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玉米制种工程是从出苗到收获的全过程。抓好玉米制种工程的田间管理,对于发展农业生产,提供优质的玉米良种至关重要。程序是抓好隔离区、查苗补种、间苗、定苗、去杂、除草、铲趟、防虫、防病、追肥、灌水、花期预测等工作的同时,要彻底去雄,放好秋垄,促进成熟,预防霜冻,抓紧收获晾晒。田间管理主要的参照物是玉米种子叶龄,即按叶龄补苗、间苗、定苗、去杂、追肥、去雄、铲趟等。
关键词:玉米制种;田间管理;叶龄
中图分类号: S51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0432(2014)-02-37-1
1 隔离区设置
高秆作物150米隔离,矮秆作物或空间300米隔离。防止异质玉米花粉串花影响亲本纯度。
2 苗期管理
2.1 查苗补种
自交系出苗以后到放叶对缺苗段条的垄段及时催芽坐水移栽。移栽以幼苗4~5叶移栽为好,为防止水分蒸发可去掉一部分叶片。在阴天、雨后、晴天下午进行,最好带土移栽、浇水移栽。
2.2 间苗、定苗、留苗
当幼苗2~3片叶(出苗5~7天),间苗去病苗、小苗、大苗、弱苗、多余苗和杂株苗,留均匀整齐具有品种特性壮苗。4~5叶龄时定苗。留苗采用“相对稀植法”留苗。也叫合理稀植法。早间苗留匀苗,最迟不宜超过5叶龄,株距可根据品种特征定,一般4.5株/米(60厘米垄),5.5株/米(70厘米垄),防止二乙苗、三类苗。使株数×穗数×粒重三者乘积达到最佳组合,苗齐苗壮。
2.3 去杂株
田间去杂去劣以不同植株长势、长相、叶形、叶色、叶鞘颜色、株高等为差异去掉杂株。一般2~3叶龄铲头遍地去一次;4~5叶龄铲二遍地去二次;5~6铲三遍地,追肥前去第三次;去雄前去杂第四次。花期以株高、茎秆粗细、叶片数及上冲程度,花药色,花丝色,分枝多少去杂株率不能超过0.2‰,最后收获和脱粒再去一次,根据穗型、粒型、粒色、轴色去杂。合理选择玉米植株,防止基因流失。
3 中耕除草
3.1 铲地
2~3叶铲头遍,5~6叶铲二遍接着铲三遍。及时锄地灭草,减少土壤养分无效消耗。
3.2 趟地
趟地标准是头遍深,二遍浅,三遍不伤根(浅)。趟地在玉米制种铲地之后进行,一般铲一遍趟一遍,头遍深不培土,二遍趟平头垄,三遍拿大垄。洼地也可一铲四趟,也有打除草剂一铲二趟的,可有效防止玉米制种倒伏。
4 肥水管理
4.1 追肥
玉米制种追肥要看种地时的投肥量,要想使玉米营养体增大,减少籽粒败育,施肥要“前重后轻”。例如:底肥农家肥35立方米/公顷、二铵150公斤、钾肥50公斤,顶浆打垄时施入,当小苗长至5~6叶龄,水根(侧根)长出时,追尿素150公斤/公顷或硝铵400公斤/公顷。否则,高肥地2/3追肥,中肥地1/2追肥,追肥时距玉米基部6~10厘米、深5~10厘米。使用玉米专用肥,一炮轰则不追肥。制种玉米生育后期脱肥地块可喷洒叶面肥,尿素0.1%或磷酸二氢钾0.2%喷施,防早衰。
4.2 灌水
可采用漫灌或喷灌,有条件滴灌。玉米种子是喜水作物,从种子发芽、出苗到成熟的一生,除蹲苗时期外,需水较大,灌水要结合玉米生育期各个阶段进行。一般干旱地区灌水5~7次,10天为一周期。生产1公斤玉米籽粒需水0.63立方米,一株玉米旺盛期昼夜耗水1.5~3.5公斤。玉米制种灌浆期不能缺水,否则减产20%以上。总之浇水本着看天、看地、看庄稼、看水源的原则。
5 病虫害防治
苗期防白化苗,用硫酸锌0.3%溶液打2~3次。大小斑病用7%代森锰锌500~1000倍液5~7天打一次,连续2~3次。6月中下旬到7月上旬,粘虫时有发生,可用50%敌敌畏乳油1000倍喷雾防治,把粘虫消灭在3龄之前。玉米螟可放赤眼蜂防治。
6 花期管理
6.1 调花期
种子生长发期选择田间有代表性亲本,观察幼穗分化大小:父本略小于母本穗。或看母本植株叶片数父本应少于母本1~2片叶。否则就要调节使之花期相遇。可采用偏管肥水、断根或化控技术,如植物生长调节剂赤霉素0.01‰溶液加1%尿素生长期喷施促生育期提前。
6.2 去雄
当母本行发现第一株雄穗已抽出顶叶1/4时,即刚露头,开始带1~2片叶去雄。不能带太多叶,保护玉米制种棒三叶。要及时、彻底、干净拔出。一天一次风雨不误,到剩余5%时一次性拔完,一般15天左右结束。拔下的雄穗要带出制种区外或就地掩埋,以免花粉飘移串花。玉米种子带叶去雄具有周期短、省工、提前吐丝、改变养分分配方向等优点。
6.3 人工辅助授粉促早熟、防秋霜
上午9、10点钟轻轻摇动父本帮助授粉。放秋垄、拔大草、乳熟末期站秆扒皮或成熟前15天打AD型脱水剂60~80毫升/亩促早熟。玉米种子秋霜前基本成熟,基叶没有干枯,乳熟末期,一般含水25%左右,这时应及时早收,以免把玉米种子胚芽冻破,失去生命力。特别是M17、C8605等做亲本不抗冻品种更应注意。
7 收获、晾晒
收获可用收割机收后晾晒。方式可采用站秆扒皮、吊挂、“炸药包式”高茬晾晒、小网袋装、平房顶、平地铺、栈子装仓等。降水前快后慢,3~7天翻一次,一般7天平均降一个水,11月末即可结束。晾晒注意防雨、防鼠、防掉穗损失,放在通风透光处,地点宜高不宜低。
作者简介:李一萍,长春市农业科学院,助理农艺师,研究方向:农技推广。
关键词:玉米制种;田间管理;叶龄
中图分类号: S51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0432(2014)-02-37-1
1 隔离区设置
高秆作物150米隔离,矮秆作物或空间300米隔离。防止异质玉米花粉串花影响亲本纯度。
2 苗期管理
2.1 查苗补种
自交系出苗以后到放叶对缺苗段条的垄段及时催芽坐水移栽。移栽以幼苗4~5叶移栽为好,为防止水分蒸发可去掉一部分叶片。在阴天、雨后、晴天下午进行,最好带土移栽、浇水移栽。
2.2 间苗、定苗、留苗
当幼苗2~3片叶(出苗5~7天),间苗去病苗、小苗、大苗、弱苗、多余苗和杂株苗,留均匀整齐具有品种特性壮苗。4~5叶龄时定苗。留苗采用“相对稀植法”留苗。也叫合理稀植法。早间苗留匀苗,最迟不宜超过5叶龄,株距可根据品种特征定,一般4.5株/米(60厘米垄),5.5株/米(70厘米垄),防止二乙苗、三类苗。使株数×穗数×粒重三者乘积达到最佳组合,苗齐苗壮。
2.3 去杂株
田间去杂去劣以不同植株长势、长相、叶形、叶色、叶鞘颜色、株高等为差异去掉杂株。一般2~3叶龄铲头遍地去一次;4~5叶龄铲二遍地去二次;5~6铲三遍地,追肥前去第三次;去雄前去杂第四次。花期以株高、茎秆粗细、叶片数及上冲程度,花药色,花丝色,分枝多少去杂株率不能超过0.2‰,最后收获和脱粒再去一次,根据穗型、粒型、粒色、轴色去杂。合理选择玉米植株,防止基因流失。
3 中耕除草
3.1 铲地
2~3叶铲头遍,5~6叶铲二遍接着铲三遍。及时锄地灭草,减少土壤养分无效消耗。
3.2 趟地
趟地标准是头遍深,二遍浅,三遍不伤根(浅)。趟地在玉米制种铲地之后进行,一般铲一遍趟一遍,头遍深不培土,二遍趟平头垄,三遍拿大垄。洼地也可一铲四趟,也有打除草剂一铲二趟的,可有效防止玉米制种倒伏。
4 肥水管理
4.1 追肥
玉米制种追肥要看种地时的投肥量,要想使玉米营养体增大,减少籽粒败育,施肥要“前重后轻”。例如:底肥农家肥35立方米/公顷、二铵150公斤、钾肥50公斤,顶浆打垄时施入,当小苗长至5~6叶龄,水根(侧根)长出时,追尿素150公斤/公顷或硝铵400公斤/公顷。否则,高肥地2/3追肥,中肥地1/2追肥,追肥时距玉米基部6~10厘米、深5~10厘米。使用玉米专用肥,一炮轰则不追肥。制种玉米生育后期脱肥地块可喷洒叶面肥,尿素0.1%或磷酸二氢钾0.2%喷施,防早衰。
4.2 灌水
可采用漫灌或喷灌,有条件滴灌。玉米种子是喜水作物,从种子发芽、出苗到成熟的一生,除蹲苗时期外,需水较大,灌水要结合玉米生育期各个阶段进行。一般干旱地区灌水5~7次,10天为一周期。生产1公斤玉米籽粒需水0.63立方米,一株玉米旺盛期昼夜耗水1.5~3.5公斤。玉米制种灌浆期不能缺水,否则减产20%以上。总之浇水本着看天、看地、看庄稼、看水源的原则。
5 病虫害防治
苗期防白化苗,用硫酸锌0.3%溶液打2~3次。大小斑病用7%代森锰锌500~1000倍液5~7天打一次,连续2~3次。6月中下旬到7月上旬,粘虫时有发生,可用50%敌敌畏乳油1000倍喷雾防治,把粘虫消灭在3龄之前。玉米螟可放赤眼蜂防治。
6 花期管理
6.1 调花期
种子生长发期选择田间有代表性亲本,观察幼穗分化大小:父本略小于母本穗。或看母本植株叶片数父本应少于母本1~2片叶。否则就要调节使之花期相遇。可采用偏管肥水、断根或化控技术,如植物生长调节剂赤霉素0.01‰溶液加1%尿素生长期喷施促生育期提前。
6.2 去雄
当母本行发现第一株雄穗已抽出顶叶1/4时,即刚露头,开始带1~2片叶去雄。不能带太多叶,保护玉米制种棒三叶。要及时、彻底、干净拔出。一天一次风雨不误,到剩余5%时一次性拔完,一般15天左右结束。拔下的雄穗要带出制种区外或就地掩埋,以免花粉飘移串花。玉米种子带叶去雄具有周期短、省工、提前吐丝、改变养分分配方向等优点。
6.3 人工辅助授粉促早熟、防秋霜
上午9、10点钟轻轻摇动父本帮助授粉。放秋垄、拔大草、乳熟末期站秆扒皮或成熟前15天打AD型脱水剂60~80毫升/亩促早熟。玉米种子秋霜前基本成熟,基叶没有干枯,乳熟末期,一般含水25%左右,这时应及时早收,以免把玉米种子胚芽冻破,失去生命力。特别是M17、C8605等做亲本不抗冻品种更应注意。
7 收获、晾晒
收获可用收割机收后晾晒。方式可采用站秆扒皮、吊挂、“炸药包式”高茬晾晒、小网袋装、平房顶、平地铺、栈子装仓等。降水前快后慢,3~7天翻一次,一般7天平均降一个水,11月末即可结束。晾晒注意防雨、防鼠、防掉穗损失,放在通风透光处,地点宜高不宜低。
作者简介:李一萍,长春市农业科学院,助理农艺师,研究方向:农技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