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腹手术对子宫肌瘤患者的临床治疗研究

来源 :家庭心理医生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pt9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的:分析经腹手术对子宫肌瘤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将2008年2月-2015年3月期间收治于我院的子宫肌瘤患者42例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入院顺序将其分成观察组以及对照组,其中给予观察组患者采用经腹手术治疗;给予对照组患者经阴道手术治疗;比较分析两组患者的治疗成功率以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在经过两种不同的治疗方式后,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5.2%(40/42),并发症发生率为9.5%(4/42);对照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83.3%(35/42),并发症发生率为19.1%(8/42)。观察组患者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间比较差异显著。结论:针对于子宫肌瘤患者而言,在进行手术治疗时选择采用经腹手术治疗的效果優于经阴道手术治疗,其并发症也相对较少,在临床中值得推广使用。
  关键词:经腹手术;经阴道手术;临床治疗;子宫肌瘤
  【中图分类号】R737.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602(2015)06-0074-01
  在临床妇科疾病中子宫肌瘤尤为常见,属于女性生殖系统中的一种良性肿瘤,好发人群集中在40岁左右的妇女。患者典型的临床表现多为不孕不育、腹部肿块、月经异常以及贫血等。针对于肿瘤体积较大,经药物治疗后无效的患者应当及时选择采用手术治疗。经腹手术以及经阴道手术是目前临床中常用的两种方式[1]。本次研究将分析经腹手术对子宫肌瘤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现将报道如下:
  1.一般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将2008年2月-2015年3月期间收治于我院的子宫肌瘤患者42例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入院顺序将其分成观察组以及对照组,其中给予观察组患者采用经腹手术治疗;给予对照组患者经阴道手术治疗;其中对照组年龄25-44岁,平均年龄(35.3±3.5)岁;观察组年龄28-48岁,平均年龄(38.3±3.9)岁。研究中所有患者无论是体征、临床症状以及相关的结果均满足子宫肌瘤诊断中相关标准。两组患者基线资料相同,不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
  观察组患者采用经腹手术治疗:针对于血红蛋白在40g/L以下的患者术前需要及时给予输血;对于有感染情况的患者需要及时给予抗生素治疗,将感染进行有效控制后才能实施手术。手术方法为:对患者的各项生命体征进行全面评估,对患者进行严密监测,取患者平卧位,对患者采用硬膜外麻醉或全身麻醉,在患者下腹正中取切口并逐层开腹,对患者的盆腔情况进行全面探查,切断双侧圆韧带缝扎;同时切断输卵管狭部以及双侧卵巢韧带缝扎;在患者子宫血管断端上侧0.5cm处切开宫颈筋膜,直达阴道穹窿,切除患者子宫,将阴道残端、盆腔腹膜进行缝合,冲洗盆腔,观察患者是否出现活动性出血,逐层缝合腹壁,将阴道中纱布取出后完成手术。
  对照组患者采用经阴道手术:经患者阴道行子宫肌瘤切除,为患者建立静脉通道,取患者膀胱结石位,对患者进行常规麻醉以及皮肤消毒,同时需要对患者阴道手术适应症进行严格掌握和了解,对患者进行术前准备,在患者子宫颈膀胱沟行横切口,将患者阴道黏膜切开,同时分离筋膜,向宫颈两侧环绕,在宫颈后延长手术切口,充分暴露手术视野,将子宫肌瘤以及子宫切除,针对于子宫体积大或肌瘤多的患者应当先剥除子宫肌瘤,随后行子宫切除。术中需要对患者的出血情况进行严密观察和监测,防止盆腔血肿以及术后出血。
  1.3观察指标
  在经过两种不同的手术治疗后,比较分析两组患者的治疗成功率以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
  1.4统计学分析
  本次数据采用SPSS20.0软件对本研究的数据进行统计学的分析,计量资料以( )表示,计量资料的对比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百分比表示并应用X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在经过两种不同的治疗方式后,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5.2%(40/42),并发症发生率为9.5%(4/42);对照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83.3%(35/42),并发症发生率为19.1%(8/42)。观察组患者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间比较差异显著。见表1
  并发症发生情况:观察组患者包括1例盆腔粘连、1例术后发热、1例盆腔血肿、1例肛门排气延迟,并发症发生率为9.5%(4/42)。对照组患者包括2例盆腔粘连、2例术后发热、1例术后出血、1例盆腔血肿、2例肛门排气延迟,并发症发生率为19.1%(8/42)。两组间比较差异显著(P<0.05)。
  3 讨论
  在临床妇科中子宫肌瘤尤为常见,属于女性生殖器的良性肿瘤,随着人们生活节奏的改变使得我国子宫肌瘤患者每年呈现出上升趋势[2]。手术则是目前主要的治疗方式,其中又分为经腹腔手术以及经阴道手术两种[3]。
  针对于非恶性肿瘤患者、子宫体积≤16孕周以及无盆腔粘连患者可采用阴道手术,但该术式操作会受到一定限制,且手术视野较小使得较大子宫肌瘤切除时造成了一定困难。针对于经腹手术患者而言,虽切口较大同时术中出血量较多,但能够更好、更充分的切除肿瘤,同时术后对患者进行充分止血以及做好消毒工作,能够有效降低并发症的发生。
  经过此次研究证明,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5.2%(40/42),并发症发生率为9.5%(4/42);对照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83.3%(35/42),并发症发生率为19.1%(8/42)。观察组患者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间比较差异显著。说明了针对于子宫肌瘤患者而言,在进行手术治疗时选择采用经腹手术治疗的效果优于经阴道手术治疗,其并发症也相对较少,在临床中值得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 冯慧.183例子宫肌瘤经腹手术的治疗与护理[J].中国现代医生,2014,47(24):148-149.
  [2] 王美玲,朱剑飞.小切口子宫肌瘤剔除术临床探讨[J].现代医药卫生,2014,30(6):884-885.
  [3] 吴晚英,康佳丽,王冬昱等.35~45岁患者子宫肌瘤切除术后复发因素及手术优选方案评估[J].广东医学,2012,33(11):1607-1610.
其他文献
摘要:目的:过去的康复教学过程中我们常常采用填鸭式的教学方式,这样的方式很难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现在我们采用 “引导式”的教学方式,通过这种方式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从自身出发发挥自主学习能力。方法:通过对一定量(121)康复医学专业学生进行分组,分别分为“一般教学组”人数为60人,和“引导式教学组” 人数为61人,分为进行相应的教学,通过相应的教学内容进行分析,对于学生的划分选择根据成绩
期刊
摘要:目的:探析老年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的发生机制,总结有效的临床诊疗措施。方法:收集我院近期内接诊的62例老年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患者,对其临床诊疗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疾病发生的相关机制及诊疗措施。结果:慢支、肺气肿是老年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发生的主要诱因;本组62例患者在经过积极的治疗后,59例患者治愈,3例患者死亡。结论:老年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是临床上常见的多发性疾病,本病诱因复杂,并发症较多,具有较
期刊
摘要:目的:探究在胆囊切除治疗中腹腔镜胆囊切除与开腹胆囊切除的临床运用效果。方法:本研究对一段时间内在我院治疗的胆结石患者42例,按照随机分组原则将胆结石患者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的开腹胆囊切除治疗,治疗组患者则采用腹腔镜进行胆囊切除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以及住院治疗的相关指标。结果:治疗组患者进行胆囊切除手术治疗的手术时长、术中出血量以及患者术后的首次肛门排气时间、住院时长以及
期刊
摘要:目的:探讨接触性皮炎患者的临床诊疗措施。方法:通过对多位患者的病例分析,结合患者的病历资料和临床观测,制定出全面系统的诊疗方案。接触性皮炎分为原发刺激性皮炎或手部皮炎,过敏性接触性皮炎及活动性皮炎等,在明确诊断的基础上采取针对性的治疗方式,可达到治愈的目的。  关键词:接触性皮炎;皮肤科;诊疗  【中图分类号】R758.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602(2015)06-
期刊
摘要:在中医的传承中,“肾脏多虚”、“ 肾无实证” 的学术思想广泛流传于中医界,然在临床实践中发现从“肾实”论治疾病比比皆是。参阅相关文献,笔者从“实中之实”和“虚中之实”两方面论述肾实证;认为“肾实证”确实存在,若能不拘于肾虚,定能拓宽临床辨治思路。  关键词:肾实证;实中之实;虚中之实  【中图分类号】R69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602(2015)06-0065-01 
期刊
摘要:目的:分析重症哮喘呼吸内科综合治疗效果。方法:抽选2012年6月-2014年7月,我院呼吸内科接收重症哮喘患者60例,按入院顺序分成两组(实验组、对照组),实验组患者给予临床综合治疗,对照组患者给予基础性治疗,比对两组患者治疗结果。结果:实验组患者临床好转率(95.0%)、并发症总率(5.0%)和对照组(77.5%、20.0%)相比,差异性鲜明(P0.05)。  1.2临床诊断 (1)患者均
期刊
摘要:目的:对近端胃切除和远端胃切除术后远期并发症进行对比观察。方法:对2012年4月到2014年4月期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80例胃部肿瘤患者进行临床研究,实施近端胃切除术的为对照组,实施远端胃切除术的为观察组,观察患者的术后远期并发症。结果:观察组患者术后出现消瘦及营养不良、反流性食管炎、胆汁反流性胃炎等远期并发症的情况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明显(P0.05)。结论:实施近端胃切除术和远端胃切除术后患者
期刊
摘要:目的:探讨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ICU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我院112例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病因分为两组,平均每组各56例,分析其在ICU中的临床治疗结果。结果:肺内源性组住ICU时间、机械通气时间以及2周死亡率明显高于肺外源性组,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ICU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临床死亡率仍较高。在治疗过程中,应针对性地给予患者机械通气与药物治疗。  关
期刊
摘要:目的:探究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腹外疝的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8月---2014年8月来我院就诊的36例腹外疝病患为研究对象,将其分成两组,每组18人,对照组病患使用传统的腹外疝修補手术进行治疗;对治疗组病患使用无张力疝修补术进行治疗。结果:治疗组并病患在术后疼痛感,手术时长,与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上明显优于对照组,组间数据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从半年后随访结果中能够看出,
期刊
摘要:目的:对临床实践中标准化和规范化院前急救培训课程的运用效果进行观察。方法:选取株洲市中心医院2013年1月至2014年12月在急救中心工作的医务人员92人,按照随机分组的方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人数相等。观察组的医生进行标准化和规范化院前急救培训,对照组医务人员不作处理。最后,经过一段时间,对医务人员工作质量行比较,并通过测试比较两组医务人员在基本医疗技能和理论知识方面的差异。结果:经过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