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思想品德》新课程标准强调:学生的发展应该是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协调、全面发展。在教学中,教师不仅要关注学生接受信息过程中的认知点。更要关注学生接受信息过程中的情感体验,关注学生道德提升与人格发展。因此,关注学生的学习情感是思想政治课的立足点。那么,如何关注学生在课堂学习中的情感体验,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学习,从而使思想品德课堂成为点燃学生生命气息的快乐驿站。下面就此问题谈一些粗浅的做法。
1 以平等、民主的师生关系营造和谐课堂,开发情感沃壤
和谐的师生关系是进行情感教学的前提,教师要在课堂教学中创设一个平等、民主的教学环境。首先,课堂教学中教师的表情动作要体现平等、民主。课堂上教师慈祥的面容、微笑的表情、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能春风化雨,构建和谐课堂。其次,老师要善于用赏识、信任的目光捕捉课堂上学生灵感的乍现,走进学生的心灵世界。教师要学会在不同的情境下给学生送去不同的眼神:当发现有学生注意力分散时。用目光去暗示、提醒;当学生回答问题时胆怯、畏缩,用目光去鼓励、支持;当学生犯错误时,目光应严厉而诚恳;当学生有所进步时,应换成赞许、信任的目光。特别是对一些后进生切忌用鄙视、厌恶、轻蔑的目光对待他们,应用一种期待、信任的目光让他们看到希望、增添力量。第三,教师在上课时用肢体语言拉近与学生间的距离。如布置学生分组讨论后,老师走人各小组参与其中,或颔首静听,或竖起大拇指。或拍拍肩膀,或——你的关注、你的倾听回唤起学生巨大的表现欲望和成功欲望,培养了师生情感,拉近了师生距离。
2 激发兴趣,调节情感
兴趣是学习的驱动力,通常带有浓厚的情感色彩。著名心理学家皮亚杰认为:“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都依赖于乐趣,”教学中,我的做法是:
2.1 联系实际,设置悬念,激发学生的兴趣与求知欲。学生求知欲的产生需要新奇的刺激,更需要教师思维的不断创新。适时巧设疑问和悬念,就能充分地激发学生质疑和解疑的兴趣,从而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例如:九年级第一单元讲公平正义,在高考中少数民族学生加分是否符合公平原则?针对这样的热点问题,学生积极思维,自觉进入主动求索的学习状态。实践证明,巧妙的设计能激发起学生脑海里思考的涟漪,进而激发起学生浓厚的兴趣与求知欲,增强他们的学习信心。
2.2 引用现实生活中的实例来印证教材、关注生活、激发兴趣、培养情感。例如:在讲解“青少年要敢于又要善于同违法犯罪做斗争”时,我举了发生在我县某中学三女生智斗通缉犯的事例:“2007年12月10日下午4:50放学回家的路上,三位初中女同学在街上看见了一个通辑犯,面对凶恶狡猾的犯罪分子,她们决定:为了不打草惊蛇,一个同学负责去报警,其余两个同学上前佯装问路,借此拖延时间;但犯罪分子太狡猾,随便说了两句就匆匆离去,好在这两位同学已把他的体貌特征记住;几分钟后,警察赶到,按刚才两位同学的描述迅速向罪犯逃逸的方向追赶,二十多分钟后,顺利地将通辑已久的罪犯抓获,为此这三位同学受到了表彰。”通过这个现实事例,使学生深刻感受到面对犯罪分子,即要敢于又要善于同他们做斗爭。联系生活的实例,既丰富了学生的知识,又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能力,更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3 创设情境,培养情感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通过创设情境,将师生的感情融于认知活动中,使学生在一个愉悦、宽松的环境中学习。
3.1 语言含情,心灵共鸣。教师语言或高昂热烈、或深沉凝重、或雨丝般的描述娓娓道来,教师的魅力语言会点燃学生激情,从而积极参与课堂活动。如讲九年级“感受共和国的巨变”时,我以一首“咱们老百姓啊,今儿个真高兴”的激情歌曲演绎祖国的红红火火,学生很快进入了一种激奋的情境之中。
3.2 故事悟情,吸引学生。学习尊敬老师内容时,讲“程门立雪”的典故,教育学生从思想和行动上去尊重老师。讲解发扬集体主义精神时,可插入“群牛遇虎,齐心护犊,一牛带二犊独奔,为虎所食”的故事。经典故事的引入减时增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3 多媒体展示,形情交融。教学中运用多媒体课件,增强说服力和感染力。如讲九年级“党是我们的领路人”一节时,通过视频观看党的十七大召开盛况,感受党是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力量。
4 合作互动,激发情感
采用小组合作交往互动教学模式:该模式第一步是分组,班主任按学习成绩的优、良、中、差组合成一个8人学习小组,全班整合成5~6个小组。第二步是具体操作:个人课前预习自主探究,课堂上把发现的问题组内交流,互动合作中体验成功;组间竞争:通过游戏比赛,以组为单位展开PK,为了优胜小组的荣誉谁也不愿扯后腿,都奋勇向前,这样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和团队精神。小组合作交往互动的教学模式实质是将课堂变成学生自主归纳、点评、升华的活动场所,让学生在动中学,在游戏中学,在合作中学。学生的情感在互动与合作中飞扬——相信自己,我能行!
总之,在教学中,教师要重视学生情感因素的培养,关注学生情感体验,构建民主和谐的课堂。用心做教育,相信学生情感与创造力一起飞扬。
1 以平等、民主的师生关系营造和谐课堂,开发情感沃壤
和谐的师生关系是进行情感教学的前提,教师要在课堂教学中创设一个平等、民主的教学环境。首先,课堂教学中教师的表情动作要体现平等、民主。课堂上教师慈祥的面容、微笑的表情、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能春风化雨,构建和谐课堂。其次,老师要善于用赏识、信任的目光捕捉课堂上学生灵感的乍现,走进学生的心灵世界。教师要学会在不同的情境下给学生送去不同的眼神:当发现有学生注意力分散时。用目光去暗示、提醒;当学生回答问题时胆怯、畏缩,用目光去鼓励、支持;当学生犯错误时,目光应严厉而诚恳;当学生有所进步时,应换成赞许、信任的目光。特别是对一些后进生切忌用鄙视、厌恶、轻蔑的目光对待他们,应用一种期待、信任的目光让他们看到希望、增添力量。第三,教师在上课时用肢体语言拉近与学生间的距离。如布置学生分组讨论后,老师走人各小组参与其中,或颔首静听,或竖起大拇指。或拍拍肩膀,或——你的关注、你的倾听回唤起学生巨大的表现欲望和成功欲望,培养了师生情感,拉近了师生距离。
2 激发兴趣,调节情感
兴趣是学习的驱动力,通常带有浓厚的情感色彩。著名心理学家皮亚杰认为:“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都依赖于乐趣,”教学中,我的做法是:
2.1 联系实际,设置悬念,激发学生的兴趣与求知欲。学生求知欲的产生需要新奇的刺激,更需要教师思维的不断创新。适时巧设疑问和悬念,就能充分地激发学生质疑和解疑的兴趣,从而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例如:九年级第一单元讲公平正义,在高考中少数民族学生加分是否符合公平原则?针对这样的热点问题,学生积极思维,自觉进入主动求索的学习状态。实践证明,巧妙的设计能激发起学生脑海里思考的涟漪,进而激发起学生浓厚的兴趣与求知欲,增强他们的学习信心。
2.2 引用现实生活中的实例来印证教材、关注生活、激发兴趣、培养情感。例如:在讲解“青少年要敢于又要善于同违法犯罪做斗争”时,我举了发生在我县某中学三女生智斗通缉犯的事例:“2007年12月10日下午4:50放学回家的路上,三位初中女同学在街上看见了一个通辑犯,面对凶恶狡猾的犯罪分子,她们决定:为了不打草惊蛇,一个同学负责去报警,其余两个同学上前佯装问路,借此拖延时间;但犯罪分子太狡猾,随便说了两句就匆匆离去,好在这两位同学已把他的体貌特征记住;几分钟后,警察赶到,按刚才两位同学的描述迅速向罪犯逃逸的方向追赶,二十多分钟后,顺利地将通辑已久的罪犯抓获,为此这三位同学受到了表彰。”通过这个现实事例,使学生深刻感受到面对犯罪分子,即要敢于又要善于同他们做斗爭。联系生活的实例,既丰富了学生的知识,又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能力,更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3 创设情境,培养情感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通过创设情境,将师生的感情融于认知活动中,使学生在一个愉悦、宽松的环境中学习。
3.1 语言含情,心灵共鸣。教师语言或高昂热烈、或深沉凝重、或雨丝般的描述娓娓道来,教师的魅力语言会点燃学生激情,从而积极参与课堂活动。如讲九年级“感受共和国的巨变”时,我以一首“咱们老百姓啊,今儿个真高兴”的激情歌曲演绎祖国的红红火火,学生很快进入了一种激奋的情境之中。
3.2 故事悟情,吸引学生。学习尊敬老师内容时,讲“程门立雪”的典故,教育学生从思想和行动上去尊重老师。讲解发扬集体主义精神时,可插入“群牛遇虎,齐心护犊,一牛带二犊独奔,为虎所食”的故事。经典故事的引入减时增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3 多媒体展示,形情交融。教学中运用多媒体课件,增强说服力和感染力。如讲九年级“党是我们的领路人”一节时,通过视频观看党的十七大召开盛况,感受党是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力量。
4 合作互动,激发情感
采用小组合作交往互动教学模式:该模式第一步是分组,班主任按学习成绩的优、良、中、差组合成一个8人学习小组,全班整合成5~6个小组。第二步是具体操作:个人课前预习自主探究,课堂上把发现的问题组内交流,互动合作中体验成功;组间竞争:通过游戏比赛,以组为单位展开PK,为了优胜小组的荣誉谁也不愿扯后腿,都奋勇向前,这样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和团队精神。小组合作交往互动的教学模式实质是将课堂变成学生自主归纳、点评、升华的活动场所,让学生在动中学,在游戏中学,在合作中学。学生的情感在互动与合作中飞扬——相信自己,我能行!
总之,在教学中,教师要重视学生情感因素的培养,关注学生情感体验,构建民主和谐的课堂。用心做教育,相信学生情感与创造力一起飞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