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王”黄志强:有品牌就有信心

来源 :农产品市场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ggu77062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今年,大迳荔枝成功申请“无公害食品”称号,明年还将申请“绿色食品”称号。今春的连日风雨,使得大迳荔枝可能少收三成。但因为有三年来努力塑造的品牌,广东省大迳荔枝果农表示心态淡定,对品牌信心不动摇。
  兴衰果农们的寂寞坚守
  1986年,还是一名学生的黄志强第一次走进父亲的荔枝林挥锄除草。他当时没有想到,接下来的二十多年,这些长着椭圆形叶子的果树,像一张交错的网一样,将他“困”住,而自己却乐在其中。
  黄志强接触荔枝之时,莞邑大地种荔枝的人并不多,珠三角其他地市也很少,且那时单棵树的产量也不高。在市场规律的调节下,在黄志强第一次卖荔枝的1992年,50元一斤是很正常的价格,在市场严重缺货时荔枝甚至炒到了200元一斤。
  那一次“尝鲜”后,他决定不再回到工厂,“厂里辛辛苦苦工作一个月,领到的工资才两百多块。可是一斤荔枝就能卖200元了,我觉得有得赚,就辞了工。”
  1996年,黄志强正式成为一名果农。当时,大迳有很多山头被丢荒。他抡起锄头,开辟了一块自己的园地。尽管200元一斤的时代已经过去,但种荔枝的头几年情况还不错,那时妃子笑一斤能卖到15元还供不应求。
  然而,看到这条门路的并不止黄志强一个,仿佛一夜间,东莞许多地方的山头冒出了连片的荔枝林。供需失衡的局面被打破,市面上荔枝的价格逐年下跌。1999年的遭遇,黄志强记忆尤深,那年荔枝卖得很便宜,大多5元一斤,还有卖到2元一斤的。
  种荔枝是自找辛苦的想法开始蔓延,同村的李春年将自家的20亩荔枝园以低廉的价格转租给外地人。更多的村民干脆直接将荔枝园丢荒,不少村民又重新进入工厂。
  黄志强不甘心,“我当时就想,与其种一些人人都能种的品种,价格低又赚不到钱,倒不如自己尝试培养一些新品种,说不定还能卖个好价格。”迷茫的时候,他想到了科技这根“救命稻草”向华南农业大学园艺系的教授讨教。在接下来的日子里,黄志强埋头在荔枝林里,他开始尝试嫁接。
  2010年,市农业部门决定重振东莞荔枝的声名,举行“首届优质荔枝品评会”。黄志强培育的“桂味”夺得“金荔枝”头名,大迳荔枝因之名声大噪。
  整合合作社带来巨大改变
  品评会之后,黄志强成了果农和媒体眼中的“果王”。然而,荔枝种植行业整体堪忧的局面依旧存在。“现在普通荔枝品种每斤能卖到10元至15元已很不错,所以珠三角很多荔枝果农都改行了。”黄志强说,近年来人工成本不断提升,再刨去农药、肥料等开支,种荔枝的利润已十分有限。大迳荔枝土壤良好、水源佳、污染少,加上有一定的生产技术基础,虽然产品质量有保证,但同时不同荔林管理水平差异大,缺乏品牌商标,增值空间受到一定限制。
  更让人不安的是,大迳的果农们都是单兵作战,迫于激烈的市场竞争,有些果农打起了价格“内战”,造成大家的收入低。
  就在问题处于胶着状态时,利好消息悄然降临“市里提议,大迳荔枝品质这么好,可以考虑成立合作社。”对单打独斗感到分外疲惫的黄志强来说,当时听着就觉得好。
  大迳社区的想法与东莞市的思路不谋而合。其实从2009年起,大迳已经连续3年,从每年的6月20日至7月10日,搭建为期20天的临时荔枝交易市场。这个面积1000多平方米的场地,吸引了来自全国各地的荔枝采购商前来交易。其中2011年,该市场曾创下一天批发10万斤荔枝的纪录。然而,在大迳社区主任李伟文等社区干部看来,“虽然有了市场,却卖不了好价钱,因为大迳荔枝没有自己的品牌。”
  李伟文说,要想大迳荔枝业长远发展下去,建立荔枝合作社是大势所趋。于是,在大迳社区居委会的牵头下,“桂冠荔枝专业合作社”迅速成立,并顺利通过厚街镇工商局的申请注册,“果王”黄志强被推选为合作社的社长。作为配套的扶持,社区还负责帮果农找客户,并出资修建了一个固定的荔枝批发市场。
  李伟文坦言,“成立合作社的目的,除了可以帮助果农得到专业的技术指导,还能统一管理、统一标准,打响大迳荔枝品牌。”
  变革“你说品牌到底有没有用?”
  在合作社成立之前,尽管每年社区搭建的临时荔枝交易市场看上去很热闹,但大迳的果农却有苦自知。“荔枝园不管多小,都需要至少一个人专门护理,不然就很难挂果。”果农黄先生称,几十棵果树,一年下来卖得好也就几万元,勉强够应付小孩读书。
  听说加入合作社,社区可以帮忙解决技术和销路问题,黄先生立马就报名了。此前将自家荔枝园“贱租”他人的李春年也抱着尝试的心态,重新加入大迳果农行伍。
  合作社成立伊始,就有80多户果农被吸纳在麾下。全村8000余亩荔枝园也被统筹起来,进行“蛋糕”再分配,并对外打出了“桂冠荔枝”的整体品牌。荔枝成熟季节,合作社根据不同品种的外观、口感等进行分级定价。让社员高兴的是,经过专业指导,加入合作社头一年,村里的荔枝就收了两万担,比前两年翻了一番。
  不过对于价钱问题,“果王”黄志强起初也没有足够的底气。此前他把自家最好的荔枝按8元/斤批发,那次评选获奖后,他试着将价格上调至10元/斤。但是,客户不干了,“这样不行,你的荔枝是东莞荔枝头名,代表最好品牌,不能卖这么便宜,至少要15元/斤,而且要统一批发价,我送礼拿得出手,也有面子。”黄志强说,当时他被对方的“不满”惊到了。
  有了这次经验,合作社成员的胆子也放开了,开价变得理直气壮,质量好的去到30元一斤,市场表现依旧抢手。
  黄志强的一次被退货,让社员们意识到,客户看中的不光只是荔枝的质量。那次,黄志强接到一个100斤“桂冠荔枝”的订单,因为由合作社统一定制的包装箱刚好用完了,他临时找了个其他箱子包装。没想到的是,客户当场要求退货,“我要的就是‘桂冠’品牌的荔枝。你这个箱子不对,我不要了。”任凭黄志强怎么解释,客户愣是认准“桂冠”包装。李春年说,只有合作社成员才能使用印有该标识的包装箱。   回忆起那次“失策”,黄志强却露出得意的笑容,他反问笔者:“你说,加入合作社有没有好处呢?”
  展望整合与创新步子不会停
  掐指一算,合作社成立至今已走过了两个年头,麾下的社员亦已有了260多户,这个数字比刚成立时翻了一倍,成为目前东莞最大的荔枝合作社。
  然而,喜人的数据面前,忧虑依然存在。摆在李伟文面前的现实是,“你看,到现在都还没有一个人愿意牵头来将整个村的荔枝资源整合统一销售,还是各卖各的。”
  合作社的成员喜欢单独作战的习惯一定程度上拖慢了将“蛋糕”做大的步伐。众口难调之际,东莞市农业局伸出了橄榄枝牵线让合作社与邮政公司合作,让合作社的荔枝借助EMS走出东莞,销往全国各地。
  通过这种合作模式,合作社迎来了成立以来的首宗大笔生意去年经邮政出货卖了100万斤荔枝。对此,李春年的感受很深,“统一收购,平均价格每斤10元,虽然比我们零散卖的13、14元一斤便宜了,但因为总量大,我们的收入反而增加了。”
  当销售不再成为一个问题时,黄志强想到了更远。事实上,大迳的荔枝并不是获得市场唯一认可的,当年的评品会上就有樟木头的“观音绿”等一同站在了领奖台上,在东莞市场上还有大朗等镇街荔枝生产大户,外地市场也有茂名、海南等地荔枝的冲击。
  面对这种状况,他认为,要打响品牌知名度,必须多培育一些新品种荔枝,做到“人有我有,我有别人未必有”。也就在去年,他花了差不多10年培育的新品“冰荔”上市了。这个新品种个头上比糯米糍稍小,颜色更红亮一些,看上去更漂亮。由于产量很低,上一年他以拍卖的方式亮相成交,最终拍出2000元一斤的高价。
  经历了种种的“磕碰”,合作社成员“抱团”的意识开始逐步加强。如今,合作社以理事商议事务、投票通过决策的模式运作,一些重大决定都是通过投票,少数服从多数的方式得出结果。去年他们就通过这种方式,一致通过申请“无公害食品”称号。今年3月,好消息传来,大迳荔枝已经成功申请“无公害食品”称号,明年将继续申请“绿色食品”标识。
  对于合作社未来的运作,李伟文也有更深远的考虑,公司化运作,会员就是股东。将来合作社成熟了,还可以独资兴办或与其他企业合资兴办与荔枝相关的加工、流通等经济实体。合作社产生的利润,将由所有股东共同分享,股东参加股金分红或者获得股金利息;合作社还可以向政府申请或接受政府委托,组织实施有关农业项目建设;可以参加社会公益捐赠,办理成员的文化、福利等事业……
  虽然3月以来的风雨使得大迳荔枝或少收三成,但黄志强并不在意,他说:“荔枝本来就有大小年之分,大不了明年再来,有牌子在就不怕!”
其他文献
笔者日前在黑龙江省萝北县调研时了解到,该县大力扶持各类农民合作社发展,让农民鼓了腰包,增了自信。  萝北县大旺香瓜农民种植合作社专门种植瓜菜类蔬菜。笔者走进这个合作社的香瓜种植大棚时,合作社的社员们正在热火朝天地栽苗浇水。一位社员说,合作社目前有5个暖棚种植香瓜,另有30个冷棚用来种植蔬菜。  谈到加入合作社的效益,这位社员给笔者算了一笔账:去年合作社种植了10个大棚的香瓜。等到7月1日上市时,虽
期刊
广西百色市靖西县地膜覆盖的农田构成一幅幅田园春色图。 赵京武 摄
期刊
时值桃花盛开的季节,为了赶上7月早桃上市和观光采摘,果林大镇河北省廊坊安次区葛渔城镇的万亩桃园进入桃花人工授粉高峰期。葛渔城镇有1.8万亩果园,桃树是其主产。当地充分利用紧邻京津的区位优势,大力发展特色林果业,并依托万亩桃园等特色林果基地,全面发展休闲采摘和观光旅游,鼓起了农民的钱袋子,实现了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的有机结合。
期刊
“南极也可以种植蔬菜了”!在南极低温严寒和极昼极夜等恶劣的自然条件下,几乎寸草不生,怎么能种植蔬菜呢?  听起来不可思议,而绿山谷却切切实实地实现了!原来,早在 2006年,南极考察站就开始和北京绿山谷公司合作,培训科考队后勤人员种植芽苗菜。2010年,北京绿山谷芽菜公司生产的萝卜苗和豌豆苗在南极种植成功。  北京绿山谷芽菜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张桂琴告诉记者:“在南极种蔬菜的难点就是要克服极端的气候
期刊
现代农业硕果丰
期刊
丈母娘也是娘。  老婆大人是家里独生女,脾气与某知名品牌包包一样可爱,有时想想丈母娘能将她拉扯大也实属不易。贴心小棉袄啊、掌上明珠啊有木有?一朝拱手相送给了咱,令咱有了一个完整的家,开始了一段全新的生活,也算是给了咱第二次生命,恩同再造啊,您说是不?所以咱一直坚持思想上要对丈母娘孝顺,给予其亲妈一样的待遇,行动上,只要闲暇无事就去拉拉家常、蹭吃蹭喝,尽尽做半子的义务。  丈母娘是面食达人,二十分钟
期刊
“饮长江水,吃湖北粮,品荆楚味”,这是湖北人民向全世界发出的邀请——湖北欢迎您。记者在这里看到了亲切熟悉的武昌鱼,洪湖水浇灌出的稻香米,还有武汉人最喜欢的各种“鸭美食”。这一道道美味,富含着湖北人民的勤劳与热情,邀请您和我们一道去细细品尝这荆楚味道!  鱼米之乡香万家  “洪湖水呀,浪呀嘛浪打浪啊,洪湖岸边是呀嘛是家乡啊,清早船儿去呀去撒网,晚上回来鱼满仓,四处野鸭和菱藕,秋收满畈稻谷香。”听着这
期刊
豆芽生产方式由传统作坊式向规模化、工厂化、标准化方式转变,有助于实现对豆芽生产产前、产中、产后全过程的管控。这种新式的生产方式是传统农业生产经验与现代科技创新的结晶,堪称食品安全生产的典范,将有助于重塑行业规范,确保百姓“舌尖上的安全”,引领消费观念转变。  来到东昇集团北京方圆平安豆芽制品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方圆平安”)的豆芽标准孵化车间,记者感受到一种熟悉和新鲜闯入——扑鼻而来的豆香颇为醉人。
期刊
“农为国之本,种为农之先”。本届农产品交易会上,种子展示交易区作为亮点出现。全绿色展区坐落在农业展览馆一号馆南侧,非常显眼,集结了中国各大致力于种子繁育创新的知名企业和组织。记者进入到展厅里,布置紧凑却不拥挤,区域划分明显,中间各大知名企业展团的布置彰显引领者的大气,三面围绕着各省、市中小型种子企业带来的优质种子。整个展区内人潮拥挤,一派交易盛市的样子,这里满眼绿色,给人一种生机勃勃的气息。这座展
期刊
保护农民基本利益  美国粮食调控政策的首要目标是保护农民基本利益,多年来已形成比较成熟的支持政策体系,即收入安全网政策。美国现行收入安全网政策始于1996年《农业法案》,主要政策框架由2008年《农业法案》确立。时任农业部长Dan Glickman将1999年称为“安全网年”。然而,农业部门关于这个概念的讨论,认为安全网只包括传统的农业支持项目工具,如作物保险(crop insurance),直接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