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中国石油短缺的背景下,“煤变油”无疑是一种化解能源危机的好办法。虽然“煤变油”还存在着种种争论,而且也存在着巨大的风险,但神华集团还是无法抑制2000亿的投资冲动。
神华集团的“煤变油”项目共路高歌猛进。2月28日,壳牌(中国)公司、神华宁夏煤业集团和字夏回族自治区政府签署谅解备忘录,三方将在宁夏宁东煤矿使用壳牌的间接煤制油技术进行联合研究。而神华字夏煤业集团是四十天前由神华集团与宁夏煤业集团刚刚合资合作组建的特大型能源集团。
在此之前,神华集团公司副总经理张玉卓曾公开宣布,神华集团位于内蒙古自治区鄂尔多斯市的煤直接液化油第一期工程已完成了工程量的30%左右,2007年将实现设备调试和投产。据悉,该项目是目前世界上首套煤直接液化油项目,也是具有中国自主知识产权的高科技高风险项目。
据了解,神华集团煤制油公司成立于2003年6月,注册资金20亿元人民币。张玉卓曾对媒体说,·今后15年内,我们在煤制油方面有2000亿的投资计划,预计达到年产3000万吨油品的能力。”
然而,许多专家对神华集团投资高达2000亿人民币的“煤变油“项目的看法并不乐观。
“煤”多“油”少的中国现实
中国能源的对外依存度正在逐步加大。据海关总署公布的最新数字,2005年中国进口原油1.3亿吨,增长3.3%。商务部预计,在4年之内,中国的原油和石油产品年进口量将达到大约1.6亿吨,远远高于2005年的进口量。按照上述预期计算,中国对进口原油的依存度将从目前的37:6上升至接近50%。中国的石油安全问题十分突出。
”如果不想让石油勒住中国的咽喉,中国应该尽快发展‘煤变油’产业。”中国石油大学的一位教授说。
专家认为,中国石油资源较匮乏,但煤炭资源相当丰富。据国土资源部矿产资源储量司发布的统计报告,截至2002年,中国探明可直接利用的煤炭储量达1886亿吨,已探明的煤炭储量人均145p屯,按人均年消费煤炭1.45吨即全国年产19亿吨煤炭计算,中国的煤炭资源可保证开采上百年。因此,通过煤液化合成油是实现我国油品基本自给最可行的途径之一。
“我国油价与国际市场接轨后,能源行业将受国际市场影响越来越大,所以,煤变油,等相关替代能源作为一种科研投入和能源战略中的战略储备是合适的,也是迫切的。”国家发改委能源研究所副所长戴彦德表示。
据了解,无论是直接液化还是间接液化,生产出的油制品都是清洁燃料,含硫量和含氮量都是目前油制品的千分之几,质量要远远优于现在的油制品。因此,对于“煤”多”油”少的中国来说,投资“煤变油”项目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神华接手“煤变油”项目
“煤变油”技术最早成形于1930年代的德国。1970年代初,美国、英国和日本等国开始进行大量的煤炭液化技术研究和开发。从1 980年代开始,由于国际油价较低,大部分煤炭液化项目被搁置起来。近年来,随着国际油价的攀升,煤变油重新被一些发达国家提上议事日程。
张玉卓介绍,中国在1980年代就开始研究煤变油,此后的1992年,中国开始进口石油,1993年就变成了原油净进口国,平均每年增长800万吨以上,这种情况让中国开始重视煤变油研究,煤变油的研究在1990年代中期被上升到国家战略高度。
1998年,国务院将大约110亿的煤制油基金划拨给神华集团,这表明国家将实施煤制油战略的主要任务交给了神华集团。
煤变油项目之所以落户神华,是因为神华具备从资源、运输到销售的一系列优势,神华目前用于煤变油项目的煤炭坑口成本仅为每吨80--100元。
张五卓对煤变油的产业化前景非常乐观。2003年他们通过美国能源部做了对比研究。从投资上说,建设同等规模的工厂,在中国投资只有美国的65%;中国煤炭开采成本低,按坑口价每吨100元算,比美国低的多;从人力资本来讲,同等规模工厂,按1000个工人计算,内蒙古项目是每个工人一年875人民币,而美国则是8万美元。他认为,煤变油项目在中国完全有利润空间。
另外,支持“煤变油”产业化的专家认为,我国“煤变油”技术能达到每桶汽柴油产品的成本在20美元左右,低于欧佩克所定每桶22-28美元的价格区间。况且,煤炭在液化成柴油、汽油的同时,还可以开发出附加值很高的乙烯、丙烯、蜡、醇等上百种产品,综合效益十分可观。
“煤变油”受制于油价变化
“目前从技术和市场的角度分析,煤制油项目都不成问题。但是煤变油工业化生产项目从立项到生产大约需要5年时间。5年后的油价谁能预测?“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产业部研究员钱平凡说,”煤变油”产业化能否成功取决于油价的变化,如果国际市场原油价格高于每桶25美元,在我国建设煤炭液化厂就会有较好的经济效益。但如果油价跌破20美元,煤变油项目将全面亏损。所以,尽管许多国家都进行了技术储备,而真正进行工业化生产的国家却只有南非。
“目前中国煤变油真正的风险是项目示范阶段对潜在风险的忽视及严重的商业化倾向。”一位业内资深人土表示,煤直接液化还有许多技术问题难以解决,“神华集团搞这么大规模的示范项目是在冒险。”
虽然争议仍然存在,但”煤变油”的产业化步伐明显在加快。据预计,到2010年,我国用煤炭生产的油品至少将达到每年1000万吨以上。
正是由于风险大,2004年9月,神华集团与保险公司签订了总额达75亿元人民币的保单。
国家战略不需要考虑成本?
“很长一段时间内,以煤炭为原料制油没有任何优势,不是新能源发展的趋势。”国家发改委能源研究所所长周大地对煤变油一直持反对态度。
”虽然中国煤炭总体储量不小,但人均煤炭占有量只有世界平均值的60%,煤炭资源也是有限的。”周大地说,“目前国家用煤炭发电、;台金尚且供应紧张,拿大量煤炭去发展煤制油并不经济。”他认为,目前原油的开采成本也就是5美元,边际成本最多15美元,实际上石油供求平衡,并不缺油,目前的高油价是因为存在非市场的炒作行为。
一位反对煤变油产业化的专家认为,解决石油短缺有诸多途径,用煤制油不如节约用油。按2020年中国有1亿辆汽车计算,大概需2.2亿吨汽、柴油,需4亿吨的原油供应,如果中国的油耗降到美国现有水平,就可以节省1亿吨汽、柴油一一而如果建设1亿吨煤变油项目,需至少投入10000亿元人民币。
另外,目前中国炼制100吨原油,能生产70吨可用的轻质油品(7096的收率),2020年如果提高到75%的收率,按照4.5亿吨石油计算,就可增加2100万吨汽、柴油——而通过煤制油方式,这需要2100亿资金投入。
“缓解石油紧张并寻找可替代能源已经刻不容缓。”张玉卓说,“从国家战略角度讲,煤制油有时是不需要考虑成本的,面对能源短缺,中国必须做下去。”
“以一种稀缺资源去替代另一种稀缺资源,那是要付出代价的。”周大地说,“开发煤制油技术,做一些努力不是不可以,但不能以能源危机为借口做一些违反规律的事情。”
神华集团的“煤变油”项目共路高歌猛进。2月28日,壳牌(中国)公司、神华宁夏煤业集团和字夏回族自治区政府签署谅解备忘录,三方将在宁夏宁东煤矿使用壳牌的间接煤制油技术进行联合研究。而神华字夏煤业集团是四十天前由神华集团与宁夏煤业集团刚刚合资合作组建的特大型能源集团。
在此之前,神华集团公司副总经理张玉卓曾公开宣布,神华集团位于内蒙古自治区鄂尔多斯市的煤直接液化油第一期工程已完成了工程量的30%左右,2007年将实现设备调试和投产。据悉,该项目是目前世界上首套煤直接液化油项目,也是具有中国自主知识产权的高科技高风险项目。
据了解,神华集团煤制油公司成立于2003年6月,注册资金20亿元人民币。张玉卓曾对媒体说,·今后15年内,我们在煤制油方面有2000亿的投资计划,预计达到年产3000万吨油品的能力。”
然而,许多专家对神华集团投资高达2000亿人民币的“煤变油“项目的看法并不乐观。
“煤”多“油”少的中国现实
中国能源的对外依存度正在逐步加大。据海关总署公布的最新数字,2005年中国进口原油1.3亿吨,增长3.3%。商务部预计,在4年之内,中国的原油和石油产品年进口量将达到大约1.6亿吨,远远高于2005年的进口量。按照上述预期计算,中国对进口原油的依存度将从目前的37:6上升至接近50%。中国的石油安全问题十分突出。
”如果不想让石油勒住中国的咽喉,中国应该尽快发展‘煤变油’产业。”中国石油大学的一位教授说。
专家认为,中国石油资源较匮乏,但煤炭资源相当丰富。据国土资源部矿产资源储量司发布的统计报告,截至2002年,中国探明可直接利用的煤炭储量达1886亿吨,已探明的煤炭储量人均145p屯,按人均年消费煤炭1.45吨即全国年产19亿吨煤炭计算,中国的煤炭资源可保证开采上百年。因此,通过煤液化合成油是实现我国油品基本自给最可行的途径之一。
“我国油价与国际市场接轨后,能源行业将受国际市场影响越来越大,所以,煤变油,等相关替代能源作为一种科研投入和能源战略中的战略储备是合适的,也是迫切的。”国家发改委能源研究所副所长戴彦德表示。
据了解,无论是直接液化还是间接液化,生产出的油制品都是清洁燃料,含硫量和含氮量都是目前油制品的千分之几,质量要远远优于现在的油制品。因此,对于“煤”多”油”少的中国来说,投资“煤变油”项目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神华接手“煤变油”项目
“煤变油”技术最早成形于1930年代的德国。1970年代初,美国、英国和日本等国开始进行大量的煤炭液化技术研究和开发。从1 980年代开始,由于国际油价较低,大部分煤炭液化项目被搁置起来。近年来,随着国际油价的攀升,煤变油重新被一些发达国家提上议事日程。
张玉卓介绍,中国在1980年代就开始研究煤变油,此后的1992年,中国开始进口石油,1993年就变成了原油净进口国,平均每年增长800万吨以上,这种情况让中国开始重视煤变油研究,煤变油的研究在1990年代中期被上升到国家战略高度。
1998年,国务院将大约110亿的煤制油基金划拨给神华集团,这表明国家将实施煤制油战略的主要任务交给了神华集团。
煤变油项目之所以落户神华,是因为神华具备从资源、运输到销售的一系列优势,神华目前用于煤变油项目的煤炭坑口成本仅为每吨80--100元。
张五卓对煤变油的产业化前景非常乐观。2003年他们通过美国能源部做了对比研究。从投资上说,建设同等规模的工厂,在中国投资只有美国的65%;中国煤炭开采成本低,按坑口价每吨100元算,比美国低的多;从人力资本来讲,同等规模工厂,按1000个工人计算,内蒙古项目是每个工人一年875人民币,而美国则是8万美元。他认为,煤变油项目在中国完全有利润空间。
另外,支持“煤变油”产业化的专家认为,我国“煤变油”技术能达到每桶汽柴油产品的成本在20美元左右,低于欧佩克所定每桶22-28美元的价格区间。况且,煤炭在液化成柴油、汽油的同时,还可以开发出附加值很高的乙烯、丙烯、蜡、醇等上百种产品,综合效益十分可观。
“煤变油”受制于油价变化
“目前从技术和市场的角度分析,煤制油项目都不成问题。但是煤变油工业化生产项目从立项到生产大约需要5年时间。5年后的油价谁能预测?“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产业部研究员钱平凡说,”煤变油”产业化能否成功取决于油价的变化,如果国际市场原油价格高于每桶25美元,在我国建设煤炭液化厂就会有较好的经济效益。但如果油价跌破20美元,煤变油项目将全面亏损。所以,尽管许多国家都进行了技术储备,而真正进行工业化生产的国家却只有南非。
“目前中国煤变油真正的风险是项目示范阶段对潜在风险的忽视及严重的商业化倾向。”一位业内资深人土表示,煤直接液化还有许多技术问题难以解决,“神华集团搞这么大规模的示范项目是在冒险。”
虽然争议仍然存在,但”煤变油”的产业化步伐明显在加快。据预计,到2010年,我国用煤炭生产的油品至少将达到每年1000万吨以上。
正是由于风险大,2004年9月,神华集团与保险公司签订了总额达75亿元人民币的保单。
国家战略不需要考虑成本?
“很长一段时间内,以煤炭为原料制油没有任何优势,不是新能源发展的趋势。”国家发改委能源研究所所长周大地对煤变油一直持反对态度。
”虽然中国煤炭总体储量不小,但人均煤炭占有量只有世界平均值的60%,煤炭资源也是有限的。”周大地说,“目前国家用煤炭发电、;台金尚且供应紧张,拿大量煤炭去发展煤制油并不经济。”他认为,目前原油的开采成本也就是5美元,边际成本最多15美元,实际上石油供求平衡,并不缺油,目前的高油价是因为存在非市场的炒作行为。
一位反对煤变油产业化的专家认为,解决石油短缺有诸多途径,用煤制油不如节约用油。按2020年中国有1亿辆汽车计算,大概需2.2亿吨汽、柴油,需4亿吨的原油供应,如果中国的油耗降到美国现有水平,就可以节省1亿吨汽、柴油一一而如果建设1亿吨煤变油项目,需至少投入10000亿元人民币。
另外,目前中国炼制100吨原油,能生产70吨可用的轻质油品(7096的收率),2020年如果提高到75%的收率,按照4.5亿吨石油计算,就可增加2100万吨汽、柴油——而通过煤制油方式,这需要2100亿资金投入。
“缓解石油紧张并寻找可替代能源已经刻不容缓。”张玉卓说,“从国家战略角度讲,煤制油有时是不需要考虑成本的,面对能源短缺,中国必须做下去。”
“以一种稀缺资源去替代另一种稀缺资源,那是要付出代价的。”周大地说,“开发煤制油技术,做一些努力不是不可以,但不能以能源危机为借口做一些违反规律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