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滑模技术是一项新型的科学技术,其操作更加简便,在水利水电工程中普遍地应用,并且得到社会各界的认可。目前滑模技术在各种工程中有着重要的作用。对于水利水电工程来讲,滑模技术能够提高工程施工的质量,有效地降低工程施工的成本。因此,应当在实践的过程中不断地解决问题和总结经验,促使技术不断地突破和超越,促进水利水电工程的建设。
[关键词]水利水电;施工;滑模技术
中图分类号:TP88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9)14-0195-01
1滑模施工技术概述
滑模施工是混凝土施工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通过滑动模板来构建混凝土结构。在施工时,滑模的模板是关键,有普通模板和专业模板之分,在模板施工中利用到的施工设备包括动力设备和滑行机械设备,当前主要利用液压千斤顶作为动力设备,在已成型的混凝土表面或模板周围滑动,,使模板和滑框处于缓慢移动状态。同时,混凝土浇筑工作在混凝土结构上方留口部位进行,在浇筑时先保证混凝土结构厚度满足具体要求,然后再进行滑模技术施工,使全部混凝土结构厚度达到标准要求。在施工期间,水利水电工程的滑模施工比较复杂,在施工结构中对施工门槽和弧度具有较高要求,所以技术人员必须充分掌握滑模施工技术要领,才能真正提升水利水电工程施工质量。
2滑模技术在水利水电工程施工中的具体应用
2.1严格保证混凝土浇筑质量
合理控制混凝土配合比:合理的混凝土配合比既是保证水利水电工程施工质量的基础,也滑模施工技术能顺利开展的关键。需要通过多次试验来确定混凝土配比,并在混凝土配制时严格按照确定的配比来配制。
严格控制混凝土坍落度:研究表明,混凝土的坍落度对水利水电工程施工质量有直接影响,因此,需要根据设计标准严格控制坍落度,才能保证混凝土施工的温度、传输时间、初凝时间能都能满足设计标准,在保证混凝土施工质量的基础上,合理提升施工速度。
混凝土浇筑注意事项:在混凝土浇筑时,严禁混凝土仓面或者钢筋被液压油污染,避免应清理污染影响混凝土浇筑时间。滑模提升的速度要和混凝土浇筑的速度相互一致,在混凝土振捣时要分层振捣,避免发生漏振问题。同时,在具体浇筑时,严禁把混凝土拌和料直接投入滑模中,否则会影响振捣效果,而影响施工质量。
2.2钢筋的捆扎
在检查完结构模板定位后开始钢筋安装作业,一开始先从模板底部捆扎到下托梁下部,采用边滑升边捆扎的方式完成安装。水平钢筋捆扎时混凝土的浇筑高度保持在30cm左右,竖向钢筋接头采用直螺纹套筒连接,水平钢筋接头采用搭接方式。此外,同一纵剖面的水平向钢筋接头根数不能超过全部钢筋根数的四分之一,水平向的钢筋要安装在纵向钢筋的外部,而在同一横剖面内的纵向钢筋接头根数不能超过全部纵向钢筋根数的四分之一。
2.3混凝土浇筑和模体滑升
混凝土在浇筑过程中高度始终要保持在30cm左右,且每一层的浇筑间隔时间要控制在2小时内。在振捣时利用高频振捣器进行振捣,保证振捣插入时不会接触到钢筋和模板。在混凝土浇筑和模体滑升作业时应根据对半对称浇筑的原则,顺、逆时针方向交替作业。在浇筑上层混凝土结构时,下层应保持在可塑性状态,下层混凝土结构不能超过初凝时间。
在混凝土浇筑完成之后需对结构表面进行养护,如适当洒水保持混凝土表面的湿润,养护的时间不能少于半个月,养护中要注意观测与检查控制,水压不能太大,避免出现养护水冲坏混凝土结构的现象。在养护作业中对于施工的专业要求也相当高,因此也必须安排专业的负责人进行管理控制。
2.4滑模的安装和调试
在水利水电工程施工的过程中,对滑模技术进行应用,在对其进行安装和调试的过程中,需要按照以下的内容进行:在已经完成浇筑和埋有钢筋的闸墩地板,按照相关的规定进行清基工作,并且对混凝土表面进行凿毛处理。使用相应的测量仪器对各个控制点进行确定,并且和模板进行一一对应。把一些10到20厘米高度的木枋垫层放置在闸墩混凝土的保护外层地面,用来放置滑模。使用门机或者塔机,对滑模的墩尾、中间段以及墩头进行吊装,放置在木枋垫层上,实现大致的对接工作。使用“葫芦”起重机对各个阶段的位置进行调整,使用螺栓进行连接,促使滑模能够对其模板的控制点进行控制。使用空心钢管在离心式液压千斤顶的中间位置进行安置,并且保证钢管的一端能够触碰到闸墩的毛面,促使千斤顶能够夹紧钢管。千斤顶在使用前,需要做好相应的清理和检修工作。如果预埋的钢筋需要进行接长,通常采取搭接电焊和对接埋弧焊的方式进行焊接,同时需要保证单面焊的焊缝长度不能超过10厘米,双面焊长度超过5厘米。对细节的结构进行全面的检查,完成之后,启动电源和电动机进行加压操作,并且把整体滑模提升10到20厘米,使用相应的测量仪器对滑模进行测量,如果存在倾斜或者偏移的情况,可以使用钢质模板或者木质模板进行安模封堵措施,并且对衬筋进行焊接,避免浇筑过程中出现爆模的情况。在模板安装之后,需要在滑模的各个控制点悬挂相应的掉线,有利于观测变形情况。
2.5模板的拆除
在水利水电工程施工的过程中,对模板进行拆除,需要注意下面几点事项:對超出闸墩顶部的钢筋和穿过离心式千斤顶的钢管进行切除,能够保证在高度提升较低的情况下,对滑模进行切除。把之前在滑模上安装的相关设备进行切除,如照明设施等,能够有效的降低提升滑模时所需的牵引力。对固定在滑模墩头、中间段以及墩尾的螺栓进行拆除,并且拆除滑模底部的吊篮。借助吊机对滑模墩尾进行提升,并且有利于离心式千斤顶的拆除。在使用吊机对墩尾进行吊起的过程中,应当确保滑模门槽构件和闸墩之间不存在任何联系。使用吊机对滑模进行吊出之后,需要把吊机旋转到合适的位置,缓慢的降低滑模的高度,在滑模吊篮到底地面之后,停止相应的操作。吊臂固定之后,拆除吊篮,将滑模缓慢放置在地面。对滑模的中间部分以及墩尾部分进行拆除。
3水利水电工程滑模施工中遇到的问题和解决措施
水利水电工程施工时,利用滑模施工技术可以良好地解决施工弊端问题,而且滑模施工是连续性工程施工,能显著提高混凝土的浇筑速度,在提高施工效率和质量的同时,也能降低施工成本并获得较好的经济效益。但是在滑模施工中也会因为质量管理不当而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在施工时应对出现的施工缺陷进行分析然后采取相应的解决和控制措施。
在水利水电滑模施工中主要出现的问题包括滑模操作盘的平移和倾斜、扭转问题、混凝土表面缺陷、模板变形、爬杆弯曲等问题。这些问题出现的根本原因是因为液压千斤顶工作没有同步,工作荷载不均匀,所以导致混凝土浇筑没有均匀对称,出现纠偏过急的现象。针对这些施工问题,首先必须加强对施工作业的观测检查,保证在出现质量安全隐患时可以及时纠正解决。其次,为避免出现千斤顶工作未同步的问题,需要对其进行纠偏,逐渐调整一直到达到标准要求。此外,可增加一定的外力进行纠正,但要保证所有纠正工作不能太急,以免出现混凝土表面拉裂、死弯或模板变形的问题。在处理模板变形问题时,如果变形情况不严重,则可采用撑杆加压复原,若变形情况严重,则需要拆除。
结论
综上所述,水利水电工程是国家国民经济发展中的重要基础性工程,在推动工农业和经济发展中具有重要作用。将滑模施工技术应用在水利水电工程施工中,可以实现混凝土连续一次性浇筑,降低施工难度,减少施工时间和材料成本,同时还能保证混凝土施工的质量。因此,施工技术人员应对该技术进行深入研究学习,并在实践中反思总结,通过相应的控制措施提升滑模施工的质量和效率。
参考文献
[1]曹莉.浅析水利水电工程施工中滑模技术的应用[J].河南水利与南水北调,2017(14):33-34.
[2]吴治国.滑模技术在水利水电施工中的应用[J].中国水运(下半月),2017(5):152-153.
[关键词]水利水电;施工;滑模技术
中图分类号:TP88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9)14-0195-01
1滑模施工技术概述
滑模施工是混凝土施工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通过滑动模板来构建混凝土结构。在施工时,滑模的模板是关键,有普通模板和专业模板之分,在模板施工中利用到的施工设备包括动力设备和滑行机械设备,当前主要利用液压千斤顶作为动力设备,在已成型的混凝土表面或模板周围滑动,,使模板和滑框处于缓慢移动状态。同时,混凝土浇筑工作在混凝土结构上方留口部位进行,在浇筑时先保证混凝土结构厚度满足具体要求,然后再进行滑模技术施工,使全部混凝土结构厚度达到标准要求。在施工期间,水利水电工程的滑模施工比较复杂,在施工结构中对施工门槽和弧度具有较高要求,所以技术人员必须充分掌握滑模施工技术要领,才能真正提升水利水电工程施工质量。
2滑模技术在水利水电工程施工中的具体应用
2.1严格保证混凝土浇筑质量
合理控制混凝土配合比:合理的混凝土配合比既是保证水利水电工程施工质量的基础,也滑模施工技术能顺利开展的关键。需要通过多次试验来确定混凝土配比,并在混凝土配制时严格按照确定的配比来配制。
严格控制混凝土坍落度:研究表明,混凝土的坍落度对水利水电工程施工质量有直接影响,因此,需要根据设计标准严格控制坍落度,才能保证混凝土施工的温度、传输时间、初凝时间能都能满足设计标准,在保证混凝土施工质量的基础上,合理提升施工速度。
混凝土浇筑注意事项:在混凝土浇筑时,严禁混凝土仓面或者钢筋被液压油污染,避免应清理污染影响混凝土浇筑时间。滑模提升的速度要和混凝土浇筑的速度相互一致,在混凝土振捣时要分层振捣,避免发生漏振问题。同时,在具体浇筑时,严禁把混凝土拌和料直接投入滑模中,否则会影响振捣效果,而影响施工质量。
2.2钢筋的捆扎
在检查完结构模板定位后开始钢筋安装作业,一开始先从模板底部捆扎到下托梁下部,采用边滑升边捆扎的方式完成安装。水平钢筋捆扎时混凝土的浇筑高度保持在30cm左右,竖向钢筋接头采用直螺纹套筒连接,水平钢筋接头采用搭接方式。此外,同一纵剖面的水平向钢筋接头根数不能超过全部钢筋根数的四分之一,水平向的钢筋要安装在纵向钢筋的外部,而在同一横剖面内的纵向钢筋接头根数不能超过全部纵向钢筋根数的四分之一。
2.3混凝土浇筑和模体滑升
混凝土在浇筑过程中高度始终要保持在30cm左右,且每一层的浇筑间隔时间要控制在2小时内。在振捣时利用高频振捣器进行振捣,保证振捣插入时不会接触到钢筋和模板。在混凝土浇筑和模体滑升作业时应根据对半对称浇筑的原则,顺、逆时针方向交替作业。在浇筑上层混凝土结构时,下层应保持在可塑性状态,下层混凝土结构不能超过初凝时间。
在混凝土浇筑完成之后需对结构表面进行养护,如适当洒水保持混凝土表面的湿润,养护的时间不能少于半个月,养护中要注意观测与检查控制,水压不能太大,避免出现养护水冲坏混凝土结构的现象。在养护作业中对于施工的专业要求也相当高,因此也必须安排专业的负责人进行管理控制。
2.4滑模的安装和调试
在水利水电工程施工的过程中,对滑模技术进行应用,在对其进行安装和调试的过程中,需要按照以下的内容进行:在已经完成浇筑和埋有钢筋的闸墩地板,按照相关的规定进行清基工作,并且对混凝土表面进行凿毛处理。使用相应的测量仪器对各个控制点进行确定,并且和模板进行一一对应。把一些10到20厘米高度的木枋垫层放置在闸墩混凝土的保护外层地面,用来放置滑模。使用门机或者塔机,对滑模的墩尾、中间段以及墩头进行吊装,放置在木枋垫层上,实现大致的对接工作。使用“葫芦”起重机对各个阶段的位置进行调整,使用螺栓进行连接,促使滑模能够对其模板的控制点进行控制。使用空心钢管在离心式液压千斤顶的中间位置进行安置,并且保证钢管的一端能够触碰到闸墩的毛面,促使千斤顶能够夹紧钢管。千斤顶在使用前,需要做好相应的清理和检修工作。如果预埋的钢筋需要进行接长,通常采取搭接电焊和对接埋弧焊的方式进行焊接,同时需要保证单面焊的焊缝长度不能超过10厘米,双面焊长度超过5厘米。对细节的结构进行全面的检查,完成之后,启动电源和电动机进行加压操作,并且把整体滑模提升10到20厘米,使用相应的测量仪器对滑模进行测量,如果存在倾斜或者偏移的情况,可以使用钢质模板或者木质模板进行安模封堵措施,并且对衬筋进行焊接,避免浇筑过程中出现爆模的情况。在模板安装之后,需要在滑模的各个控制点悬挂相应的掉线,有利于观测变形情况。
2.5模板的拆除
在水利水电工程施工的过程中,对模板进行拆除,需要注意下面几点事项:對超出闸墩顶部的钢筋和穿过离心式千斤顶的钢管进行切除,能够保证在高度提升较低的情况下,对滑模进行切除。把之前在滑模上安装的相关设备进行切除,如照明设施等,能够有效的降低提升滑模时所需的牵引力。对固定在滑模墩头、中间段以及墩尾的螺栓进行拆除,并且拆除滑模底部的吊篮。借助吊机对滑模墩尾进行提升,并且有利于离心式千斤顶的拆除。在使用吊机对墩尾进行吊起的过程中,应当确保滑模门槽构件和闸墩之间不存在任何联系。使用吊机对滑模进行吊出之后,需要把吊机旋转到合适的位置,缓慢的降低滑模的高度,在滑模吊篮到底地面之后,停止相应的操作。吊臂固定之后,拆除吊篮,将滑模缓慢放置在地面。对滑模的中间部分以及墩尾部分进行拆除。
3水利水电工程滑模施工中遇到的问题和解决措施
水利水电工程施工时,利用滑模施工技术可以良好地解决施工弊端问题,而且滑模施工是连续性工程施工,能显著提高混凝土的浇筑速度,在提高施工效率和质量的同时,也能降低施工成本并获得较好的经济效益。但是在滑模施工中也会因为质量管理不当而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在施工时应对出现的施工缺陷进行分析然后采取相应的解决和控制措施。
在水利水电滑模施工中主要出现的问题包括滑模操作盘的平移和倾斜、扭转问题、混凝土表面缺陷、模板变形、爬杆弯曲等问题。这些问题出现的根本原因是因为液压千斤顶工作没有同步,工作荷载不均匀,所以导致混凝土浇筑没有均匀对称,出现纠偏过急的现象。针对这些施工问题,首先必须加强对施工作业的观测检查,保证在出现质量安全隐患时可以及时纠正解决。其次,为避免出现千斤顶工作未同步的问题,需要对其进行纠偏,逐渐调整一直到达到标准要求。此外,可增加一定的外力进行纠正,但要保证所有纠正工作不能太急,以免出现混凝土表面拉裂、死弯或模板变形的问题。在处理模板变形问题时,如果变形情况不严重,则可采用撑杆加压复原,若变形情况严重,则需要拆除。
结论
综上所述,水利水电工程是国家国民经济发展中的重要基础性工程,在推动工农业和经济发展中具有重要作用。将滑模施工技术应用在水利水电工程施工中,可以实现混凝土连续一次性浇筑,降低施工难度,减少施工时间和材料成本,同时还能保证混凝土施工的质量。因此,施工技术人员应对该技术进行深入研究学习,并在实践中反思总结,通过相应的控制措施提升滑模施工的质量和效率。
参考文献
[1]曹莉.浅析水利水电工程施工中滑模技术的应用[J].河南水利与南水北调,2017(14):33-34.
[2]吴治国.滑模技术在水利水电施工中的应用[J].中国水运(下半月),2017(5):152-1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