式。不管多忙,我都会每周选择一到两个中午时间,到班级与学生一同吃午饭。在与孩子的互动中,聆听孩子的真实想法。我会提出问题:“假如给你一天的时间当民乐小学校长,你会改变什么?”
一次,就读二年级的周丽梅提出:“校长,我觉得学校的绿化有点少,想在校园添上一面绿化墙,让每个经过的人都能会心一笑。”朴实的梦想着实打动了我,我告诉周丽梅:“那你可否帮忙,到学校走走,看哪一面墙适合打造绿化墙?”周丽梅像肩负起了神圣的使命,愉快地答应了。第二天,她跑来办公室,自信地告诉我,学校飞鸿馆左边的一面空白墙最适合以绿化装饰,那里经过的人最多。
面对孩子坚定的双眼,我知道这正是一个孩子想要让生活的校园、家园更美好的梦想,它需要我们守护。于是,通过行政班子和教代会论证,大家集体决定帮助周丽梅实现梦想。在周一国旗下课程中,我向全校宣布了这一决定,并邀请周丽梅上台,郑重地把一棵植物交到她的手上:“学校的绿化墙,由你种下第一棵,这是你的梦想,以后绿化墙就由你来守护。”此后,经过绿化墙的师生们都看到,墙边的木板上清晰地刻着一行字:“2018年2月,民乐小学梦想墙工程启动,这是周丽梅小校长提出的梦想。”这面墙也成为了民乐一道独特的风景线。
而孩子们永远不乏天马行空的梦想,军军告诉我,“假如可以当一天的校长,我想将把学校篮球场改建为游泳馆。”这可是个大工程。孩子的每一个梦想都值得尊重,出于对孩子梦(下转第页)(上接第页)想的鼓励,我告诉他:“当然可以,你将来可以考上师范类大学,回来咱们民乐小学当校长,再去改变学校的空间和布局,好吗?”怎料军军突然使劲摇头:“我不想改建游泳馆了,假如我当了校长,你怎么办呢?”当时,我鼻头一酸,抱住了可爱的军军。
这样的故事还有很多,校园里的一草一木、一物一景,都诉说着民乐孩子的梦想——萌芽墙、济南椅……孩子们用发现的眼光和美好的创意,表达着对民乐校园的热爱和眷恋,希望用自己的力量让校园更美好、更温馨。他们真正将民乐当成了自己的家,找到了归属感和幸福感,而这将成为民乐孩子未来成长的生命力量和丰厚底蕴。
有人曾说,乡村从不缺乏天才,缺的是照耀到天才头上的那一束光。于我而言,人这一生最难能可贵的是找到一辈子都愿意追随的光。我感恩在如此青涩的年纪,在民乐遇到的每一个人,包括老师和学生,是他们点燃了我内心深处的梦想火花。而其后的十年间,乃至未来,这份被“点燃”的梦想火花,带给我更多力量去“点燃”身边每一个人的梦想,成就更美好的教育人生。
责任编辑
“乡村娃娃上春晚”:以民族文化激扬梦想
2014年1月30日,中央电视台1号演播大厅五彩绚烂的春晚舞台上,著名演员张国立打着快板,用喜庆的曲调唱出了浓浓年味,与其同台的便是来自民乐小学的4名小演员。他们戴着岭南民间传统的大头佛,摇头晃脑的灵动表演,吸引了全国观众的目光。民乐的乡村娃娃上了春晚,这在当时颇为轰动。而就在4年前,这还是遥不可及、不敢设想的事情,正是相信梦想、敢于梦想,让孩子们从民乐小舞台走上了春晚大舞台。
2019年,作为广州体育学院的高材生,我通过香港专业人才引进计划,拥有了一份让人艳羡的高薪工作,只要在当地工作满七年就可获得香港永久居留权。繁华的维多利亚港之下,多元的城市教育模式,让我第一次真切地感受到城乡教育的差距。2010年,出身农村的我怀揣“回到农村 反哺农村”的教育梦想,来到民乐小学,成为了一名体育代课老师。
彼时的民乐是一间待撤并小学,地处偏远且条件艰苦:一排老旧的教学楼、一个小小的操场、一片斑驳的墙体几乎就是学校的全部。这一幕,对于刚从香港回来的我,像是走入截然不同的两个世界。当时的我不断问自己,舍弃令人羡慕的香港优才计划,是否值得?我甚至怀疑自己是不是做了一个错误的决定。
到校第二天,当我上完第一节课准备离开时,忽然被几双小手拖住了。孩子们仰起头,用清澈而渴求的眼神看着我,颤声问道:“周老师,你明天还来吗?”这句怯生生而充满期盼的话,触痛了我最柔软的神经,让我第一次如此强烈地感受到被需要和被信任。我蹲下身来,坚定地告诉他们:“我肯定会来,因为从现在开始,我就是你们的老师了。”
在一次和孩子们的聊天中,当我问到:“你的家是哪的?”有孩子反问:“家?老师你问的是哪个家?”“你有很多家吗?”“对啊,广西、福建、广州、佛山都有我的家。”这就是民乐大部分孩子的写照:75%的学生是外来务工人员子女,他们过着与一般人不一样的童年,常年跟随爸爸妈妈“随迁就读”。生活的不稳定带来的是归属感和安全感的缺失,自卑而不自信,羞涩胆小缺乏儿童应有的快乐,成为他们的“硬标签”。尤其是孩子们充满渴望而缺乏自信、安全感的眼神,让我心痛不已。怎样才能唤起孩子们的自信,让民乐成为他们赖以生活和成长的精神家园,激扬这些孩子的成长勇气?我开始苦苦思索。
民乐小学地处佛山市南海西樵镇,这里是飞鸿故里、龙狮名镇,拥有深厚的狮艺武术传统底蕴。体育专业出身的我,顿时萌生了带著孩子们研习狮艺武术,强身健体、激发自信的想法,并得到了时任校长区才芳的支持。在她的信任和鼓励下,我组建了研究团队,尝试依托综合实践课题“寻找黄飞鸿足迹”,通过传统文化的创新性转换,将狮艺武术创编成孩子们喜闻乐见的艺术展演形式。让民乐孩子在创编、演绎中触摸、回望西樵历史,感悟“飞鸿精神”,找到自身的文化之根,重塑昂扬向上的精气神。
艺术离孩子最近。我们以艺术形式再创编、传统文化再创造为脉络,糅合舞蹈的阴柔之美与狮艺武术的刚强之美,带着孩子们学习狮艺武术和舞蹈的技艺和知识,一起创编特色艺术作品;并以社团构筑梦想阵地,开展狮艺武术和艺术研学探究等,带着孩子们学文睿智、习武强身。
于是,《风雨飞鸿》《鸿鹄志远少年梦》《鸿鹄芳洲》《飞鸿赋》《狮道》等一系列艺术精品走上了校园展演舞台,走上了广东省少儿艺术花会展演、全国学生艺术展演等舞台。学生三度走上央视春晚舞台,2017年,民乐小学受邀派出4名师生代表参加中瓦建交35周年官方交流活动,以昂扬的精神将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带出国门,向全世界展示。
正如德国著名教育家斯普朗格所言,教育的最终目的不是传授已有的东西,而是把人的创造力量诱导出来,将生命感、价值感唤醒。民乐孩子犹如出巢的鸿雏,勇敢面对风雨,寻找心灵的芳洲,在醒狮民间艺术的再创造和精彩演绎中,表达着对民乐、对岭南文化的喜爱和认同。他们逐渐发现了自己的潜能,稚嫩的小脸上开始洋溢着自信、快乐的笑容。孩子们越来越喜欢学校,积极主动地在周末回到学校练习技艺和排演,而我们的老师也以高度的责任心,主动在周末回校辅导孩子们。
2014年,我坚持带着孩子们参加春晚节目的角逐,希望通过登上央视春晚这一全国、全世界瞩目的大舞台,让民乐孩子们敢于梦想,拥有更大的梦想,看到自身无限的可能性,从而相信——无论何时何地,有梦想并付诸行动,成功的彼岸就在前方。
“小新的彩虹跑道”:以飞鸿精神追逐梦想
所谓学校文化,一定是根植于学校教育行为之中,彰显于师生的价值取向、行为方式和独特气质之中。十余年来,几代民小人上下求索,将“飞鸿精神”深度融入办学实践之中,逐步改变了生活其中的每一个人的精神面貌。
在我执教过的201班曾有一个特别的孩子小新,自入校以来几乎没讲过一句完整的话。他是一个来自星星的孩子——患有轻度自闭症,总是生活在自己的世界里。一次上课时,我多次尝试和他互动都以失败告终,但在需要用到彩色飞碟的环节,他有了反应:我尝试让他帮我拿飞碟,他站起来了!尽管距离我只有3米,他却整整用了3分钟。在这3分钟时间里,孩子们都安静地等待,当他把飞碟交到我手里时,全班响起了热烈的掌声。
课后,孩子们追着我来到校园,告诉我小新对颜色有特殊反应,指着一块水泥地说:“校长,我们可不可以在这里做一条彩虹跑道,让小新也能有开心的感觉。”孩子们的爱心和创意令我感动不已。我将此事告诉了美术老师。周末,他冒雨赶工直至周日傍晚,打电话高兴地告诉我:“校长,彩虹跑道完成了,明天一早小新就能看到。”周一一大早,许多老师和学生一起来到彩虹跑道前迎接小新。晨光中,小新笑得无比灿烂,我们也笑了。这正是民乐人“怀梦想、习智慧、持仁毅、行仁爱”之“飞鸿精神”的一个缩影。 “飞鸿精神”将民乐人的心凝聚在一起,共同追寻学校发展梦想。2011年,南海区开展义务教育阶段学校“特色品牌学校创建”财政资金竞争性分配项目。彼时,民乐狮艺武术特色项目发展正渐入佳境,这正是一次提升项目价值的良好时机。我们踌躇满志地递交了申报方案,结果在第一轮评审中就被无情淘汰。
正是这次失败,让我们开始了真正意义上的反思:和其他特色学校相比,我们的差距在哪里?特色项目、特色课程的核心在哪里?乡村特色学校之路到底应该怎么走?由此逐渐发现,单一的特色项目无法支撑特色学校的成长。
我们抱着摸着石头过河的心态,不断借鉴、学习、创建,从而实现了从碎片化的特色项目、体艺特色课程到学校课程整体架构,从课程模块到师生成长,全方位理解特色学校建设的蜕变。由此,提出了“飞鸿教育·育人成人”的办学构想。2015年,我们再次走进了项目辩论会,成功荣获小学组第一名。我和团队成员热泪盈眶,激动与感恩交织。五年的摸索没有走错路,正是民乐人每一天的执着与不放弃,成就了五年的梦想。
2016年,27岁的我成为了民乐的校长。领导和学校老师们都表示:我们相信你!相信年轻人!这种信任给予我莫大的鼓舞,并激励我继续将这种相信的力量传递给更多的孩子。
2018年,学校决定再次角逐竞争性资金项目。在周一国旗下课程中,我将这件大事告诉了孩子们:“这一周对咱们民乐非常重要,但是,校长最近不巧生病了,有些咳嗽,你们要乖一点,给我留出更多的时间完成这个工作。”我转而又问:“2015年的时候,我们取得南海区第一名的成绩,这次如果校长和团队老师们没有捧回第一名,你们会失望吗?”话音刚落,三年级一个孩子举起了小手,坚定地说:“校长,即使你们没有拿到第一名,尽力了就可以了,我们可以理解的。”
孩子温情的鼓励让我非常感动,而更令我暖心的是,那一周在我办公室桌上出现了许多喉糖、蜂蜜、咳嗽药,孩子们用便利贴写着可爱的留言:“校长,我爸妈说这个药对治咳嗽有奇效”“校长,你要加油,我们相信你!”
成功如约而至。而所有老师、孩子乃至家长都参与其中,我们得到了很多人的帮助和指导,团队老师们废寝忘食地斟酌、修改、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力求尽善尽美,用执着又一次实现了学校发展的梦想。这更坚定了我的信心,一所学校之所以能发展,有梦想,一定是因为身处校园的每一个人都有梦想。
相信梦想的力量,引领着民乐的老师们主动成长与创新,依托岭南优秀传统文化,将体育艺术与传统技艺相结合,开发了南狮武术、国画书法、粤曲合唱、民乐演奏等体育艺术校本课程。进而在国家课程基础上,融合拓展性课程、融合性主题课程、社团课程和综合新活动课程等,形成了民乐小学独具特色的“体艺2 2 N”一体化课程。学生在学习掌握两项体育运动技能和两项艺术专项的基础上,还可自主选择一项体艺特长社团专项课。
借助这一课程,孩子们敢于做梦,勇于追梦,努力圆梦,在“每天1小时”社团活动,“每周一舞台”展示活动、“每月一主题”活动平台、“每年一典礼”成长分享会中,不断发现自身的潜能,激扬成长勇气。我们坚持每周开展体育艺术常规课,每天一节体育课,每天40分钟体育大课间,落实南狮武术、篮球全员学习;每周各1节书法国画和乐器课,落实每天午间静心练笔、每天下午暮韵器乐吹奏;拓展八大体育艺术学生社团群,举办四大文化节。
校本课程的常态化实施,使得“怀梦想、习智慧、持仁毅、行仁爱”之“飞鸿精神”无声浸润于日常校园生活之中,融入了民乐人的精神血脉之中,让每一个人都找到了自己的成长潜能和成长梦想,在逐梦中生动成长。
意味深长“梦想石”:以成长约定描绘梦想
不怀揣梦想,无以追寻未来。成为校長之后,我有意在民乐促成了一项特别的新传统:每年新生入学典礼上,我都会给每一位孩子送上一份意味深长的礼物——“梦想石”,并告诉孩子们,“越走越少是时间,越走越远是梦想。希望你今天捧起‘梦想石’,六年毕业乃至走入社会之后,都不忘梦想最初的模样。”同时,现场邀请家长和孩子们一起在“梦想石”上绘画和写下自己的梦想,随后,珍藏在连廊的时间胶囊内,让时间见证追梦的足迹。
六年后的毕业典礼上,孩子们将从时间胶囊中取出当初的“梦想石”,并得到另一块名为“十年之约梦想石”。我会告诉孩子们,“十年后,你们将大学毕业,捧起‘梦想石’问问自己,当初的愿望你实现了吗?当初的梦想你还在坚守吗?”
我希望,入学之初的约定,会成为孩子六年乃至一生的精神追求。在我看来,学校教育不能是偶发性的心血来潮,而是常态化的潜移默化。因此,我们努力让梦想的力量在民乐以各种丰富的形式延续。
这可以是一个简单的入学仪式,一块赋予梦想力量的鹅卵石,一个笑着笑着大家哭了的毕业典礼,一个让每一个孩子至少都能拿到一张奖状的成长礼,一个关于责任与担当的宣誓仪式,一个比肩天安门国旗班的升旗仪式,一场“一个都不能少”的班级展示,一系列四季更替的小飞鸿主题文化节等。一次次教育实践探索与一个个有温度的故事,构筑起乡村孩子心中闪亮的灯塔,成为了全校师生为之追求的行为准则与价值取向。
其中,“给我一天当校长”的午餐约定,成为我为学生创设圆梦空间的一种特别方式。不管多忙,我都会每周选择一到两个中午时间,到班级与学生一同吃午饭。在与孩子的互动中,聆听孩子的真实想法。我会提出问题:“假如给你一天的时间当民乐小学校长,你会改变什么?”
一次,就读二年级的周丽梅提出:“校长,我觉得学校的绿化有点少,想在校园添上一面绿化墙,让每个经过的人都能会心一笑。”朴实的梦想着实打动了我,我告诉周丽梅:“那你可否帮忙,到学校走走,看哪一面墙适合打造绿化墙?”周丽梅像肩负起了神圣的使命,愉快地答应了。第二天,她跑来办公室,自信地告诉我,学校飞鸿馆左边的一面空白墙最适合以绿化装饰,那里经过的人最多。
面对孩子坚定的双眼,我知道这正是一个孩子想要让生活的校园、家园更美好的梦想,它需要我们守护。于是,通过行政班子和教代会论证,大家集体决定帮助周丽梅实现梦想。在周一国旗下课程中,我向全校宣布了这一决定,并邀请周丽梅上台,郑重地把一棵植物交到她的手上:“学校的绿化墙,由你种下第一棵,这是你的梦想,以后绿化墙就由你来守护。”此后,经过绿化墙的师生们都看到,墙边的木板上清晰地刻着一行字:“2018年2月,民乐小学梦想墙工程启动,这是周丽梅小校长提出的梦想。”这面墙也成为了民乐一道独特的风景线。
而孩子们永远不乏天马行空的梦想,军军告诉我,“假如可以当一天的校长,我想将把学校篮球场改建为游泳馆。”这可是个大工程。孩子的每一个梦想都值得尊重,出于对孩子梦(下转第页)(上接第页)想的鼓励,我告诉他:“当然可以,你将来可以考上师范类大学,回来咱们民乐小学当校长,再去改变学校的空间和布局,好吗?”怎料军军突然使劲摇头:“我不想改建游泳馆了,假如我当了校长,你怎么办呢?”当时,我鼻头一酸,抱住了可爱的军军。
这样的故事还有很多,校园里的一草一木、一物一景,都诉说着民乐孩子的梦想——萌芽墙、济南椅……孩子们用发现的眼光和美好的创意,表达着对民乐校园的热爱和眷恋,希望用自己的力量让校园更美好、更温馨。他们真正将民乐当成了自己的家,找到了归属感和幸福感,而这将成为民乐孩子未来成长的生命力量和丰厚底蕴。
有人曾说,乡村从不缺乏天才,缺的是照耀到天才头上的那一束光。于我而言,人这一生最难能可贵的是找到一辈子都愿意追随的光。我感恩在如此青涩的年纪,在民乐遇到的每一个人,包括老师和学生,是他们点燃了我内心深处的梦想火花。而其后的十年间,乃至未来,这份被“点燃”的梦想火花,带给我更多力量去“点燃”身边每一个人的梦想,成就更美好的教育人生。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