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时代推进党内政治生态建设,涉及党内政治生活的方方面面,但关键基点在于恪守党内政治生活政治性本色,加强党内政治生活制度建设,营造积极健康的党内政治文化,提升党内政治生活的战斗性,确保党的政治生态建设健康发展。
党的政治建设是党的根本性建设,决定党的建设方向和效果。营造党内政治生态需要把政治建设放在首位。政治建设内涵十分广泛,包括政治立场和政治方向、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政治生活和政治生态、政治信仰和政治追求、政治能力和政治担当等多个方面。正如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保证全党服从中央,坚持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是党的政治建设的首要任务。新时代推进党内政治生态建设首要任务是要把树立“四个意识”,坚持“两个维护”作为核心政治任务,坚持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牢固树立“四个意识”,确保党的政治建设的大方向和总原则,确保在政治立场、政治方向、政治原则、政治道路上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尤其是要按照党的十九大的要求,坚决维护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要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党的思想理论建设,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理论成果武装全党教育人民,学深悟透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准确把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基本内涵、核心要义、精神实质和实践要求,知行合一,夯实维护中央权威、坚持集中统一领导的思想基础。要在实际工作和行动实践中,做到党中央提倡的坚决响应、党中央决定的坚决照办、党中央禁止的绝对杜绝。惟其如此,才能保持正确方向、形成强大合力,才能恪守新时代党内政治生态的党性底线,才能确保党内政治生态建设不会背离正确的政治方向。
党的十九大报告把制度建设放在党的建设的特殊位置,贯穿于党的政治建设、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纪律建设之中,是党内政治生态建设的保障。
新时代推进党内政治生活制度建设,首先要加强党内法规制度体系建设,做到有制可依。一要尊崇党章这个党的根本大法,构建以党章为根本、以民主集中制为核心、以若干配套党内法规为支撑的党内法规制度体系,形成相对完善的党内法规制度体系,形成覆盖党的领导和党的建设各方面的党内法规制度体系。二要注重党内法规同国家法律的衔接和协调,加强顶层设计和系统谋划,以改革创新精神加快补齐党的建设和党的领导方面的法规制度短板,确保每项法规制度立得住、行得通、管得了。三要坚持问题导向,聚焦党内存在的突出矛盾和问题,着力围绕理论、思想、制度构建体系,围绕权力、责任、担当设计制度,推动解决党内存在的突出矛盾和问题。
其次,要保证制度的运行。制度和法律的生命在于制度的运行,倘若政治制度得不到遵守,其他纪律和规矩都会失守,全面净化政治生态也将无从谈起。因此,新修订的《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对反对党的领导和反对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基本经验、基本要求的违纪行为作出了明确的处分规定。新制定的《中国共产党问责条例》紧紧围绕坚持党的领导、加强党的建设、全面从严治党、维护党的纪律、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等方面概括问责事项,明确提出与党的领导对应的政治责任,目的就是要使各级领导干部警醒起来,切实履好职尽好责,发挥“关键少数”的示范表率作用,保证忠诚干净担当。
其三,要采取多种方式,加强党内政治制度的宣传教育,增强严守党章党规党纪的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真正把党章党规党纪内化于心外化于行;要把党的纪律和党的规矩挺在前面,特别是严守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坚持纪严于法,纪在法前,实现纪法分开,执纪与执法贯通,坚决维护制度的严肃性和权威性,防止形成“破窗效应”和“稻草人”现象;要狠抓党的作风建设,持之以恒正风肃纪,保持正风肃纪高压态势,以更高标准把作风建设引向深入;要削减存量、遏制增量,保持反腐败高压态势,“必须坚决同消极腐败现象作斗争,确保党永葆清正廉洁的政治本色”;要贯彻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建设忠诚干净担当的高素质干部队伍,以选人用人为关键节点,为新时代净化党内政治生态确立正确的“晴雨表”和“风向标”;要进一步积极探索强化党内监督的有效途径,不断强化党内监督合力,精准运用党内监督方法,发挥巡视利剑作用,注重党内监督和外部监督相结合,党的自我监督同人民群众监督相统一,为营造风清气正的良好政治生态提供有力支撑。
党内政治文化渗透于党内政治生活和政治生态的各个方面,无所不在地反映着党组织、党员及党员干部的思想境界、价值取向和精神追求,因而对政治生态的影响是基础性、浸润性的,营造良好政治生态必须不断加强党内政治文化建设。
加强党内政治文化建设,首先要倡导和弘扬忠诚老实、光明坦荡、公道正派、实事求是、艰苦奋斗、清正廉洁等价值观,倡导“清清爽爽的同志关系、规规矩矩的上下级关系,坚决抵制拉拉扯扯、吹吹拍拍等歪风邪气”,坚决抵制和反对关系学、厚黑学、官场术、“潜规则”等庸俗腐朽的政治文化,坚决反对党的十九大所指出的“两种文化”和“六个主义”。其次,要善于发挥党内政治文化潜移默化、润物无声、以文化人的作用,把马克思主義政党固有的政治原则、理想信念、价值追求内化为全体党员日用而不知的思想认知、政治认同、价值取向和行为准则,使党内政治文化成为全体党员和干部立德修身的精神底蕴、明辨是非的价值坐标,把党内政治文化的优良基因融入血脉,培厚山清水秀、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的思想文化基础。其三,要遵循文化建设和文化发展的规律,坚持不忘本来、吸收外来、面向未来,坚持在传承中创新、在开放中坚守,不断继承和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并保持开放心态,吸收和借鉴外来先进文化,做到海纳百川、兼容并蓄,涵育正气充盈的先进党内政治文化,以培厚良好政治生态的文化土壤。
战斗性是解决党内矛盾和问题的“金钥匙”,是党员、干部锤炼党性的“大熔炉”,是纯洁党风政风的“净化器”。中国共产党近百年的建设史表明,提升党内政治生活的战斗性,是我们党坚持党的性质和宗旨、保持先进性和纯洁性的根本保证,是党的旺盛生机和蓬勃活力的动力源泉,也对净化优化党内政治生态起着固本培元的作用。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要增强党内政治生活的政治性、时代性、原则性和战斗性,自觉抵御商品交换原则对党内生活的侵袭。这进一步强化了党内政治生活“四性”要求。在党内政治生活“四性”中,政治性是本质属性,体现党内政治生活的职能使命、政治本色和政治方向;原则性是内容属性,是对党内政治生活内容的规范性要求;时代性是发展性特性,体现党内政治生活的品质和活力;战斗性是重要保障,体现党内政治生活的总体特征。党内政治生活“四性”是一个系统性强、缺一不可、彼此依存、相得益彰的整体,从不同方面体现出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本质属性和效能。现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矛盾发生深刻复杂变化,中国共产党能否回应时代要求和人民心声,能否有效应对重大挑战、抵御重大风险、克服重大阻力、解决重大矛盾,需要不断提升党内政治生活的战斗性,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不断促进党内政治生活的积极健康向上。
(作者系武汉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马克思主义理论与中国实践协同中心副主任)
(责任编辑:王慧)
恪守党内政治生活政治性本色
党的政治建设是党的根本性建设,决定党的建设方向和效果。营造党内政治生态需要把政治建设放在首位。政治建设内涵十分广泛,包括政治立场和政治方向、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政治生活和政治生态、政治信仰和政治追求、政治能力和政治担当等多个方面。正如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保证全党服从中央,坚持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是党的政治建设的首要任务。新时代推进党内政治生态建设首要任务是要把树立“四个意识”,坚持“两个维护”作为核心政治任务,坚持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牢固树立“四个意识”,确保党的政治建设的大方向和总原则,确保在政治立场、政治方向、政治原则、政治道路上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尤其是要按照党的十九大的要求,坚决维护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要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党的思想理论建设,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理论成果武装全党教育人民,学深悟透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准确把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基本内涵、核心要义、精神实质和实践要求,知行合一,夯实维护中央权威、坚持集中统一领导的思想基础。要在实际工作和行动实践中,做到党中央提倡的坚决响应、党中央决定的坚决照办、党中央禁止的绝对杜绝。惟其如此,才能保持正确方向、形成强大合力,才能恪守新时代党内政治生态的党性底线,才能确保党内政治生态建设不会背离正确的政治方向。
加强党内政治生活制度建设
党的十九大报告把制度建设放在党的建设的特殊位置,贯穿于党的政治建设、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纪律建设之中,是党内政治生态建设的保障。
新时代推进党内政治生活制度建设,首先要加强党内法规制度体系建设,做到有制可依。一要尊崇党章这个党的根本大法,构建以党章为根本、以民主集中制为核心、以若干配套党内法规为支撑的党内法规制度体系,形成相对完善的党内法规制度体系,形成覆盖党的领导和党的建设各方面的党内法规制度体系。二要注重党内法规同国家法律的衔接和协调,加强顶层设计和系统谋划,以改革创新精神加快补齐党的建设和党的领导方面的法规制度短板,确保每项法规制度立得住、行得通、管得了。三要坚持问题导向,聚焦党内存在的突出矛盾和问题,着力围绕理论、思想、制度构建体系,围绕权力、责任、担当设计制度,推动解决党内存在的突出矛盾和问题。
其次,要保证制度的运行。制度和法律的生命在于制度的运行,倘若政治制度得不到遵守,其他纪律和规矩都会失守,全面净化政治生态也将无从谈起。因此,新修订的《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对反对党的领导和反对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基本经验、基本要求的违纪行为作出了明确的处分规定。新制定的《中国共产党问责条例》紧紧围绕坚持党的领导、加强党的建设、全面从严治党、维护党的纪律、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等方面概括问责事项,明确提出与党的领导对应的政治责任,目的就是要使各级领导干部警醒起来,切实履好职尽好责,发挥“关键少数”的示范表率作用,保证忠诚干净担当。
其三,要采取多种方式,加强党内政治制度的宣传教育,增强严守党章党规党纪的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真正把党章党规党纪内化于心外化于行;要把党的纪律和党的规矩挺在前面,特别是严守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坚持纪严于法,纪在法前,实现纪法分开,执纪与执法贯通,坚决维护制度的严肃性和权威性,防止形成“破窗效应”和“稻草人”现象;要狠抓党的作风建设,持之以恒正风肃纪,保持正风肃纪高压态势,以更高标准把作风建设引向深入;要削减存量、遏制增量,保持反腐败高压态势,“必须坚决同消极腐败现象作斗争,确保党永葆清正廉洁的政治本色”;要贯彻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建设忠诚干净担当的高素质干部队伍,以选人用人为关键节点,为新时代净化党内政治生态确立正确的“晴雨表”和“风向标”;要进一步积极探索强化党内监督的有效途径,不断强化党内监督合力,精准运用党内监督方法,发挥巡视利剑作用,注重党内监督和外部监督相结合,党的自我监督同人民群众监督相统一,为营造风清气正的良好政治生态提供有力支撑。
营造积极健康的党内政治文化
党内政治文化渗透于党内政治生活和政治生态的各个方面,无所不在地反映着党组织、党员及党员干部的思想境界、价值取向和精神追求,因而对政治生态的影响是基础性、浸润性的,营造良好政治生态必须不断加强党内政治文化建设。
加强党内政治文化建设,首先要倡导和弘扬忠诚老实、光明坦荡、公道正派、实事求是、艰苦奋斗、清正廉洁等价值观,倡导“清清爽爽的同志关系、规规矩矩的上下级关系,坚决抵制拉拉扯扯、吹吹拍拍等歪风邪气”,坚决抵制和反对关系学、厚黑学、官场术、“潜规则”等庸俗腐朽的政治文化,坚决反对党的十九大所指出的“两种文化”和“六个主义”。其次,要善于发挥党内政治文化潜移默化、润物无声、以文化人的作用,把马克思主義政党固有的政治原则、理想信念、价值追求内化为全体党员日用而不知的思想认知、政治认同、价值取向和行为准则,使党内政治文化成为全体党员和干部立德修身的精神底蕴、明辨是非的价值坐标,把党内政治文化的优良基因融入血脉,培厚山清水秀、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的思想文化基础。其三,要遵循文化建设和文化发展的规律,坚持不忘本来、吸收外来、面向未来,坚持在传承中创新、在开放中坚守,不断继承和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并保持开放心态,吸收和借鉴外来先进文化,做到海纳百川、兼容并蓄,涵育正气充盈的先进党内政治文化,以培厚良好政治生态的文化土壤。
提升党内政治生活的战斗性
战斗性是解决党内矛盾和问题的“金钥匙”,是党员、干部锤炼党性的“大熔炉”,是纯洁党风政风的“净化器”。中国共产党近百年的建设史表明,提升党内政治生活的战斗性,是我们党坚持党的性质和宗旨、保持先进性和纯洁性的根本保证,是党的旺盛生机和蓬勃活力的动力源泉,也对净化优化党内政治生态起着固本培元的作用。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要增强党内政治生活的政治性、时代性、原则性和战斗性,自觉抵御商品交换原则对党内生活的侵袭。这进一步强化了党内政治生活“四性”要求。在党内政治生活“四性”中,政治性是本质属性,体现党内政治生活的职能使命、政治本色和政治方向;原则性是内容属性,是对党内政治生活内容的规范性要求;时代性是发展性特性,体现党内政治生活的品质和活力;战斗性是重要保障,体现党内政治生活的总体特征。党内政治生活“四性”是一个系统性强、缺一不可、彼此依存、相得益彰的整体,从不同方面体现出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本质属性和效能。现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矛盾发生深刻复杂变化,中国共产党能否回应时代要求和人民心声,能否有效应对重大挑战、抵御重大风险、克服重大阻力、解决重大矛盾,需要不断提升党内政治生活的战斗性,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不断促进党内政治生活的积极健康向上。
(作者系武汉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马克思主义理论与中国实践协同中心副主任)
(责任编辑:王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