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阅读,是借助视觉感官, 通过思考来理解文字、文章所表达的内容和意义的一种智力活动。古人把阅和读分开来说, 认为看要广、读要精。夏沔尊、叶圣陶曾在他们的合著中强调: 一般读物主要是“阅”, 语文读物主要是“读”。阅读是人们从书面言语中提取信息的一种最基本的活动, 而阅读教学是初中语文教学的基本环节。作为一名农村中学语文教师, 应该意识到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指导学生有效的阅读方法十分必要。本文在新课标理念指导下,拟就农村学生的阅读能力和习惯培养问题谈一些粗浅的见解。
一、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有浓厚的兴趣, 才能全神贯注、全力以赴。也就是要让学生在阅读中获得快乐的学习体验, 尝到甜头, 他们才愿意从繁忙的学习中抽出时间来进行课外阅读。对于刚进入初中的学生, 阅读的兴趣如何? 笔者在开学时对初一年段两个班级的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其中一项是你最欣赏哪本书。调查结果反馈, 他们所欣赏的不是一本课外读物, 而是撷取某本教材的一篇课文或曾经读到过的一段故事。这说明教材内容在脑海中印象很深刻, 也从侧面反映出他们课外阅读量之少。但许多学生表示爱看动画片和连续剧, 如动画片《大闹天宫》。我借此用生动的语言、曲折的情节,声情并茂地朗诵吴承恩《西游记》中有关的精彩段落, 让他们细细品味, 其实原著比改编后直观的节目更精彩, 我趁机向他们推荐了《西游记》。
二、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
罗曼·罗兰说:“一个人后半辈子均由习惯组成, 而他们的习惯却是在前半辈子养成的。”阅读是一辈子的事,也必须养成一种良好的习惯,才会受益终生。可指导学生设立文摘卡,一边读书,一边有目的、有选择、有重点地简要摘录,同时注意指导学生摘记名著的题目、作者以及出版社、出版日期等有关信息,以便今后进一步查阅。还可指导学生对信息进行分类摘记,并进一步引导学生在分类的基础上对获得的信息进行排序、编码、建立索引等存贮处理,使摘录的信息资料系统化、简明化,便于查阅。我们一直要求学生边读边摘抄或适当地圈点批注。一般来说阅读情况我们每周都要检查一次,方法多样,因人而异,对习惯好的学生一般是询问,其他学生则采用抽查、提问、问卷调查、批阅等方式。
三、从乡土题材入手,开辟整合阅读资源,让农村学生感受阅读的魅力
农村初中生之所以阅读的数量较少,主要是因为学生课程压力大,没有时间和缺乏阅读资源,没有更多的机会去感受课外读物的魅力。我们应该承认,阅读好的作品是一种享受而不是负担,与其督促学生阅读,不如营造一种氛围,激发学生阅读的内在动机,调动他们阅读的内需力,让读书成为学生生活的需要。正如第斯多惠所说:“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农村学生有其特定的生活背景,容易对与之生活相关的农村题材的小说产生兴趣。可以从农村题材的文学作品入门,有针对性地引导学生阅读,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克服对大部头作品的畏惧心理。
四、以语文课堂为平台,使阅读指导与课程教学相结合,给予有效的阅读指导
新课标对语文阅读教学有如下描述:“阅读是师、生、文本之间的平等对话。要尊重学生的个性阅读,珍视学生阅读中的独特感受和体验。学生是学习的主人翁,教师是教学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并不是说教师在学生进行课外阅读时可以放任不管、置之不理,而是应在适当时机给予点拨。课外阅读的指导应与语文课堂教学紧密结合,相互促进,相辅相成,以课堂教学为契机,提高学生自觉阅读的兴趣。课堂是教育的主战场,教师应充分利用这一战场,努力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在课堂上应把课本有意识地延伸到课外。例如,初中语文教材对中国古代四大名著都有节选,我们在学完《鲁提辖拳打镇关西》、《曹操煮酒论英雄》、《刘姥姥游赏大观园》这些课文后,设置了以下问题:鲁智深打死镇关西后,被官府抓住了吗?被判死刑了吗?刘备在曹操手下行韬晦之计,后来又是如何慢慢壮大自己的势力的?刘姥姥是谁?刘姥姥第一次进贾府时得到了贾母的恩惠,后来却帮助他们做了一件天大的好事,你知道吗?有了这些问题的引领,学生就会迫不及待地自觉阅读这些小说。可在一段时间后,以讲故事、你问我答等方式组织学生在班级内互相交流。
五、重质性评价,为学生提供自我表现的机会,不断展示和反馈阅读成果
很多教师认为,对学生课外阅读如果“放任”就会“自流”,担心学生的阅读效果,对阅读又是指定书目又是规定数量,还要定期检查名段摘抄和读书笔记。从表面上看阅读成果“丰硕”,但绝对无助于学生所真正需要的阅读质量和阅读兴趣。为学生提供交流的机会不仅仅是阅读内容和阅读心得的交流,更重要的是为其创造一个自我表现的机会。如读了《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之后,让学生以“保尔精神之我见“或“争做当代保尔”为话题作演讲;看过《三国演义》,让学生举行“最值得敬仰的英雄”小型辩论赛;读了《水浒传》,开展讲故事比赛。这些活动的举办不仅让学生加深了对名著的理解,提高了審美素养。
冰心曾说过:“读书好, 好读书, 读好书。”阅读是一个充实自我、改变自我、挖掘自我、提升自我的过程,所以要弥补农村中学生课外阅读的缺陷, 必须挖掘培养农村中学生阅读能力的方法。通过上述方法, 希望能培养学生阅读的习惯, 让学生自主地去读去写, 让阅读成为生活的需要。
参考文献
[1]《叶圣陶语文教育论集·认真学习语文》.教育科学出版社,1980年版。
[2]朱伯石《写作与作文评改》.高等教育出版社。
一、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有浓厚的兴趣, 才能全神贯注、全力以赴。也就是要让学生在阅读中获得快乐的学习体验, 尝到甜头, 他们才愿意从繁忙的学习中抽出时间来进行课外阅读。对于刚进入初中的学生, 阅读的兴趣如何? 笔者在开学时对初一年段两个班级的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其中一项是你最欣赏哪本书。调查结果反馈, 他们所欣赏的不是一本课外读物, 而是撷取某本教材的一篇课文或曾经读到过的一段故事。这说明教材内容在脑海中印象很深刻, 也从侧面反映出他们课外阅读量之少。但许多学生表示爱看动画片和连续剧, 如动画片《大闹天宫》。我借此用生动的语言、曲折的情节,声情并茂地朗诵吴承恩《西游记》中有关的精彩段落, 让他们细细品味, 其实原著比改编后直观的节目更精彩, 我趁机向他们推荐了《西游记》。
二、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
罗曼·罗兰说:“一个人后半辈子均由习惯组成, 而他们的习惯却是在前半辈子养成的。”阅读是一辈子的事,也必须养成一种良好的习惯,才会受益终生。可指导学生设立文摘卡,一边读书,一边有目的、有选择、有重点地简要摘录,同时注意指导学生摘记名著的题目、作者以及出版社、出版日期等有关信息,以便今后进一步查阅。还可指导学生对信息进行分类摘记,并进一步引导学生在分类的基础上对获得的信息进行排序、编码、建立索引等存贮处理,使摘录的信息资料系统化、简明化,便于查阅。我们一直要求学生边读边摘抄或适当地圈点批注。一般来说阅读情况我们每周都要检查一次,方法多样,因人而异,对习惯好的学生一般是询问,其他学生则采用抽查、提问、问卷调查、批阅等方式。
三、从乡土题材入手,开辟整合阅读资源,让农村学生感受阅读的魅力
农村初中生之所以阅读的数量较少,主要是因为学生课程压力大,没有时间和缺乏阅读资源,没有更多的机会去感受课外读物的魅力。我们应该承认,阅读好的作品是一种享受而不是负担,与其督促学生阅读,不如营造一种氛围,激发学生阅读的内在动机,调动他们阅读的内需力,让读书成为学生生活的需要。正如第斯多惠所说:“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农村学生有其特定的生活背景,容易对与之生活相关的农村题材的小说产生兴趣。可以从农村题材的文学作品入门,有针对性地引导学生阅读,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克服对大部头作品的畏惧心理。
四、以语文课堂为平台,使阅读指导与课程教学相结合,给予有效的阅读指导
新课标对语文阅读教学有如下描述:“阅读是师、生、文本之间的平等对话。要尊重学生的个性阅读,珍视学生阅读中的独特感受和体验。学生是学习的主人翁,教师是教学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并不是说教师在学生进行课外阅读时可以放任不管、置之不理,而是应在适当时机给予点拨。课外阅读的指导应与语文课堂教学紧密结合,相互促进,相辅相成,以课堂教学为契机,提高学生自觉阅读的兴趣。课堂是教育的主战场,教师应充分利用这一战场,努力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在课堂上应把课本有意识地延伸到课外。例如,初中语文教材对中国古代四大名著都有节选,我们在学完《鲁提辖拳打镇关西》、《曹操煮酒论英雄》、《刘姥姥游赏大观园》这些课文后,设置了以下问题:鲁智深打死镇关西后,被官府抓住了吗?被判死刑了吗?刘备在曹操手下行韬晦之计,后来又是如何慢慢壮大自己的势力的?刘姥姥是谁?刘姥姥第一次进贾府时得到了贾母的恩惠,后来却帮助他们做了一件天大的好事,你知道吗?有了这些问题的引领,学生就会迫不及待地自觉阅读这些小说。可在一段时间后,以讲故事、你问我答等方式组织学生在班级内互相交流。
五、重质性评价,为学生提供自我表现的机会,不断展示和反馈阅读成果
很多教师认为,对学生课外阅读如果“放任”就会“自流”,担心学生的阅读效果,对阅读又是指定书目又是规定数量,还要定期检查名段摘抄和读书笔记。从表面上看阅读成果“丰硕”,但绝对无助于学生所真正需要的阅读质量和阅读兴趣。为学生提供交流的机会不仅仅是阅读内容和阅读心得的交流,更重要的是为其创造一个自我表现的机会。如读了《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之后,让学生以“保尔精神之我见“或“争做当代保尔”为话题作演讲;看过《三国演义》,让学生举行“最值得敬仰的英雄”小型辩论赛;读了《水浒传》,开展讲故事比赛。这些活动的举办不仅让学生加深了对名著的理解,提高了審美素养。
冰心曾说过:“读书好, 好读书, 读好书。”阅读是一个充实自我、改变自我、挖掘自我、提升自我的过程,所以要弥补农村中学生课外阅读的缺陷, 必须挖掘培养农村中学生阅读能力的方法。通过上述方法, 希望能培养学生阅读的习惯, 让学生自主地去读去写, 让阅读成为生活的需要。
参考文献
[1]《叶圣陶语文教育论集·认真学习语文》.教育科学出版社,1980年版。
[2]朱伯石《写作与作文评改》.高等教育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