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随着新课改的深入,初中数学教学不但需要传授学生知识内容,还要全面培养学生课程核心素养与综合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而合作学习模式的合理应用,能够激发学生兴趣,培养其良好的学习习惯及方法,它针对学生实际情况进行个性化教学,深化师生的互动关系,是新课改背景下具有巨大实践意义的有效教学模式。本文将简单分析合作学习模式对初中数学教学的积极作用,并就其实际应用策略展开探讨。
【关键词】合作学习;初中数学;教学创新
在新课改的背景下,初中数学的传统教学模式暴露出诸多缺陷,如教学理念落后、教学方法死板低效、针对性不足、对学生兴趣引导不够等,必然需要对其进行创新改革。对此,可以尝试应用合作学习模式,组织学生分组进行合作互动、共同学习、积极探索,而教师则对学生进行适当指导,让学生能够真正掌握学习的主动权。
一、合作学习对初中数学教学的积极意义
第一,强化学生主观能动性。与传统教学模式相比,合作学习模式无疑更能激发并强化学生主观能动性,引导学生深入展开学习。这是因为在合作学习中,教师不再主导学生的学习活动,只是适当地进行引导、指导与辅导,学生在学习中遇到的问题都需要他们通过合作进行思考、探索与解决。学生能真正参与到学习之中,积极主动地探索数学知识,而非被老师牵着鼻子走,这能彻底改变学生只能被动接受知识的局面。第二,培养学生自学能力与创新思维。长期以来,自学能力差、创新思维弱是大部分初中生存在的问题。在合作学习模式中,学生需要自己进行学习与探索,必须养成良好的自学意识与习惯,并能在此过程中不但提高自身自学能力,强化自身创新思维。第三,针对学生实际情况加强教学。合作学习模式能够将学生分为多个群体,教师针对不同群体甚至个体应用不同的教学方案,针对学生实际情况采取合理教学,能够有效强化教学的个性化,真正实现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第四,深化师生及学生之间的互动关系。在合作学习模式中,教师需要不断地对学生进行引导、指导和辅导,而学生之间需要长期进行合作与讨论,从而能够形成极为热烈而和谐的教学氛围,有利于深化师生及学生之间的互动关系,培养学生良好合作能力与竞争意识,对学生成长发展极为有利。
二、初中数学教学中应用合作学习模式的策略
基于传统初中数学教学中存在的种种弊端,结合多年从事初中数学的教学经验,现就初中数学教学中如何开展合作学习的应用,谈谈一些看法。
1.考虑学生实际情况,合理进行分组
合作学习模式的应用需要做好分组工作,确保同组学生的基础知识、学习能力等较为相近,从而强化同组学生之间的互相讨论与合作,避免部分学生超过或落后小组平均水平,阻碍学习活动正常进行。对此,教师需要根据学生实际情况,合理进行分组,尽量保障同一小组中学生水平相近。需要注意的是,由于初中数学知识分为多个部分,不同部分之间的知识虽然有联系,但也存在一定的独立性。某些学生在前面的学习中表现较差,不代表其在其它部分知识方面的学习水平也较差。而且教师还需要考虑学生学习的动态变化,部分学生在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后,学习水平有所提升,教师应当及时将其转到平均水平更高的小组,有效保障分组的合理性。例如,在完成“二次函数”相关内容的教学后,接下来带领学生学习“旋转”相关知识。由于这两部分知识的联系性不强,所以教师可以通过简单的图形思维检测方式,对学生进行初步分组。教师还应当结合之前的教学经验,将部分学习能力强的学生分到更高水平的小组,以免在教学过程中频繁进行分组调整。
2.以教学目标为基础,科学设置合作学习任务
在合作学习模式中,教师需要针对不同小组设置对应的学习任务,以真正发挥合作学习的作用。教师应当以教学目标为基础,即水平最低的小组的学习任务应当是以掌握基础知识为主,而水平更高的小组学习任务则应该更有挑战性。简而言之,学习任务的设置应当以教学目标为基础,以分组为依据,让所有小组学生都能有合适的任务指导合作学习。例如,在教学“一元二次方程”相关内容时,教师为低水平小组设置的学习任务为吃透教材,能够充分理解和掌握一元二次方程概念、方程解法、方程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等基础知识。而其他小组则需要在学习教材的基础上,对教师提出的进阶性问题进行思考,或对教师给出的参考资料加以合作学习和探索。在不同学习任务的指导下,低水平小组学生最终能够顺利掌握基础知识,而高水平小组学生怎能对更加复杂的进阶性内容展开探索,分层教育效果极为明显。
3.贯穿教学过程,指导学生合作学习
初中学生基础知识欠缺、理解能力偏弱,即便是通过合作探索的方式进行学习,同样容易遇到各种难以解决的问题,如果不能在教师的正确指引下快速解决问题,必然会阻碍学习进度。因此,教师必须贯穿教学全过程对学生进行指导与辅导。例如,在教学“圆的有关性质”这一节内容时,教师应当加强对学生预习习惯的培养,向学生布置“观察生活中的各种圆”“思考圆和其它图形的不同之处”等预习任务;而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在向各小组布置学习任务后,还应当时刻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并在他们遇到困难时及时加以点拨,引导他们思考与探索。在课堂教学结束后,教师还要对不同小组布置相应的课后练习任务,对他们的合作学习结果进行简单检测。
4.重视个体成长,引导学生发展
合作学习模式虽然是以学生的合作学习为主,但教师同样需要关注学生个体成长,彻底贯彻因人而异的个性化教育理念。在此过程中,教师需要时刻关注每个小组的整体学习情况,并在此基础上分析学生的个体情况,针对性地引导每位学生健康成长、全面发展。例如,在教学“概率”相关内容时,教师发现某个学生在学习“随机事件与概率”时存在很多问题,难以快速理解和掌握知识,在一定程度上拖了小组学习的后腿。但是随着学习进度的推进,这名学生在学习“用列举法求概率”时已经能够完全跟上小组其他学生的学习速度。此时教师可以对学生加以鼓励,肯定其学习能力,并指导其在小组甚至班级内分享自身的学习经验,为合作学习模式的开展提供有力支持,同时为该学生的进一步成长进行有效引导。
综上可知,合作学习模式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具有巨大的应用价值,能够全面促进教学水平的提升及学生的成长。对此,教师应当在实际教学中积极尝试,并通过合理分组、科学设置学习任务、指导学生合作学习、重视个体成长并加强创新教育等方式,合理应用合作学习模式,培养学生良好的自学意识、习惯和能力,同时强化学生合作、竞争及创新思维。
参考文献:
[1]严玉娟. 小组合作学习模式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 时代教育, 2017(20):155.
[2]倪淑萍. 浅谈合作学习模式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实践应用[J]. 中国校外教育:下旬,2015(5):87.
[3]贾海伟. 小组合作学习模式在初中數学教学中的应用探讨[J]. 中国校外教育, 2016(8):124.
【关键词】合作学习;初中数学;教学创新
在新课改的背景下,初中数学的传统教学模式暴露出诸多缺陷,如教学理念落后、教学方法死板低效、针对性不足、对学生兴趣引导不够等,必然需要对其进行创新改革。对此,可以尝试应用合作学习模式,组织学生分组进行合作互动、共同学习、积极探索,而教师则对学生进行适当指导,让学生能够真正掌握学习的主动权。
一、合作学习对初中数学教学的积极意义
第一,强化学生主观能动性。与传统教学模式相比,合作学习模式无疑更能激发并强化学生主观能动性,引导学生深入展开学习。这是因为在合作学习中,教师不再主导学生的学习活动,只是适当地进行引导、指导与辅导,学生在学习中遇到的问题都需要他们通过合作进行思考、探索与解决。学生能真正参与到学习之中,积极主动地探索数学知识,而非被老师牵着鼻子走,这能彻底改变学生只能被动接受知识的局面。第二,培养学生自学能力与创新思维。长期以来,自学能力差、创新思维弱是大部分初中生存在的问题。在合作学习模式中,学生需要自己进行学习与探索,必须养成良好的自学意识与习惯,并能在此过程中不但提高自身自学能力,强化自身创新思维。第三,针对学生实际情况加强教学。合作学习模式能够将学生分为多个群体,教师针对不同群体甚至个体应用不同的教学方案,针对学生实际情况采取合理教学,能够有效强化教学的个性化,真正实现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第四,深化师生及学生之间的互动关系。在合作学习模式中,教师需要不断地对学生进行引导、指导和辅导,而学生之间需要长期进行合作与讨论,从而能够形成极为热烈而和谐的教学氛围,有利于深化师生及学生之间的互动关系,培养学生良好合作能力与竞争意识,对学生成长发展极为有利。
二、初中数学教学中应用合作学习模式的策略
基于传统初中数学教学中存在的种种弊端,结合多年从事初中数学的教学经验,现就初中数学教学中如何开展合作学习的应用,谈谈一些看法。
1.考虑学生实际情况,合理进行分组
合作学习模式的应用需要做好分组工作,确保同组学生的基础知识、学习能力等较为相近,从而强化同组学生之间的互相讨论与合作,避免部分学生超过或落后小组平均水平,阻碍学习活动正常进行。对此,教师需要根据学生实际情况,合理进行分组,尽量保障同一小组中学生水平相近。需要注意的是,由于初中数学知识分为多个部分,不同部分之间的知识虽然有联系,但也存在一定的独立性。某些学生在前面的学习中表现较差,不代表其在其它部分知识方面的学习水平也较差。而且教师还需要考虑学生学习的动态变化,部分学生在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后,学习水平有所提升,教师应当及时将其转到平均水平更高的小组,有效保障分组的合理性。例如,在完成“二次函数”相关内容的教学后,接下来带领学生学习“旋转”相关知识。由于这两部分知识的联系性不强,所以教师可以通过简单的图形思维检测方式,对学生进行初步分组。教师还应当结合之前的教学经验,将部分学习能力强的学生分到更高水平的小组,以免在教学过程中频繁进行分组调整。
2.以教学目标为基础,科学设置合作学习任务
在合作学习模式中,教师需要针对不同小组设置对应的学习任务,以真正发挥合作学习的作用。教师应当以教学目标为基础,即水平最低的小组的学习任务应当是以掌握基础知识为主,而水平更高的小组学习任务则应该更有挑战性。简而言之,学习任务的设置应当以教学目标为基础,以分组为依据,让所有小组学生都能有合适的任务指导合作学习。例如,在教学“一元二次方程”相关内容时,教师为低水平小组设置的学习任务为吃透教材,能够充分理解和掌握一元二次方程概念、方程解法、方程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等基础知识。而其他小组则需要在学习教材的基础上,对教师提出的进阶性问题进行思考,或对教师给出的参考资料加以合作学习和探索。在不同学习任务的指导下,低水平小组学生最终能够顺利掌握基础知识,而高水平小组学生怎能对更加复杂的进阶性内容展开探索,分层教育效果极为明显。
3.贯穿教学过程,指导学生合作学习
初中学生基础知识欠缺、理解能力偏弱,即便是通过合作探索的方式进行学习,同样容易遇到各种难以解决的问题,如果不能在教师的正确指引下快速解决问题,必然会阻碍学习进度。因此,教师必须贯穿教学全过程对学生进行指导与辅导。例如,在教学“圆的有关性质”这一节内容时,教师应当加强对学生预习习惯的培养,向学生布置“观察生活中的各种圆”“思考圆和其它图形的不同之处”等预习任务;而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在向各小组布置学习任务后,还应当时刻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并在他们遇到困难时及时加以点拨,引导他们思考与探索。在课堂教学结束后,教师还要对不同小组布置相应的课后练习任务,对他们的合作学习结果进行简单检测。
4.重视个体成长,引导学生发展
合作学习模式虽然是以学生的合作学习为主,但教师同样需要关注学生个体成长,彻底贯彻因人而异的个性化教育理念。在此过程中,教师需要时刻关注每个小组的整体学习情况,并在此基础上分析学生的个体情况,针对性地引导每位学生健康成长、全面发展。例如,在教学“概率”相关内容时,教师发现某个学生在学习“随机事件与概率”时存在很多问题,难以快速理解和掌握知识,在一定程度上拖了小组学习的后腿。但是随着学习进度的推进,这名学生在学习“用列举法求概率”时已经能够完全跟上小组其他学生的学习速度。此时教师可以对学生加以鼓励,肯定其学习能力,并指导其在小组甚至班级内分享自身的学习经验,为合作学习模式的开展提供有力支持,同时为该学生的进一步成长进行有效引导。
综上可知,合作学习模式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具有巨大的应用价值,能够全面促进教学水平的提升及学生的成长。对此,教师应当在实际教学中积极尝试,并通过合理分组、科学设置学习任务、指导学生合作学习、重视个体成长并加强创新教育等方式,合理应用合作学习模式,培养学生良好的自学意识、习惯和能力,同时强化学生合作、竞争及创新思维。
参考文献:
[1]严玉娟. 小组合作学习模式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 时代教育, 2017(20):155.
[2]倪淑萍. 浅谈合作学习模式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实践应用[J]. 中国校外教育:下旬,2015(5):87.
[3]贾海伟. 小组合作学习模式在初中數学教学中的应用探讨[J]. 中国校外教育, 2016(8):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