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大学生的理想教育国家历来很重视,也做了大量的宣传工作,但是现实状况中,受到国内国际环境的变化和影响以及学生自身的特点的变化,高校理想教育过程中仍然存在不少问题,需要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
关键词:大学生;理想;教育
中图分类号:G613.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5-9214(2015)05-0246-01
理想是人精神世界的最高指挥官,它对人们的行为、处世态度有非常大的影响。理想是人们在实践中形成的,源于人们对自身或现状的不满,从而萌发的对自身发展、未来社会的一种更加美好的期盼和追求。这种追求源于现实,高于现实,它不同于幻想,是可能实现的。理想也是人们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集中体现。理想教育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处于核心地位,对大学生的成长成才有非常积极和重要的影响。但是随着世界科技文化的发展、国际环境的多变、新世纪新阶段我国发展面临的新任务等方面提出的挑战,对大学生的理想教育也提出了新的挑战。
一、 目前我国大学生对待理想的现状
1、 受市场经济的影响,一些学生把对金钱的追求和权利的追逐看作是自己的人生理想,将此作为衡量人生成功与否的标准,过分世俗,缺少对自身更高层次的道德精神追求。
2、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西方价值观念和生活方式随着影视作品、各种新传媒的传播,有意识的向我国年轻一代渗透,使我国一些大学生放弃了本国传统的勤俭自强等优良道德传统,转而信奉享乐主义和个人主义,过分关注自我的成功而忽视国家民族的发展,忽视自身所肩负的历史使命和责任,羡慕和崇拜资本主义生活方式,质疑甚至抛弃共产主义理想。
3、 现代快节奏的生活、激烈的就业竞争压力、思想观念多元化的冲击,使得一部分学生忽视了自身心理健康,陷入低级趣味,生活盲目、空虚、萎靡消沉、游戏人生、对自己的未来没有信心,缺乏正确的精神支撑,从而陷入理想的模糊状态或理想的虚无状态。
4、 部分学生树立了理想但是对实现理想的长期性、艰巨性和挫折性认识不够。缺乏坚定的信念。因而当遇到困难和挫折时出现选择两难,或很容易被击垮,缺乏因难而上、越挫越勇、持之以恒的精神。
二、 大学理想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理想教育是高校政治课中的一个首要目标。但是大学思政课教学中对理想教育的方式方法手段单一的状况仍然存在。一些高校认为学生的就业是压倒一切的首要任务,重视专业教育而忽视德育,重视技能培养而忽视理想信念的树立和品德修养。学校教育中所倡导的理想目标与一些学生的家庭中所教导的人生目标出现了不一致的状况,与现实生活实际相脱节的状况也存在。
1、 重理论,轻实践。一些思政课教师喜欢搞填鸭式教学,一言堂作风,教学方式用纯粹的理论讲授,枯燥无味,忽视对我国现状的思考,不了解也不关心学生内心所想所忧。理论教学后缺少有针对性的实践环节。一些学校无实践课时保障,也缺实践经费。知行统一不到位。
2、 重内容,轻影响。重视课内几十分钟,注重对概念,作用意义的讲解,重视对教材内容的重难点、全局性的把握。而忽视了理想教育是一个针对现在,面向未来的课程,理想教育是一个潜移默化、循序渐进的过程。教师讲完这个内容后,很少关心学生理想的树立状况和思想变化,缺少课后的持续关注和反馈提升。
3、 重规范,轻引导。理想的树立是多种多样的,理想的树立与个人的成长经历、人生实践基础有关,而且大学生已经成年,有一定的思考能力,因此对理想进行太多的规范、规定,限定太死这是不可取的,理想教育需要引导,精神铺垫,使学生心理自觉接受和认可所教观点。现在的学生获取知识的手段不再仅仅是老师和课本,发达的互联网,铺天盖地的新闻和评论,打开了他们的耳朵和眼睛,使他们对自身、对社会的思考越来越多,他们不再盲目轻信教师和课本,如果不注重对学生思想的引导,很可能陷入学生对教师的不信任,从而导致对教材教学内容的不信任。
三、对加强大学生理想教育的思考
1、 加强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影响力,构建优良的校园文化、形成正确的舆论导向。引导学生学习古人的家国情怀,用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涵养学生的内在情怀,增强学生的历史责任感。加强国情、世界形势教育,让学生对所处的国内国际环境有所了解。社会弘扬正能力,宣扬社会主义主旋律,坚持用正确的舆论引导社会大众,采用现代大学生所喜爱的网络工具,如QQ、微信、微博等进行传播和交流。逐渐使学生明白自身的发展,个人理想的实现离不开社会大环境,也离不开国家的发展。使学生将个人的前途命运自觉与国家、民族的前途发展紧密联系在一起。
2、 关注学生的身心健康,引导学生正确认识自我,客观认识外部环境,正确处理人与人、人与世界、人与自然的关系,为学生选择正确的理想目标提供正确的认知基础。学校可以多开设心理讲座,开展心理健康交流活动,给学生一个释放自我的平台。加强挫折教育,开展挫折实践活动,给学生提供锻炼的机会。邀请名人来校结合自身成功经历谈理想,可以通过播放励志电影、推荐励志书籍、参观先进事迹等激励学生。使学生明白理想的实现是一个长期的过程,理想的实现需要坚定的信念做支撑。
3、 改进理想教育方法,加强德育教师队伍建设,依靠教师的人格魅力影响学生。改变以往一言堂,灌输的教学模式,将课堂变成学生畅所欲言的场所,尊重学生个性,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注重教师自身修养,塑造教师良好品格,形成优秀的人格魅力,潜移默化影响学生。每一年都应对学生理想信念状况进行跟踪调查,针对学生思想中暴露的问题,及时研讨修正。
4、 高校开展理想信念教育,需要实践课时保障和实践活动经费保障。要想改变以往理想教育中较抽象的理论教育,做到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统一,做到知行合一,使学生在实践中感悟,在实践中提升,如果缺少课时和活动经费,实践活动难以开展,实践效果较难保障,教师和学生的积极性受打压,目标难以实现。在这个问题上,需要政策扶持更需要学校提高认识,给予思政课教师充分的支持,多部门联动如思政课、团委、学工处等部门联合对学生形成立体的理想教育。拓展校外的德育实践基地,开展定期实践,提升效果。
(作者单位:娄底职业技术学院)
参考文献:
[1]《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2013年修订版,高等教育出版社
关键词:大学生;理想;教育
中图分类号:G613.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5-9214(2015)05-0246-01
理想是人精神世界的最高指挥官,它对人们的行为、处世态度有非常大的影响。理想是人们在实践中形成的,源于人们对自身或现状的不满,从而萌发的对自身发展、未来社会的一种更加美好的期盼和追求。这种追求源于现实,高于现实,它不同于幻想,是可能实现的。理想也是人们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集中体现。理想教育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处于核心地位,对大学生的成长成才有非常积极和重要的影响。但是随着世界科技文化的发展、国际环境的多变、新世纪新阶段我国发展面临的新任务等方面提出的挑战,对大学生的理想教育也提出了新的挑战。
一、 目前我国大学生对待理想的现状
1、 受市场经济的影响,一些学生把对金钱的追求和权利的追逐看作是自己的人生理想,将此作为衡量人生成功与否的标准,过分世俗,缺少对自身更高层次的道德精神追求。
2、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西方价值观念和生活方式随着影视作品、各种新传媒的传播,有意识的向我国年轻一代渗透,使我国一些大学生放弃了本国传统的勤俭自强等优良道德传统,转而信奉享乐主义和个人主义,过分关注自我的成功而忽视国家民族的发展,忽视自身所肩负的历史使命和责任,羡慕和崇拜资本主义生活方式,质疑甚至抛弃共产主义理想。
3、 现代快节奏的生活、激烈的就业竞争压力、思想观念多元化的冲击,使得一部分学生忽视了自身心理健康,陷入低级趣味,生活盲目、空虚、萎靡消沉、游戏人生、对自己的未来没有信心,缺乏正确的精神支撑,从而陷入理想的模糊状态或理想的虚无状态。
4、 部分学生树立了理想但是对实现理想的长期性、艰巨性和挫折性认识不够。缺乏坚定的信念。因而当遇到困难和挫折时出现选择两难,或很容易被击垮,缺乏因难而上、越挫越勇、持之以恒的精神。
二、 大学理想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理想教育是高校政治课中的一个首要目标。但是大学思政课教学中对理想教育的方式方法手段单一的状况仍然存在。一些高校认为学生的就业是压倒一切的首要任务,重视专业教育而忽视德育,重视技能培养而忽视理想信念的树立和品德修养。学校教育中所倡导的理想目标与一些学生的家庭中所教导的人生目标出现了不一致的状况,与现实生活实际相脱节的状况也存在。
1、 重理论,轻实践。一些思政课教师喜欢搞填鸭式教学,一言堂作风,教学方式用纯粹的理论讲授,枯燥无味,忽视对我国现状的思考,不了解也不关心学生内心所想所忧。理论教学后缺少有针对性的实践环节。一些学校无实践课时保障,也缺实践经费。知行统一不到位。
2、 重内容,轻影响。重视课内几十分钟,注重对概念,作用意义的讲解,重视对教材内容的重难点、全局性的把握。而忽视了理想教育是一个针对现在,面向未来的课程,理想教育是一个潜移默化、循序渐进的过程。教师讲完这个内容后,很少关心学生理想的树立状况和思想变化,缺少课后的持续关注和反馈提升。
3、 重规范,轻引导。理想的树立是多种多样的,理想的树立与个人的成长经历、人生实践基础有关,而且大学生已经成年,有一定的思考能力,因此对理想进行太多的规范、规定,限定太死这是不可取的,理想教育需要引导,精神铺垫,使学生心理自觉接受和认可所教观点。现在的学生获取知识的手段不再仅仅是老师和课本,发达的互联网,铺天盖地的新闻和评论,打开了他们的耳朵和眼睛,使他们对自身、对社会的思考越来越多,他们不再盲目轻信教师和课本,如果不注重对学生思想的引导,很可能陷入学生对教师的不信任,从而导致对教材教学内容的不信任。
三、对加强大学生理想教育的思考
1、 加强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影响力,构建优良的校园文化、形成正确的舆论导向。引导学生学习古人的家国情怀,用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涵养学生的内在情怀,增强学生的历史责任感。加强国情、世界形势教育,让学生对所处的国内国际环境有所了解。社会弘扬正能力,宣扬社会主义主旋律,坚持用正确的舆论引导社会大众,采用现代大学生所喜爱的网络工具,如QQ、微信、微博等进行传播和交流。逐渐使学生明白自身的发展,个人理想的实现离不开社会大环境,也离不开国家的发展。使学生将个人的前途命运自觉与国家、民族的前途发展紧密联系在一起。
2、 关注学生的身心健康,引导学生正确认识自我,客观认识外部环境,正确处理人与人、人与世界、人与自然的关系,为学生选择正确的理想目标提供正确的认知基础。学校可以多开设心理讲座,开展心理健康交流活动,给学生一个释放自我的平台。加强挫折教育,开展挫折实践活动,给学生提供锻炼的机会。邀请名人来校结合自身成功经历谈理想,可以通过播放励志电影、推荐励志书籍、参观先进事迹等激励学生。使学生明白理想的实现是一个长期的过程,理想的实现需要坚定的信念做支撑。
3、 改进理想教育方法,加强德育教师队伍建设,依靠教师的人格魅力影响学生。改变以往一言堂,灌输的教学模式,将课堂变成学生畅所欲言的场所,尊重学生个性,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注重教师自身修养,塑造教师良好品格,形成优秀的人格魅力,潜移默化影响学生。每一年都应对学生理想信念状况进行跟踪调查,针对学生思想中暴露的问题,及时研讨修正。
4、 高校开展理想信念教育,需要实践课时保障和实践活动经费保障。要想改变以往理想教育中较抽象的理论教育,做到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统一,做到知行合一,使学生在实践中感悟,在实践中提升,如果缺少课时和活动经费,实践活动难以开展,实践效果较难保障,教师和学生的积极性受打压,目标难以实现。在这个问题上,需要政策扶持更需要学校提高认识,给予思政课教师充分的支持,多部门联动如思政课、团委、学工处等部门联合对学生形成立体的理想教育。拓展校外的德育实践基地,开展定期实践,提升效果。
(作者单位:娄底职业技术学院)
参考文献:
[1]《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2013年修订版,高等教育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