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问题的提出:
在我任教的小(一)班现有幼儿30名,其中外来务工人员的子女有8名,占了班级人数的27箛。通过一个多学期的接触,我发现这些孩子在行为习惯方面存在着一些问题。
(1)挑食偏食:由由来自福建,父母和家中老人对孩子过于宠爱,使孩子较任性,独立性差,依赖性强。
在园表现:对进餐不感兴趣,常常将饭菜含在嘴中,不咽下去,咀嚼吞咽慢,有时还故意将饭菜呕吐在碗内。
(2)任性、有攻击性行为:京成来自安徽,父亲平时忙于生意,把家事全交由孩子的妈妈照管;母亲无业,在家整天与邻居搓麻将打牌。虽然妈妈平时不顾孩子,但对孩子提出的要求总是不加思考就一口应承充分满足。
在园表现:早上一来园就争抢喜欢的玩具,也不管玩具是否已经有小朋友在玩,有时为了抢到玩具拉起同伴的手就咬,使家长、幼儿意见很大。
(3)情感过度依赖,焦虑胆小:萱萱刚从大山里随父母来打工,带着浓重的地方口音,只要她一开口说话,班里孩子捂着嘴拼命地忍住笑了。所以萱萱在幼儿园经常整天闷声不响,胆小怕生。
在园表现:早晨来园嘴里念叨要妈妈早一点来接回家,进了幼儿园大门开始大哭;在中午睡觉时,需要老师在身边陪护,咬着手指或被角慢慢入睡,很难适应新环境。
(4)多动行为:劲涛的父母忙于打工,根本没有时间教育孩子。孩子平时十分顽皮,活动量很大。
在园表现:不能好好坐一会儿,要么屁股着地,要么连同椅子翻身;做早操或游戏活动时,手脚不停地忙;进餐时东张西望,米饭粒随处洒,有时“哐啷”一声,饭碗小勺掉在地上无法进食。
二、不良行为习惯形成的原因:
纵观幼儿的各种不良行为表现,并不是在入园后才形成的,而是在他们来园前就与社会环境、家庭环境、家长的抚养教育方式等方面有着直接关系。
(一)社会大环境发生的深刻变化对幼儿的不良行为习惯的影响
20世纪90年代以来,城市建设日新月异,幼儿园所在的开发区成为了流动人口的主要集聚地之一,大量的外来务工人员带着儿女来到这里,他们为城市奉献着自己的青春,城市的建设离不开这些务工人员的努力。由于这些孩子的父母文化水平普遍不高,收入有限,同时受原户籍所在地的教育条件限制,无法得到良好的学前教育,使得他们无论是在行为习惯上,还是在知识储备上,都和城里孩子有一定的差距。
(二)家庭教育方式存在的不良倾向对幼儿的行为习惯的影响
外来务工人员的孩子由于受家庭条件制约,家长很少带他们外出游玩,他们羡慕城里的孩子双休日可以去看电影、逛公园、看展览、旅游、去书店。案例中的京成小朋友,爸爸只知道做生意,以为给孩子足够的钱孩子自然会幸福;妈妈只知道自图痛快,不愿意承担母亲的义务,忽视对孩子的教育,造成孩子行为习惯的偏差;有的家长教育态度和教育方式随情绪而定,高兴时对孩子爱宠倍至,不开心时又打又骂,家长情绪的喜怒无常和简单粗暴极易使幼儿在进入集体环境与同伴交往中产生蛮横、霸道行为;另外家庭成员之间教育方式的不统一,使孩子在性格上极易养成两面性,教育效果适得其反,给孩子的成长留下不该有的负面效应。
(三)幼儿园新环境与教师的态度对幼儿产生不良行为习惯的影响
外来务工人员的子女心思较为细腻敏感,很在意老师对他们的态度和同伴对他们的看法。老师一句不经意的批评或者是同伴之间的一个小小的误解都会让他们难过半天,情绪不容易调适过来。对于这些孩子,有的教师没有深入了解幼儿的心理,不是束手无策,就是大声呵斥或干脆不予理睬。在幼儿看来,粗暴的斥责、冷嘲热讽都会伤害他们的自尊心,结果并不能达到教育效果。
三、对策研究:
(一)爱心呵护,创设温馨的教育环境
班上的浩博小朋友,爸爸打完麻将回来,赢的时候抱着孩子买这买那,输了就对孩子呵斥打骂,造成幼儿性格内向、胆小、孤僻,尤其在受到成人的指责时表现紧张,渐渐地养成了吮吸手指的不良行为习惯。我们开展了主题活动《我是清洁宝宝》,精心设计了活动内容,有游戏“小兔生病了”、木偶剧“手指的故事”、故事“奇奇的指甲”、情景表演“肚子为什么会疼”,通过丰富有趣的活动,孩子懂得了病从口入的道理,明白吮吸手指是一种有害健康的不良行为。期间,我们还结合微笑、拥抱、粘粘纸、五角星、玩具小汽车等物进行行为强化,不断激励幼儿,坚持以表扬鼓励为主,多多地给予孩子获得成功的机会,让他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二)坚持“做中学”,培养幼儿的良好行为习惯
我们针对班内孩子吃虾不会剥壳、吃红枣不会吐皮、洗手常常弄湿衣袖、进餐要老师喂食等现象,开展了游戏活动《我自己来》,坚持让幼儿自理,让幼儿亲自动手实践操作。我们在“小巧手”区角中特意放置了娃娃的小衣服和小鞋子,让孩子在游戏中练习扣纽扣和系鞋带;组织幼儿学绕毛线团,锻炼小手肌肉群;孩子们通过游戏《叠衣服》学习折叠衣服的方法。随之而来的是幼儿自理能力的提高、自信心的增强,还初步形成了独立意识。
(三)创设游戏情境,建立幼儿积极的情感体验
游戏是幼儿的主要活动形式,在游戏的过程中幼儿最容易进入角色接受教育。如:一些平时胆小孤独的孩子在娃娃家游戏中,通过扮演爸爸妈妈的角色过程中,体验到了父母和老师对自己的爱;那些具有攻击性行为的孩子在运动区角里,对着沙包挥动着小拳头,既发泄了内心的冲动和不满,又逐渐掌握了一定的行为规范。幼儿在游戏中轻松、自由地感受到了学习健康的态度、行为和习惯以及给身心带来的快乐,较好地去适应现实环境,逐步实现自我控制,进一步建立和形成了良好的行为习惯。
(四)家校合作,打造幼儿心灵成长的绿色通道
良好的家庭教育对孩子的成长至关重要,是幼儿园教育的补充和延伸,家庭对孩子行为偏差的形成与否,具有举足轻重的影响。①办家长学校,邀请专家来园讲学。②亲子开放日,走进孩子的课堂,请家长来参与游戏活动,感受自己孩子的变化。③建议家长订阅《早期教育》和《家庭教育》杂志,通过《七色彩虹家园报》,反馈阅读家庭教育文章的心得,加强学习,不断地提高自身的文化修养。④学校的家长委员会里有外来务工人员子女的家长。总之,让我们的幼儿园成为家长教育孩子、理解孩子的再进修学校,家校合作共同促进幼儿身心健康成长。
在我任教的小(一)班现有幼儿30名,其中外来务工人员的子女有8名,占了班级人数的27箛。通过一个多学期的接触,我发现这些孩子在行为习惯方面存在着一些问题。
(1)挑食偏食:由由来自福建,父母和家中老人对孩子过于宠爱,使孩子较任性,独立性差,依赖性强。
在园表现:对进餐不感兴趣,常常将饭菜含在嘴中,不咽下去,咀嚼吞咽慢,有时还故意将饭菜呕吐在碗内。
(2)任性、有攻击性行为:京成来自安徽,父亲平时忙于生意,把家事全交由孩子的妈妈照管;母亲无业,在家整天与邻居搓麻将打牌。虽然妈妈平时不顾孩子,但对孩子提出的要求总是不加思考就一口应承充分满足。
在园表现:早上一来园就争抢喜欢的玩具,也不管玩具是否已经有小朋友在玩,有时为了抢到玩具拉起同伴的手就咬,使家长、幼儿意见很大。
(3)情感过度依赖,焦虑胆小:萱萱刚从大山里随父母来打工,带着浓重的地方口音,只要她一开口说话,班里孩子捂着嘴拼命地忍住笑了。所以萱萱在幼儿园经常整天闷声不响,胆小怕生。
在园表现:早晨来园嘴里念叨要妈妈早一点来接回家,进了幼儿园大门开始大哭;在中午睡觉时,需要老师在身边陪护,咬着手指或被角慢慢入睡,很难适应新环境。
(4)多动行为:劲涛的父母忙于打工,根本没有时间教育孩子。孩子平时十分顽皮,活动量很大。
在园表现:不能好好坐一会儿,要么屁股着地,要么连同椅子翻身;做早操或游戏活动时,手脚不停地忙;进餐时东张西望,米饭粒随处洒,有时“哐啷”一声,饭碗小勺掉在地上无法进食。
二、不良行为习惯形成的原因:
纵观幼儿的各种不良行为表现,并不是在入园后才形成的,而是在他们来园前就与社会环境、家庭环境、家长的抚养教育方式等方面有着直接关系。
(一)社会大环境发生的深刻变化对幼儿的不良行为习惯的影响
20世纪90年代以来,城市建设日新月异,幼儿园所在的开发区成为了流动人口的主要集聚地之一,大量的外来务工人员带着儿女来到这里,他们为城市奉献着自己的青春,城市的建设离不开这些务工人员的努力。由于这些孩子的父母文化水平普遍不高,收入有限,同时受原户籍所在地的教育条件限制,无法得到良好的学前教育,使得他们无论是在行为习惯上,还是在知识储备上,都和城里孩子有一定的差距。
(二)家庭教育方式存在的不良倾向对幼儿的行为习惯的影响
外来务工人员的孩子由于受家庭条件制约,家长很少带他们外出游玩,他们羡慕城里的孩子双休日可以去看电影、逛公园、看展览、旅游、去书店。案例中的京成小朋友,爸爸只知道做生意,以为给孩子足够的钱孩子自然会幸福;妈妈只知道自图痛快,不愿意承担母亲的义务,忽视对孩子的教育,造成孩子行为习惯的偏差;有的家长教育态度和教育方式随情绪而定,高兴时对孩子爱宠倍至,不开心时又打又骂,家长情绪的喜怒无常和简单粗暴极易使幼儿在进入集体环境与同伴交往中产生蛮横、霸道行为;另外家庭成员之间教育方式的不统一,使孩子在性格上极易养成两面性,教育效果适得其反,给孩子的成长留下不该有的负面效应。
(三)幼儿园新环境与教师的态度对幼儿产生不良行为习惯的影响
外来务工人员的子女心思较为细腻敏感,很在意老师对他们的态度和同伴对他们的看法。老师一句不经意的批评或者是同伴之间的一个小小的误解都会让他们难过半天,情绪不容易调适过来。对于这些孩子,有的教师没有深入了解幼儿的心理,不是束手无策,就是大声呵斥或干脆不予理睬。在幼儿看来,粗暴的斥责、冷嘲热讽都会伤害他们的自尊心,结果并不能达到教育效果。
三、对策研究:
(一)爱心呵护,创设温馨的教育环境
班上的浩博小朋友,爸爸打完麻将回来,赢的时候抱着孩子买这买那,输了就对孩子呵斥打骂,造成幼儿性格内向、胆小、孤僻,尤其在受到成人的指责时表现紧张,渐渐地养成了吮吸手指的不良行为习惯。我们开展了主题活动《我是清洁宝宝》,精心设计了活动内容,有游戏“小兔生病了”、木偶剧“手指的故事”、故事“奇奇的指甲”、情景表演“肚子为什么会疼”,通过丰富有趣的活动,孩子懂得了病从口入的道理,明白吮吸手指是一种有害健康的不良行为。期间,我们还结合微笑、拥抱、粘粘纸、五角星、玩具小汽车等物进行行为强化,不断激励幼儿,坚持以表扬鼓励为主,多多地给予孩子获得成功的机会,让他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二)坚持“做中学”,培养幼儿的良好行为习惯
我们针对班内孩子吃虾不会剥壳、吃红枣不会吐皮、洗手常常弄湿衣袖、进餐要老师喂食等现象,开展了游戏活动《我自己来》,坚持让幼儿自理,让幼儿亲自动手实践操作。我们在“小巧手”区角中特意放置了娃娃的小衣服和小鞋子,让孩子在游戏中练习扣纽扣和系鞋带;组织幼儿学绕毛线团,锻炼小手肌肉群;孩子们通过游戏《叠衣服》学习折叠衣服的方法。随之而来的是幼儿自理能力的提高、自信心的增强,还初步形成了独立意识。
(三)创设游戏情境,建立幼儿积极的情感体验
游戏是幼儿的主要活动形式,在游戏的过程中幼儿最容易进入角色接受教育。如:一些平时胆小孤独的孩子在娃娃家游戏中,通过扮演爸爸妈妈的角色过程中,体验到了父母和老师对自己的爱;那些具有攻击性行为的孩子在运动区角里,对着沙包挥动着小拳头,既发泄了内心的冲动和不满,又逐渐掌握了一定的行为规范。幼儿在游戏中轻松、自由地感受到了学习健康的态度、行为和习惯以及给身心带来的快乐,较好地去适应现实环境,逐步实现自我控制,进一步建立和形成了良好的行为习惯。
(四)家校合作,打造幼儿心灵成长的绿色通道
良好的家庭教育对孩子的成长至关重要,是幼儿园教育的补充和延伸,家庭对孩子行为偏差的形成与否,具有举足轻重的影响。①办家长学校,邀请专家来园讲学。②亲子开放日,走进孩子的课堂,请家长来参与游戏活动,感受自己孩子的变化。③建议家长订阅《早期教育》和《家庭教育》杂志,通过《七色彩虹家园报》,反馈阅读家庭教育文章的心得,加强学习,不断地提高自身的文化修养。④学校的家长委员会里有外来务工人员子女的家长。总之,让我们的幼儿园成为家长教育孩子、理解孩子的再进修学校,家校合作共同促进幼儿身心健康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