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以往谈到对台传播,大多只会想到要做好涉台新闻报道。涉台新闻中的重大主题,也通常认为大多是围绕党和国家的一系列方针、政策和重大工作举措,必须要牢牢把握正确的舆论导向。事实上,除了要做到报道权威真实、坚持主流声音之外,对于网络媒体,利用自身优势,以下几点也是非常重要的:
注重台湾读者的
切身利益和情感诉求
要做好对台传播,需贴近台湾民众的利益福祉,突出以民为本,坚持为民服务,说到他们心里最柔软的地方,说到能够引起两岸双方共鸣的地方。例如2011年6月28日,大陆居民赴台个人游开放,中国网专题首页登载“台湾民众喜迎陆客”等图片,温馨喜庆,除了报道自由行线路、美食等实用消息,还报道了“大陆6旬老人借自由行返台,找到62年前老家”等感人信息,以最牵动两岸人民心绪的“亲情”、“思乡情”为立足点,使开放自由行的意义得到了提升,也使两岸的联系更加紧密。又如中国网专题“ECFA签署一周年”中,突出报道了台南农会代表林其福的演讲,介绍签订ECFA协议后,台湾农民、渔民所关切的具有出口潜力的18项农特产品列入了“早收清单”,大陆已经成为台湾农渔特产品最大的出口市场。这篇报道代表了台湾农民、渔民的声音,从他们自己口中说出ECFA所带来的实惠,更具有说服力,更易被同胞们认同。
此外,大陆媒体还应关注台湾网站的舆情状况,及时调整报道重点,积极夺取舆论的主动权。在重大主题报道的议题设置和内容组织上,尽可能为台湾同胞提供更多主流的声音。例如,中国网邀请台湾问题专家,如中国社会科学院台湾研究所资深研究员李家泉、上海东亚研究所所长章念驰等,撰写《“十二五”规划与两岸关系:两岸是命运共同体》、《李家泉谈两岸“国号”整合问题:国家认同是关键》等多篇独家评论,从多个角度分析台湾当前现状以及两岸关系的历史发展等。
中国网还设有繁体中文版,全部新闻都可以繁体中文呈现,符合台湾读者的阅读习惯,让他们看到就觉得亲切。
善于运用报道方式
加强报道效果
能够契合台湾民众情感诉求的报道,他们自然是愿意阅读,但其实,我们平时所称的政治性、政策性报道,也可以做到吸引读者。例如国务院台办的新闻发布会,中国网在对每一场发布会进行现场直播的同时,还对直播内容进行重新编辑,拆分成以独立主题为标题的稿件。“台湾”频道特设“大陆之声”版块,将历次的多篇整理提炼稿件集合于此,使之成为对台湾民众有实用价值的信息,如“福建省出台十条措施加快台湾农民创业园建设”、“以最大诚意和努力推动尽快签两岸投保协议”等,突出所谓的“干货”,使发布会各项内容一目了然,并且方便查询。但如果只有现场会议重现,标题就只是“某月某日国台办新闻发布会”,其实内容都是和台湾民众休戚相关的,但由于篇幅较长且不易找到重点,会使他们以为只是“宣传大政方针”,不仅会感到枯燥乏味,还会觉得远离生活,提不起阅读兴趣。同时整个新闻发布会直播原貌也保留呈现,这样看到某篇报道想要查阅完整发布会内容的网民,也可以观看。
事实同样还是那些,多一种表达方式,就让读者乐于观看。刻板单一的报道方式,忽略了读者的判断力及感知力,自顾自地生硬讲解和阐述,就像是把一些大道理强加于人,容易令读者反感。
提供平台弘扬中华文化
经常上网的人群中有相当一批是80后甚至90后,很多台湾的年轻人对中华民族的历史并不了解,也缺乏渠道去了解,这也是容易导致找不到民族归属感的原因。为此我们需要构建一个方便畅通的平台,对中华文化进行高品质的报道。
网络媒体拥有信息整合优势,能够突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可以最大限度地将中华文化整合展现。“汉字的故事”、“中国茶文化”、“中国木偶戏”、“西藏的寺庙”、“世界文化遗产:三清山”、“七夕”……一个个看上去就充满趣味的主题,带领读者细细品味中华文化,有些可以当作民俗普及,有些可以当作旅游指南,一举多得。
中国网设有“台湾百科”专题,详细介绍台湾的历史、经济、文化、教育等各方面的状况,能够帮助大陆读者了解台湾,提高与台湾同胞交流时的背景知识基础,理解他们一些想法的原因出处。互相都有所了解,交流才能顺利进行。
推进互动平台使用,
促进网友间交流
中国网和平论坛中特别设有“祖国统一”版块,以“大话台海时事热点,搭建两岸沟通桥梁”为主题,吸引大陆和台湾网民发言,打破大陆媒体在对台宣传中总是单一方向的灌输,为民众提供一个说话的平台。对于普通民众而言,尤其是以年轻人为主力的网民,交流并不意味着开口就要谈政治。例如有位台湾网友dom6956发帖,主动提出与大陆网友交流对台湾的认识,希望是多方面的,不要总围绕政治问题,随后引来大量网友回复,有大陆网友问“台湾目前的社会保障制度如何”、“在台湾看病贵不贵”等等,该帖获得了超过50万的超高点击量。
愿意主动交流就是好的,大家彼此不熟悉就谈论容易有不同意见的话题,搞得不好还会吵起架来。相反,当大家交往多了,了解也多了,互相明白对方的想法,那么即使有些问题观点不同,也能够互相理解。况且网民大多就是普通民众,普通人有普通人的交谈话题,真心地像对待自己的朋友一样,都是“自己人”之间的交流,让他们真正感受到这个大家庭的温暖,会让大家的心越来越靠近。
此外,和平论坛还注重服务性,版主发布“两岸常用词语对照表”、“台湾自由行攻略”等实用帖,直观实用,都获得很高的点击量。
责编:吴奇志
注重台湾读者的
切身利益和情感诉求
要做好对台传播,需贴近台湾民众的利益福祉,突出以民为本,坚持为民服务,说到他们心里最柔软的地方,说到能够引起两岸双方共鸣的地方。例如2011年6月28日,大陆居民赴台个人游开放,中国网专题首页登载“台湾民众喜迎陆客”等图片,温馨喜庆,除了报道自由行线路、美食等实用消息,还报道了“大陆6旬老人借自由行返台,找到62年前老家”等感人信息,以最牵动两岸人民心绪的“亲情”、“思乡情”为立足点,使开放自由行的意义得到了提升,也使两岸的联系更加紧密。又如中国网专题“ECFA签署一周年”中,突出报道了台南农会代表林其福的演讲,介绍签订ECFA协议后,台湾农民、渔民所关切的具有出口潜力的18项农特产品列入了“早收清单”,大陆已经成为台湾农渔特产品最大的出口市场。这篇报道代表了台湾农民、渔民的声音,从他们自己口中说出ECFA所带来的实惠,更具有说服力,更易被同胞们认同。
此外,大陆媒体还应关注台湾网站的舆情状况,及时调整报道重点,积极夺取舆论的主动权。在重大主题报道的议题设置和内容组织上,尽可能为台湾同胞提供更多主流的声音。例如,中国网邀请台湾问题专家,如中国社会科学院台湾研究所资深研究员李家泉、上海东亚研究所所长章念驰等,撰写《“十二五”规划与两岸关系:两岸是命运共同体》、《李家泉谈两岸“国号”整合问题:国家认同是关键》等多篇独家评论,从多个角度分析台湾当前现状以及两岸关系的历史发展等。
中国网还设有繁体中文版,全部新闻都可以繁体中文呈现,符合台湾读者的阅读习惯,让他们看到就觉得亲切。
善于运用报道方式
加强报道效果
能够契合台湾民众情感诉求的报道,他们自然是愿意阅读,但其实,我们平时所称的政治性、政策性报道,也可以做到吸引读者。例如国务院台办的新闻发布会,中国网在对每一场发布会进行现场直播的同时,还对直播内容进行重新编辑,拆分成以独立主题为标题的稿件。“台湾”频道特设“大陆之声”版块,将历次的多篇整理提炼稿件集合于此,使之成为对台湾民众有实用价值的信息,如“福建省出台十条措施加快台湾农民创业园建设”、“以最大诚意和努力推动尽快签两岸投保协议”等,突出所谓的“干货”,使发布会各项内容一目了然,并且方便查询。但如果只有现场会议重现,标题就只是“某月某日国台办新闻发布会”,其实内容都是和台湾民众休戚相关的,但由于篇幅较长且不易找到重点,会使他们以为只是“宣传大政方针”,不仅会感到枯燥乏味,还会觉得远离生活,提不起阅读兴趣。同时整个新闻发布会直播原貌也保留呈现,这样看到某篇报道想要查阅完整发布会内容的网民,也可以观看。
事实同样还是那些,多一种表达方式,就让读者乐于观看。刻板单一的报道方式,忽略了读者的判断力及感知力,自顾自地生硬讲解和阐述,就像是把一些大道理强加于人,容易令读者反感。
提供平台弘扬中华文化
经常上网的人群中有相当一批是80后甚至90后,很多台湾的年轻人对中华民族的历史并不了解,也缺乏渠道去了解,这也是容易导致找不到民族归属感的原因。为此我们需要构建一个方便畅通的平台,对中华文化进行高品质的报道。
网络媒体拥有信息整合优势,能够突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可以最大限度地将中华文化整合展现。“汉字的故事”、“中国茶文化”、“中国木偶戏”、“西藏的寺庙”、“世界文化遗产:三清山”、“七夕”……一个个看上去就充满趣味的主题,带领读者细细品味中华文化,有些可以当作民俗普及,有些可以当作旅游指南,一举多得。
中国网设有“台湾百科”专题,详细介绍台湾的历史、经济、文化、教育等各方面的状况,能够帮助大陆读者了解台湾,提高与台湾同胞交流时的背景知识基础,理解他们一些想法的原因出处。互相都有所了解,交流才能顺利进行。
推进互动平台使用,
促进网友间交流
中国网和平论坛中特别设有“祖国统一”版块,以“大话台海时事热点,搭建两岸沟通桥梁”为主题,吸引大陆和台湾网民发言,打破大陆媒体在对台宣传中总是单一方向的灌输,为民众提供一个说话的平台。对于普通民众而言,尤其是以年轻人为主力的网民,交流并不意味着开口就要谈政治。例如有位台湾网友dom6956发帖,主动提出与大陆网友交流对台湾的认识,希望是多方面的,不要总围绕政治问题,随后引来大量网友回复,有大陆网友问“台湾目前的社会保障制度如何”、“在台湾看病贵不贵”等等,该帖获得了超过50万的超高点击量。
愿意主动交流就是好的,大家彼此不熟悉就谈论容易有不同意见的话题,搞得不好还会吵起架来。相反,当大家交往多了,了解也多了,互相明白对方的想法,那么即使有些问题观点不同,也能够互相理解。况且网民大多就是普通民众,普通人有普通人的交谈话题,真心地像对待自己的朋友一样,都是“自己人”之间的交流,让他们真正感受到这个大家庭的温暖,会让大家的心越来越靠近。
此外,和平论坛还注重服务性,版主发布“两岸常用词语对照表”、“台湾自由行攻略”等实用帖,直观实用,都获得很高的点击量。
责编:吴奇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