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时代的建设,让我们处于飞速发展中,慢慢地人们在这遍地繁华当中开始寻求历史的痕迹,于是就出现了“旅游热”。而这个旅游景点的选择也带来了经济的增长,一些开发商们抓住了人们的怀旧心理,抓住了商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发展因此成了他们的首选目标。但是商机的到来,让非物资文化遗产本身所传递的东西莫名变了质,变得不再纯粹,这些非物质文化遗产大多数发展成了景点,而商家为了更加吸引游客,会添加一些现代化元素,甚至已经完全改变了其本身的面貌,但这并不是我们想要的。
我们处于一个非常幸福的时代,祖国繁荣昌盛,人民安康,山河无恙!我们这几代人是没有经历过时代的苦难的,但我们依然心存感激,那些年先辈为我们的拼搏。即使时光飞逝,我们也定不忘当年的艰苦,必定坚守我们美好山河。时间的距离让过去成了我们永远也回不去的当年,那些非物质文化遗产便成了历史最好的呈现。
掌握好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分寸
我们中华民族自古以来的优点就在于传承,不论是文化还是其他方面,我们都有所体现,比如现在在我们很多人的家庭里,还会有我们的家谱,其中记录了我们家族中祖祖辈辈的人,正如薪火代代相传,也符合我们“不忘本”的思想观点。近几年来,我们国家申请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数目逐渐开始增多,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意识到“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珍贵,但与此同时,我们在大力保护这些东西的时候,有些文化遗产遭到过度开发,反而受到了破坏,这不仅是民族的损失,也是一种历史的消失,这样的结果并不是我们所想要的。现在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主要作为旅游文化资源来发展,这无疑正符合当代人的内心想法,而这也成了促进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达到文化遗产和旅游开发的双赢局面。文物建筑渐渐地商业化,现在成了最普遍的景象,甚至是有些过火了,当然融入一些现代化因素会引起某些情感方面的共鸣,但如果过度装饰,会破坏氛围,同时也会降低人们对文物建筑的崇敬心理,而这样一来,我认为一些被列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名录的项目,在艺术价值和科学价值方面的体现被忽略,反而经济价值成为主体。
现如今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主要的旅游文化资源,景点开放后引起了客流量的迅速增加,人们或是慕名而来,又或是“忆当年”,尤其是在节假日期间,游客爆满,在这人山人海的背后,是一颗不忘当年的真心,我们现在的盛世,是当年无数英雄的生命所换来的,我们缅怀的不仅是历史,还有那逝去时光里的记忆。在甘肃,有“贯通中西活态艺术”之称的永登硬狮子舞,因传自古印度,引狮人的服饰,脸谱就带有古印度遗风。这样的传统文化需要我们来延续,还有很多具有历史故事的遗迹,可是那样一个神圣又庄严的地方,在旅游过后,你会看到满地的垃圾,以及墙壁上的乱写乱画,这些东西在这里尤为刺眼,而我们作为新生代,作为新的一代接班人,是不是应该让我们深刻地反省一下这种行为,社会在进步,经济在发展,我们的国民素质也要提高,我们应该怀有一颗尊崇的心,来回顾历史。文物古迹本是我们社会共同财富,我们必须齐心协力一同保护。“文化在则国家存”,在2019年,法国巴黎圣母院在熊熊烈火中轰然倒塌,它作为当地最具有代表性的古建筑之一,每年都吸引大量游客前去参观,而这一处古迹的消失成了全人类的损失,天灾和人祸都是现在非物质文化遗产面临的巨大挑战,呵护文物就是呵护文明的命脉,我们有责任保护这些文化遗产,如果我们不这样做,就意味着我们的子孙后代会失去些什么。在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方面,有很多人并不了解,他们仅有的只是表面的知识,这也需要专业人士可以进行一些科普,例如,在景点设置广告牌,添加注意事项,都是一种保护。又或者在课程中添加一些对于文化遗产方面简单的学习和了解。
之前央视记录短片介绍西安一小学将红拳纳入体育课,在我们国家传统教学模式中,这一红拳纳入确实足够新颖,用这种非物质文化遗产代替传统的广播体操不仅能促进孩子强健体魄还能了解自己家乡文化,同时也能让学生将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下去。在现代生活中,确实有很多运动项目来供大家选择,而红拳作为一种非物质文化遗产,能够从先辈那里一代代流传下来,也是一种文明的发展,这不单单是一种传承,更要把它的生存状态转化为生活状态。结合时代和民族的特点,让它有专属于它自己的特色,它就是一个时代的载体,我们通常从当地的特色和文化来了解地方文化,而“非遗”则是最好的诠释,非遗本身是一种历史的记忆,如果不能正确解读它真正的意义,那么它的传承也不会长久。我们对历史的了解是非常有限的,如果能够通过非遗把历史记忆传承给后代,那么将会是社会的财富。这些东西具备历史价值,给人类以启迪。
人类社会发展的前提在于文化的奠定和后来的创新,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多样性在各个领域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尤其在建筑,艺术方面有着非常大的发展,而这些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拥有者则是掌握了主动权,在这个创新的世界,完全可以让我们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进一步发展能够更好地继续流传下去,在一定程度上来说,这也是一种民族凝聚力的体现,更是一种文化认同。用传统表现形式在传承中华文明,特别是传承中华道德文明,增强民族自信心上,都是非常形象的。列入甘肃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的永昌节子舞源于古代军队作战阵法,亦武亦舞,粗犷豪放,在民间流传已有八百多年,具有较高的历史、军事、文化、民俗研究价值,在甘肃省乃至全国来说,都是独一无二的民间舞蹈,可是因为现在城市化的发展,这一舞蹈慢慢地搁置下去,不再如从前一般“火热”,从而传统的非遗在当代如何重新展现价值成了当下面临的问题。不过无须質疑的是,非遗一定有它自己的特别之处,是一种时代特色。历史不会重来,只有这些非遗还诉说着曾经的文化与智慧,在那个并不先进的社会中,用最质朴的方式演绎着那个时代的故事,创造着那个时代的辉煌,纵使它并不完美,那也是独一无二不可替代的文化。
客观发展非物质文化遗产,合理打造“新文化”
近年来“非遗热”的出现,成了一大商机,人们争先恐后源源不断挤进申请项目的行列中,在申请成功之后的翻新打造,让我们看到了利益的最大化,带动经济增长是可行的,但却不是我们的最终目的,夸张的色彩又或者是过度朴素,只是冲着鲜明的外表或者知名度来吸引群众,这都不是对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正确解读,反而是强加进去的与当时时代不符合的一些因素,会产生一种矛盾。随着时代的更迭,“现代化”俨然是一种主流元素,但我们必须在改造过程中合理化,而不是一味地追求新颖,而忽略非物质文化遗产本身。不破坏其原本面貌,是我们打造“新文化遗产”的底线,我们一直坚持对非物质遗产加强传承和保护。让“非遗”重现生机,是我们现在为之努力的事情,产生“非遗”的土壤并不来自现代,而我们想要施肥就不可避免地需要现代肥料,如果能够取其精华,去其糟粕,那么加入一些流行元素也不失为一种有效可靠的方法。同时我们对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开发的了解也不够全面,我们若是按照自己的意愿一味地开发,不注重本质,那么我们呈现给大众的也只是表面,而其中的民族内涵和文化特点却不是主打元素,就不再是纯粹地开发了。
每一份文化的传承都是一个希望的传承,我们虽处于一个飞速发展的时代,但我们依然还是当初的自己,国家的发展也要依靠在文化的基础上,这也是每个国家都注重自己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原因,它见证了一代代人的出生,见证了我们的社会从落后到崛起的每一个时刻,文化传承是必然的,如果我们不能保证它能够顺从历史客观性的发展,那将是一种逆向发展。反观旅游文化和文化遗产的结合,应当是相辅相成的过程,文化产业的发展不应一成不变,新时代的文化应是丰富多彩,同样,文化产业的发展也不能五花八门,文化主要讲究内涵,其历史价值要放在首位,是连接时代与时代之间的枢纽,是情感与情感之间互通的眷恋。现在各地对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开发越来越重视,应当结合新时代的特点,有扬弃地继承,真正地实现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而非遗的神奇之处还在于能够拉近人与人之间的亲切感,从而产生一种归属感。
作者单位:甘肃省金昌市永昌县文化馆
我们处于一个非常幸福的时代,祖国繁荣昌盛,人民安康,山河无恙!我们这几代人是没有经历过时代的苦难的,但我们依然心存感激,那些年先辈为我们的拼搏。即使时光飞逝,我们也定不忘当年的艰苦,必定坚守我们美好山河。时间的距离让过去成了我们永远也回不去的当年,那些非物质文化遗产便成了历史最好的呈现。
掌握好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分寸
我们中华民族自古以来的优点就在于传承,不论是文化还是其他方面,我们都有所体现,比如现在在我们很多人的家庭里,还会有我们的家谱,其中记录了我们家族中祖祖辈辈的人,正如薪火代代相传,也符合我们“不忘本”的思想观点。近几年来,我们国家申请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数目逐渐开始增多,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意识到“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珍贵,但与此同时,我们在大力保护这些东西的时候,有些文化遗产遭到过度开发,反而受到了破坏,这不仅是民族的损失,也是一种历史的消失,这样的结果并不是我们所想要的。现在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主要作为旅游文化资源来发展,这无疑正符合当代人的内心想法,而这也成了促进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达到文化遗产和旅游开发的双赢局面。文物建筑渐渐地商业化,现在成了最普遍的景象,甚至是有些过火了,当然融入一些现代化因素会引起某些情感方面的共鸣,但如果过度装饰,会破坏氛围,同时也会降低人们对文物建筑的崇敬心理,而这样一来,我认为一些被列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名录的项目,在艺术价值和科学价值方面的体现被忽略,反而经济价值成为主体。
现如今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主要的旅游文化资源,景点开放后引起了客流量的迅速增加,人们或是慕名而来,又或是“忆当年”,尤其是在节假日期间,游客爆满,在这人山人海的背后,是一颗不忘当年的真心,我们现在的盛世,是当年无数英雄的生命所换来的,我们缅怀的不仅是历史,还有那逝去时光里的记忆。在甘肃,有“贯通中西活态艺术”之称的永登硬狮子舞,因传自古印度,引狮人的服饰,脸谱就带有古印度遗风。这样的传统文化需要我们来延续,还有很多具有历史故事的遗迹,可是那样一个神圣又庄严的地方,在旅游过后,你会看到满地的垃圾,以及墙壁上的乱写乱画,这些东西在这里尤为刺眼,而我们作为新生代,作为新的一代接班人,是不是应该让我们深刻地反省一下这种行为,社会在进步,经济在发展,我们的国民素质也要提高,我们应该怀有一颗尊崇的心,来回顾历史。文物古迹本是我们社会共同财富,我们必须齐心协力一同保护。“文化在则国家存”,在2019年,法国巴黎圣母院在熊熊烈火中轰然倒塌,它作为当地最具有代表性的古建筑之一,每年都吸引大量游客前去参观,而这一处古迹的消失成了全人类的损失,天灾和人祸都是现在非物质文化遗产面临的巨大挑战,呵护文物就是呵护文明的命脉,我们有责任保护这些文化遗产,如果我们不这样做,就意味着我们的子孙后代会失去些什么。在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方面,有很多人并不了解,他们仅有的只是表面的知识,这也需要专业人士可以进行一些科普,例如,在景点设置广告牌,添加注意事项,都是一种保护。又或者在课程中添加一些对于文化遗产方面简单的学习和了解。
之前央视记录短片介绍西安一小学将红拳纳入体育课,在我们国家传统教学模式中,这一红拳纳入确实足够新颖,用这种非物质文化遗产代替传统的广播体操不仅能促进孩子强健体魄还能了解自己家乡文化,同时也能让学生将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下去。在现代生活中,确实有很多运动项目来供大家选择,而红拳作为一种非物质文化遗产,能够从先辈那里一代代流传下来,也是一种文明的发展,这不单单是一种传承,更要把它的生存状态转化为生活状态。结合时代和民族的特点,让它有专属于它自己的特色,它就是一个时代的载体,我们通常从当地的特色和文化来了解地方文化,而“非遗”则是最好的诠释,非遗本身是一种历史的记忆,如果不能正确解读它真正的意义,那么它的传承也不会长久。我们对历史的了解是非常有限的,如果能够通过非遗把历史记忆传承给后代,那么将会是社会的财富。这些东西具备历史价值,给人类以启迪。
人类社会发展的前提在于文化的奠定和后来的创新,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多样性在各个领域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尤其在建筑,艺术方面有着非常大的发展,而这些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拥有者则是掌握了主动权,在这个创新的世界,完全可以让我们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进一步发展能够更好地继续流传下去,在一定程度上来说,这也是一种民族凝聚力的体现,更是一种文化认同。用传统表现形式在传承中华文明,特别是传承中华道德文明,增强民族自信心上,都是非常形象的。列入甘肃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的永昌节子舞源于古代军队作战阵法,亦武亦舞,粗犷豪放,在民间流传已有八百多年,具有较高的历史、军事、文化、民俗研究价值,在甘肃省乃至全国来说,都是独一无二的民间舞蹈,可是因为现在城市化的发展,这一舞蹈慢慢地搁置下去,不再如从前一般“火热”,从而传统的非遗在当代如何重新展现价值成了当下面临的问题。不过无须質疑的是,非遗一定有它自己的特别之处,是一种时代特色。历史不会重来,只有这些非遗还诉说着曾经的文化与智慧,在那个并不先进的社会中,用最质朴的方式演绎着那个时代的故事,创造着那个时代的辉煌,纵使它并不完美,那也是独一无二不可替代的文化。
客观发展非物质文化遗产,合理打造“新文化”
近年来“非遗热”的出现,成了一大商机,人们争先恐后源源不断挤进申请项目的行列中,在申请成功之后的翻新打造,让我们看到了利益的最大化,带动经济增长是可行的,但却不是我们的最终目的,夸张的色彩又或者是过度朴素,只是冲着鲜明的外表或者知名度来吸引群众,这都不是对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正确解读,反而是强加进去的与当时时代不符合的一些因素,会产生一种矛盾。随着时代的更迭,“现代化”俨然是一种主流元素,但我们必须在改造过程中合理化,而不是一味地追求新颖,而忽略非物质文化遗产本身。不破坏其原本面貌,是我们打造“新文化遗产”的底线,我们一直坚持对非物质遗产加强传承和保护。让“非遗”重现生机,是我们现在为之努力的事情,产生“非遗”的土壤并不来自现代,而我们想要施肥就不可避免地需要现代肥料,如果能够取其精华,去其糟粕,那么加入一些流行元素也不失为一种有效可靠的方法。同时我们对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开发的了解也不够全面,我们若是按照自己的意愿一味地开发,不注重本质,那么我们呈现给大众的也只是表面,而其中的民族内涵和文化特点却不是主打元素,就不再是纯粹地开发了。
每一份文化的传承都是一个希望的传承,我们虽处于一个飞速发展的时代,但我们依然还是当初的自己,国家的发展也要依靠在文化的基础上,这也是每个国家都注重自己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原因,它见证了一代代人的出生,见证了我们的社会从落后到崛起的每一个时刻,文化传承是必然的,如果我们不能保证它能够顺从历史客观性的发展,那将是一种逆向发展。反观旅游文化和文化遗产的结合,应当是相辅相成的过程,文化产业的发展不应一成不变,新时代的文化应是丰富多彩,同样,文化产业的发展也不能五花八门,文化主要讲究内涵,其历史价值要放在首位,是连接时代与时代之间的枢纽,是情感与情感之间互通的眷恋。现在各地对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开发越来越重视,应当结合新时代的特点,有扬弃地继承,真正地实现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而非遗的神奇之处还在于能够拉近人与人之间的亲切感,从而产生一种归属感。
作者单位:甘肃省金昌市永昌县文化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