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课标指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应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而现在我们的课堂上有太多的讲解和不达标准答案不罢休的引导,虽很充实,却给人一种密不透风的感觉。学生被圈在一个用标准答案和规矩筑成的圈子里,虽偶有挣扎,但大多碰壁。因此常想起两句话“给我一个支点,我要推动地球”。“给我一个空间,我要放飞心灵”。《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
一、让学生在乐趣中学习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有了兴趣,才会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才愿意主动学习。我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力求让学生学得兴致盎然,使学生享受到学习的乐趣,从而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如在教学《群鸟学艺》一课时,我先在课前精心地制作了各种鸟的图片,在导入新课时,我采用故事导入法,告诉学生今天老师给他们请来了一群可爱的鸟朋友,然后出示鸟的图片,把它们贴在黑板上。学生一下子被吸引住了,学习兴趣被激起。在此基础上,我揭示课题。
学生的思想是万花筒,他们的世界比成人精彩,有时甚至是成人无法想象的,或许以我们的观点来说是错误的。然而,错误中不乏宝藏。不给学生说话的机会,就谈不上放飞心灵,在避免错误的同时,必将丢失宝藏。如在教学古诗《春晓》时,我把诗写在黑板上,反复引导学生阅读和体会一个学生突然冒出一句:“老师,你最后一句的标点加错了。”我吃了一惊,连忙翻书对照。最后一句是“花落知多少”。我的标点符号没错呀?我感觉莫名其妙,因为这个孩子平时比较调皮,课堂上经常随便说话,因此,我怀疑他是故意捣乱,没有理他,接着往下讲。但我还是给了他一个说话机会,我问了一句:“那么你认为这儿应该是什么号呀?”他小声地说:“我认为这儿应该是感叹号。”我忙问:“请你说说自己的理由。”他见了我的笑容和鼓励,于是大胆地说:“诗人想起夜里的风雨,为那么多花儿的凋落感到难过,感情非常强烈,所以应该用感叹号。”“好,老师现在就把它改成感叹号,你能为大家读读吗”?他读了起来,果然沉郁顿挫,无限伤感,连我都被打动了,同学们也都赞同他的提法。
二、让学生在互动中学习
教学活动是师生的双边活动。因此,教师在课堂上要巧设问题,引导学生,点拨学生的思路,学生要通过自己的活动,获取知识。所以,课堂舞台上的主角不是教师,而是学生。没有学生积极参与的课堂教学,不可能有高质量和高效率。心理学家认为:“课堂上只有经常启发学生动手、动口、动脑,自己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才能焕发学生的生命活力,才能使学生始终处于一种积极探索知识、寻求答案的最佳学习状态中。”如在教学《群鸟学艺 》一课时,揭示课题后,我先让学生围绕课题提出问题,然后让学生带着问题自学课文,把找到的答案用直线画出,不明白的地方用问号标出。自学时要求学生边读边想边动手。这样训练学生,能促使他们最大限度地发挥智慧和能力,在自主学习中掌握知识,形成技能。因此,课堂教学中只有充分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让学生全方位参与学习,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学生的参与率,使语文课堂生机勃勃,充满活力。
在语文教学中,构建语义的理解、体会,引导学生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大胆地各抒己见。教师应因势利导,让学生充分思考后,根据已有的经验、知识的积累等发表不同见解,对有分歧的问题进行辩论。通过辩论,学生进一步理解感悟、懂得了知识是无穷的,再博学的人也会有所不知,明白学习永无止境的道理。这样,课堂气氛很活跃,焕发出生命活力,开放的课堂教学给了学生更多的自主学习空间,教师毫不吝惜地让学生去思考、争辩,真正让学生的思维在无拘无束的讨论中碰撞出火花,给课堂教学注入生机活力。如在教学《群鸟学艺》一文时,我问学生:“学了这个故事你们明白了什么道理?”大部分学生都回答只有耐心、虚心、认真地学习,才能学到真本领。可有一个学生的回答得与众不同,他说是凤凰老师教搭窝的方法不好,才使有的鸟没有学会搭窝。他的回答激起千层浪,学生展开激烈的讨论,并列举出一些好的教学方法。最后,我在学生讨论的基础上做了总结,使他们对课文的寓意有比较正确的理解。这样做,既保护了学生独立思考的积极性,又让他们的个性在课堂上得到了充分张扬。
三、让学生全面展现自我
热爱学生,平等地对待每一个学生,让他们感受到老师的关心。教师在日常教学活动中,应该注意学生的一言一行,尤其要注意观察那些学困生的言行。教师应该有一双善于发现学生“美”的眼睛,留心学生某一方面的优点、亮点,引导他们参与学习,发挥他们的特长和优势。教师的冷淡、责怪、不适当的批评往往会挫伤学生的自信心,而一旦丧失自信心,那么他们学习的主动性就会大大削弱,当然对语文学习也就提不起兴趣了。所以,语文教师应努力创造条件让学困生在语文课堂上获取成功,尝到成功的喜悦,从而激起他们的学习兴趣,让这一部分课堂上的弱势群体动起来,使课堂活起来。如何有效提高弱势群体的学习积极性呢?我在教学实践中尝试分层教学,经常让一些成绩较差的学生回答一些很浅显的、在书本上很容易找到答案的问题,做一些简单的基本题和练习作业,如果答对了、做对了或者答对了、做对了其中一部分,立即加以表扬。然后逐步加大训练难度,提高训练要求,让学困生在不断训练中获取点滴的长进,体验成功的快乐。另外,对于学困生我还经常做出激励性评价。例如:“其实你很聪明,只要多一些努力,你一定会学得很棒。”“这个问题你说得很好,证明你是个爱动脑筋的学生,只要努力,你完全能学得好!”“你的看法很独特!”“你的分析很有道理!”等等此类评价,不但承认了学生的进步,而且促进了学生的进步,使学生在心理上感受到了进步。由此喜欢上语文老师,喜欢上语文课,这样语文课才会充满生命活力。
一、让学生在乐趣中学习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有了兴趣,才会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才愿意主动学习。我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力求让学生学得兴致盎然,使学生享受到学习的乐趣,从而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如在教学《群鸟学艺》一课时,我先在课前精心地制作了各种鸟的图片,在导入新课时,我采用故事导入法,告诉学生今天老师给他们请来了一群可爱的鸟朋友,然后出示鸟的图片,把它们贴在黑板上。学生一下子被吸引住了,学习兴趣被激起。在此基础上,我揭示课题。
学生的思想是万花筒,他们的世界比成人精彩,有时甚至是成人无法想象的,或许以我们的观点来说是错误的。然而,错误中不乏宝藏。不给学生说话的机会,就谈不上放飞心灵,在避免错误的同时,必将丢失宝藏。如在教学古诗《春晓》时,我把诗写在黑板上,反复引导学生阅读和体会一个学生突然冒出一句:“老师,你最后一句的标点加错了。”我吃了一惊,连忙翻书对照。最后一句是“花落知多少”。我的标点符号没错呀?我感觉莫名其妙,因为这个孩子平时比较调皮,课堂上经常随便说话,因此,我怀疑他是故意捣乱,没有理他,接着往下讲。但我还是给了他一个说话机会,我问了一句:“那么你认为这儿应该是什么号呀?”他小声地说:“我认为这儿应该是感叹号。”我忙问:“请你说说自己的理由。”他见了我的笑容和鼓励,于是大胆地说:“诗人想起夜里的风雨,为那么多花儿的凋落感到难过,感情非常强烈,所以应该用感叹号。”“好,老师现在就把它改成感叹号,你能为大家读读吗”?他读了起来,果然沉郁顿挫,无限伤感,连我都被打动了,同学们也都赞同他的提法。
二、让学生在互动中学习
教学活动是师生的双边活动。因此,教师在课堂上要巧设问题,引导学生,点拨学生的思路,学生要通过自己的活动,获取知识。所以,课堂舞台上的主角不是教师,而是学生。没有学生积极参与的课堂教学,不可能有高质量和高效率。心理学家认为:“课堂上只有经常启发学生动手、动口、动脑,自己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才能焕发学生的生命活力,才能使学生始终处于一种积极探索知识、寻求答案的最佳学习状态中。”如在教学《群鸟学艺 》一课时,揭示课题后,我先让学生围绕课题提出问题,然后让学生带着问题自学课文,把找到的答案用直线画出,不明白的地方用问号标出。自学时要求学生边读边想边动手。这样训练学生,能促使他们最大限度地发挥智慧和能力,在自主学习中掌握知识,形成技能。因此,课堂教学中只有充分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让学生全方位参与学习,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学生的参与率,使语文课堂生机勃勃,充满活力。
在语文教学中,构建语义的理解、体会,引导学生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大胆地各抒己见。教师应因势利导,让学生充分思考后,根据已有的经验、知识的积累等发表不同见解,对有分歧的问题进行辩论。通过辩论,学生进一步理解感悟、懂得了知识是无穷的,再博学的人也会有所不知,明白学习永无止境的道理。这样,课堂气氛很活跃,焕发出生命活力,开放的课堂教学给了学生更多的自主学习空间,教师毫不吝惜地让学生去思考、争辩,真正让学生的思维在无拘无束的讨论中碰撞出火花,给课堂教学注入生机活力。如在教学《群鸟学艺》一文时,我问学生:“学了这个故事你们明白了什么道理?”大部分学生都回答只有耐心、虚心、认真地学习,才能学到真本领。可有一个学生的回答得与众不同,他说是凤凰老师教搭窝的方法不好,才使有的鸟没有学会搭窝。他的回答激起千层浪,学生展开激烈的讨论,并列举出一些好的教学方法。最后,我在学生讨论的基础上做了总结,使他们对课文的寓意有比较正确的理解。这样做,既保护了学生独立思考的积极性,又让他们的个性在课堂上得到了充分张扬。
三、让学生全面展现自我
热爱学生,平等地对待每一个学生,让他们感受到老师的关心。教师在日常教学活动中,应该注意学生的一言一行,尤其要注意观察那些学困生的言行。教师应该有一双善于发现学生“美”的眼睛,留心学生某一方面的优点、亮点,引导他们参与学习,发挥他们的特长和优势。教师的冷淡、责怪、不适当的批评往往会挫伤学生的自信心,而一旦丧失自信心,那么他们学习的主动性就会大大削弱,当然对语文学习也就提不起兴趣了。所以,语文教师应努力创造条件让学困生在语文课堂上获取成功,尝到成功的喜悦,从而激起他们的学习兴趣,让这一部分课堂上的弱势群体动起来,使课堂活起来。如何有效提高弱势群体的学习积极性呢?我在教学实践中尝试分层教学,经常让一些成绩较差的学生回答一些很浅显的、在书本上很容易找到答案的问题,做一些简单的基本题和练习作业,如果答对了、做对了或者答对了、做对了其中一部分,立即加以表扬。然后逐步加大训练难度,提高训练要求,让学困生在不断训练中获取点滴的长进,体验成功的快乐。另外,对于学困生我还经常做出激励性评价。例如:“其实你很聪明,只要多一些努力,你一定会学得很棒。”“这个问题你说得很好,证明你是个爱动脑筋的学生,只要努力,你完全能学得好!”“你的看法很独特!”“你的分析很有道理!”等等此类评价,不但承认了学生的进步,而且促进了学生的进步,使学生在心理上感受到了进步。由此喜欢上语文老师,喜欢上语文课,这样语文课才会充满生命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