伟大的细小之处

来源 :小品文选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SCX082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魯迅的《孔乙己》是伟大的短篇小说。小说的开头就不同凡响。鲁迅写鲁镇酒店的格局,穿长衫的是在隔壁一个房间里坐着喝酒的。因为在那个时代,穿长衫的都是有社会地位的,穿短衣服的都是打工的,所以站在柜台前面喝酒的都是穿短衣服的。孔乙己是唯一穿着长衫站在柜台前面喝酒的人。开头这么一段,鲁迅就把孔乙己的生活境况、社会地位表现得很清晰了。
  这篇小说以一个在酒店当学徒的孩子的角度来叙述孔乙己。他看到孔乙己一次次来酒店喝酒,最后一次来的时候,腿被打断了。孔乙己的腿健全的时候,对一个作家来说,可以不去写他是怎么来到酒店的。肯定是走来的,这个很容易,读者自己可以去想象。但是最后一次来的时候,他的腿已经断了。作为一个负责任的作家,鲁迅必须要写他是怎么来的,不能不写。
  鲁迅是这样写的,下午的时候,突然从柜台外面飘来一个声音,要一碗黄酒。因为柜台很高,孔乙己是坐在地上的,所以孩子要“站起来向外一望”。酒店的老板跟他说,你还欠着以前喝酒的钱呢。孔乙己当时很羞愧,说这次是拿着现钱过来的。这个时候,鲁迅写了他是怎么来的。那个孩子温了酒,端出去以后,看到孔乙己张开的手掌,手上放了几枚铜钱,满手都是泥。鲁迅用了一句话:“原来他便用这手走来的。”后来孔乙己自然又是用那一双手“走”回去的。
  文学作品的伟大之处,往往从这种地方显示出来。在一些最关键的地方,在一些细小的地方,你看到一个作家的处理,就能够知道这个作家是多么优秀。而另外一些作家,可能会用另外的一种处理方式。
  选自《米兰讲座》
其他文献
很多人很急,不愿等待。而人从出生就开始等长大、等成人,等爱情、等结婚,等工作、等升职,等机遇、等成功,处处需要等待。  可是,几乎人人都讨厌等待,习惯了快马加鞭、夜以继日,分秒必争、你追我赶,高喊“时间就是金钱,效率就是生命”,总以为等待只会白了少年头。可大仲马在《基督山伯爵》最后一句话告诉我们:“人类的全部智慧都包含在这两个词中:等待和希望……”  俗话说:“心急吃不了热豆腐。”等待是一个必需的
最近因工作与一位前同事见面,算下来几近失联。他这个人比较情绪化,有时好好的,有时脸拉得老长,特别是有一次做活动他见到我像不认识一样。还有一次他打电话跟我解释一件事说了很久很久,怎么劝他都觉得委屈一直讲一直讲。总之我不太喜欢他的性格,渐渐地就不来往了。奇怪的是这次因为工作的关系要找他,于是整理了一下思绪,突然觉得这个人还是蛮多优点的,特别是对我的许多关照,每一件具体的事都历历在目。反而自省为什么完全
孔子说:“夫人不言,言必有中。”意思是一个人说话,不说则已,一说就能说到点子上,切中要害。这就是说话的水平。言必有中,要有独特的视角,深邃的思考。一个收藏迷拿出一块和田玉石给收藏大家马未都鉴赏,嘴里不无遗憾地说:“这块玉石,一端有裂纹,另一端有些杂质,不然的话,就是上乘之物了。”马未都端详一番后说:“这块玉石的中间段非常完美啊,可是你却不在意,偏偏关注两端的那些瑕疵,怎么能不遗憾呢?其实你把玉石的
我一个人静静地站在河畔,看夕阳从天际慢慢滑过对面山头、滑过树梢、滑过不远处的断桥……表面的平静无法掩藏内心的汹涌澎湃。近段时间心绪颇不宁静,单位面临公办与民办彻底分开的改制,不上不下的位置、不老不少的年龄,家里有几位老人和一个正在上学的孩子的负担,担心内卷太甚又不敢躺平我该何去何从?   知了猴!无意间转身,我的眼神一下被黏住了。粗糙的柳树干上,一只知了猴正缓缓地朝上爬着,爬得艰难却又从容,就那
大多数的时候,田野是安静的,但它一旦浪起来,是真浪。  最浪的是麦子。麦子还是青苗的时候,青涩、嫩绿、羞答答的样子,再说,那还是冬天呢,谁傻乎乎地在寒风中浪?到了春天,麦子拔节,呼啦啦长高,像少年长出了喉结,咕噜咕噜响着青春的嘹亮气息。这时候,它就有点春心萌动了,遇着一点春风,就摇曳生姿,一棵麦子摇了,又一棵麦子摇了,千万棵麦子一起摇起来,就有了浪的样子。不过,这还不算真正的麦浪,必得到了5月,麦
我想,如果把世間花木排列为两队,那无花果应该单独为一队,其余上万种、甚至亿万种花木只能拥拥挤挤站在一个行列。或许有人质疑,让无花果独当一面,独树一帜,而让那么多花木簇拥为一队,这似乎不大合理。没有什么不合理,我列队的标准不是比枝干魁梧,不是比花朵娇艳,不是比果实硕大,而是比品格朴实。这样比较不是我故弄玄虚,是古人早有先例。阡陌山野,花木无数,君不见经常登堂入室显赫于墙壁的画幅无外四种:梅、兰、竹、
记不清是誰唱的,新疆是个好地方。直到去乌鲁木齐海关巡视,才真正从感性认识到理性思考都承认新疆确实是个令人难以忘怀的好地方。它无比丰富的物产、多样的地貌、多姿多彩的民俗风情、深厚灿烂的文化积淀……都让人周身发热,血液沸腾,甚至不止一次地产生类似郭沫若写《地球——我的母亲》时的冲动——仿佛要趴在新疆的大地上亲吻她炙热的土地……从新疆回来已两个多月,脑海里还常出现阿尔泰山深处藏着的神秘喀纳斯湖。但在梦里
夜里闷热难耐,从冰箱里拿了根冰棒来吃。冰在体内消融,燥气不知不觉间退去大半,顿时感念冰雪的好。随手翻开一书,偶见“夜深知雪重,时闻折竹声”两句,心里顿觉凉爽无比。  这两句诗出自白居易的《夜雪》。深夜里詩人从睡梦中醒来,他判断雪下大了,依据是能不时听见竹枝折断的声音。想想,院落里大雪纷飞,提升了夜的亮度。泛白的竹林里,飞鸟走兽都已睡去,而雪却慢慢地在枝叶上堆积,许多竹子弓起了身子。遥远的年代,寒冷
风有些大,无遮拦的,悠悠荡荡而过。时令是春夏之交,风里有春意,吹面只觉得熨帖。想起陶诗平畴远风、良苗怀新的意思,果然如此,一眼良苗开着新出的芍药。一时心旷神怡。  人渐渐走向花丛深处,心里漫漶出浓浓淡淡的墨色,淋漓在古旧的宣纸上,是许多写芍药的诗词歌赋,毕九歌《春农绝句》最应景:“芍药花残布谷啼,雞闲犬卧闭疏篱。老农荷锸归来晚,共说南山雨一犁。”毕九歌是明朝人,官宦之后,虽能诗,却甘当隐士,清初时
早就想写写家乡的那条河,可一直无头绪,又感觉无从写起,因为这条河早已消失在乡人的视线里,甚或人们早已淡忘。正因此,我才要写写这条河,因为它已成为我对家乡永恒的记忆。一想起家乡,那条河便在我的脑海里浮荡,久久不能忘怀,它带给我太多的欢乐和欣喜,让我度过了一个充满欢乐、充满田园气息的童年。“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等诗意如在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