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真实的法治体验中行走——以“善用法律”为例

来源 :中学政治教学参考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q1214505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遵循课程标准和青少年法治教育大纲要求,在法治教学中,我们要积极采取体验式教学方式。通过创设真实的情境场域,为学生提供体验支架,增强学生体验的生活性、适切性和融合性;通过设计任务性问题,引导学生体验,提高学生思维的发展性、生成性;通过组织评价,将提取意义和主体体验、学习成果关联起来,促进学生达成法治自觉、养成健全人格、发展核心素养。
其他文献
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7月1日上午8时在北京天安门广场隆重举行,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出席大会并发表重要讲话。河南省农业农村厅组织集中收看大会直播,厅党组书记宋虎振,省委农办主任、厅长申延平,在郑厅领导,机关各处室主要负责人和厅属单位党政主要负责人参加。厅直属各单位分别组织干部职工通过多种形式收听收看大会直播实况。
大概念是学习内容的整合器,基于学科大概念的地理单元教学可以发挥其概括学科结构的力量,促进学生的深层理解和学会迁移,是发展学生地理学科核心素养的重要途径。文章以初中地理教学为例,提出了基于大概念的单元教学的基本过程,即依托课标要求和学生学习需要,精选学习内容重构单元,确定单元学习主题和单元大概念;制定追求理解和迁移的单元学习目标及成果表现;形成指向目标的单元核心问题,分解核心问题形成驱动性问题,设计情境下的有意义的单元学习任务序列;开展单元学习评估。
2020年5月29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就切实实施民法典举行第二十次集体学习,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学习时强调:“要把民法典纳入国民教育体系,加强对青少年民法典教育。”本文立足八年级道德与法治教学实践,探索加强教学与民法典对接的方法与路径,着力培养学生的法治意识、法治思维、法治信仰。
心理健康水平密切关系人们的生产生活质量,是人产生幸福与快乐的重要影响因素。当代学生作为未来社会发展的生力军,他们的心理健康不容忽视,甚至可以看作社会发展中要重点维护的内容。众多社会新闻表明,当代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亟须提高,同时说明影响人们心理健康水平的,不仅仅是工作压力,那些潜藏在生活中、社交中的负面因素同样不容小觑。因此,要努力提升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促进其健康快乐成长。在众多提升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的方法中,音乐教育有其独特优势。国内大多数心理学家认为,音乐在舒缓身心、自我建设方面具有积极作用。但如何发挥
问题是教学的心脏。初中道德与法治课中的探“问”求“思”,即在教学中始终以问题贯穿,由简到难,抽丝剥茧,层层深入,在探析问题中激活思考、深化思维、发展思辨、提升思想,促进学生对道德与法治教学内容真学、真懂、真信、真用。
面对初中法治课堂重知识轻能力、单线性推进、缺乏案情“包袱”、课堂形式单一的情况,笔者逐步在法治教育实践过程中形成了初中法治课堂效能提升的“四联互补·双向思辨”教学策略,以引导学生认可法律权威、形成法治思维、树立法律信仰,将法治认知切实转化为法治意识和法治行为。
以问题意识为先导,以一节拓展课“亲·近——疫情背景下的家庭关系”为例,从导入激趣、情境设计、师生对话、价值引领四个方面,在教师的逻辑思路与学生的思维情感、教学预设和学生生成、教学结论和教学过程、道德评判和人文关怀之间不断审视,以期寻求传统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观课与上课新的突破点。
新媒体时代的来临,改变了信息生产和传播方式,每个人都可以在新媒体平台上发布、查阅各种信息。新媒体中有许多落后、负面、消极信息,这些信息以普通形式出现,无形中影响着人们对我国政治、经济、文化的既定印象。
统编教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蕴含三条主线:一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来龙去脉的历史主线,二是人类社会两大基本矛盾运动的理论主线,三是中国共产党践行初心与使命的领导主线。教师准确把握这三条主线,可以避免困于烦冗的史实讲解和陷入灌输式教学模式。
真实是统编初中《道德与法治》教材的重要特征之一,基于“认知•情境”教学的课堂,通过创设真情境、阐释真问题、注重真体悟、促进真互动,引起学生情感共鸣、促进学生认知建构、引领学生行为坚守、助力学生素养提升,构建以求“真”为途径、以求“善”为归宿的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