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文苓 不忘初心

来源 :餐饮世界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easy6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今年是刘文苓的本命年。已经在生命的轮盘中奔跑了整整60个年头的她,给人的感觉却依然是意气风发、精力十足。
  在新开业的萨拉伯尔金泉广场店,我们见到了刚从国外考察归来的刘文苓,红润的面容,干练的短发,精致的着装,一见面就为上一个会议延迟结束而晚到片刻,再三向我们表示歉意。早前与刘总曾有过两次约访,但都因她身在国外忙于项目考察未能成行。此次,利用回国间隙,她特意安排时间接受采访,终于让我们有机会走近这位跨界餐饮的先行者。在近3个小时的采访过程中,我们聆听到的不仅是一位资深餐饮人对20多年餐饮阅历的回顾与总结,更是一位对生活有着深刻感悟的智者,给我们讲授的一堂生动的人生哲学课。
  与餐饮的不解之缘
  上世纪80年代末,作为中国改革开放后北京市选拔的第一批15名留学人员中的一员,刘文苓怀揣梦想与憧憬,踏上了前往日本的旅途。那一年她33岁。一个人在异国求学的日子是艰苦而又充实的,勤奋好学又不怕吃苦的刘文苓,很快克服了心理上的不适和语言上的障碍。1992年,在以优异成绩完成四年学业后,刘文苓抓住机会,先后在美国等地开拓事业。正是这段海外留学和创业的难忘经历,让刘文苓不仅接触到多元化的文化思想,形成了开放、包容的处事风格,也对国外先进的商业理念有了深层次的认识,为日后创立一番事业奠定了基础。
  1999年,在一次日本招商会上,前去寻找新项目的刘文苓与萨拉伯尔韩方社长一见如故。早前留学日本练就的一口熟练日语,以及创业需要艰苦付出的相同认知,使韩方社长一下认定了眼前这位女士,当即表示要一起合作开辟萨拉伯尔在中国的市场。


  受到韩方的认可和邀请,刘文苓自然惊喜,但也颇感意外。虽然她当时与日本、美国等地都有业务往来,但多与餐饮不沾边。然而,多年的贸易合作经历让她对日本周边市场和品牌有所涉猎,也对韩式烤肉这种在韩国已相当成熟,在中国却刚有兴起之势的餐饮新形态的市场前景尤为看好,刘文苓欣然应约。
  其实早在1992年,萨拉伯尔就已进入中国市场,但由于对中国较为特殊的市场环境缺乏了解,在经营上一直不温不火。经过前期调查和实地考察,刘文苓发现公司在内部管理上存在很大问题,偷吃偷拿现象严重,在成本和账目管理方面也存在不少漏洞。一向雷厉风行的刘文苓,开始大刀阔斧的改革。她首先成立了巡查组,并引入定期抽检的监督考察机制,而且将繁琐细碎的日常操作流程量化为80多种表格,成为各店每日考核的项目和标准,每天收档后,各店均需将表格和照片反馈到总部汇总。在刘文苓的整顿和梳理下,萨拉伯尔很快进入了正轨,并驶入发展的快车道。“萨拉伯尔”的醒目招牌开始出现在全国各大省会城市的高档地段,到“萨拉伯尔”品尝正宗韩式料理更是成为都市人追求生活品质的一种风尚。
  现如今说起与萨拉伯尔结缘的这段经历,刘文苓仍笑言道:“当时回国后,主要是做美国、日本等地公派留学的代理、培训和考察,进入餐饮行业实属偶然。但也许正是因为自己与生俱来对美食的喜爱,对自己喜爱事物的一种简单却执著的追求,让自己与餐饮在冥冥之中产生了一种不解之缘,从而走入了餐饮行业,爱上了餐饮行业,并使餐饮成为自己人生奋斗的主线。”
  做生意要有所为,有所不为
  在刘文苓身上,有她那一代人对待事物所特有的坚持与执着。比如,做了20多年生意,从没跟银行借过一分钱。现在想来,虽然也偶感观念确实有些落伍,但她觉得这可能就是自己一直坚信的“本本分分做生意”的朴素生意观的一种极致体现。
  说到这份对“本分”的坚守,体现最多的还是刘文苓对品质几近苛求的坚持。虽然萨拉伯尔属于较早一批在中国站稳脚跟的外国餐饮企业,也是目前公认的最正宗的韩国料理品牌,但在很多人看来,反而是一些国内本土韩式烤肉品牌在规模上后来居上。面对外界的质疑,刘文苓直面回答道:“国内一些餐饮品牌从模仿国外餐饮形式起步,这点无可厚非。但有时为了规模或者利益上的快速增长,难免就会以过度消费品牌价值为代价。虽然一定时期内赢得了市场,获得了利润,但却是以失去长远经营的根基——品质为代价。”


  这么多年,“品质”一直是刘文苓坚守的最大信条。在选料上,她要求所有关键食材全部从原产地空运,并且要证照齐全。在出品上,为了达到最佳口感,粗粮细做远远不够,必须是从“精选原料”到“精细加工”全程化的精益求精,比如制作小菜用的萝卜,只选用中段内心几厘米的部分,一次如果进货200斤,经过加工处理后能达到制作标准的只有不到60斤。很多老顾客都对“萨拉伯尔”的火锅面情有独钟,浓厚香醇的口感多年来不曾改变,这样的美味则来源于对36种材料10小时的用心熬制。烹饪的器具,如烤炉、烤盘等都是从韩国本土购置的专用烤具。至于蘸料,萨拉伯尔一直坚持国际料理中讲求的“一菜对一汁”,熏肉有熏肉的汁,烤肉有烤肉的汁,腌肉有腌肉的汁,每种汁都是由十几种调料精心配制而成,餐前的四种小菜每周都要更换新样式。如此精细化的管理,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加大了经营成本,但换回的却是金字招牌和顾客百分百的信任。萨拉伯尔也成为由韩国总统亲自颁发的“木莲奖”在餐饮领域的唯一得奖者。
  其实,萨拉伯尔的发展并非一帆风顺,也曾遇到元老级人物另起炉灶自立门户,也有因仿冒者横行而被迫退出当地市场,更有因租约到期、租金涨价而不得不闭店另觅新址的发展困境。无论处境多难,刘文苓都从没想过放弃,因为她认准“只要认真做事,有所付出,就会有所回报,就会得到消费者的认可”。当看到有些企业因卖“储值卡”、“会员卡”而赚得荷包满满,虽有投资人强烈建议,但考虑到消费者要承担的潜在风险,刘文苓也断然拒绝。在利益和信誉面前,她永远选择后者。
  什么都是为我所用,没有为我所有


  现在刘文苓仍保持着每天写日记和读报的习惯,睡前不翻几眼报纸,就觉得不自在。20多年积攒下来的几十本日记本,有些已经泛黄,却清晰记录着萨拉伯尔每一家店从筹备、谈合同到装修、开店的全过程,也记录着刘文苓一路走来的心路历程。
  “你知道我的名字,不知道我的故事”,是刘文苓对60年人生轨迹的一句浓缩。确实,在采访中,我们层层深入,抽丝剥茧,逐渐发现眼前这位我们所熟悉的创业女性一些不那么为人所知晓的故事。除了我们熟知的萨拉伯尔,刘文苓先后在多个领域开拓着自己的事业。她种过西洋参,栽过郁金香,也曾代表日方与北京饭店合作,成立当时国内最早的中外合资俱乐部。从洗浴中心、盲人按摩、留学代理、商务考察、生态旅游到建筑装饰,都有她的汗水和足迹,有些甚至开创了国内此行业的先河。
  20多年商海征战,刘文苓最深的感触就是“什么都是为我所用,没有为我所有”。她认为,人不外乎就三天,昨天、今天和明天,一定要尊重过去,把握当下,才能拥有未来。因此,她从来不会将自己限定在以前的光环中,面对成功、失败、高峰、低谷,她都不忘昨日初心,以一颗真诚之心,做最真实的自己,心无旁骛地向前迈进,体会生活的甘苦,也享受着内心的平实。
其他文献
派悦坊(Pantry’s Best)品牌来自于美国,落户于北京。2009年来自美国伊利诺伊州的Mark Huetsch,和北京姑娘王惊一起创立了派悦坊。Mark从6岁开始跟随祖母学习烘焙。2009年,Mark把富有美国特色的派带到中国。  派悦坊参考美国的经营理念,建立了中央厨房,并通过自己创建的配送团队,将新鲜制作的派、蛋糕等甜品,直接送达到顾客手中。  创立之初,派悦坊凭借口味纯正、用料天然扎
立足于检察实务实践,拟以国家法律监督机关主体职能视角,对新法运行实效实证描述,进而解读新法运行机制的主要特点与影响因素,以在制度机理上予以完善,最终使国家赔偿在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