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发性口腔黏膜组织胞浆菌病?

来源 :中华皮肤科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eng3631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患者男,51岁,以口腔疼痛性溃疡2个月入院,无发热等全身症状,临床损害表现为口腔上腭两处浅表溃疡.实验室检查示外周血白细胞减少,骨髓涂片示增生象,X线胸片及腹部B超检查正常,HIV抗体检测阴性,CD细胞分类CD3 0.559,CD4 0.289,CD8 0.207,CD4/CD8 1.4,均在正常范围.溃疡组织病理示肉芽肿性炎症,PAS染色见少量簇集状酵母样细胞;溃疡组织真菌培养,长出白色丝状菌落,双相生长.小培养及电镜下见典型舵轮状大分生孢子;扩增分离菌株ITS间区及D1/D2区序列并测序,其ITS1、D1/D2区测序结果与组织胞浆菌荚膜变种基因同源性分别为97%、99%.拟诊:原发性口腔黏膜组织胞浆菌病.治疗:口服伊曲康唑400 mg/d治疗2个月痊愈。

其他文献
期刊
患者男,78岁,吉林省柳河县人.因头面部和颈部多发性结节7个月,于2007年10月来诊.患者7个月前于躯干部出现3个黄豆大结节,不痛不痒,自行消退后留有褐色斑,此前双手皮肤出现黑褐色斑及小片白斑,同时颈部、头面部出现多数红色结节,逐渐增多.自幼生长在当地山村,家中有牛,家族中无类似本病症状的患者。
期刊
患者男,37岁.因下唇发生红斑、溃烂4个月于2007年7月1日到本院就诊.4个月前,患者无明显诱因于下唇发生红斑、脱屑,渐发展为浅表溃疡、结痂,有时出血,伴有疼痛,影响患者日常生活.既往体健,无吸烟史,无家族史。
期刊
患者女,39岁,因背腰部红色丘疹伴瘙痒4个月到我院就诊.4个月前无明显诱因背腰部出现散在红色丘疹,伴瘙痒,逐渐增多.搔抓后丘疹结痂、变硬,曾在外院诊断为"湿疹",予外用皮康王(复方酮康唑软膏)等治疗无明显效果。
期刊
理解紫外线与皮肤癌发生之间的关系,可以进一步提高对在预防皮肤癌发生过程中起关键作用的光防护的意识。
期刊
变应性疾病是常见的慢性疾病之一,发病率逐年增高,与接触变应原有关.我们对1059例患者变应原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现报道如下。
期刊
患者女,55岁.1984年口腔出现一处黄豆大小糜烂面,未予治疗.1986年外阴出现湿疹样改变,到北京某医院就诊,诊断为扁平苔藓并外阴白斑,给予自制中药及糖皮质激素治疗后好转.1990年,出现口唇青紫,外阴轻度萎缩,自行用药治疗.自2002年开始,口唇青紫逐渐加重,并出现牙龈红肿,到当地医院就诊,排除心血管系统病变,对症治疗后未见好转,后自服大蒜油2个月,口腔糜烂好转。
期刊
软下疳(Chancroid)为一种经典性传播疾病,由杜克雷嗜血杆菌(H. ducreyi,简称杜克雷菌)引起.临床主要表现为生殖器疼痛性溃疡,合并附近淋巴结化脓性病变。
期刊
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是一种重组人生长因子,因能够促进中性粒细胞数的恢复而广泛应用于血液病的治疗,但也有很多不良反应,如:肌肉骨骼疼痛、纳差、恶心、呕吐、头痛、乏力,尿酸、血肌酐升高,极少数人会出现休克、间质性肺炎等.其不良反应中与G-CSF相关的药源型Sweet综合征临床较少见,且仅累及皮肤,皮损主要集中于针刺部位者少见.现将我院收治的1例报道如下。
期刊
患者女,33岁,以全身反复起皮疹28年,恶心呕吐2年,加重1个月于2007年3月8日入院.患者母亲代诉,患者5岁时面部、双手无诱因出现水肿性红色斑疹,皮损颜色逐渐加深、结痂约3个月后自愈.此后每年春夏季上述皮损反复发作,曾在当地医院就诊,诊断不详,给予多种维生素治疗后好转.近两年常有恶心呕吐,在当地医院按胃炎等治疗效果欠佳.入院前1个月皮疹复发加重泛发全身,伴恶心呕吐、腹泻.近1周来不能行走、大小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