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在新课标的设计理念中,对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基于这一要求,教师对教学手段进行了革新。而从当前实际的教学情况来看,探究式教学法无疑是一种十分符合当前教育发展趋势的教学策略。因此,笔者将以小学数学教学为例,谈一谈应该怎样实施探究式教学策略。
关键词:小学;高年级数学;探究式教学
从实质上来讲,探究式教学主要就是指以学生的自主性知识探索为主要内容的教学活动组织形式。在这种教学模式中,教师通常会学生提供一些简单的问题与事例,而学生则以此为基础进行探究,从而归纳出相关的知识原理。毋庸置疑,通过这种自主性的探索方式,可以使学生产生更加深刻的理解与记忆。因此,在组织小学数学教学活动时,教师应对探究式教学的理念有更加准确的理解,并实施更加具有针对性的教学策略。这样一来,可以使教学活动更加完善,从而促进教学质量的提升。
1.营造情境,引出问题
为了使学生更加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活动中,首先应该使学生产生浓厚的学习热情。为此,教师可以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创设一定的教学情境,并从中引出与教学重点相关的思考问题。通过这种方式,不但可以使教学过程更加具有趣味性,而且能够使学生产生问题意识,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也只有这样,才能为探究式教学活动的顺利进行奠定良好的基础。
以《圆的认识》为例,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我联系实际生活创设了教学情境。我问:“同学们,现在的交通工具越来越丰富了,那大家有没有发现很多交通工具都有一个共同特点呢?”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有学生回答:“这些交通工具的轮子都是圆形的,只有当轮子是圆形的时候,运行才会平稳”。我说:“不错,交通工具的轮子的确都是圆形的,那是不是只要是圆形的轮子,就可以使交通工具平稳运行呢?”接着,我借助几何画板进行了动画演示,这个动画中构造的交通工具模型的轮子是圆形的。但是与常规的交通工具相比,车轴并没有在圆形的正中心。通过动画演示,学生发现这个模型在运行过程中十分颠簸。于是,我趁势引出了问题:“这种情况是什么原因造成的?与圆形的圆心、半径、直径等要素是否有一定的关系呢?”最终,通过这种方式,使学生产生了深入探究圆形特征的意愿。由此可见,在探究式教学活动时,教学情境的创设是十分必要的。
2.交流探索,解决问题
正如前文所述,探究式教学模式是以学生的自主性知识探索为主的。当然,自主并非是要求学生各学各的,而是强调从整体上激发起学生的学习热情,并让学生在自主理解的基础之上进行一定的交流讨论。同时,教师还应该利用恰当的方式对学生进行引导,这样一来,既可以充分发挥出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又能够给学生指明具体的探究方向,从而促进学生取得更加理想的探究效果。
教学《圆柱的表面积》这一节时,我组织学生进行了自主探索。首先,我利用多媒体演示了一遍圆柱的展开过程。然后,我组织学生进行了动手操作。而通过观察与动手操作相结合的方式,学生发现圆柱展开之后可以得到两个面积相等的圆形和一个长方形。通过进一步观察,学生发现展开之后得到的长方形的长就是圆柱的高,而长方形的宽则是圆柱的底面周长,即展开之后圆形的周长。接着,学生根据这一发现进行了交流讨论。通过不同观点的交流与碰撞,各小组都推导出了圆柱的表面积公式。之后,各小组出示了各自的交流成果,并对其中出现的问题进行了讨论。如:有学生展开圆柱的侧面之后得到的是一个平行四边形。于是,各小组对这种情况进行了思考。最终,通过这种方式,不但使学生对这一节的主要知识有了比较准确的理解,而且在一定程度上锻炼了学生的观察能力与动手操作能力。
3.巩固应用,内化提升
在教学活动中,课后练习巩固是一个十分重要的环节。而为了使学生的课堂所学知识得到实际的应用,教师应避免单一的书面练习方法,而是应该引导学生进行一些实践性的练习活动。这样一来,可以在实际问题的解决中进一步深化学生的知识理解。
通过《扇形统计图》这一节的学习,学生对绘制扇形统计图以及从扇形统计图中提取信息的方法有了一定的了解。于是,根据课堂所学知识,我布置了一个实践任务,要求学生以小组为单位,从本年级中任意调查50名男生和50名女生的身高,并根據调查得到的数据绘制成扇形统计图。然后对扇形统计图进行认真的观察,以此来分析和预测本年男生和女生整体的身高情况。最终,通能这次活动,学生将课堂所学知识应用到了实际问题的解决当中,从而使学生对相关知识有了更加灵活的掌握,从而进一步强化了本节课的教学效果。
总结来说,在当前的小学数学教学中,探究式教学法的应用价值已经逐渐突显出来。因此,教师应熟练掌握探究式教学法的具体应用方式,并不断对每一个教学环节进行完善和优化,从而更好地保障教学活动的质量。
参考文献
[1]崔海琴.小学高年级数学探究式教学的策略分析[J].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2019,13(20):227.
[2]许锋.小学数学中高年级探究式课堂教学研究[J].数学大世界(中旬版),2019,(6):封3.
关键词:小学;高年级数学;探究式教学
从实质上来讲,探究式教学主要就是指以学生的自主性知识探索为主要内容的教学活动组织形式。在这种教学模式中,教师通常会学生提供一些简单的问题与事例,而学生则以此为基础进行探究,从而归纳出相关的知识原理。毋庸置疑,通过这种自主性的探索方式,可以使学生产生更加深刻的理解与记忆。因此,在组织小学数学教学活动时,教师应对探究式教学的理念有更加准确的理解,并实施更加具有针对性的教学策略。这样一来,可以使教学活动更加完善,从而促进教学质量的提升。
1.营造情境,引出问题
为了使学生更加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活动中,首先应该使学生产生浓厚的学习热情。为此,教师可以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创设一定的教学情境,并从中引出与教学重点相关的思考问题。通过这种方式,不但可以使教学过程更加具有趣味性,而且能够使学生产生问题意识,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也只有这样,才能为探究式教学活动的顺利进行奠定良好的基础。
以《圆的认识》为例,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我联系实际生活创设了教学情境。我问:“同学们,现在的交通工具越来越丰富了,那大家有没有发现很多交通工具都有一个共同特点呢?”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有学生回答:“这些交通工具的轮子都是圆形的,只有当轮子是圆形的时候,运行才会平稳”。我说:“不错,交通工具的轮子的确都是圆形的,那是不是只要是圆形的轮子,就可以使交通工具平稳运行呢?”接着,我借助几何画板进行了动画演示,这个动画中构造的交通工具模型的轮子是圆形的。但是与常规的交通工具相比,车轴并没有在圆形的正中心。通过动画演示,学生发现这个模型在运行过程中十分颠簸。于是,我趁势引出了问题:“这种情况是什么原因造成的?与圆形的圆心、半径、直径等要素是否有一定的关系呢?”最终,通过这种方式,使学生产生了深入探究圆形特征的意愿。由此可见,在探究式教学活动时,教学情境的创设是十分必要的。
2.交流探索,解决问题
正如前文所述,探究式教学模式是以学生的自主性知识探索为主的。当然,自主并非是要求学生各学各的,而是强调从整体上激发起学生的学习热情,并让学生在自主理解的基础之上进行一定的交流讨论。同时,教师还应该利用恰当的方式对学生进行引导,这样一来,既可以充分发挥出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又能够给学生指明具体的探究方向,从而促进学生取得更加理想的探究效果。
教学《圆柱的表面积》这一节时,我组织学生进行了自主探索。首先,我利用多媒体演示了一遍圆柱的展开过程。然后,我组织学生进行了动手操作。而通过观察与动手操作相结合的方式,学生发现圆柱展开之后可以得到两个面积相等的圆形和一个长方形。通过进一步观察,学生发现展开之后得到的长方形的长就是圆柱的高,而长方形的宽则是圆柱的底面周长,即展开之后圆形的周长。接着,学生根据这一发现进行了交流讨论。通过不同观点的交流与碰撞,各小组都推导出了圆柱的表面积公式。之后,各小组出示了各自的交流成果,并对其中出现的问题进行了讨论。如:有学生展开圆柱的侧面之后得到的是一个平行四边形。于是,各小组对这种情况进行了思考。最终,通过这种方式,不但使学生对这一节的主要知识有了比较准确的理解,而且在一定程度上锻炼了学生的观察能力与动手操作能力。
3.巩固应用,内化提升
在教学活动中,课后练习巩固是一个十分重要的环节。而为了使学生的课堂所学知识得到实际的应用,教师应避免单一的书面练习方法,而是应该引导学生进行一些实践性的练习活动。这样一来,可以在实际问题的解决中进一步深化学生的知识理解。
通过《扇形统计图》这一节的学习,学生对绘制扇形统计图以及从扇形统计图中提取信息的方法有了一定的了解。于是,根据课堂所学知识,我布置了一个实践任务,要求学生以小组为单位,从本年级中任意调查50名男生和50名女生的身高,并根據调查得到的数据绘制成扇形统计图。然后对扇形统计图进行认真的观察,以此来分析和预测本年男生和女生整体的身高情况。最终,通能这次活动,学生将课堂所学知识应用到了实际问题的解决当中,从而使学生对相关知识有了更加灵活的掌握,从而进一步强化了本节课的教学效果。
总结来说,在当前的小学数学教学中,探究式教学法的应用价值已经逐渐突显出来。因此,教师应熟练掌握探究式教学法的具体应用方式,并不断对每一个教学环节进行完善和优化,从而更好地保障教学活动的质量。
参考文献
[1]崔海琴.小学高年级数学探究式教学的策略分析[J].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2019,13(20):227.
[2]许锋.小学数学中高年级探究式课堂教学研究[J].数学大世界(中旬版),2019,(6):封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