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目的 观察平肝潜阳外治法治疗肝阳上亢眩晕的疗效。方法 用掷币法将80例眩晕患者分为治疗组42例(采用平眩足浴方)及对照组38例(采用安慰剂浴足),疗程2周。结果 2周后治疗组血压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眩晕疗效评定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评分均明显高于治疗前(P<0.05)。结论 平眩足浴方可显著降低眩晕肝阳上亢证患者血压,改善眩晕症状。
【关键词】 眩晕;平眩足浴方;中西医结合
文章编号:1004-7484(2014)-02-0716-02
眩晕的发生涉及神经科、耳鼻喉科和内科等众多领域,部分眩晕的病因在理论上尚难明确,因此给临床治疗带来了困难,中医眩晕中常见肝阳上亢证型,此证型发病时常合并头痛,恶心,对中药内服法不能耐受[1],本研究旨在研究中医外治法对肝阳上亢眩晕的疗效观察,注重观察指标的特异性、敏感性和稳定性,采用随机、对照的临床试验方法,观察平眩足浴方对肝阳上亢眩晕患者的症候及安全性指标等方面的影响,全面、客观地评价平眩足浴方治疗肝阳上亢眩晕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为治疗肝阳上亢眩晕提供新的思路,现将平眩足浴方治疗眩晕肝阳上亢证的临床观察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所有对象均为2011年——2013年间收入我科住院的属肝阳上亢证的眩晕患者,中医辨证诊断标准:参照1995年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医政司编制的《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2]制定如下:①头晕目眩,视物旋转,轻者闭目即止,重者如坐车船,甚则扑倒;②可伴恶心呕吐,耳鸣耳聋;③慢性起病逐渐加重,或急性起病,或反复发作;④有明确的肝阳上亢致眩晕症候:眩晕耳鸣,头痛且胀,易怒,失眠多梦,或面红目赤,口苦,舌边红,苔薄黄,或薄白,脉弦细或弦细数。通过掷币法将入选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治疗组42例,男28例,女14例;年龄最大80岁,最小46岁。治疗前血压平均170.5±5.2mmHg;对照组38例,男20例,女18例;最大75岁,最小46岁;治疗前血压平均172.5±5.1mmHg。经统计学检验,两组在年龄、性别、血压严重程度及眩晕症状等方面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
1.2 治疗方法 两组病人均按常规控制血压、血脂等基础治疗。并给予长春西汀注射液静点(每次20mg,每日1次),应注意勿使用对试验结果可能造成影响的药物。对照组:基础治疗方案+安慰剂沐足治疗。治疗组:基础治疗方案+平眩足浴方沐足治疗。安慰剂沐足洗剂药物组成:色素制剂100g,平眩足浴方药物组成:夏枯草30g,牛膝20g,茺蔚子15g,当归10g,红花10g,泽泻15g,草决明15g,莱菔子15g等。上两组药物制成3000m1左右温水浴剂。夏天水温控制在38-41℃,冬天水温控制在40-43℃,浸泡、外洗足部,沐足约20-30分钟为宜,忌时间过长,每日1次。治疗两个星期为一疗程,试验周期为一个疗程。
1.3 观察方法 ①每日浴足后2小时测血压一次;②疗效性观察。
1.4 疗效评定标准 参照2002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颁发的“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及《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眩晕的疗效评定标准制定。治愈:指眩晕完全消失,其它症状相应改善。好转:指眩晕减轻,其它症状可减轻或无变化。无效:指治疗前后眩晕无变化。
1.5 统计学方法 根据观察指标或数据的不同分别采用X2、t检查、方差分析等相应的统计学处理。
2 治疗结果
2.1 血压结果 见表1。治疗2周后,对照组与治疗前相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组血压与治疗前有统计学差异(P<0.05)。
3 讨 论
眩晕的诊断与治疗对众多医生而言,一直是个临床难题,近年来,随着理论普及和辅助检查技术的进步,绝大多数眩晕已能确诊,但由于眩晕的发生涉及神经科、耳鼻喉科和内科等众多领域,有些病理生理等基础问题至今仍未能明确,部分眩晕的病因在理论上尚难明确,从而在实践上带来了许多困难,西医治疗往往是局限于诊断水平及设备等因素,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加重了患者的经济及心理负担[3]。
中医对于眩晕的治疗经验丰富,在临床辨证分型中肝阳上亢的证型比较多见,中医病机在于肝肾亏虚为本,风火痰疲阻络为标,肝肾阴虚,肝阳上亢,上实下虚,即如《内经·素问》所论“血之与气并走于上”的病理变化[4]。因此,中医治疗的关键在于从整体上调节人体气血阴阳,使上亢之虚阳、上逆之气血下行,疏通经络气血,使患者重新恢复阴平阳秘、气血调畅的正常生理状态。
足浴属于中医外治之法,外治法是与内服药物治病相对而言的一种治病方法。外病外治,内病外治,大而言之,主要基于中医学的整体论学术思想。中医学认为,人体体表与内在脏腑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在机能上有着若干联系。中医药外治法具有副作用少,辨证用药结合局部用药,内治、外治相结合等特点。本研究运用中医中药足浴疗法治疗眩晕取得了满意的效果,对远期疗效尚需进一步观察。
参考文献
[1] 張淑萍,陈辉.中药浴足治疗原发性高血压38例[J].临床军医杂志,2005(01).
[2] 孙洪.自拟中药足浴方治疗难治性高血压63例疗效观察[J].中国实用乡村医生杂志,2005,12(6):25.
[3] 李士吉.化湿健脾合活血化瘀法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J].吉林中医药,2001(04).
[4] 江涛.天麻钩藤饮治疗高血压病的临床研究[J].中国民族民间医药,2009(02).
【关键词】 眩晕;平眩足浴方;中西医结合
文章编号:1004-7484(2014)-02-0716-02
眩晕的发生涉及神经科、耳鼻喉科和内科等众多领域,部分眩晕的病因在理论上尚难明确,因此给临床治疗带来了困难,中医眩晕中常见肝阳上亢证型,此证型发病时常合并头痛,恶心,对中药内服法不能耐受[1],本研究旨在研究中医外治法对肝阳上亢眩晕的疗效观察,注重观察指标的特异性、敏感性和稳定性,采用随机、对照的临床试验方法,观察平眩足浴方对肝阳上亢眩晕患者的症候及安全性指标等方面的影响,全面、客观地评价平眩足浴方治疗肝阳上亢眩晕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为治疗肝阳上亢眩晕提供新的思路,现将平眩足浴方治疗眩晕肝阳上亢证的临床观察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所有对象均为2011年——2013年间收入我科住院的属肝阳上亢证的眩晕患者,中医辨证诊断标准:参照1995年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医政司编制的《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2]制定如下:①头晕目眩,视物旋转,轻者闭目即止,重者如坐车船,甚则扑倒;②可伴恶心呕吐,耳鸣耳聋;③慢性起病逐渐加重,或急性起病,或反复发作;④有明确的肝阳上亢致眩晕症候:眩晕耳鸣,头痛且胀,易怒,失眠多梦,或面红目赤,口苦,舌边红,苔薄黄,或薄白,脉弦细或弦细数。通过掷币法将入选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治疗组42例,男28例,女14例;年龄最大80岁,最小46岁。治疗前血压平均170.5±5.2mmHg;对照组38例,男20例,女18例;最大75岁,最小46岁;治疗前血压平均172.5±5.1mmHg。经统计学检验,两组在年龄、性别、血压严重程度及眩晕症状等方面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
1.2 治疗方法 两组病人均按常规控制血压、血脂等基础治疗。并给予长春西汀注射液静点(每次20mg,每日1次),应注意勿使用对试验结果可能造成影响的药物。对照组:基础治疗方案+安慰剂沐足治疗。治疗组:基础治疗方案+平眩足浴方沐足治疗。安慰剂沐足洗剂药物组成:色素制剂100g,平眩足浴方药物组成:夏枯草30g,牛膝20g,茺蔚子15g,当归10g,红花10g,泽泻15g,草决明15g,莱菔子15g等。上两组药物制成3000m1左右温水浴剂。夏天水温控制在38-41℃,冬天水温控制在40-43℃,浸泡、外洗足部,沐足约20-30分钟为宜,忌时间过长,每日1次。治疗两个星期为一疗程,试验周期为一个疗程。
1.3 观察方法 ①每日浴足后2小时测血压一次;②疗效性观察。
1.4 疗效评定标准 参照2002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颁发的“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及《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眩晕的疗效评定标准制定。治愈:指眩晕完全消失,其它症状相应改善。好转:指眩晕减轻,其它症状可减轻或无变化。无效:指治疗前后眩晕无变化。
1.5 统计学方法 根据观察指标或数据的不同分别采用X2、t检查、方差分析等相应的统计学处理。
2 治疗结果
2.1 血压结果 见表1。治疗2周后,对照组与治疗前相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组血压与治疗前有统计学差异(P<0.05)。
3 讨 论
眩晕的诊断与治疗对众多医生而言,一直是个临床难题,近年来,随着理论普及和辅助检查技术的进步,绝大多数眩晕已能确诊,但由于眩晕的发生涉及神经科、耳鼻喉科和内科等众多领域,有些病理生理等基础问题至今仍未能明确,部分眩晕的病因在理论上尚难明确,从而在实践上带来了许多困难,西医治疗往往是局限于诊断水平及设备等因素,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加重了患者的经济及心理负担[3]。
中医对于眩晕的治疗经验丰富,在临床辨证分型中肝阳上亢的证型比较多见,中医病机在于肝肾亏虚为本,风火痰疲阻络为标,肝肾阴虚,肝阳上亢,上实下虚,即如《内经·素问》所论“血之与气并走于上”的病理变化[4]。因此,中医治疗的关键在于从整体上调节人体气血阴阳,使上亢之虚阳、上逆之气血下行,疏通经络气血,使患者重新恢复阴平阳秘、气血调畅的正常生理状态。
足浴属于中医外治之法,外治法是与内服药物治病相对而言的一种治病方法。外病外治,内病外治,大而言之,主要基于中医学的整体论学术思想。中医学认为,人体体表与内在脏腑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在机能上有着若干联系。中医药外治法具有副作用少,辨证用药结合局部用药,内治、外治相结合等特点。本研究运用中医中药足浴疗法治疗眩晕取得了满意的效果,对远期疗效尚需进一步观察。
参考文献
[1] 張淑萍,陈辉.中药浴足治疗原发性高血压38例[J].临床军医杂志,2005(01).
[2] 孙洪.自拟中药足浴方治疗难治性高血压63例疗效观察[J].中国实用乡村医生杂志,2005,12(6):25.
[3] 李士吉.化湿健脾合活血化瘀法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J].吉林中医药,2001(04).
[4] 江涛.天麻钩藤饮治疗高血压病的临床研究[J].中国民族民间医药,2009(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