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绵阳职业技术学院,四川 绵阳621000)
摘要:从比较教育学的角度,将普通本科院校大学生与高职院校大学生的学习能力在培养目标、培养模式、培养条件、效果评价体系方面进行了对比分析,探索了构建具有高职院校大学生学习能力培养特色模式的方法和途径,针对高职院校大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收集处理信息能力、合作团队学习能力、质疑与思考能力、综合学习能力及终身学习能力方面提出了一系列的培养策略。
关键词:高职学生;学习能力;培养特色;途径
虽然我国是人力资源大国,但却不是人力资源强国。激烈的国际竞争和迅猛发展的科学技术,迫切要求高校教育不但要使学生掌握系统的文化科学知识,而且要培养学生的独立学习和不断创新的能力。尤其是高职院校人才培养工作的核心是培养学生的应用实践能力,未来社会高职人才竞争焦点也汇聚于此。因此,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是新世纪高职教育改革的主旋律,培养学生的应用实践能力已成为高职教育的重要任务之一。
个体在生存和学习过程中主动应对外界环境变化和内在目标诉求而进行自身变革的能力可泛指为学习能力。它是在学习活动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学习能力的强弱直接影响着学习的效率,也决定着学习目标的完成,同时影响着人的各种潜能的发挥。所以,在高职院校教育教学中重视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既是必要的也是必须的。
一、本科院校与高职院校大学生学习能力培养的差异对比
(一)学习能力培养目标的差异
大量的市场调查资料表明:大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创新思维能力、人际交往能力、掌握资讯能力、社会实践能力决定了大学生的就业竞争实力,然而形成竞争力、具备大学生能力的核心要素就是学习能力。针对本科生核心能力培养目标而言,高职院校学生学习能力培养的目标差异表现在更注重基础操作与实践应用层面的能力素质培养。
(二)学习能力培养模式的差异
大学本科学生学习能力培养的一般模式是教师根据相关政策和人才培养方案,通过课堂内外的一系列教学活动向学生系统传授学习方法、思维创新,并通过做习题,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能力,让学生逐步具备适应现代社会发展的综合能力素质的系统工程。高职学生学习能力培养模式是以实践课程教学为主导的模式。由于受在校时间短(一般两年半)、基础素质较差(来自“三校生”及高考最后批录取生)、就业要求专业与岗位相对应的属性等限制,其学习能力的培养侧重于单一的职业岗位所要求的能力素质。
(三)学习能力培养条件的差异
普通本科院校一般具有悠久的历史,深厚的文化底蕴,丰富的管理经验,广阔的交流平台,优质的生源质量,优良的教风和学风,对学生学习能力培养具备了较强的硬软件条件。大学生除在第一课堂从事文化学习、创新与实践教学活动外,还可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以及所学专业特色选择参与第二课堂训练,充分利用先进的网络资讯平台,把握本学科最新发展的动态和相关学科知识的横向关系,更好地提高学习研究与实践效率,个性化地培养自己的学习和实践能力。而高职院校大多是由原来的中专校合并升格而成的,师资配备、硬软件条件较差,尤其是近几年的扩招,致使高职学生的理论水平和实践水平都较低。
(四)学习能力培养效果的评价差异
不同层次高校大学生学习能力培养能否产生效果,还应借助科学的考核评价体系。普通本科院校大学生学习能力考核重在对学科知识的系统掌握和提升运用上,长期以来形成了一套较完善的考核办法,在基于信息技术的过程评价与成绩评价模式中,充分发挥学习诊断、反馈调节、不断激励和学习导向等功能,将考核评价与学习内在地统一起来。高职院校大学生学习能力考核重在对学科知识的操作考评为主,同时考评学生的知识和品质,根据市场项目的运营需要,设计评价指标予以科学考评。
由以上对比分析得知,不同层次的高校落实大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存在差异性,高职院校必须根据自身特色进行大学生学习能力培养目标定位,展开培养模式的改革,有针对性地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培养水平,实现高职院校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优化。
二、提升高职学生学习能力培养的方法和途径
(一)构建高职院校大学生学习能力培养的特色模式
职业教育必须面向生产活动和社会实践的第一线,以就业为导向,以满足产业界的要求为宗旨,必须突破普通高等教育学科系统化课程模式,构建以职业能力内涵为目标的系统化课程。教学课程中始终贯穿着综合能力和教学素质培养这条主线,其课程体系要兼顾基础课程和专业课程、理论课程和实训课程、核心课程和弹性课程。从大一入学开始就要不断强化专业培养目标,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帮助学生分别从核心能力目标和外围拓展能力目标两个角度制定自己个性化的总目标,再围绕总目标细划为满足可持续发展的基础目标和适应职业需要的专业目标,进而分解为不同时间段的阶段化目标、层次化目标,并在各门课程学习实践活动中科学调整,逐渐实现目标。从个人学习与发展前景、各门课程目标设置、小组学习与研究对象等方面体现高职院校大学生的学习能力培养特色。培养学生乐观应对生存的挑战,把学习作为实现美好和快乐人生的基本途径,尝试构建有明显层次差异与高职院校特色的大学生学习能力培养体系。
(二)工学结合、校企合作是提升高职学生学习能力的重要途径
高职教育的根本任务是培养高端技能型人才,提高高职学生的学习能力则是催生高端技能型人才的必备条件。绵阳职业技术学院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表明:高职院校走以企业为中心的工学结合、半工半读的人才培养之路,对学生学习能力培养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和实效性。这种工学结合、校企合作模式是学生一部分时间在校学习基础理论知识,一部分时间由学校统一组织到工厂带薪实习。其特色是学校与企业建立协约性关系的合作,企业成为学校固定的实习基地和部分学生的就业基地;根据专业需要,学生在校学习与到厂工作轮换交替进行;由学校企业双方共同制定人才培养目标,学校招生与企业招工、学校管理与企业管理、理论学习与社会实践、学生毕业与上岗就业等同步进行。其作用是强化了教学过程的开放性和职业性,拓展了教学空间和学生的学习空间,有利于突出企业在人才培养过程中的中心地位,并在满足企业对不同层次技术水平劳动力的需要以及对岗位操作人员的连续性需要、企业对人才能力要求与个性化教学和订单式培养相结合,满足企业不同岗位对技术人才的需要的同时实现以能力为核心的人才培养目标,达到学校服务企业,学生个性发展的双重目的。这种有效的学习方式使学生面对不同的教育环境、教育资源、理论与实践、体验与发现、教与学等实现有机结合,不断提高职业素养和就业竞争实力。这种基于不同背景条件来构建的具有多样性的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是在借鉴德国的“双元制”、英国的“三明治”教育、美国和加拿大的“合作教育”、日本的“产学合作”模式等基础上结合我国高职教育起步晚的实情和特色而构建的,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对高职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向纵深发展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和推动作用。绵阳职业技术学院在近几年的实施过程中已初见成效,提高了人才培养质量和学生就业质量,使每年毕业生就业率均达到98%以上,深得用人单位的广泛好评。
因此,培养具备学习能力的学习型人才是21世纪高职教育教学改革的根本指针和现实选择,是培养高职学生有效应对知识经济社会挑战的必然选择,实施以企业为中心的工学结合、半工半读的人才培养模式是提高高职学生学习能力的重要途径,唯有充分结合地方科教资源和产业优势,才能更好提升专业社会服务和辐射带动能力,培养更多高质量、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才能为区域社会经济发展、高职教育的改革发展做出积极贡献。
(三)实施提升高职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策略
1.校企挂钩,提高师资专业水平。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教师是关键,教师的价值在于启迪学生的心智。高职院校在专业理论基础教学的同时要坚持走培养学生专业技能的特色之路,进行校企挂钩,围绕定位的专业培养目标。绵阳职业技术学院坚持与四川长虹集团、四川九州电器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四川旭虹光电科技有限公司等大型企业建立长期合作机制,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聘请大中型企业的工程技术人员,使学校的教学内容与最新的生产工艺保持一致,提高了学生在实践操作中解决问题的水平和能力。同时,重视建立具有本科以上学历层次,高级工以上实践操作水平的“双师型”教师队伍。只有他们才能同时承担理论课和实习指导课的教学,才能真正实施“模块式、一体化”教学改革,将培养高职学生学习能力为导向的教育教学模式融入到教学组织的全过程中。
2.将自主学习能力培养渗透在学科教学中。教育家叶圣陶主张“教是为了不教”。教师的责任是授之予“渔”而非授之以“鱼”。就数学而言,数学教学主要是数学思维活动方式的教学,而不仅仅是数学知识的教学。现代社会知识和技术更新的周期越来越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才能有所创新,才能更好地适应社会的发展。所谓自主学习一般是指学习者自觉确定学习目标、选择学习方法、监控学习过程、评价学习结果的过程。近期我们对我院一、二年级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80%以上的高职学生处于被动学习状态,教师上课教什么,自己就学什么,40%以上的学生没有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30%的学生评价自主学习效果不满意。从表格“课余时间分配”一栏显示出:自主学习占20%,参加社团活动占25%,锻炼身体占15%,上网睡觉占40%。经过全面考察高职学生自主学习的现状及满意程度,我们对问卷中普遍存在的问题,通过个人访谈的方式给予相应的解决方案,同时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起示范作用,让学生的学习产生从“学会”向“会学”的质变。首先树立目标,激发学习动机,使学生产生求知、求思、求解、有意识地探索学法的强烈愿望,再根据学科特点制定学习能力培养目标,并在每节课的教学中都渗透培养学习能力的内容。其次创设情境,引导点化。教师除自己对学习能力的有关方面进行示范,让学生得以借鉴、学习外,还应给学生创设组织学习活动和发展智力技能的情境,排除学生在知识掌握、能力发展上出现的障碍,当然,教师参与的目的在于帮助学生在方法和心理上做好准备,使其在课程结束时具备自学能力。
3.重视网络教学资源,培养学生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步入信息化时代,学习型社会要求对高职学生信息素养的培养,需要充分利用网络化、数字化的专业教学资源,在大学一年级就开设计算机信息技术与文献检索等课程,以尽早教会学生如何从互联网、图书馆等多渠道搜揽、选择、加工处理信息资料,培养其自主学习能力、研究性学习能力。
4.创新教育教学模式,注重对学生合作团队学习能力、质疑与思考能力的培养。知识和技能是学习能力培养的重要载体,一个人只有掌握了大量的知识,形成了高超的技能,才有可能在实践中表现出较强的学习能力。应当加大以“模块式、一体化”为主的教学比例,将教学的内容编制成一个个循序渐进的模块,通过模块的不同组合,培养高技能人才的复合技能。课堂上要增加交流和讨论、研究性学习的比重,营造与工作环境类似的学习环境。组建学习团队是培养学生合作学习能力的有效方式,开展校际交流、合作、竞赛,借以取长补短,培养创意。再将学习团队拓展到相关行业,以半工半读、订单培养等方式,让学生体验真实的工作情景,增强职业适应性,培养实践能力。鼓励学生多提问题,同时对教师传授的知识进行主动的质疑,善于思考各门专业课程之间的关系,拓展到具体专业的整个课程体系的设置,这样学习起来有的放矢。
5.充分利用第二课堂,侧重于对学生综合学习及终身学习能力的培养。第二课堂重点是给学生提供自由的思维和活动的空间,以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培养创新能力和创新精神,实现综合能力的锻炼。包括听学术报告和讲座,充分利用图书馆,与相关教师互动交流,参加相关教师的科研项目,参加社团社会实践活动等,将第一课堂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并从中发现问题,再促使学生重返第一课堂寻找解决问题的理论方法,这种循环往复的锻炼,会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能力,让学生终身受益。
三、结语
“未来的文盲不再是目不识丁的人,而是没有学会如何学习的人。”阿尔温.居功托夫勒的这句名言已经得到广泛认同,新世纪高职院校教育的改革与发展,应重视奠定人的终身学习所必需的知识和能力的基础,引导学生掌握正确、科学的、适应他们自身特点的自学方法及自己获取知识的能力,不断探索构建高职院校大学生的学习能力培养特色模式以及培养的方法和途径,从而推动高职院校大学生学习能力培养的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 张庆胜,余镇邦.第二课堂是培养大学生创新能力的重
要场所[J].江西教育科研,2003,(8):42.
[2] 罗福午.大学生的自主性学习和自我评估[J].中国建设
教育,2006,10(10):3-6.
[3] 闫利雅.大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养成的实验田:学习型社
团[J].广州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9,(1):37-40.
[4] 陆国芳,李树宁,李金钟,等.医学高职生自主学习能力
培养的实验研究[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08,(10):
19-20.
[5] 邱书伟.在教学活动中如何将学生关键能力的培养融入
于教学过程[J].科技信息,2008,(30):603.
摘要:从比较教育学的角度,将普通本科院校大学生与高职院校大学生的学习能力在培养目标、培养模式、培养条件、效果评价体系方面进行了对比分析,探索了构建具有高职院校大学生学习能力培养特色模式的方法和途径,针对高职院校大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收集处理信息能力、合作团队学习能力、质疑与思考能力、综合学习能力及终身学习能力方面提出了一系列的培养策略。
关键词:高职学生;学习能力;培养特色;途径
虽然我国是人力资源大国,但却不是人力资源强国。激烈的国际竞争和迅猛发展的科学技术,迫切要求高校教育不但要使学生掌握系统的文化科学知识,而且要培养学生的独立学习和不断创新的能力。尤其是高职院校人才培养工作的核心是培养学生的应用实践能力,未来社会高职人才竞争焦点也汇聚于此。因此,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是新世纪高职教育改革的主旋律,培养学生的应用实践能力已成为高职教育的重要任务之一。
个体在生存和学习过程中主动应对外界环境变化和内在目标诉求而进行自身变革的能力可泛指为学习能力。它是在学习活动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学习能力的强弱直接影响着学习的效率,也决定着学习目标的完成,同时影响着人的各种潜能的发挥。所以,在高职院校教育教学中重视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既是必要的也是必须的。
一、本科院校与高职院校大学生学习能力培养的差异对比
(一)学习能力培养目标的差异
大量的市场调查资料表明:大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创新思维能力、人际交往能力、掌握资讯能力、社会实践能力决定了大学生的就业竞争实力,然而形成竞争力、具备大学生能力的核心要素就是学习能力。针对本科生核心能力培养目标而言,高职院校学生学习能力培养的目标差异表现在更注重基础操作与实践应用层面的能力素质培养。
(二)学习能力培养模式的差异
大学本科学生学习能力培养的一般模式是教师根据相关政策和人才培养方案,通过课堂内外的一系列教学活动向学生系统传授学习方法、思维创新,并通过做习题,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能力,让学生逐步具备适应现代社会发展的综合能力素质的系统工程。高职学生学习能力培养模式是以实践课程教学为主导的模式。由于受在校时间短(一般两年半)、基础素质较差(来自“三校生”及高考最后批录取生)、就业要求专业与岗位相对应的属性等限制,其学习能力的培养侧重于单一的职业岗位所要求的能力素质。
(三)学习能力培养条件的差异
普通本科院校一般具有悠久的历史,深厚的文化底蕴,丰富的管理经验,广阔的交流平台,优质的生源质量,优良的教风和学风,对学生学习能力培养具备了较强的硬软件条件。大学生除在第一课堂从事文化学习、创新与实践教学活动外,还可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以及所学专业特色选择参与第二课堂训练,充分利用先进的网络资讯平台,把握本学科最新发展的动态和相关学科知识的横向关系,更好地提高学习研究与实践效率,个性化地培养自己的学习和实践能力。而高职院校大多是由原来的中专校合并升格而成的,师资配备、硬软件条件较差,尤其是近几年的扩招,致使高职学生的理论水平和实践水平都较低。
(四)学习能力培养效果的评价差异
不同层次高校大学生学习能力培养能否产生效果,还应借助科学的考核评价体系。普通本科院校大学生学习能力考核重在对学科知识的系统掌握和提升运用上,长期以来形成了一套较完善的考核办法,在基于信息技术的过程评价与成绩评价模式中,充分发挥学习诊断、反馈调节、不断激励和学习导向等功能,将考核评价与学习内在地统一起来。高职院校大学生学习能力考核重在对学科知识的操作考评为主,同时考评学生的知识和品质,根据市场项目的运营需要,设计评价指标予以科学考评。
由以上对比分析得知,不同层次的高校落实大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存在差异性,高职院校必须根据自身特色进行大学生学习能力培养目标定位,展开培养模式的改革,有针对性地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培养水平,实现高职院校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优化。
二、提升高职学生学习能力培养的方法和途径
(一)构建高职院校大学生学习能力培养的特色模式
职业教育必须面向生产活动和社会实践的第一线,以就业为导向,以满足产业界的要求为宗旨,必须突破普通高等教育学科系统化课程模式,构建以职业能力内涵为目标的系统化课程。教学课程中始终贯穿着综合能力和教学素质培养这条主线,其课程体系要兼顾基础课程和专业课程、理论课程和实训课程、核心课程和弹性课程。从大一入学开始就要不断强化专业培养目标,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帮助学生分别从核心能力目标和外围拓展能力目标两个角度制定自己个性化的总目标,再围绕总目标细划为满足可持续发展的基础目标和适应职业需要的专业目标,进而分解为不同时间段的阶段化目标、层次化目标,并在各门课程学习实践活动中科学调整,逐渐实现目标。从个人学习与发展前景、各门课程目标设置、小组学习与研究对象等方面体现高职院校大学生的学习能力培养特色。培养学生乐观应对生存的挑战,把学习作为实现美好和快乐人生的基本途径,尝试构建有明显层次差异与高职院校特色的大学生学习能力培养体系。
(二)工学结合、校企合作是提升高职学生学习能力的重要途径
高职教育的根本任务是培养高端技能型人才,提高高职学生的学习能力则是催生高端技能型人才的必备条件。绵阳职业技术学院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表明:高职院校走以企业为中心的工学结合、半工半读的人才培养之路,对学生学习能力培养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和实效性。这种工学结合、校企合作模式是学生一部分时间在校学习基础理论知识,一部分时间由学校统一组织到工厂带薪实习。其特色是学校与企业建立协约性关系的合作,企业成为学校固定的实习基地和部分学生的就业基地;根据专业需要,学生在校学习与到厂工作轮换交替进行;由学校企业双方共同制定人才培养目标,学校招生与企业招工、学校管理与企业管理、理论学习与社会实践、学生毕业与上岗就业等同步进行。其作用是强化了教学过程的开放性和职业性,拓展了教学空间和学生的学习空间,有利于突出企业在人才培养过程中的中心地位,并在满足企业对不同层次技术水平劳动力的需要以及对岗位操作人员的连续性需要、企业对人才能力要求与个性化教学和订单式培养相结合,满足企业不同岗位对技术人才的需要的同时实现以能力为核心的人才培养目标,达到学校服务企业,学生个性发展的双重目的。这种有效的学习方式使学生面对不同的教育环境、教育资源、理论与实践、体验与发现、教与学等实现有机结合,不断提高职业素养和就业竞争实力。这种基于不同背景条件来构建的具有多样性的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是在借鉴德国的“双元制”、英国的“三明治”教育、美国和加拿大的“合作教育”、日本的“产学合作”模式等基础上结合我国高职教育起步晚的实情和特色而构建的,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对高职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向纵深发展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和推动作用。绵阳职业技术学院在近几年的实施过程中已初见成效,提高了人才培养质量和学生就业质量,使每年毕业生就业率均达到98%以上,深得用人单位的广泛好评。
因此,培养具备学习能力的学习型人才是21世纪高职教育教学改革的根本指针和现实选择,是培养高职学生有效应对知识经济社会挑战的必然选择,实施以企业为中心的工学结合、半工半读的人才培养模式是提高高职学生学习能力的重要途径,唯有充分结合地方科教资源和产业优势,才能更好提升专业社会服务和辐射带动能力,培养更多高质量、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才能为区域社会经济发展、高职教育的改革发展做出积极贡献。
(三)实施提升高职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策略
1.校企挂钩,提高师资专业水平。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教师是关键,教师的价值在于启迪学生的心智。高职院校在专业理论基础教学的同时要坚持走培养学生专业技能的特色之路,进行校企挂钩,围绕定位的专业培养目标。绵阳职业技术学院坚持与四川长虹集团、四川九州电器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四川旭虹光电科技有限公司等大型企业建立长期合作机制,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聘请大中型企业的工程技术人员,使学校的教学内容与最新的生产工艺保持一致,提高了学生在实践操作中解决问题的水平和能力。同时,重视建立具有本科以上学历层次,高级工以上实践操作水平的“双师型”教师队伍。只有他们才能同时承担理论课和实习指导课的教学,才能真正实施“模块式、一体化”教学改革,将培养高职学生学习能力为导向的教育教学模式融入到教学组织的全过程中。
2.将自主学习能力培养渗透在学科教学中。教育家叶圣陶主张“教是为了不教”。教师的责任是授之予“渔”而非授之以“鱼”。就数学而言,数学教学主要是数学思维活动方式的教学,而不仅仅是数学知识的教学。现代社会知识和技术更新的周期越来越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才能有所创新,才能更好地适应社会的发展。所谓自主学习一般是指学习者自觉确定学习目标、选择学习方法、监控学习过程、评价学习结果的过程。近期我们对我院一、二年级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80%以上的高职学生处于被动学习状态,教师上课教什么,自己就学什么,40%以上的学生没有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30%的学生评价自主学习效果不满意。从表格“课余时间分配”一栏显示出:自主学习占20%,参加社团活动占25%,锻炼身体占15%,上网睡觉占40%。经过全面考察高职学生自主学习的现状及满意程度,我们对问卷中普遍存在的问题,通过个人访谈的方式给予相应的解决方案,同时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起示范作用,让学生的学习产生从“学会”向“会学”的质变。首先树立目标,激发学习动机,使学生产生求知、求思、求解、有意识地探索学法的强烈愿望,再根据学科特点制定学习能力培养目标,并在每节课的教学中都渗透培养学习能力的内容。其次创设情境,引导点化。教师除自己对学习能力的有关方面进行示范,让学生得以借鉴、学习外,还应给学生创设组织学习活动和发展智力技能的情境,排除学生在知识掌握、能力发展上出现的障碍,当然,教师参与的目的在于帮助学生在方法和心理上做好准备,使其在课程结束时具备自学能力。
3.重视网络教学资源,培养学生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步入信息化时代,学习型社会要求对高职学生信息素养的培养,需要充分利用网络化、数字化的专业教学资源,在大学一年级就开设计算机信息技术与文献检索等课程,以尽早教会学生如何从互联网、图书馆等多渠道搜揽、选择、加工处理信息资料,培养其自主学习能力、研究性学习能力。
4.创新教育教学模式,注重对学生合作团队学习能力、质疑与思考能力的培养。知识和技能是学习能力培养的重要载体,一个人只有掌握了大量的知识,形成了高超的技能,才有可能在实践中表现出较强的学习能力。应当加大以“模块式、一体化”为主的教学比例,将教学的内容编制成一个个循序渐进的模块,通过模块的不同组合,培养高技能人才的复合技能。课堂上要增加交流和讨论、研究性学习的比重,营造与工作环境类似的学习环境。组建学习团队是培养学生合作学习能力的有效方式,开展校际交流、合作、竞赛,借以取长补短,培养创意。再将学习团队拓展到相关行业,以半工半读、订单培养等方式,让学生体验真实的工作情景,增强职业适应性,培养实践能力。鼓励学生多提问题,同时对教师传授的知识进行主动的质疑,善于思考各门专业课程之间的关系,拓展到具体专业的整个课程体系的设置,这样学习起来有的放矢。
5.充分利用第二课堂,侧重于对学生综合学习及终身学习能力的培养。第二课堂重点是给学生提供自由的思维和活动的空间,以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培养创新能力和创新精神,实现综合能力的锻炼。包括听学术报告和讲座,充分利用图书馆,与相关教师互动交流,参加相关教师的科研项目,参加社团社会实践活动等,将第一课堂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并从中发现问题,再促使学生重返第一课堂寻找解决问题的理论方法,这种循环往复的锻炼,会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能力,让学生终身受益。
三、结语
“未来的文盲不再是目不识丁的人,而是没有学会如何学习的人。”阿尔温.居功托夫勒的这句名言已经得到广泛认同,新世纪高职院校教育的改革与发展,应重视奠定人的终身学习所必需的知识和能力的基础,引导学生掌握正确、科学的、适应他们自身特点的自学方法及自己获取知识的能力,不断探索构建高职院校大学生的学习能力培养特色模式以及培养的方法和途径,从而推动高职院校大学生学习能力培养的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 张庆胜,余镇邦.第二课堂是培养大学生创新能力的重
要场所[J].江西教育科研,2003,(8):42.
[2] 罗福午.大学生的自主性学习和自我评估[J].中国建设
教育,2006,10(10):3-6.
[3] 闫利雅.大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养成的实验田:学习型社
团[J].广州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9,(1):37-40.
[4] 陆国芳,李树宁,李金钟,等.医学高职生自主学习能力
培养的实验研究[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08,(10):
19-20.
[5] 邱书伟.在教学活动中如何将学生关键能力的培养融入
于教学过程[J].科技信息,2008,(30):6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