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为客观地反映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对区域涉外经济主体的影响,笔者就这一专题展开调查。本文从价格成本、外汇收支、风险管理和来华投资四个方面简述了汇率改革对海南省涉外经济主体的影响,对人民币汇率未来走势做了预测,并就应对汇率改革规避风险提出建议。
关键词:汇率改革;涉外经济;影响分析
中图分类号:F1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9031(2007)10-0043-04
一、样本的选择
2005年7月21日,我国正式启动了人民币汇率机制弹性化改革(简称“汇改”),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汇改”两年来。人民币升值达9%,并有加速态势。“汇改”对海南省涉外企业及个人有哪些影响?其程度多大?各经济主体对汇率走势的预期情况如何?针对这些问题,我分局按照总局部署,采取问卷调查、实地走访、召开座谈会等方式组织了专题调查。
为充分体现样本企业的典型性,考虑到不同类型企业对“汇改”应对措施存在较大差异,因此,在样本的选取中采用了分层等距抽样法。将调查总体按经济性质、所属行业、经济类型、规模大小和贸易方式等多个分层标志分为若干组,确定每个组别抽取的样本个数,将每个组别的企业按收付总量排列,按比例等距共选择130家企业作为调查样本(见表1)。
从资本性质看,中资企业占比达44.62%,外商投资企业占29.23%;从行业看,样本企业涉足13个行业,纺织服装行业和其他行业占比较大,分别为23.08%和33.85%:按控股性质看,以民营企业和其他类型为主,所占比重分别为33.85%和58.46%;从对外贸易类型看,生产型和专业外贸企业分别占33.85%和49.23%;从外贸业务类型看,则以出口业务为主,占比达50.77%;从对外贸易方式看,以一般贸易为主,占83.07%;从年进出口规模看,以小型企业为主,1000万美元以下占78.46%。
考虑到样本个人的特殊性,采用分层随机抽样法对样本个人进行选取。先将调查总体按辖内外汇指定银行的业务范围大小分成若干子总体,确定每个子总体应抽取的样本个数,再在每个子总体中采用随机抽样法抽取一定量的个体作为样本。调查问卷通过辖内各外汇指定银行发放300份,收回有效问卷271份。个人样本包括各类企业员工、个体户、农民、学生、军人及退休人员等。分布较均衡。
二、样本分析
经过对调查问卷数据和实地调查情况的汇总与分析,笔者认为“汇改”对海南省涉外经济主体的影响主要表现在进出口商品价格、贸易收支、劳务收支、对华投资和风险管理等五个方面:
(一)价格成本:出口商品价格小幅上扬,进口商品价格基本不变
在出口方面,46%的样本企业出口产品价格有所提高,40%的企业出口产品价格基本不变,小幅下降的占14%。在进口方面,样本企业进口产品价格基本不变的占52.08%,有所提高的占31.25%,且提高幅度大都在3%以上,下降的仅16.67%,其幅度基本保持在3%以内。总体看来,出口企业因出口产品价格上升成本提高利润减少;进口企业价格变动小影响不大;以租赁形式经营企业(如海航)因人民币升值而获利,效益趋好。
(二)贸易收支:运行状况良好,波动较小
1、“汇改”后进出口贸易稳中有升。2006年海南省进出口贸易总额285000万美元,同比增长9.8%。其中,出口138000万美元,同比增长34.5%;进口147000万美元,同比下降6.3%。2007年1-6月份海南省进出口贸易总额164000万美元,同比增长29.01%。其中,出口64200万美元,进口99800万美元,同比分别增长6.13%和49.81%。除2006年2、3月份m口发生大额变动外,“汇改”后进出口均呈现稳中有升的走势(见图1)。
2、企业出口收入有增有减,幅度均较大,人民币汇率变化成为影响企业出口变动的最主要因素。“汇改”后出口收入增加3%以上的企业占27.66%。减少3%以上的占26.77%,基本不变的占25.53%。对于出口变动最主要的影响因素,34.29%的企业认为是人民币汇率变化。22.86%的企业认为是出口退税政策调整,15.71%的企业认为是国际市场需求变化,12.86%的认为是原材料价格变化,以及设限特保等贸易壁垒、国内同业竞争和其它等原因造成。
企业进口支出有所上升,国内市场需求变化则是影响进口变动的第一要素。“汇改”后进口支出提高的样本企业占46.94%,其中。73.91%的进口支出提高的幅度在3%以上;基本不变的占34.69%;进口支出下降的占18.37%。32.35%的样本企业认为导致进口变动最主要的因素是国内市场需求变化,30.88%的样本企业认为是人民币汇率改革,10.29%的认为是进口配额,14.71%的认为是进口产品价格变化,11.77%的则认为是除此以外的其他因素所致。
(三)劳务收支:个人外汇收支形式单一
调查显示,“侨汇”在个人外汇收入主要来源中占64.21%,所占比重远高于其它来源渠道。其后依次是:“工资收入”、“境内投资收益”、“外贸收益”和“境外投资收益”,所占比重分别为12.55%、7.75%、7.38%和2.58%(此项可多选,所以比例之和超过100%)。49.44%的被调查人员选择结汇为外汇收入处置的主要方式,外汇收入结汇后用于日常生活开支的占46.86%,位居各项开支之首。用于人民币存款占29.52%。32.10%的个人则选择外汇储蓄。截至2007年6月,由于人民币升值预期,涉外经济主体持汇意愿减弱,致使全省外汇存款下降。外汇贷款有所增长。6月末,全省外汇存款余额52655万美元,比年初减少7039万美元。其中,居民个人存款24031万美元,比年初减少2648万美元。
(四)来华投资:变化不大,影响较小
调查显示:78.57%的样本外资企业对华投资没有发生变化,14.29%的对华投资增资,7.14%的设立新企业。没有发生变化的占近八成,可以认为外资企业对华投资基本没有变化。样本外资企业认为影响其投资决策的因素依次为:经济增长前景57.14%,税收57.14%,生产成本50%,汇率42.86%,产业结构28.57%,其他7.14%(此项可多选,所以比例之和超过100%)。可见,汇率对外资企业对华决策影响程度不是首要因素,并且,汇率变动对企业来说是不可控因素。与此同时,63.16的样本外资企业资本金结汇用作经营性支出的占63.16%,除此之外用作诸如转作人民币存款、购置建筑物等房地产投资、投资股票市场及其他用途的仅占36.84%。可见,经营性支出是企业资本金结汇最大用途,与“汇改”前结汇支出 变化不大。2007年上半年,在外商直接投资总体下滑的情况下,全省资本金收入继续大幅度增长,且结汇率也维持在较高水平。1-6月,直接投资收入29188万美元,同比下降3.85%。其中,投资资本金收入25296万美元,同比增长34.91%,外商投资资本金结汇27995万美元,结汇率达110.66%,超出当期资本金收入。
(五)风险管理:意识增强,方式多样
1、质优价廉成为应对风险的第一视角。问卷显示:样本企业采用重新谈判产品价格的占52.31%,降低原材料、生产成本的占44.62%,提高产品档次措施应对汇率风险的占41.54%,降低劳动力成本的占26.15%(此项可多选,所以比例之和超过100%)。“汇改”后,从改善自身产品人手是诸多涉外企业应对风险的第一视角,诸如,增持外汇净负债、增加内销比重及运用避险工具等应对措施仅占其中很小比重。
2、针对汇率预期有意识变动对外收付方式,并与其人民币升值预期相关性较大。“汇改”后,52.31%的样本企业有意识增加“后TT”收付方式,43.08%的有意识增加“出口预收”作为对外收付方式,2006年全省预收货款2313万美元,同比增长26.69%。2007年1-6月年全省预收货款1718万美元,同比增长27.12%;其他依次为:“90天以上延付”方式占21.54%,“进口预付”方式占20.00%,“远期信用证”方式占13.85%及“其他”方式占7.69%(此项可多选,所以比例之和超过100%)。同时36.92%的企业有意识减少"90天以上延付”作为对外收付方式,33.84%的企业有意识减少“进口预付”收付方式。可见。企业在预期人民币升值的情况下,增加出口预收及减少进口预付对企业来说利大于弊。企业减少“90天以上延付”收付方式,表明众多涉外企业对未来较长期汇率变化难以切实把握,缺乏理性预期。从企业增加“后TT”收付方式可以看出,多数涉外企业还是以安全性作为第一要素,汇率风险次之。
3、处置外汇贷款操作“以不变应万变”。调查显示:71.43%的样本企业处置外汇贷款的操作基本不变,延期偿还的占11.43%,提前偿还的占8.57%,增持外汇贷款(外汇负债)的占8.57%,没有样本企业减持外汇贷款(外汇负债)。说明众多企业对未来汇率浮动没有较为明确的预期,针对处置外汇贷款中存在的风险采取以不变应万变的保守态度。
4、即期结汇成为众多涉外经济主体规避风险首选方式。在人民币预期升值的情况下,55.00%的样本企业处置外汇收入方式为即期结汇,进口付汇外汇处置方式其次,占16.25%:仅28.85%的样本企业采用诸如远期结汇、保留外汇及其他外汇处置方式。同样,“结汇”也是个人外汇收入处置首要方式,占比49.45%,“外汇储蓄”次之,占32.10%。其他处置方式依次为:“外汇理财”、“外汇买卖”和“其他”,所占比重分别为14.39%、8.12%和7.75%(此项可多选。所以比例之和超过100%)。
三、海南省涉外企业应对汇改规避风险的建议措施
针对目前涉外经济主体对“汇改”政策较为陌生,多数经济主体对汇率风险认识不足,预期缺乏足够理性,应对措施相对消极和手段较为落后的主要问题,我们认为在应对“汇改”规避风险中的建议措施是:
(一)加大政策宣传,树立外汇风险防范意识
在当前国际形势多变,汇率预期欠理性的环境中,加大外汇政策宣传力度,正确引导人民币汇率预期,更好的规避风险而发展壮大自身,才能在国际经济大潮中占有一席之地。外汇管理部门和外汇指定银行肩负为涉外经济主体提供金融服务和帮助企业树立外汇风险管理意识的责任。
首先,帮助企业了解它所面临的全部风险,树立风险管理意识。由于企业习惯于以往金融风险相对较小的金融市场环境,对汇率风险认识不足。多数企业把提高自身产品成本和产品质量作为应对“汇改”风险的第一视角,对于外汇贷款操作则采用以不变应万变的观念。对外收付方式也没有长远理性的视野,对待“汇改”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也就难免出现观望行事的消极行为。因此,要加大外汇政策和汇率风险的宣传教育力度,使企业意识到外汇风险存在于一切对外经济活动中。只要发生外汇收支,必然会面临汇率风险,但风险敞口究竟有多大,则需要加以严格计算,以此来确定需要付出多少成本来管理这些风险。企业应牢固树立“不承担未经计算的风险”这一理念,有效管理风险。其次,帮助企业意识到风险管理成本是一种经营成本。风险无处不在。对于企业而言,风险在事前表现为不确定性,事后表现为损失,风险管理就是减少损失。如果对风险加以管理,风险是可以转化的。在付出一定成本的前提下,风险是可以被锁定的。因此,企业应将风险管理成本作为一种经营成本。银行应了解企业需求,把竭诚为企业服务作为开拓业务领域的基础和银行寻求新利润的增长点,而不要在银行间打价格战。而是更多地关注宏观经济运行判断外币的走势,提升业务水平,以优质服务争取客户。再次,企业面临各种风险,最擅长承担的是经营风险,所有应该鼓励企业承担自己所擅长的风险,而规避其他风险。企业应当在自己最擅长的领域争取更多的经营利润,而不能靠避险来获利。同时,银行在开发新产品时要重视风险揭示,规范合同管理,要针对不同的企业设计不同的产品组合才能满足企业的需求,帮助企业规避汇率风险。
(二)理性看汇率预期,科学选择避险工具
在调查样本企业中,纺织服装、机械设备制造、电子信息及其他行业对未来人民币汇率变化缺乏足够的理性预期,升贬波动幅度很大。将会直接影响企业“汇改”后相关措施政策的制定和实施,进而影响到企业的经济效益。个人对未来汇率预期变化较为混乱。甚至出现对于未来人民币汇率贬值预期,与当前人民币汇率一直处于升值状态很不相符。因此,理性看待汇率预期,加强新型避险工具的推广力度。才能在变幻莫测、险象环生国际市场中应对各种汇率风险,抓住机遇,迎接挑战,保持强有力的竞争优势,从而得到更加稳健的发展。科学选择避险工具是当前新形势下应对“汇改”规避风险的重要措施。
要着眼于“一篮子”货币,做出正确决策。一是预测汇率走势,选择合理币种以获取收益。选择对人民币将有较大升值的货币作为出口的结算货币可兑换成更多的人民币,选择对人民币有较大贬值的货币作为进口或对外投资的结算货币,可相应地少支出人民币。二是进行多元化操作,有效规避风险。一种货币汇率可能有大幅度波动,多种货币汇率上下变动却可以相互抵消。在对外贸易中着眼“一篮子”货币,按照汇率走势和贸易形势,建立一定的货币组合,就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减小外汇风险。三是运用金融衍生工具进行套期保值,有效规避外汇风险。在外汇市场上有许多金融衍生工具,如即期外汇交易、远期外汇交易、外汇掉期交易、外汇期货交易和外汇期权交易等可以进行套期保值,也可以在货币市场进行套期保值。外币应收票据贴现、外币应收账款让售等工具也可以用来转移外汇风险。上述措施的综合运用,将有效规避本币升值带来的外汇风险。
(三)改进结算方式,降低外汇经营成本
“汇改”两年来,海南省多数企业进出口贸易、对外收付方式、外汇贷款操作及外汇收入处置方式变化不大,应对措施相对消极,这对防范汇率风险很不利。面对汇率预期上升的趋势,企业可通过改进结算方式来降低外汇交易费用。一是净额结算。若双方在一段时间内有多笔贸易往来,就不需要每笔业务都逐一进行结算,而可以将各笔应收应付账款相互冲抵、划转,仅支付最后余下的净额。这样,双方所需兑换和支付的货币额就减少了,即使汇率有所变动,也只有净额部分受到影响。如果贸易伙伴互有往来且信誉良好,则可以考虑净额结算的办法,减少汇兑成本与风险。二是配对管理。若某单位收到一笔外汇又同时要支付同种外汇,就不必把它们换成人民币,而可以直接将收到的外汇用于支付,减少汇兑成本,回避汇率波动的影响。在安排款项收付时,可以统筹考虑将币种、金额相近的款项安排在相近时间结算。若交易中涉及两种货币。而这两种货币之间有稳定的汇率关系,也可以运用配对手段。三是提前或错后结汇。预期外币将升值时,努力提高进度款前期支付比例,或者在到期日前就支付全部款项,以避免外币继续升值带来更大损失;预期贬值时,就可以考虑延期到外币贬值后再支付。
关键词:汇率改革;涉外经济;影响分析
中图分类号:F1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9031(2007)10-0043-04
一、样本的选择
2005年7月21日,我国正式启动了人民币汇率机制弹性化改革(简称“汇改”),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汇改”两年来。人民币升值达9%,并有加速态势。“汇改”对海南省涉外企业及个人有哪些影响?其程度多大?各经济主体对汇率走势的预期情况如何?针对这些问题,我分局按照总局部署,采取问卷调查、实地走访、召开座谈会等方式组织了专题调查。
为充分体现样本企业的典型性,考虑到不同类型企业对“汇改”应对措施存在较大差异,因此,在样本的选取中采用了分层等距抽样法。将调查总体按经济性质、所属行业、经济类型、规模大小和贸易方式等多个分层标志分为若干组,确定每个组别抽取的样本个数,将每个组别的企业按收付总量排列,按比例等距共选择130家企业作为调查样本(见表1)。
从资本性质看,中资企业占比达44.62%,外商投资企业占29.23%;从行业看,样本企业涉足13个行业,纺织服装行业和其他行业占比较大,分别为23.08%和33.85%:按控股性质看,以民营企业和其他类型为主,所占比重分别为33.85%和58.46%;从对外贸易类型看,生产型和专业外贸企业分别占33.85%和49.23%;从外贸业务类型看,则以出口业务为主,占比达50.77%;从对外贸易方式看,以一般贸易为主,占83.07%;从年进出口规模看,以小型企业为主,1000万美元以下占78.46%。
考虑到样本个人的特殊性,采用分层随机抽样法对样本个人进行选取。先将调查总体按辖内外汇指定银行的业务范围大小分成若干子总体,确定每个子总体应抽取的样本个数,再在每个子总体中采用随机抽样法抽取一定量的个体作为样本。调查问卷通过辖内各外汇指定银行发放300份,收回有效问卷271份。个人样本包括各类企业员工、个体户、农民、学生、军人及退休人员等。分布较均衡。
二、样本分析
经过对调查问卷数据和实地调查情况的汇总与分析,笔者认为“汇改”对海南省涉外经济主体的影响主要表现在进出口商品价格、贸易收支、劳务收支、对华投资和风险管理等五个方面:
(一)价格成本:出口商品价格小幅上扬,进口商品价格基本不变
在出口方面,46%的样本企业出口产品价格有所提高,40%的企业出口产品价格基本不变,小幅下降的占14%。在进口方面,样本企业进口产品价格基本不变的占52.08%,有所提高的占31.25%,且提高幅度大都在3%以上,下降的仅16.67%,其幅度基本保持在3%以内。总体看来,出口企业因出口产品价格上升成本提高利润减少;进口企业价格变动小影响不大;以租赁形式经营企业(如海航)因人民币升值而获利,效益趋好。
(二)贸易收支:运行状况良好,波动较小
1、“汇改”后进出口贸易稳中有升。2006年海南省进出口贸易总额285000万美元,同比增长9.8%。其中,出口138000万美元,同比增长34.5%;进口147000万美元,同比下降6.3%。2007年1-6月份海南省进出口贸易总额164000万美元,同比增长29.01%。其中,出口64200万美元,进口99800万美元,同比分别增长6.13%和49.81%。除2006年2、3月份m口发生大额变动外,“汇改”后进出口均呈现稳中有升的走势(见图1)。
2、企业出口收入有增有减,幅度均较大,人民币汇率变化成为影响企业出口变动的最主要因素。“汇改”后出口收入增加3%以上的企业占27.66%。减少3%以上的占26.77%,基本不变的占25.53%。对于出口变动最主要的影响因素,34.29%的企业认为是人民币汇率变化。22.86%的企业认为是出口退税政策调整,15.71%的企业认为是国际市场需求变化,12.86%的认为是原材料价格变化,以及设限特保等贸易壁垒、国内同业竞争和其它等原因造成。
企业进口支出有所上升,国内市场需求变化则是影响进口变动的第一要素。“汇改”后进口支出提高的样本企业占46.94%,其中。73.91%的进口支出提高的幅度在3%以上;基本不变的占34.69%;进口支出下降的占18.37%。32.35%的样本企业认为导致进口变动最主要的因素是国内市场需求变化,30.88%的样本企业认为是人民币汇率改革,10.29%的认为是进口配额,14.71%的认为是进口产品价格变化,11.77%的则认为是除此以外的其他因素所致。
(三)劳务收支:个人外汇收支形式单一
调查显示,“侨汇”在个人外汇收入主要来源中占64.21%,所占比重远高于其它来源渠道。其后依次是:“工资收入”、“境内投资收益”、“外贸收益”和“境外投资收益”,所占比重分别为12.55%、7.75%、7.38%和2.58%(此项可多选,所以比例之和超过100%)。49.44%的被调查人员选择结汇为外汇收入处置的主要方式,外汇收入结汇后用于日常生活开支的占46.86%,位居各项开支之首。用于人民币存款占29.52%。32.10%的个人则选择外汇储蓄。截至2007年6月,由于人民币升值预期,涉外经济主体持汇意愿减弱,致使全省外汇存款下降。外汇贷款有所增长。6月末,全省外汇存款余额52655万美元,比年初减少7039万美元。其中,居民个人存款24031万美元,比年初减少2648万美元。
(四)来华投资:变化不大,影响较小
调查显示:78.57%的样本外资企业对华投资没有发生变化,14.29%的对华投资增资,7.14%的设立新企业。没有发生变化的占近八成,可以认为外资企业对华投资基本没有变化。样本外资企业认为影响其投资决策的因素依次为:经济增长前景57.14%,税收57.14%,生产成本50%,汇率42.86%,产业结构28.57%,其他7.14%(此项可多选,所以比例之和超过100%)。可见,汇率对外资企业对华决策影响程度不是首要因素,并且,汇率变动对企业来说是不可控因素。与此同时,63.16的样本外资企业资本金结汇用作经营性支出的占63.16%,除此之外用作诸如转作人民币存款、购置建筑物等房地产投资、投资股票市场及其他用途的仅占36.84%。可见,经营性支出是企业资本金结汇最大用途,与“汇改”前结汇支出 变化不大。2007年上半年,在外商直接投资总体下滑的情况下,全省资本金收入继续大幅度增长,且结汇率也维持在较高水平。1-6月,直接投资收入29188万美元,同比下降3.85%。其中,投资资本金收入25296万美元,同比增长34.91%,外商投资资本金结汇27995万美元,结汇率达110.66%,超出当期资本金收入。
(五)风险管理:意识增强,方式多样
1、质优价廉成为应对风险的第一视角。问卷显示:样本企业采用重新谈判产品价格的占52.31%,降低原材料、生产成本的占44.62%,提高产品档次措施应对汇率风险的占41.54%,降低劳动力成本的占26.15%(此项可多选,所以比例之和超过100%)。“汇改”后,从改善自身产品人手是诸多涉外企业应对风险的第一视角,诸如,增持外汇净负债、增加内销比重及运用避险工具等应对措施仅占其中很小比重。
2、针对汇率预期有意识变动对外收付方式,并与其人民币升值预期相关性较大。“汇改”后,52.31%的样本企业有意识增加“后TT”收付方式,43.08%的有意识增加“出口预收”作为对外收付方式,2006年全省预收货款2313万美元,同比增长26.69%。2007年1-6月年全省预收货款1718万美元,同比增长27.12%;其他依次为:“90天以上延付”方式占21.54%,“进口预付”方式占20.00%,“远期信用证”方式占13.85%及“其他”方式占7.69%(此项可多选,所以比例之和超过100%)。同时36.92%的企业有意识减少"90天以上延付”作为对外收付方式,33.84%的企业有意识减少“进口预付”收付方式。可见。企业在预期人民币升值的情况下,增加出口预收及减少进口预付对企业来说利大于弊。企业减少“90天以上延付”收付方式,表明众多涉外企业对未来较长期汇率变化难以切实把握,缺乏理性预期。从企业增加“后TT”收付方式可以看出,多数涉外企业还是以安全性作为第一要素,汇率风险次之。
3、处置外汇贷款操作“以不变应万变”。调查显示:71.43%的样本企业处置外汇贷款的操作基本不变,延期偿还的占11.43%,提前偿还的占8.57%,增持外汇贷款(外汇负债)的占8.57%,没有样本企业减持外汇贷款(外汇负债)。说明众多企业对未来汇率浮动没有较为明确的预期,针对处置外汇贷款中存在的风险采取以不变应万变的保守态度。
4、即期结汇成为众多涉外经济主体规避风险首选方式。在人民币预期升值的情况下,55.00%的样本企业处置外汇收入方式为即期结汇,进口付汇外汇处置方式其次,占16.25%:仅28.85%的样本企业采用诸如远期结汇、保留外汇及其他外汇处置方式。同样,“结汇”也是个人外汇收入处置首要方式,占比49.45%,“外汇储蓄”次之,占32.10%。其他处置方式依次为:“外汇理财”、“外汇买卖”和“其他”,所占比重分别为14.39%、8.12%和7.75%(此项可多选。所以比例之和超过100%)。
三、海南省涉外企业应对汇改规避风险的建议措施
针对目前涉外经济主体对“汇改”政策较为陌生,多数经济主体对汇率风险认识不足,预期缺乏足够理性,应对措施相对消极和手段较为落后的主要问题,我们认为在应对“汇改”规避风险中的建议措施是:
(一)加大政策宣传,树立外汇风险防范意识
在当前国际形势多变,汇率预期欠理性的环境中,加大外汇政策宣传力度,正确引导人民币汇率预期,更好的规避风险而发展壮大自身,才能在国际经济大潮中占有一席之地。外汇管理部门和外汇指定银行肩负为涉外经济主体提供金融服务和帮助企业树立外汇风险管理意识的责任。
首先,帮助企业了解它所面临的全部风险,树立风险管理意识。由于企业习惯于以往金融风险相对较小的金融市场环境,对汇率风险认识不足。多数企业把提高自身产品成本和产品质量作为应对“汇改”风险的第一视角,对于外汇贷款操作则采用以不变应万变的观念。对外收付方式也没有长远理性的视野,对待“汇改”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也就难免出现观望行事的消极行为。因此,要加大外汇政策和汇率风险的宣传教育力度,使企业意识到外汇风险存在于一切对外经济活动中。只要发生外汇收支,必然会面临汇率风险,但风险敞口究竟有多大,则需要加以严格计算,以此来确定需要付出多少成本来管理这些风险。企业应牢固树立“不承担未经计算的风险”这一理念,有效管理风险。其次,帮助企业意识到风险管理成本是一种经营成本。风险无处不在。对于企业而言,风险在事前表现为不确定性,事后表现为损失,风险管理就是减少损失。如果对风险加以管理,风险是可以转化的。在付出一定成本的前提下,风险是可以被锁定的。因此,企业应将风险管理成本作为一种经营成本。银行应了解企业需求,把竭诚为企业服务作为开拓业务领域的基础和银行寻求新利润的增长点,而不要在银行间打价格战。而是更多地关注宏观经济运行判断外币的走势,提升业务水平,以优质服务争取客户。再次,企业面临各种风险,最擅长承担的是经营风险,所有应该鼓励企业承担自己所擅长的风险,而规避其他风险。企业应当在自己最擅长的领域争取更多的经营利润,而不能靠避险来获利。同时,银行在开发新产品时要重视风险揭示,规范合同管理,要针对不同的企业设计不同的产品组合才能满足企业的需求,帮助企业规避汇率风险。
(二)理性看汇率预期,科学选择避险工具
在调查样本企业中,纺织服装、机械设备制造、电子信息及其他行业对未来人民币汇率变化缺乏足够的理性预期,升贬波动幅度很大。将会直接影响企业“汇改”后相关措施政策的制定和实施,进而影响到企业的经济效益。个人对未来汇率预期变化较为混乱。甚至出现对于未来人民币汇率贬值预期,与当前人民币汇率一直处于升值状态很不相符。因此,理性看待汇率预期,加强新型避险工具的推广力度。才能在变幻莫测、险象环生国际市场中应对各种汇率风险,抓住机遇,迎接挑战,保持强有力的竞争优势,从而得到更加稳健的发展。科学选择避险工具是当前新形势下应对“汇改”规避风险的重要措施。
要着眼于“一篮子”货币,做出正确决策。一是预测汇率走势,选择合理币种以获取收益。选择对人民币将有较大升值的货币作为出口的结算货币可兑换成更多的人民币,选择对人民币有较大贬值的货币作为进口或对外投资的结算货币,可相应地少支出人民币。二是进行多元化操作,有效规避风险。一种货币汇率可能有大幅度波动,多种货币汇率上下变动却可以相互抵消。在对外贸易中着眼“一篮子”货币,按照汇率走势和贸易形势,建立一定的货币组合,就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减小外汇风险。三是运用金融衍生工具进行套期保值,有效规避外汇风险。在外汇市场上有许多金融衍生工具,如即期外汇交易、远期外汇交易、外汇掉期交易、外汇期货交易和外汇期权交易等可以进行套期保值,也可以在货币市场进行套期保值。外币应收票据贴现、外币应收账款让售等工具也可以用来转移外汇风险。上述措施的综合运用,将有效规避本币升值带来的外汇风险。
(三)改进结算方式,降低外汇经营成本
“汇改”两年来,海南省多数企业进出口贸易、对外收付方式、外汇贷款操作及外汇收入处置方式变化不大,应对措施相对消极,这对防范汇率风险很不利。面对汇率预期上升的趋势,企业可通过改进结算方式来降低外汇交易费用。一是净额结算。若双方在一段时间内有多笔贸易往来,就不需要每笔业务都逐一进行结算,而可以将各笔应收应付账款相互冲抵、划转,仅支付最后余下的净额。这样,双方所需兑换和支付的货币额就减少了,即使汇率有所变动,也只有净额部分受到影响。如果贸易伙伴互有往来且信誉良好,则可以考虑净额结算的办法,减少汇兑成本与风险。二是配对管理。若某单位收到一笔外汇又同时要支付同种外汇,就不必把它们换成人民币,而可以直接将收到的外汇用于支付,减少汇兑成本,回避汇率波动的影响。在安排款项收付时,可以统筹考虑将币种、金额相近的款项安排在相近时间结算。若交易中涉及两种货币。而这两种货币之间有稳定的汇率关系,也可以运用配对手段。三是提前或错后结汇。预期外币将升值时,努力提高进度款前期支付比例,或者在到期日前就支付全部款项,以避免外币继续升值带来更大损失;预期贬值时,就可以考虑延期到外币贬值后再支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