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后进生教育是学校教育的永恒主题,后进生的转化工作是学校工作的一个重点也是难点,它的成败与否直接关系到整个学校的校风和学风。本文从初中后进生的形成原因以及相对应所采取的转化策略作了较深入的分析和探讨,希望对德育工作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关键词:初中后进生;成因;对策
后进生是教育教学过程中无法回避且需要解决的现实问题,他们无论是学业还是品德都与普通的学生有所不同,是最令教师操心的群体。但是每位教师心中都有一个底线,就是无论如何都不会放弃后进生的。要转化好后进生,就必须从他们的形成原因入手,找准本源,有的放矢,热情耐心,既要看到后进生的缺点,又要善于利用他们身上的“闪光点”作为转化的契机,采取灵活多样的措施,方能达到良好的转化效果。
一、后进生形成的原因
1.社会原因
(1)市场经济的负面影响,部分地方社会风气不正,道德水准下降,青少年失去了正确的价值观。现在农村中,不少青少年个人主义思想严重,在公德方面存在知行错位的现象;社会中恋爱、婚姻道德观念混乱,家庭责任感淡漠,讲排场,尽情吃喝玩乐等现象严重影响了青少年的价值取向。
(2)落后小群体的拉拢,社会小青年对在校生不良行为的影响。初中生喜欢交友,却又缺乏正确的是非判断观,尤其是留守学生等特殊学生缺乏监管,意志品质薄弱,盲目崇拜校内或社会上提供仿效的“榜样”,由此染上了抽烟、喝酒、打架等恶习。也有部分学生因为长期被欺凌想找靠山或被胁迫屈从于社会小群体而越走越远。
(3)不健康文化的侵蚀,危害到青少年的成长,尤其是初中生。影视、电脑、手机及网络的普及,给部分青少年虚拟情感走向极端创造了可能;商家为了吸引人们消费。在商业宣传等行为中不适度的夸张其说,使得一些价值观缺失的学生好吃懒做;暴力、色情、某些武打小说的内容也使得他们往不良的方向发展。
2.家庭原因
(1)农村父母的自身受教育水平较低,教育孩子的能力缺乏。有的家长热衷于赌博、嗜酒,甚至游手好闲,有的家长见识面狭窄,难以教育“见多识广”的子女。
(2)父母溺爱、迁就,纵容了部分青少年的不良行为。目前的初中生很多是独生子女或者二女结扎户,在家里从小到大都是被呵宠,这就养成了他们任性、自我、专横、懒惰的性格,有的父母甚至默许或包庇子女的错误行为,久而久之便发展成了不良行为。
(3)部分家长没有尽到监护人的职责,疏于管教和关心孩子,放任自由,敷衍应付,忽视教养,而有些家长整日忙于生计或外出打工,这部分家庭的隔代教育更是对青少年的成长产生不良影响。
3.学校原因
(1)过于注重学业成绩,品德教育重视力度不够。学校的品德教育尚未摆到正确的位置,一些学校由于花大力气抓学生的综合比率、升学率而放松品德教育,在这种情况下,他们很容易接受社会中道德不良影响。
(2)学习遭受挫折后,教师教育方法单一,使他们学习信心不足,甚至放弃了学业。初中生在学习上屡遭挫折后,心里最渴望的是理解和帮助,此时教师若嘲讽、责骂他们,无疑是把他们推向厌学的深渊,他们必然对学习丧失兴趣。时间一长,他们在行为上就会出现失控的现象,最终发展成具有学业和表现的双差生,甚至会以各种反常的行为与班集体对抗,更有甚者,部分后进生就会到社会上寻找自己的“价值存在”。
(3)部分教师不熟悉和不了解学生,教育方法不当或放弃教育的职责。有些老师对后进生缺乏感情,不了解他们为你的过去和现在。如他们的个性特点如何?尤其是他们有何心理需要?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所采取的教育方法不得当,没有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而是用简单粗暴的方法去对待,这样不仅问题没有得到解决,反而引起对立情绪。有的教师放弃教育职责,对后进生的成长漠不关心,熟视无睹。
(4)教育缺乏时代感。学校对学生的品德教育还是以“老经验”开展工作,缺乏时代感,出现了学校品德教育与学生品德发展不合拍的状况。德育教育针对性不强,系统性较弱,一般化的教育多,而个别、生动、细致的教育少,不能打动感染学生,自然就收不到良好的教育效果。
二、后进生转化的对策
后进生是一个特殊群体,教师必须正确认识他们,研究他们,用师爱感化他们的灵魂,通过悉心的关爱呵护他们的心灵,使其健康成长。那么如何转化好后进生呢?我认为主要应注意以下几点:
1.充满爱心,满腔热情是做好教育转化工作的基础
陶行知先生曾说过:“誰不爱学生,谁就不能教育好学生。”教师必须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培养后进生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必须坚持正面引导,切忌简单粗暴,以势压人。教育实践告诉我们,当学生感受到老师对自己的殷切期盼及无私帮助时,他们就会“亲其师而信其道”。
2.尊重信任,平等对待是转化后进生的关键
教师应深入到后进生中,了解、尊重、信任他们,逐步消除他们的疑虑心理和对抗情绪,唤起自尊心。在课堂上应对后进生多一些关注,多一份鼓励。要公平公正,急他们所急,想他们所想,用集体的温暖感化他们,帮助他们。
3.坚持正面教育,发现闪光点
教师要在帮助后进生克服缺点的同时,充分挖掘后进生的“亮点”,鼓励他们发扬优点,并对有进步的后进生及时给予表扬,树立他们的自信心,使其迎头赶上。我认为对于后进生而言,就算是一句简单的关心、鼓励的眼神也能加强师生间的情感交流,进而促进其学业的进步和品德的好转。
4.教师要树立正确的转化观念,创造成功的机会
教师要树立成功教育理念:期望—尊重―信心―因材施教—成功;要学会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后进生。在做后进生工作时,应多问些简单的问题,让他们充分发展自己的才能,充分展示长处,让他们充分体会成功的喜悦。教师应根据后进生实际情况帮助他们制定阶段性目标,引导他们明确触手可及的小目标,分层教育。班主任在挑选班干部时也应加以考虑,让他们也在集体中发挥作用,使他们有事可做并使他们获得成功的喜悦。
5.结对帮助,齐抓共管
教育不应该是单打独斗,而是要各方面形成教育的合力,学校应争取家长的支持与职能部门的配合,吸收社会力量对学生进行教育,建立“三位一体”的教育网络。另外,应给予他们“特殊”的帮助,实行“一带一”活动,选择一个优秀生和他们结对,进行点对点地帮助,促进后进生的转化。教师还可以个别辅导、社会实践等形式进行转化。
后进生的转化工作是一般要经历觉醒、好转、反复、稳定四个阶段。因此,在转化过程中,后进生如出现反复,是一种正常现象。俗语道:“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每位教师要有恒心与信心,应懂得“大目标,小步走”,用足够的热情温暖后进生,齐抓共管,做好后进生的转化工作。
(作者单位:福建省福鼎市第十七中学355200)
关键词:初中后进生;成因;对策
后进生是教育教学过程中无法回避且需要解决的现实问题,他们无论是学业还是品德都与普通的学生有所不同,是最令教师操心的群体。但是每位教师心中都有一个底线,就是无论如何都不会放弃后进生的。要转化好后进生,就必须从他们的形成原因入手,找准本源,有的放矢,热情耐心,既要看到后进生的缺点,又要善于利用他们身上的“闪光点”作为转化的契机,采取灵活多样的措施,方能达到良好的转化效果。
一、后进生形成的原因
1.社会原因
(1)市场经济的负面影响,部分地方社会风气不正,道德水准下降,青少年失去了正确的价值观。现在农村中,不少青少年个人主义思想严重,在公德方面存在知行错位的现象;社会中恋爱、婚姻道德观念混乱,家庭责任感淡漠,讲排场,尽情吃喝玩乐等现象严重影响了青少年的价值取向。
(2)落后小群体的拉拢,社会小青年对在校生不良行为的影响。初中生喜欢交友,却又缺乏正确的是非判断观,尤其是留守学生等特殊学生缺乏监管,意志品质薄弱,盲目崇拜校内或社会上提供仿效的“榜样”,由此染上了抽烟、喝酒、打架等恶习。也有部分学生因为长期被欺凌想找靠山或被胁迫屈从于社会小群体而越走越远。
(3)不健康文化的侵蚀,危害到青少年的成长,尤其是初中生。影视、电脑、手机及网络的普及,给部分青少年虚拟情感走向极端创造了可能;商家为了吸引人们消费。在商业宣传等行为中不适度的夸张其说,使得一些价值观缺失的学生好吃懒做;暴力、色情、某些武打小说的内容也使得他们往不良的方向发展。
2.家庭原因
(1)农村父母的自身受教育水平较低,教育孩子的能力缺乏。有的家长热衷于赌博、嗜酒,甚至游手好闲,有的家长见识面狭窄,难以教育“见多识广”的子女。
(2)父母溺爱、迁就,纵容了部分青少年的不良行为。目前的初中生很多是独生子女或者二女结扎户,在家里从小到大都是被呵宠,这就养成了他们任性、自我、专横、懒惰的性格,有的父母甚至默许或包庇子女的错误行为,久而久之便发展成了不良行为。
(3)部分家长没有尽到监护人的职责,疏于管教和关心孩子,放任自由,敷衍应付,忽视教养,而有些家长整日忙于生计或外出打工,这部分家庭的隔代教育更是对青少年的成长产生不良影响。
3.学校原因
(1)过于注重学业成绩,品德教育重视力度不够。学校的品德教育尚未摆到正确的位置,一些学校由于花大力气抓学生的综合比率、升学率而放松品德教育,在这种情况下,他们很容易接受社会中道德不良影响。
(2)学习遭受挫折后,教师教育方法单一,使他们学习信心不足,甚至放弃了学业。初中生在学习上屡遭挫折后,心里最渴望的是理解和帮助,此时教师若嘲讽、责骂他们,无疑是把他们推向厌学的深渊,他们必然对学习丧失兴趣。时间一长,他们在行为上就会出现失控的现象,最终发展成具有学业和表现的双差生,甚至会以各种反常的行为与班集体对抗,更有甚者,部分后进生就会到社会上寻找自己的“价值存在”。
(3)部分教师不熟悉和不了解学生,教育方法不当或放弃教育的职责。有些老师对后进生缺乏感情,不了解他们为你的过去和现在。如他们的个性特点如何?尤其是他们有何心理需要?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所采取的教育方法不得当,没有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而是用简单粗暴的方法去对待,这样不仅问题没有得到解决,反而引起对立情绪。有的教师放弃教育职责,对后进生的成长漠不关心,熟视无睹。
(4)教育缺乏时代感。学校对学生的品德教育还是以“老经验”开展工作,缺乏时代感,出现了学校品德教育与学生品德发展不合拍的状况。德育教育针对性不强,系统性较弱,一般化的教育多,而个别、生动、细致的教育少,不能打动感染学生,自然就收不到良好的教育效果。
二、后进生转化的对策
后进生是一个特殊群体,教师必须正确认识他们,研究他们,用师爱感化他们的灵魂,通过悉心的关爱呵护他们的心灵,使其健康成长。那么如何转化好后进生呢?我认为主要应注意以下几点:
1.充满爱心,满腔热情是做好教育转化工作的基础
陶行知先生曾说过:“誰不爱学生,谁就不能教育好学生。”教师必须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培养后进生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必须坚持正面引导,切忌简单粗暴,以势压人。教育实践告诉我们,当学生感受到老师对自己的殷切期盼及无私帮助时,他们就会“亲其师而信其道”。
2.尊重信任,平等对待是转化后进生的关键
教师应深入到后进生中,了解、尊重、信任他们,逐步消除他们的疑虑心理和对抗情绪,唤起自尊心。在课堂上应对后进生多一些关注,多一份鼓励。要公平公正,急他们所急,想他们所想,用集体的温暖感化他们,帮助他们。
3.坚持正面教育,发现闪光点
教师要在帮助后进生克服缺点的同时,充分挖掘后进生的“亮点”,鼓励他们发扬优点,并对有进步的后进生及时给予表扬,树立他们的自信心,使其迎头赶上。我认为对于后进生而言,就算是一句简单的关心、鼓励的眼神也能加强师生间的情感交流,进而促进其学业的进步和品德的好转。
4.教师要树立正确的转化观念,创造成功的机会
教师要树立成功教育理念:期望—尊重―信心―因材施教—成功;要学会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后进生。在做后进生工作时,应多问些简单的问题,让他们充分发展自己的才能,充分展示长处,让他们充分体会成功的喜悦。教师应根据后进生实际情况帮助他们制定阶段性目标,引导他们明确触手可及的小目标,分层教育。班主任在挑选班干部时也应加以考虑,让他们也在集体中发挥作用,使他们有事可做并使他们获得成功的喜悦。
5.结对帮助,齐抓共管
教育不应该是单打独斗,而是要各方面形成教育的合力,学校应争取家长的支持与职能部门的配合,吸收社会力量对学生进行教育,建立“三位一体”的教育网络。另外,应给予他们“特殊”的帮助,实行“一带一”活动,选择一个优秀生和他们结对,进行点对点地帮助,促进后进生的转化。教师还可以个别辅导、社会实践等形式进行转化。
后进生的转化工作是一般要经历觉醒、好转、反复、稳定四个阶段。因此,在转化过程中,后进生如出现反复,是一种正常现象。俗语道:“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每位教师要有恒心与信心,应懂得“大目标,小步走”,用足够的热情温暖后进生,齐抓共管,做好后进生的转化工作。
(作者单位:福建省福鼎市第十七中学355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