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法国电影《阿黛尔的生活》应该是“女人必看”类的影片,能提供许多梦境般的人生镜像,既浪漫,又残酷,恰如温凉莫辨的现实。
这部获2013年戛纳电影节金棕榈奖的影片,四个桥段的激情戏,有影评人发表影院观感:啧啧,好像黑灯瞎火的非法聚众看毛片噢。
当然,它够得上是个迷乱、颠狂、抵死缠绵的情爱故事。美国电影协会将其定为NC-17级,即限制级,未成年人不得观看。不过,纽约市却专为此片破例给不满17岁的少男少女们敞开影院大门,原因是:少年与片中人一样,也面临着情感上的挑战和机遇。此例亦可看出这部片子的人文关怀了吧。法国新浪潮电影运动之后的传统之一,就是人文气息,方法是把大量文学、哲学、艺术引入电影内容,此片也继承了这一手法,两个女子的热情词汇里,此起彼伏,出没着不少的经典:哲学家萨特、诗人蓬热、作家马里沃、画家席勒和克林姆等等,由它们托举着的情欲,不会出格之虞,只有破格之誉。
那届电影节上,原本有贾樟柯夺冠热门的《天注定》,还有科恩兄弟志在必得的《醉乡民谣》等等一众大牌名家之作惹人眼目,《阿黛尔的生活》却毫无征兆地横空出世,好评爆棚,把所有竞赛片抛在身后。一向被视为观念相对比较保守的电影节评委会主席斯皮尔伯格说:“它表现了一段非常有深度的爱,我们被影片独特的魅力所吸引。”他还表示:这个很美的爱情故事,它的美感超越了其中激情场面带来的尴尬。非常罕见的,斯皮尔伯格颁奖这个金棕榈奖,明确宣布是授予三位艺术家阿黛尔、蕾雅、柯西胥,即两位女主演和导演。
电影改编自法国漫画书《蓝色是种温暖的颜色》,原著情调仿佛茨威格《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和韩剧《蓝色生死恋》的混搭。柯西胥是来自突尼斯的法籍导演,有阿拉伯文化背景,这种个人身世让他对自我身份焦虑与认同类题材情有独钟,这个关系里的相关身份认知问题令他兴奋,选演员时一眼看中阿黛尔,电影片名干脆就改用她本人的名字,影片里,她说阿黛尔的阿拉伯语含义,是公平或正义。
不过,公正或正义,在爱情领域里少有位置。正在读高中的阿黛尔情窦初开,经常和同学们谈论男男女女,还交往了一个高年级摇滚男,某天和小男友约会时,路遇一个蓝发女子抛向她一道酷酷的眼风,情景竟直抵阿黛尔的梦境,搞得她心猿意马,与小男友索性分手,和同学闺蜜团也翻了脸。百无聊赖的阿黛尔四处闲逛,在一家酒吧再遇那蓝发女子艾玛。此刻的阿黛尔热情、好奇、跃跃欲试,又孤立无助,对面的艾玛则神秘、狡黠、从容不迫,这状态表明两人关系基调,也预示了各自情感历程。不久,艾玛到阿黛尔学校找到了她……这部青少年限制级的电影,确是十足成色的青春片。
近几年,中国电影青春片是追忆青葱岁月,日韩风刮的是青春残酷物语,好莱坞狂拽酷炫视觉奇观,这部法式青春片叫人领略的,是浪漫与激情包裹着的禁果,一颗颗剖开时的甜蜜狂喜,一次次剥落后的苦涩失神。阿黛尔和艾玛在一起了,她们一起抽烟、聊天、看博物馆、野炊、到对方家里做客、吃饭、睡觉——有一个人睡的、有两个人睡的。结识艾玛之前和离开艾玛之后的阿黛尔,有数不清的张嘴睡觉面部大特写,她无处消遣的生理能量,化成口涎和泪水,镜头的逼视恰如现实人生的无情;而片中三场亲热重头戏,两人的表演十分惊艳,灯光和摄影也给力,镜头拉到中近景,有着绘画与雕塑般的造型感。
这样火辣大胆的欢昵,另两场分别在阿黛尔到艾玛家、艾玛到阿黛尔家。双方父母出场在餐桌上边吃边聊,房间陈设、食物品类、谈话内容,两个不同社会阶层的家庭差异显露无异,有人形容在审美能力和情感趣味方面的两人差距:爱阅读的高中生阿黛尔和艺术世家的大学生艾玛之间,大约隔着好几个任性的天才少女作家萨冈。阿黛尔毕业后做了幼儿教师,艾玛做了职业画家,此时,她头发上的蓝色褪尽,颇有目标和野心地自我经营着,阿黛尔则满足于“只要和你在一起”,两人从生理到精神距离拉开,她渐感孤独,偶尔劈腿男同事,被艾玛发现:“滚出我的生活。”艾玛很快有了别人,正是此前阿黛尔心生疑惑的猜忌者;而阿黛尔的生活除了工作就是无时无刻地想念艾玛。阿黛尔尝试过挽回前情,得到的是更加客气而决绝的丧失。最终,在艾玛画展开幕式上,穿着蓝衣裙的阿黛尔看到自己与艾玛生活的异质,脸上一片茫然,又像是心下一缕释然,她背向众人,悄然离开。
获金棕榈奖的阿黛尔刚刚19岁,她一双红润丰唇带给这部电影的,是比她名字更多的深厚意蕴,与当年《苔丝》里吃樱桃的金斯基相比,更加有过之无不及,吃与吻、笑与哭,阿黛尔的嘴是整部片子里最重要的电影元素。扮演艾玛的蕾雅同样年轻,她是本片定下的第一个演员:优雅、忧郁,我行我素,与世界相处的方式非常奇特。作为百代公司创始人的孙女,她已经演过不少电影却反响平平,甚至被贬称百代公司砸钱演戏,直到这个蓝发艾玛。
《阿黛尔的生活》如同当代法国生活的风情画,除了爱情和青春期的叛逆与成长,还有社会阶层差异、北非移民问题、政府与教育问题等等。像任何一部内涵丰富的电影一样,它可能给人们贡献许多话题。而且,影片获奖前一周,法国通过了同性婚姻合法化。厚嘴唇大眼睛的阿黛尔,似乎,不是女人,也不是男人,而惟有艾玛。阿黛尔的爱,跨越社会阶层,也跨越性取向差别,她爱的是一个具体的人,是一个纯粹的、个体的人;而且,当对方所能付出同等的爱消逝后,阿黛尔仍然坚持着这样的爱。阿黛尔的爱,是灵与肉的付出,也是精神与情感的自由。只是,文艺片的阿黛尔却并不十分教条地文艺腔,她的言行努力保持着与日常生活平行的真实性,明明就要被不断涌来的悲伤湮没,然而她安然地一丝不苟地做着幼儿教师的工作,镇定地抗御着悲伤的袭击,继续生活下去。
或许,女人都能从阿黛尔身上或多或少看到自己的影子,看到某些无辜的能量释放和自由的情感抒发。假如说过去时代的女人都应该看看《包法利夫人》,那么生活在今天的女人,可以暗自对照一下阿黛尔的觉醒、沉迷和成长。
这部获2013年戛纳电影节金棕榈奖的影片,四个桥段的激情戏,有影评人发表影院观感:啧啧,好像黑灯瞎火的非法聚众看毛片噢。
当然,它够得上是个迷乱、颠狂、抵死缠绵的情爱故事。美国电影协会将其定为NC-17级,即限制级,未成年人不得观看。不过,纽约市却专为此片破例给不满17岁的少男少女们敞开影院大门,原因是:少年与片中人一样,也面临着情感上的挑战和机遇。此例亦可看出这部片子的人文关怀了吧。法国新浪潮电影运动之后的传统之一,就是人文气息,方法是把大量文学、哲学、艺术引入电影内容,此片也继承了这一手法,两个女子的热情词汇里,此起彼伏,出没着不少的经典:哲学家萨特、诗人蓬热、作家马里沃、画家席勒和克林姆等等,由它们托举着的情欲,不会出格之虞,只有破格之誉。
那届电影节上,原本有贾樟柯夺冠热门的《天注定》,还有科恩兄弟志在必得的《醉乡民谣》等等一众大牌名家之作惹人眼目,《阿黛尔的生活》却毫无征兆地横空出世,好评爆棚,把所有竞赛片抛在身后。一向被视为观念相对比较保守的电影节评委会主席斯皮尔伯格说:“它表现了一段非常有深度的爱,我们被影片独特的魅力所吸引。”他还表示:这个很美的爱情故事,它的美感超越了其中激情场面带来的尴尬。非常罕见的,斯皮尔伯格颁奖这个金棕榈奖,明确宣布是授予三位艺术家阿黛尔、蕾雅、柯西胥,即两位女主演和导演。
电影改编自法国漫画书《蓝色是种温暖的颜色》,原著情调仿佛茨威格《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和韩剧《蓝色生死恋》的混搭。柯西胥是来自突尼斯的法籍导演,有阿拉伯文化背景,这种个人身世让他对自我身份焦虑与认同类题材情有独钟,这个关系里的相关身份认知问题令他兴奋,选演员时一眼看中阿黛尔,电影片名干脆就改用她本人的名字,影片里,她说阿黛尔的阿拉伯语含义,是公平或正义。
不过,公正或正义,在爱情领域里少有位置。正在读高中的阿黛尔情窦初开,经常和同学们谈论男男女女,还交往了一个高年级摇滚男,某天和小男友约会时,路遇一个蓝发女子抛向她一道酷酷的眼风,情景竟直抵阿黛尔的梦境,搞得她心猿意马,与小男友索性分手,和同学闺蜜团也翻了脸。百无聊赖的阿黛尔四处闲逛,在一家酒吧再遇那蓝发女子艾玛。此刻的阿黛尔热情、好奇、跃跃欲试,又孤立无助,对面的艾玛则神秘、狡黠、从容不迫,这状态表明两人关系基调,也预示了各自情感历程。不久,艾玛到阿黛尔学校找到了她……这部青少年限制级的电影,确是十足成色的青春片。
近几年,中国电影青春片是追忆青葱岁月,日韩风刮的是青春残酷物语,好莱坞狂拽酷炫视觉奇观,这部法式青春片叫人领略的,是浪漫与激情包裹着的禁果,一颗颗剖开时的甜蜜狂喜,一次次剥落后的苦涩失神。阿黛尔和艾玛在一起了,她们一起抽烟、聊天、看博物馆、野炊、到对方家里做客、吃饭、睡觉——有一个人睡的、有两个人睡的。结识艾玛之前和离开艾玛之后的阿黛尔,有数不清的张嘴睡觉面部大特写,她无处消遣的生理能量,化成口涎和泪水,镜头的逼视恰如现实人生的无情;而片中三场亲热重头戏,两人的表演十分惊艳,灯光和摄影也给力,镜头拉到中近景,有着绘画与雕塑般的造型感。
这样火辣大胆的欢昵,另两场分别在阿黛尔到艾玛家、艾玛到阿黛尔家。双方父母出场在餐桌上边吃边聊,房间陈设、食物品类、谈话内容,两个不同社会阶层的家庭差异显露无异,有人形容在审美能力和情感趣味方面的两人差距:爱阅读的高中生阿黛尔和艺术世家的大学生艾玛之间,大约隔着好几个任性的天才少女作家萨冈。阿黛尔毕业后做了幼儿教师,艾玛做了职业画家,此时,她头发上的蓝色褪尽,颇有目标和野心地自我经营着,阿黛尔则满足于“只要和你在一起”,两人从生理到精神距离拉开,她渐感孤独,偶尔劈腿男同事,被艾玛发现:“滚出我的生活。”艾玛很快有了别人,正是此前阿黛尔心生疑惑的猜忌者;而阿黛尔的生活除了工作就是无时无刻地想念艾玛。阿黛尔尝试过挽回前情,得到的是更加客气而决绝的丧失。最终,在艾玛画展开幕式上,穿着蓝衣裙的阿黛尔看到自己与艾玛生活的异质,脸上一片茫然,又像是心下一缕释然,她背向众人,悄然离开。
获金棕榈奖的阿黛尔刚刚19岁,她一双红润丰唇带给这部电影的,是比她名字更多的深厚意蕴,与当年《苔丝》里吃樱桃的金斯基相比,更加有过之无不及,吃与吻、笑与哭,阿黛尔的嘴是整部片子里最重要的电影元素。扮演艾玛的蕾雅同样年轻,她是本片定下的第一个演员:优雅、忧郁,我行我素,与世界相处的方式非常奇特。作为百代公司创始人的孙女,她已经演过不少电影却反响平平,甚至被贬称百代公司砸钱演戏,直到这个蓝发艾玛。
《阿黛尔的生活》如同当代法国生活的风情画,除了爱情和青春期的叛逆与成长,还有社会阶层差异、北非移民问题、政府与教育问题等等。像任何一部内涵丰富的电影一样,它可能给人们贡献许多话题。而且,影片获奖前一周,法国通过了同性婚姻合法化。厚嘴唇大眼睛的阿黛尔,似乎,不是女人,也不是男人,而惟有艾玛。阿黛尔的爱,跨越社会阶层,也跨越性取向差别,她爱的是一个具体的人,是一个纯粹的、个体的人;而且,当对方所能付出同等的爱消逝后,阿黛尔仍然坚持着这样的爱。阿黛尔的爱,是灵与肉的付出,也是精神与情感的自由。只是,文艺片的阿黛尔却并不十分教条地文艺腔,她的言行努力保持着与日常生活平行的真实性,明明就要被不断涌来的悲伤湮没,然而她安然地一丝不苟地做着幼儿教师的工作,镇定地抗御着悲伤的袭击,继续生活下去。
或许,女人都能从阿黛尔身上或多或少看到自己的影子,看到某些无辜的能量释放和自由的情感抒发。假如说过去时代的女人都应该看看《包法利夫人》,那么生活在今天的女人,可以暗自对照一下阿黛尔的觉醒、沉迷和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