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目的:探讨无创呼吸机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的临床疗效。方法:通过回顾性分析本院收治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将其资料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来观察两组患者在基础药物治疗基础上,采用无创呼吸机进行治疗的效果。结果:治疗组所有患者临床指标均得到了不同程度的改善,且其效果与观察组相比明显较好,且两组间比较差异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创呼吸机与常规方法相结合的策略进行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的治疗,可有效改善患者基础病情,并有效缩短住院治疗时间,值得临床推广。
[关键词] 无创呼吸机;慢性阻塞性肺病;呼吸衰竭
随着人机连接材料、传感技术的不断改进,经鼻面罩实施无创通气得到大力推广。通过适用无创机械通气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在临床中取得了良好效果【1】。现将我院近两年的临床病例资料整理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对我院2009年1月-2010年1月间收治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整理分析,从中抽取32例作为此次研究对象,32例患者均采用了无创呼吸机进行治疗,包括男性患者21例,女性患者11例,年龄为53-76岁(平均年龄为59.4±7.52岁),现将32例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16名,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基础病情等临床资料上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治疗方法
治疗组与观察组的患者都接受常规治疗,即采用抗感染治疗;补液、化痰、平喘治疗;维持患者体内水电解质平衡治疗等等。在此基础上,对于治疗组再加入无创呼吸机对组内所有患者进行治疗。
开始通气之前,设置S/T模式,频率设定为16-18rain。机械O2流量为4-5L/min;EPAP数值设为2-5cmH2O,而后再逐步增加到4-6cmH2O,IPAP数值设为8-15cmH2O,随后每3-5min水平上调2cmH2O,直至病患阻塞症状明显改善为止,当然是最高值为28cmH2O。
1.3治疗组和对照组各项指标观察分析
在观察分析中,所需要观察的所有指标有:所有患者在接受治疗之前和接受治疗后二十四小时、七十二小时期间的动脉血气变化数据、生命体征变化数据、住在ICU重症加强护理病房的总时长、以及在院的时间跨度和病患的死亡率。
1.4统计学处理
通过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资料分析。其中表示计量资料,以进行检验,多个组这间的比较用方差进行分析,通过进行检验。
2 结果
2.1治疗前后两组患者的血气分析比较结果,参照表-1所示。
2.2两组患者的生命体征改善总结
治疗组在临床治疗过程中,2位病患出现呼气急促现象,1位病患出现过呼吸频率与心率明显下降现象,经医护人员积极抢救之后症状有所缓解,该组在进行无创呼吸机治疗之前,有3位病患有意识不清症状,于治疗后有明显好转;观察组在临床治疗过程中,2位病患出现呼气急促现象,3位病患出现呼吸频率及心率下降不明显现象例,1位病患有意识不清症状,经常规治疗后l例有所改善,2例病情加重。
3 讨论
COPD作为临床上较为常见且多发的慢性呼吸系统疾病,以气流阻塞为明显特征,疾病发生范围广,死亡率高,因其发展特点多呈行进性,急性加重时期因肺部支气管平滑机痉挛、呼吸道黏膜肿胀、黏液分泌量大大增加等会导致呼吸阻力加大,导致病患呼吸系统吸气功耗加大,极易出现呼吸肌疲劳,氧气含量降低、二气化碳比例增加,最终出现呼吸衰竭乃至意识不清。近几十年以来,辅助通气设备无创呼吸机的使用,通过增加通气量辅助患者呼吸,有效改善了氧合功能,目前成为比较常见的临床治疗手段。
另外无创呼吸机通气具有可间断、可持续使用等特点,大大降低了患者的痛苦,治疗期间患者可正常饮食、说话,很容易被患者及家属接收,同时这种无创呼吸机的使用还免除了人工气道引起的多种并发症,尤其是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发生等,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 Robriquet L,Georges H, Leroy O, et al. Predictors of extubation failure in patients with 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J]. Crit Care,2006,21(2):185-190.
[关键词] 无创呼吸机;慢性阻塞性肺病;呼吸衰竭
随着人机连接材料、传感技术的不断改进,经鼻面罩实施无创通气得到大力推广。通过适用无创机械通气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在临床中取得了良好效果【1】。现将我院近两年的临床病例资料整理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对我院2009年1月-2010年1月间收治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整理分析,从中抽取32例作为此次研究对象,32例患者均采用了无创呼吸机进行治疗,包括男性患者21例,女性患者11例,年龄为53-76岁(平均年龄为59.4±7.52岁),现将32例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16名,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基础病情等临床资料上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治疗方法
治疗组与观察组的患者都接受常规治疗,即采用抗感染治疗;补液、化痰、平喘治疗;维持患者体内水电解质平衡治疗等等。在此基础上,对于治疗组再加入无创呼吸机对组内所有患者进行治疗。
开始通气之前,设置S/T模式,频率设定为16-18rain。机械O2流量为4-5L/min;EPAP数值设为2-5cmH2O,而后再逐步增加到4-6cmH2O,IPAP数值设为8-15cmH2O,随后每3-5min水平上调2cmH2O,直至病患阻塞症状明显改善为止,当然是最高值为28cmH2O。
1.3治疗组和对照组各项指标观察分析
在观察分析中,所需要观察的所有指标有:所有患者在接受治疗之前和接受治疗后二十四小时、七十二小时期间的动脉血气变化数据、生命体征变化数据、住在ICU重症加强护理病房的总时长、以及在院的时间跨度和病患的死亡率。
1.4统计学处理
通过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资料分析。其中表示计量资料,以进行检验,多个组这间的比较用方差进行分析,通过进行检验。
2 结果
2.1治疗前后两组患者的血气分析比较结果,参照表-1所示。
2.2两组患者的生命体征改善总结
治疗组在临床治疗过程中,2位病患出现呼气急促现象,1位病患出现过呼吸频率与心率明显下降现象,经医护人员积极抢救之后症状有所缓解,该组在进行无创呼吸机治疗之前,有3位病患有意识不清症状,于治疗后有明显好转;观察组在临床治疗过程中,2位病患出现呼气急促现象,3位病患出现呼吸频率及心率下降不明显现象例,1位病患有意识不清症状,经常规治疗后l例有所改善,2例病情加重。
3 讨论
COPD作为临床上较为常见且多发的慢性呼吸系统疾病,以气流阻塞为明显特征,疾病发生范围广,死亡率高,因其发展特点多呈行进性,急性加重时期因肺部支气管平滑机痉挛、呼吸道黏膜肿胀、黏液分泌量大大增加等会导致呼吸阻力加大,导致病患呼吸系统吸气功耗加大,极易出现呼吸肌疲劳,氧气含量降低、二气化碳比例增加,最终出现呼吸衰竭乃至意识不清。近几十年以来,辅助通气设备无创呼吸机的使用,通过增加通气量辅助患者呼吸,有效改善了氧合功能,目前成为比较常见的临床治疗手段。
另外无创呼吸机通气具有可间断、可持续使用等特点,大大降低了患者的痛苦,治疗期间患者可正常饮食、说话,很容易被患者及家属接收,同时这种无创呼吸机的使用还免除了人工气道引起的多种并发症,尤其是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发生等,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 Robriquet L,Georges H, Leroy O, et al. Predictors of extubation failure in patients with 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J]. Crit Care,2006,21(2):185-1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