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按照多文本阅读教学理念,结合实际,探索符合自身实际的多文本阅读实际操作模式,从而提高学生语文阅读能力。打破传统的单节单篇、多节单篇阅读教学模式,让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阅读了大量的经典内容,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改变学生的阅读生活,有力地推动课程改革的进程。
关键词:多文本教学;探索;尝试
在通过让学生阅读各类文本中,摸索出不同文本各自的阅读方法,让学生拓展眼界的同时,掌握不同文本的阅读方法和策略,逐步提高自己的阅读能力。
1、按照教学主体选择好文章。
通过对多文本阅读理论探析,进一步理解领会“多文本阅读”的核心观点及精神实质,对“多文本阅读”理论框架进行重新建构,形成一套自己的理论、操作体系,指导学会阅读能力的创新发展。选择主体可以从文章内容、精神内涵,也可以从表达方式上或文章结构特点来选择,在选取精读课文《猫》后,可以选择《母鸡》、《小麻雀》、《鸽》等文章作为拓展文章,把精读文章和略读联系起来,从而建构老舍笔下文章的阅读主体。阅读指导课五步式:
(1)、根据文章主题分类导学
课内课文与课外课文结合,教师运用2—3分钟的时间巧妙导入,引导学生进入自学状态,激发自学兴趣。有经验的语文教师总是重视导入的技巧,“强迫学习的东西是不会保存在心里的”(柏拉图)。只有强烈的爱好和求知的兴趣,才会在自读中产生良好的心理条件,推动学生进入积极的思维状态。从趣出发,以激为触发点,激而成趣。激趣导学的方法可以乐激趣、以情激趣、以奇激趣、以疑激趣、以新激趣、以成功激趣、以故事谜语激趣、以多媒体激趣等。
(2)、自读自选文章
学生根据老师或自己设置的学习目标独立阅读课文,探究问题的过程。它包括学生的一切自学行为,如读书(默读、自由朗读、精读、略读、浏览等方式)、动笔圈、点、画、批、注,使用工具书查字典、词典,给生字词注音、解释,找出课文的关键词语、精彩语段,摘抄妙词佳句,做笔记,理清课文的脉络,辨析课文的体裁,提出疑难问题等一系列的活动。这实际上是学生深入课文内部,感知材料、训练语感的过程,是自读课的核心环节。
(3)、对比思辨。
这是学生充分感知教材之后,对阅读材料生疑、质疑,提出自己独立思考的问题的过程。旧的教学程式,往往是教师通过学习教参材料,自己理解了文章之后向学生提问题,学生围绕老师的问题回答,久而久之,学生情绪厌烦,脑筋僵化,兴趣减退,效率降低,能力的提高就成了一句空话。因此,改革教学模式,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精神,使学生由被动变为主动,由消极变为积极,质疑思辨就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要提出问题,尤其是提出有质量、有价值的问题,学生就要反复研习课文,积极思考,理解、分析、比较、推理、判断,从而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
(4)、重点点拔。
这是学生在自读学习中,探索问题时思路贫乏或进入“死胡同”的时候,教师予以启发、诱导、疏通思路,排除疑难,教给学生学习方法的过程。教师在点拔启发学生过程中,要传授一些自读的方法,如面对一篇自读课文,告诉学生学会用“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去设问,即这篇文章写了什么,作者为什么要写,是怎样写的等,回答了以上几个方面的问题,就理解了此篇课文之纲,拿稳了打开自读课文之锁的钥匙。
(5)、自由互动。
主要指在课堂自读过程中,通过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和教师的主导性,使教师、学生、教材和媒体之间互动起来的过程。它包括学生和教师之间,学生和学生之间,教师和教材之间、学生和教材之间,教师和媒体之间以及学生和媒体之间形成的多元互动关系。
多元互动环节在自读课文学习中表现为师生交流、学生之间讨论辩答,协助学习。小组讨论是多元互动教学程式中的一个最重要的环节,它最能体现建构意义理论中关于以学生为中心的观点,最能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在这个环节里,学生围绕自己所提出的问题(当然包括教师在点拔启发中补充的问题)展开讨论。形式可以先小组后集体。小组讨论,往往是前后四人为一组,每个成员均必须发表自己的见解。集体讨论时,可以小组为单位,也可以以个人为单位。讨论过程中,教师不轻易给结论,较难的问题,教师也只是加以适当的引导点拔,尽量由学生自行解决。
2、按照結构呈现文章。
在多文本阅读教学中,不能孤立的呈现文章,也不能把多篇相同文体文章进行简单累加后呈现出来,最好按一定结构,只有这样才能取得多文本阅读的整体效应。我们应根据文章的主体特点,可以选择一个相同结构,分层次,梯进的逐步呈现文章,还如以上例子,在精读《猫》后,接着呈现《猫》、《母鸡》一组文章,再呈现《猫》、《母鸡》、《小麻雀》等一组文章,让学生在同一个作家的作品中分组阅读,充分感受老舍在描写小动物所表达的思想情感和结构特点,将其植入学生心中,期望将来能生根、发芽、开花、结果。
3、通过设计问题,理解文章。
在阅读文章中,如果按事先设计好的问题来阅读文章,将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从而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如阅读课文《刷子李》的多文本阅读教学中,先让学生理解“一波三折”,“层层推进”的写作方法。再引导学生阅读《张大力》《苏七块》《泥人张》等多篇文章。并引发思考;哪些文章用“一波三折”的写作手法?让学生在思考中巩固知识,形成能力。
4、通过“主题拓展”,激发阅读兴趣。
课堂的功能只相当于一个例子、一块试验田、一把钥匙,更广阔丰富、更生动多变、更精彩的世界在课外、在生活中。在“童话”一组教学最后,教师引导学生运用所积累的好词好句,运用拟人的、夸张的写法,编一编童话故事,能在故事中体现出真、善、美的意义。并向学生推荐国外的《假话国历险记》、《安徒生童话》、《王尔德童话》,国内的《小巴掌童话》、《“小溜溜”溜了》等童话故事,布置做一份关于“童话”的手抄报,对比中外童话的特点,找一找它们的相同点和不同点,以此激发学生阅读童话的兴趣和对更多童话的了解。
5、引导学生进行“片段分享”。
这是课堂的主体环节,在这个环节中,开展互动、多元的对话,不仅能让孩子们一同分享到阅读心得,而且营造出浓厚的团队读书氛围,提高了学生的阅读素养。在这里,学生的感悟无论是深刻还是肤浅,都是属于他们的独特感悟。
学生们这些独特的体验,教师都应充分地尊重,让他们感受到成功的喜悦。此时,教师摆正自己在活动中的角色最为重要。教师应该是学生阅读兴趣的激发者,应该是学生开展阅读活动的引导者,应该是读书会过程的组织者,还应该是阅读活动的参与者与聆听者。
(作者单位:信阳市淮滨县实验学校)
关键词:多文本教学;探索;尝试
在通过让学生阅读各类文本中,摸索出不同文本各自的阅读方法,让学生拓展眼界的同时,掌握不同文本的阅读方法和策略,逐步提高自己的阅读能力。
1、按照教学主体选择好文章。
通过对多文本阅读理论探析,进一步理解领会“多文本阅读”的核心观点及精神实质,对“多文本阅读”理论框架进行重新建构,形成一套自己的理论、操作体系,指导学会阅读能力的创新发展。选择主体可以从文章内容、精神内涵,也可以从表达方式上或文章结构特点来选择,在选取精读课文《猫》后,可以选择《母鸡》、《小麻雀》、《鸽》等文章作为拓展文章,把精读文章和略读联系起来,从而建构老舍笔下文章的阅读主体。阅读指导课五步式:
(1)、根据文章主题分类导学
课内课文与课外课文结合,教师运用2—3分钟的时间巧妙导入,引导学生进入自学状态,激发自学兴趣。有经验的语文教师总是重视导入的技巧,“强迫学习的东西是不会保存在心里的”(柏拉图)。只有强烈的爱好和求知的兴趣,才会在自读中产生良好的心理条件,推动学生进入积极的思维状态。从趣出发,以激为触发点,激而成趣。激趣导学的方法可以乐激趣、以情激趣、以奇激趣、以疑激趣、以新激趣、以成功激趣、以故事谜语激趣、以多媒体激趣等。
(2)、自读自选文章
学生根据老师或自己设置的学习目标独立阅读课文,探究问题的过程。它包括学生的一切自学行为,如读书(默读、自由朗读、精读、略读、浏览等方式)、动笔圈、点、画、批、注,使用工具书查字典、词典,给生字词注音、解释,找出课文的关键词语、精彩语段,摘抄妙词佳句,做笔记,理清课文的脉络,辨析课文的体裁,提出疑难问题等一系列的活动。这实际上是学生深入课文内部,感知材料、训练语感的过程,是自读课的核心环节。
(3)、对比思辨。
这是学生充分感知教材之后,对阅读材料生疑、质疑,提出自己独立思考的问题的过程。旧的教学程式,往往是教师通过学习教参材料,自己理解了文章之后向学生提问题,学生围绕老师的问题回答,久而久之,学生情绪厌烦,脑筋僵化,兴趣减退,效率降低,能力的提高就成了一句空话。因此,改革教学模式,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精神,使学生由被动变为主动,由消极变为积极,质疑思辨就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要提出问题,尤其是提出有质量、有价值的问题,学生就要反复研习课文,积极思考,理解、分析、比较、推理、判断,从而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
(4)、重点点拔。
这是学生在自读学习中,探索问题时思路贫乏或进入“死胡同”的时候,教师予以启发、诱导、疏通思路,排除疑难,教给学生学习方法的过程。教师在点拔启发学生过程中,要传授一些自读的方法,如面对一篇自读课文,告诉学生学会用“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去设问,即这篇文章写了什么,作者为什么要写,是怎样写的等,回答了以上几个方面的问题,就理解了此篇课文之纲,拿稳了打开自读课文之锁的钥匙。
(5)、自由互动。
主要指在课堂自读过程中,通过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和教师的主导性,使教师、学生、教材和媒体之间互动起来的过程。它包括学生和教师之间,学生和学生之间,教师和教材之间、学生和教材之间,教师和媒体之间以及学生和媒体之间形成的多元互动关系。
多元互动环节在自读课文学习中表现为师生交流、学生之间讨论辩答,协助学习。小组讨论是多元互动教学程式中的一个最重要的环节,它最能体现建构意义理论中关于以学生为中心的观点,最能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在这个环节里,学生围绕自己所提出的问题(当然包括教师在点拔启发中补充的问题)展开讨论。形式可以先小组后集体。小组讨论,往往是前后四人为一组,每个成员均必须发表自己的见解。集体讨论时,可以小组为单位,也可以以个人为单位。讨论过程中,教师不轻易给结论,较难的问题,教师也只是加以适当的引导点拔,尽量由学生自行解决。
2、按照結构呈现文章。
在多文本阅读教学中,不能孤立的呈现文章,也不能把多篇相同文体文章进行简单累加后呈现出来,最好按一定结构,只有这样才能取得多文本阅读的整体效应。我们应根据文章的主体特点,可以选择一个相同结构,分层次,梯进的逐步呈现文章,还如以上例子,在精读《猫》后,接着呈现《猫》、《母鸡》一组文章,再呈现《猫》、《母鸡》、《小麻雀》等一组文章,让学生在同一个作家的作品中分组阅读,充分感受老舍在描写小动物所表达的思想情感和结构特点,将其植入学生心中,期望将来能生根、发芽、开花、结果。
3、通过设计问题,理解文章。
在阅读文章中,如果按事先设计好的问题来阅读文章,将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从而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如阅读课文《刷子李》的多文本阅读教学中,先让学生理解“一波三折”,“层层推进”的写作方法。再引导学生阅读《张大力》《苏七块》《泥人张》等多篇文章。并引发思考;哪些文章用“一波三折”的写作手法?让学生在思考中巩固知识,形成能力。
4、通过“主题拓展”,激发阅读兴趣。
课堂的功能只相当于一个例子、一块试验田、一把钥匙,更广阔丰富、更生动多变、更精彩的世界在课外、在生活中。在“童话”一组教学最后,教师引导学生运用所积累的好词好句,运用拟人的、夸张的写法,编一编童话故事,能在故事中体现出真、善、美的意义。并向学生推荐国外的《假话国历险记》、《安徒生童话》、《王尔德童话》,国内的《小巴掌童话》、《“小溜溜”溜了》等童话故事,布置做一份关于“童话”的手抄报,对比中外童话的特点,找一找它们的相同点和不同点,以此激发学生阅读童话的兴趣和对更多童话的了解。
5、引导学生进行“片段分享”。
这是课堂的主体环节,在这个环节中,开展互动、多元的对话,不仅能让孩子们一同分享到阅读心得,而且营造出浓厚的团队读书氛围,提高了学生的阅读素养。在这里,学生的感悟无论是深刻还是肤浅,都是属于他们的独特感悟。
学生们这些独特的体验,教师都应充分地尊重,让他们感受到成功的喜悦。此时,教师摆正自己在活动中的角色最为重要。教师应该是学生阅读兴趣的激发者,应该是学生开展阅读活动的引导者,应该是读书会过程的组织者,还应该是阅读活动的参与者与聆听者。
(作者单位:信阳市淮滨县实验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