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头部γ刀建设项目放射防护控制效果评价

来源 :国际放射医学核医学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bqd20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评价新型头部γ刀机房的放射防护状态及防护设施的有效性、合理性,进而保证相关人员的健康安全。

方法

依据国家有关法规和标准,结合建设单位提交的新型γ刀及机房的材料,进行现场调查和放射防护检测,然后综合分析评价。

结果

新型头部γ刀性能检测结果满足GBZ 168-2005标准的要求;工作场所的周围剂量当量率在0.11~0.18 μSv/h,γ刀机房屏蔽满足放射防护要求;个人防护用品等放射防护设施和工作人员个人剂量监测、健康体检制度及相应的规章制度均达标。

结论

该新型头部γ刀建设项目可有效控制放射性职业病危害因素,放射防护设施达到了竣工验收的要求。

其他文献
PET/CT中PET图像分析方法主要为视觉评估法与定量或半定量参数分析法,其中,定量或半定量分析参数主要包括SUV、肿瘤代谢体积和病灶糖酵解总量。PET/CT集功能显像与解剖显像于一体,成为淋巴瘤最重要的影像检查设备。笔者主要综述18F-FDG PET/CT常用代谢活性参数及其在淋巴瘤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18F-FDG和18F-胸腺嘧啶核苷(FLT)PET/CT不同的诊断方法对肺部单发结节的诊断价值。方法对40例发现肺部单发结节的患者行18F-FDG和18F-FLT PET/CT显像,所有病例均经病理或密切随访确诊,应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比较18F-FDG SUVmax、18F-FLT SUVmax、18F-FLT SUVmax/同层面椎体SUVmax对肺部恶性肿瘤的诊断价值;1
目的探讨传统的肺通气/灌注(V/Q)平面显像、肺灌注断层显像与低剂量平扫CT相结合(肺Q SPECT/CT)对肺栓塞的诊断价值。方法收集69例临床可疑肺栓塞患者,在对其行肺V/Q平面显像的同时,进行了肺Q SPECT/CT显像。以临床最终确诊结果为金标准,对两种方法的诊断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69例临床可疑肺栓塞患者,最终确诊43例,排除26例。肺Q SPECT/CT对肺栓塞诊断的灵敏度、准确率、
目的探讨磁共振波谱对良、恶性胸腔积液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收集行胸腔穿刺抽液的胸腔积液标本46例,其中原发病确诊为良性者20例(包括肺结核14例、肺炎6例),原发病确诊为恶性者26例(包括原发性肺癌18例、乳腺癌5例、肝癌2例、胃癌1例)。对胸腔积液标本进行离心处理,然后利用1.5T磁共振对胸腔积液标本进行波谱采集,分析良恶性胸腔积液的波谱特征。结果胸腔积液的波谱图中主要的代谢峰有乳酸、胆碱、肌酸、
组织间近距离放射性粒子植入从最初的对前列腺肿瘤的治疗到对多器官肿瘤的治疗,在临床实践中,其技术不断成熟完善,取得了良好的治疗效果,成为肿瘤治疗的常规手段。在它不断发展的过程中,影像学的进步对肿瘤生物学行为的评估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随着手术的规范化、模板技术的进展、穿刺准确性的提高、粒子布源的个性化的发展,治疗计划系统对粒子植入的剂量计算及术后评价意义成为促进粒子植入术发展的新议题。组织间近距离放
脑转移瘤是肿瘤最常见的神经系统并发症,发病率呈上升趋势。治疗方案已经从传统的全脑放射治疗发展到个体化治疗阶段。放疗仍是当前的主要治疗手段之一。随着放疗技术的不断发展,脑转移瘤患者的生活质量明显改善,生存期明显延长。全脑放疗、立体定向放射外科以及两者联合是目前的主要治疗方法,但在最佳联合方式及患者的选择等方面尚待进一步明确。笔者将对脑转移瘤的放射治疗进展进行综述。
目的探讨99Tcm-tetrofosmin(99Tcm-TF)SPECT亲肿瘤显像诊断肺部肿瘤的临床价值。方法收集在我科进行99Tcm-TF肺亲肿瘤显像的患者41例;所有患者均在治疗前一周行胸部CT检查及99Tcm-TF SPECT肺亲肿瘤显像。对照最终结果,评价两种方法鉴别肺肿瘤病变性质的诊断效能。以肿瘤3 cm大小为界,分≥3 cm组和<3 cm组,评价99Tcm-TF SPECT显像在两组中
目的评估1.5 T MRI中乳腺肿瘤患者使用钆对比剂是否对弥散加权成像(DWI)有显著性影响。方法行乳腺MRI检查的女性患者40例(共计44个病灶),分别测量增强前后DWI图像信噪比(SNR)和对比噪声比(CNR)、病灶增强前后的表观扩散系数(ADC)及指数表观扩散系数(eADC)。结果给药前后DWI图像的SNR及CNR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乳腺癌给药前后的ADC值(t=-4.023, P=0.001
目的比较12C重离子与γ射线对人外周血淋巴细胞Peng-EBV增殖抑制率、细胞周期和凋亡率的影响。方法对Peng-EBV细胞分别进行2.0 Gy的12C重离子和γ射线照射,通过MTS法检测细胞增殖变化,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率和周期分布。结果2.0 Gy重离子射线和γ射线作用后,Peng-EBV细胞的增殖抑制率均显著升高。与对照组相比,2.0 Gy射线照射后24、48、72 h细胞增殖抑制率差异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