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NBA比赛好看,就连我这个对体育运动丝毫没兴趣的人,也爱瞄两眼。不过,依我看,它的精彩程度跟裁判时不时的手下留情也有一定关系—如果裁判死抠一些可判可不判的小犯规,动不动就吹哨,那么恐怕就少了很多行云流水般的配合场景。
说起来,京东、苏宁易购和国美面临的情况有点类似,不同的是,它们显然遇到了一个严厉的裁判。
发改委最近警告了这三家电子商务公司,要求后者道歉并接受处罚。原因是,它们在8月中旬开展的促销大战涉嫌“价格欺诈”。这三家公司的确打得挺热闹,先是刘强东放出话来,要搞“零毛利”促销。言毕,苏宁当日的股价下跌了7%。苏宁易购不得不高调加入价格战中来,国美也紧随其后。
发改委说价格欺诈确实也没说错,三家公司也确实存在“促销价高于原价、未完全履行价格承诺、用独家销售的产品进行比价”等问题。不过,在折扣季逛过商场的人都知道,商家在降价时总是掺杂着类似的小伎俩。其实熟悉刘强东风格的人会自觉性地对他的承诺打一个折扣,这次促销更像是一次电商向传统家电卖场挑衅的行为,后者在大家电这个领域也已经完全失守了,看一看苏宁和国美的财报就能意识到这一点。
这三个巨头你争我夺的促销架势成功吸引到了大批消费者和围观者。也许是拉开的阵仗太醒目,发改委的反应看起来更激烈,这个部门派出了4个工作组,对三家公司以及反映相关情况的一淘网派驻调查,于是得出了欺诈的结论。
这本来是一种市场化的行为,该由消费者来控制局面,如果消费者投诉,那么相关部门来厘清责任、认定处罚都属正常,但更多时候这属于“可管可不管”的范畴。到了让人挨警告和罚款这个份儿上,大战的味道就全变了。严格意义上来说,发改委当然可以管,只是管的理由并不是那么充分。在发改委的权责说明中,写得很明确:负责制定和调整少数重要商品价格和收费标准,并依法查处价格违法行为和价格垄断行为。但近些年,发改委在微观层面管得细而广泛,有些商品显然并不是什么会影响到宏观经济运行的“少数重要商品”。
这也导致了大量的新问题的产生,权力在一些比较模糊的边界上被逐步放大。像发改委提到的京东并没有遵守零利润率的事情,显然并不属于行政机构的管理范畴。京东不是上市公司,它的利润率到底是多少是无法说清楚的一件事—刘强东自己说亏8%,外界却计算京东至少赚4%,发改委拿着这个数据去责问企业并没有任何实际意义,也使自己处于一种尴尬境地。市场总会出现一些新情况、新问题,对于公共管理者来说,发现异常并掌握情况,多观察而谨言慎行更合适,而不是急着划范围。
政府给企业一些自由度并不是什么坏事,这不意味着对它们的错误放任不管,而是管得更合理、合法,有意义。懂得拿捏尺度的管理者才是聪明的管理者。
就发改委这个职能部门本身而言,也存在着很多改革的必要性。它在角色上与计划经济时代的计委很类似,从宏观经济到微观经济,从财政政策、货币政策和土地政策,到粮食、气候及能源,从农产品、物流到高新技术,从价格控制到垄断再到进出口配额及投资审批,它什么都能管,因此得了一个小国务院的称号。
实际上,为了避免管得过细、过死,以及多头交叉管理,政府已经合并了许多职能相近的部门,进行了大部制改革。但却形成了类似发改委这种超级大部委的角色,它们被赋予了过多的职责,实际作用却有限—就像经济学家陈志武所说的:它们并不能促进中国经济的发展,因为它们只有行使权力的冲动,却没有被问责的机制。
说起来,京东、苏宁易购和国美面临的情况有点类似,不同的是,它们显然遇到了一个严厉的裁判。
发改委最近警告了这三家电子商务公司,要求后者道歉并接受处罚。原因是,它们在8月中旬开展的促销大战涉嫌“价格欺诈”。这三家公司的确打得挺热闹,先是刘强东放出话来,要搞“零毛利”促销。言毕,苏宁当日的股价下跌了7%。苏宁易购不得不高调加入价格战中来,国美也紧随其后。
发改委说价格欺诈确实也没说错,三家公司也确实存在“促销价高于原价、未完全履行价格承诺、用独家销售的产品进行比价”等问题。不过,在折扣季逛过商场的人都知道,商家在降价时总是掺杂着类似的小伎俩。其实熟悉刘强东风格的人会自觉性地对他的承诺打一个折扣,这次促销更像是一次电商向传统家电卖场挑衅的行为,后者在大家电这个领域也已经完全失守了,看一看苏宁和国美的财报就能意识到这一点。
这三个巨头你争我夺的促销架势成功吸引到了大批消费者和围观者。也许是拉开的阵仗太醒目,发改委的反应看起来更激烈,这个部门派出了4个工作组,对三家公司以及反映相关情况的一淘网派驻调查,于是得出了欺诈的结论。
这本来是一种市场化的行为,该由消费者来控制局面,如果消费者投诉,那么相关部门来厘清责任、认定处罚都属正常,但更多时候这属于“可管可不管”的范畴。到了让人挨警告和罚款这个份儿上,大战的味道就全变了。严格意义上来说,发改委当然可以管,只是管的理由并不是那么充分。在发改委的权责说明中,写得很明确:负责制定和调整少数重要商品价格和收费标准,并依法查处价格违法行为和价格垄断行为。但近些年,发改委在微观层面管得细而广泛,有些商品显然并不是什么会影响到宏观经济运行的“少数重要商品”。
这也导致了大量的新问题的产生,权力在一些比较模糊的边界上被逐步放大。像发改委提到的京东并没有遵守零利润率的事情,显然并不属于行政机构的管理范畴。京东不是上市公司,它的利润率到底是多少是无法说清楚的一件事—刘强东自己说亏8%,外界却计算京东至少赚4%,发改委拿着这个数据去责问企业并没有任何实际意义,也使自己处于一种尴尬境地。市场总会出现一些新情况、新问题,对于公共管理者来说,发现异常并掌握情况,多观察而谨言慎行更合适,而不是急着划范围。
政府给企业一些自由度并不是什么坏事,这不意味着对它们的错误放任不管,而是管得更合理、合法,有意义。懂得拿捏尺度的管理者才是聪明的管理者。
就发改委这个职能部门本身而言,也存在着很多改革的必要性。它在角色上与计划经济时代的计委很类似,从宏观经济到微观经济,从财政政策、货币政策和土地政策,到粮食、气候及能源,从农产品、物流到高新技术,从价格控制到垄断再到进出口配额及投资审批,它什么都能管,因此得了一个小国务院的称号。
实际上,为了避免管得过细、过死,以及多头交叉管理,政府已经合并了许多职能相近的部门,进行了大部制改革。但却形成了类似发改委这种超级大部委的角色,它们被赋予了过多的职责,实际作用却有限—就像经济学家陈志武所说的:它们并不能促进中国经济的发展,因为它们只有行使权力的冲动,却没有被问责的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