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直以来,笔者追求的是当一名合格的充满激情和诗意的语文老师,带领学生徜徉在语文的天地里,让学生享受语文、享受课堂、享受学习。笔者从事农村初中语文教学20多年,深感语文教学中的困惑越来越多。下面,笔者从农村初中语文教学的角度来谈谈这几点困惑,以求方家指点。
一、课时安排
初中语文课时少、内容多,应该如何解决?
《江苏省义务教育课程设置实验方案及课时设置》明确规定初中语文每周5课时。这5课时安排是这样的:每周1~2节作文课,3~4节阅读课。但事实上,很多地方的教育主管部门都这样要求:一周一小作,两周一大作,完全不管学校教师在执行过程中能不能按要求上作文课。为了应付上级的检查,每周1~2节作文课都是必须上的。这样,留给阅读课的课时仅有3~4节。尽管有些学校拿出地方课时补充给阅读教学,但是这些附加课时却不能上课,因为这些时段学生通常不在教室。
当前的苏教版初中语文课本每册都是6个单元25篇课文,再加上综合学习探究、诵读欣赏、专题、口语交际、名著推荐与阅读等,内容多,要求高,课时根本不够。这3~4节计划课时相对大容量的教材而言,犹如“杯水车薪”。
例如,学习《陈涉世家》(九年级上册)一文,教师泛读一遍,就要5分钟左右,读完后再正音正字、标注停顿、疏通字词,再去让学生自主朗读课文。这样,学生还没理解课文内容,一堂课就结束了,于是,教师只能赶进度、开快车。这样的做法使得文本阅读很不透彻,内容难以被理解,基础知识不易被掌握。
在实际初中语文教学中,初中语文教材的教与学是很难把握的,讲多了会占用学生思考的空间,讲少了教学任务很难顺利完成。为了节约课时,布置学生进行课前预习,但效果并不理想,许多经典的文章,还来不及仔细品味阅读,就匆匆翻过去了。这些问题成了制约初中语文教学的瓶颈,也给课堂教学带来了巨大的挑战和压力。
二、写作周期
如何缩短初中作文教学写作周期?
农村初中作文教学写作周期长,反馈时间也长,一般是两周写一篇大作,多的每学期七八篇大作,少的只有三五篇。无怪乎学生会发出“漫长的等待”的感叹。
“写作周期长,效果差”是作文教学的主要弊端,其直接导致了作文教学的无效性。这种现象形成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种。
1课程设置的制约
作文教学是初中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长期以来,作文教学与阅读教学相比,处境十分尴尬。作文教学缺乏成熟的教材、课程和评价体系。语文课程形态,基本上还是以阅读教学为核心的架构,不同版本的新课程、老课程教材都是以阅读文选作为主要构成,作文教学零零散散地点缀其中,洪宗礼主编的苏教版初中语文教材也是如此。
阅读与写作应该是相辅相成的。但在实际初中语文教学中,阅读课达不到阅读的功能,写作课没有写作的任务。此外,很多课文都不适合拿来做“读写结合”,久而久之,阅读与写作就脱节了。渐渐地,在实际语文教学中,许多老师只重视阅读课,而忽视写作课,甚至把写作课拿来上了阅读课。
2急功近利思想影响严重
在语文教学中,被提到最多的就是作文教学,但最不受到重视的也是作文教学。新课程改革以来,作文教学日渐被重视,但效果却不明显。毋庸讳言,在期中期末阅卷,甚至中考阅卷中,阅卷老师在评改作文时大多数是打保险分(既不过高,也不过低),这样学生之间的作文分差距就很小,因此,语文最终成绩往往取决于阅读成绩。
3作文批改影响写作周期和反馈
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语文老师是学生作文唯一的阅读者和评价者,但教师个人主观性特别强,并不适合从事作文批改工作。当前农村初中的条件依然很简陋,一般一个班50人左右,有的学校甚至多达70人。认真批阅一篇五六百字的习作,至少需要5~8分钟,以一个班50个学生计算,评改两个班学生的作文所花费的时间就可想而知了。除此以外,教师还要备作文课、写下水作文,两堂作文课必须备一节作文指导课,一节讲评课。单两堂作文课就得耗费很多时间,再加上阅读课教学,那么语文老师就更辛苦了。于是,这两周一大作文就完全符合“校情”、“学情”了。如果遇上特殊情况,这两周一大作也可能得不到保障了。
综上所述,缩短写作周期,困难重重。
三、语法知识
语法要不要教?怎样教?教学的“度”如何把握?
上个世纪90年代以前,江苏使用的是人教版教材,语法知识在初中语文教材中有一个完整的体系,汉语拼音、字词句等语法知识和修辞分布在六册教材中,是每个单元的教学重点。新世纪以来,采用了洪宗礼先生主编的苏教版语文教材,虽然汉语拼音、字词句等语法知识和修辞依然被编在教材之中,但是这些知识只作为附录,置于每一册不起眼的书末。于是,初中语法教学由上世纪的轰轰烈烈,变为新世纪的“淡化语法”、“取消语法”,甚至产生了“扭断语法的脖子”的叫嚣。最后,现代汉语语法教学逐渐停顿了。
在实际语文教学中,进行语法教学实是寥寥无几。据调查,初高中有45%的教师会进行一定程度的语法教学,而其中有95%以上的教师只进行单纯的语法教学,同样有95%以上的学生对教师的语法教学不感兴趣,有65%和88%的学生认为语法教学作用不大。由此推想,农村初中语文语法教学该是如何的惨淡。
四、课堂教学模式
如何看待课堂模式?要不要模式?
一个好的教学模式是众多教师在教育实践中不断摸索探究出来的,它极具实践性和推广价值。
例如,江苏洋思的“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模式、山东杜郎口中学的“三三六”自主学习模式、江苏东庐中学的“讲学稿”模式以及江苏南通李吉林的“中小学语文情境”教学法,这些课堂教学模式都取得了重大的教学成就。
关于课堂教学模式,笔者认为,农村初中应该慎重采用。农村初中语文教学改革,既不能机械照搬已有的教学模式,又不应该脱离科学方法的指导而盲目将这些模式应用于教学。教师应该认真学习语文教育教学理论和专业知识,学习他人成功模式中能为己所用的方法,积累教育教学经验,针对当地学生具体情况,逐步形成自己简约、实用的教学风格。
在平时的语文教学过程中,我们不仅要对语文教学认真,还要对学生的语文学习负责,减少一点功利主义,特别是要摒弃急功近利的思想。只有这样,语文教师才能在教学中体会教学的乐趣;也只有这样,学生才能享受语文、享受课堂、享受学习。
作者单位:江苏省南通市如东县马塘镇邱陞中学(226401)
一、课时安排
初中语文课时少、内容多,应该如何解决?
《江苏省义务教育课程设置实验方案及课时设置》明确规定初中语文每周5课时。这5课时安排是这样的:每周1~2节作文课,3~4节阅读课。但事实上,很多地方的教育主管部门都这样要求:一周一小作,两周一大作,完全不管学校教师在执行过程中能不能按要求上作文课。为了应付上级的检查,每周1~2节作文课都是必须上的。这样,留给阅读课的课时仅有3~4节。尽管有些学校拿出地方课时补充给阅读教学,但是这些附加课时却不能上课,因为这些时段学生通常不在教室。
当前的苏教版初中语文课本每册都是6个单元25篇课文,再加上综合学习探究、诵读欣赏、专题、口语交际、名著推荐与阅读等,内容多,要求高,课时根本不够。这3~4节计划课时相对大容量的教材而言,犹如“杯水车薪”。
例如,学习《陈涉世家》(九年级上册)一文,教师泛读一遍,就要5分钟左右,读完后再正音正字、标注停顿、疏通字词,再去让学生自主朗读课文。这样,学生还没理解课文内容,一堂课就结束了,于是,教师只能赶进度、开快车。这样的做法使得文本阅读很不透彻,内容难以被理解,基础知识不易被掌握。
在实际初中语文教学中,初中语文教材的教与学是很难把握的,讲多了会占用学生思考的空间,讲少了教学任务很难顺利完成。为了节约课时,布置学生进行课前预习,但效果并不理想,许多经典的文章,还来不及仔细品味阅读,就匆匆翻过去了。这些问题成了制约初中语文教学的瓶颈,也给课堂教学带来了巨大的挑战和压力。
二、写作周期
如何缩短初中作文教学写作周期?
农村初中作文教学写作周期长,反馈时间也长,一般是两周写一篇大作,多的每学期七八篇大作,少的只有三五篇。无怪乎学生会发出“漫长的等待”的感叹。
“写作周期长,效果差”是作文教学的主要弊端,其直接导致了作文教学的无效性。这种现象形成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种。
1课程设置的制约
作文教学是初中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长期以来,作文教学与阅读教学相比,处境十分尴尬。作文教学缺乏成熟的教材、课程和评价体系。语文课程形态,基本上还是以阅读教学为核心的架构,不同版本的新课程、老课程教材都是以阅读文选作为主要构成,作文教学零零散散地点缀其中,洪宗礼主编的苏教版初中语文教材也是如此。
阅读与写作应该是相辅相成的。但在实际初中语文教学中,阅读课达不到阅读的功能,写作课没有写作的任务。此外,很多课文都不适合拿来做“读写结合”,久而久之,阅读与写作就脱节了。渐渐地,在实际语文教学中,许多老师只重视阅读课,而忽视写作课,甚至把写作课拿来上了阅读课。
2急功近利思想影响严重
在语文教学中,被提到最多的就是作文教学,但最不受到重视的也是作文教学。新课程改革以来,作文教学日渐被重视,但效果却不明显。毋庸讳言,在期中期末阅卷,甚至中考阅卷中,阅卷老师在评改作文时大多数是打保险分(既不过高,也不过低),这样学生之间的作文分差距就很小,因此,语文最终成绩往往取决于阅读成绩。
3作文批改影响写作周期和反馈
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语文老师是学生作文唯一的阅读者和评价者,但教师个人主观性特别强,并不适合从事作文批改工作。当前农村初中的条件依然很简陋,一般一个班50人左右,有的学校甚至多达70人。认真批阅一篇五六百字的习作,至少需要5~8分钟,以一个班50个学生计算,评改两个班学生的作文所花费的时间就可想而知了。除此以外,教师还要备作文课、写下水作文,两堂作文课必须备一节作文指导课,一节讲评课。单两堂作文课就得耗费很多时间,再加上阅读课教学,那么语文老师就更辛苦了。于是,这两周一大作文就完全符合“校情”、“学情”了。如果遇上特殊情况,这两周一大作也可能得不到保障了。
综上所述,缩短写作周期,困难重重。
三、语法知识
语法要不要教?怎样教?教学的“度”如何把握?
上个世纪90年代以前,江苏使用的是人教版教材,语法知识在初中语文教材中有一个完整的体系,汉语拼音、字词句等语法知识和修辞分布在六册教材中,是每个单元的教学重点。新世纪以来,采用了洪宗礼先生主编的苏教版语文教材,虽然汉语拼音、字词句等语法知识和修辞依然被编在教材之中,但是这些知识只作为附录,置于每一册不起眼的书末。于是,初中语法教学由上世纪的轰轰烈烈,变为新世纪的“淡化语法”、“取消语法”,甚至产生了“扭断语法的脖子”的叫嚣。最后,现代汉语语法教学逐渐停顿了。
在实际语文教学中,进行语法教学实是寥寥无几。据调查,初高中有45%的教师会进行一定程度的语法教学,而其中有95%以上的教师只进行单纯的语法教学,同样有95%以上的学生对教师的语法教学不感兴趣,有65%和88%的学生认为语法教学作用不大。由此推想,农村初中语文语法教学该是如何的惨淡。
四、课堂教学模式
如何看待课堂模式?要不要模式?
一个好的教学模式是众多教师在教育实践中不断摸索探究出来的,它极具实践性和推广价值。
例如,江苏洋思的“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模式、山东杜郎口中学的“三三六”自主学习模式、江苏东庐中学的“讲学稿”模式以及江苏南通李吉林的“中小学语文情境”教学法,这些课堂教学模式都取得了重大的教学成就。
关于课堂教学模式,笔者认为,农村初中应该慎重采用。农村初中语文教学改革,既不能机械照搬已有的教学模式,又不应该脱离科学方法的指导而盲目将这些模式应用于教学。教师应该认真学习语文教育教学理论和专业知识,学习他人成功模式中能为己所用的方法,积累教育教学经验,针对当地学生具体情况,逐步形成自己简约、实用的教学风格。
在平时的语文教学过程中,我们不仅要对语文教学认真,还要对学生的语文学习负责,减少一点功利主义,特别是要摒弃急功近利的思想。只有这样,语文教师才能在教学中体会教学的乐趣;也只有这样,学生才能享受语文、享受课堂、享受学习。
作者单位:江苏省南通市如东县马塘镇邱陞中学(2264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