烟花易冷

来源 :西藏人文地理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iajiany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烟花易冷,人事易分,珈蓝寺听雨声盼永恒。
  
  这一次回到拉萨之前,我心里有一点凄惶,因为得知之前三年每次来拉萨都一定住在那里的林仓已经转作酒吧,再没有客房来容身了。对一个坚决要求住在大昭寺附近的恋寺人来说,失去了熟悉的林仓,就像失去了家一样,一来是惋惜,二来是惆怅。这意味着,我再也不能步行一分钟就到达大昭寺,转经、打坐;我再也不能在林仓的三楼眺望大昭寺的金顶,仿佛伸出手去就能碰到拉萨周围的山。
  幸而第二天,我就在可爱的朋友帮助下找到了YABSHI PHUNKHANG(尧西平康)。初到尧西平康,我就惊呼,这简直是林仓的扩大版嘛!两者风格相似是有原因的,林仓和尧西平康都是有历史的藏式老宅子。因为拥有者的地位特殊,才可以在古城的中心位置,大昭寺附近有如此阔大的宅子。
  亲切和认同,使我立刻决定在尧西平康住下来,这里有阳光丰盛的院子,有几乎是全拉萨最好的咖啡。每天的早上或傍晚,我都可以溜达着去八廓街转经。下午的时候,回到院子里,喝一点咖啡或清茶。写我的小说。
  有时候下雨,或阳光太盛的时候就哪儿也不去,蜷缩在角落里听音乐,看书或电影,我隐匿了自己的身份,不欲被人好地奇探问,更不欲以一个窥探者的身份四处游荡探问。之于拉萨,我从来不是游人,不是过客,而是归人。
  回到拉萨的第一天早上,打车去大昭寺广场喝茶,在车上,司机问我是不是藏族人。我说不是,但内心却非常雀跃被人误认成藏族人。走在街上,与他们目光相对,即使是擦肩而过的陌生人,亦会毫不吝啬地相视微笑,在这座城市里,微笑变得如此容易,赋予善意更是毫不困难。我清晰的认定他们是我前世的乡人。
   午夜静寂的街头,深巷中偶尔传来几声犬吠,布达拉宫燃烧了千年的酥油灯,仍然将熄未熄。天似水墨,寓意不明,唯有月光明洁,消解心头业障。
  在拉萨的生活依然是宅。不泡吧,不交际,吃饭也只是跟熟悉的朋友一起。根本的生活形态没有改变,身在这里让我的心更静,更轻盈。守着大昭寺,一点一点地修持,学习放下心中的执念,在真实和虚无之间摆渡。观想。唤回真实却被深深隐藏的另一个自己。每一个人的修行之路不同,但最终殊途同归,指向内心的解脱。
  接近两个月的时间,看见手机上北京的区号就直接按掉。出行之前,工作的事情已经处理完毕,有理由不接电话,不受打扰,只回熟悉的人的短信往来,告知他们我今身在何处。
  这段时间,雨季来临,拉萨每天都会下一阵雨,有时候在白天,有时候是晚上、夜里,好在不久就会停。拉萨的雨亦是很有节制,不会带来令人抑郁的湿热和闷燥。
  下着轻雨的庭院里,起初人声寂寂,耳畔只闻雨声淅沥。藏家小妹将盆栽花木搬出来承接雨露。藏式旅馆红朱色的廊柱上盛开着葳蕤莲花,八宝纷呈。不一会尼泊尔的音乐响起,男孩子随着音乐扭动身体,女孩子亦轻轻扭摆腰肢,挥舞长袖。他们在没有客人的时候自娱自乐。
   自知这闲悠的状态来之不易,心存感恩。
  即使是在这座众口交赞的日光之城,亦有无数心怀理想的人流离挣扎,他们被称为藏漂或“藏獒”(藏熬)。生活并不尽如人意。诸多明朗的假象之下,是难以化解的孤独、欲念、执意。我看见,太多的男女对感情,对自己的生活状态仍有巨大的困惑。即便是逃离到世界的第三极,面对着佛寺、朝圣的人群、幽深湖泊、玛尼石碓、五彩经幡猎猎当风,这些绝对圣洁的景物,却不能给予一个迷惑的心灵真正的释然和宁静。
  拉萨是烟花一场,有人目睹了绚烂,有人感受到荒凉。对于拉萨,我感情矛盾复杂。正如深爱之人,固不愿说他不好,又不肯夸耀他太好。相对只是静然。
  一方面。我不欲过分推崇它的殊胜,引诱太多不明所以的人来此。来到这里,需要深厚机缘。如此才有古人两两相望绝不相厌的妥帖心境。
  从城市形态上客观地讲,拉萨亦是极世俗的城市。从某些角度看过去,它还保留了乡镇粗野杂乱的气息。冲赛康的集市上,沿街商贩售卖各种生活必需品,铜壶、木碗、刀具、手表、皮带、解放鞋、酥油、风干肉、干果……。甚至有些人还保留着一点以物易物的交易风格。策墨林的街道上,你能看见农用车潇洒来去。夜晚的小巷里,有饮醉的男人来不及找厕所,就着墙根撒尿。
  这是一个极尘世的拉萨。
  另一方面。拉萨确实是魔幻神奇的,时而欢会,时而别离。太多人将自己流放至此,空气里都散发着人在天涯的味道。缘分在这里显现,很容易落地生根。你可能会遇见心许多时的人,一见如故,成为至交或爱人。似乎每一种感情的萌生都顺理成章,人们以开放的心态去期待,是以会有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
  拉萨在某些时候让我想到纽约,它的包容度惊人:中国人、外国人、藏族人、汉人、游人、本地人,只要你在这里,无论是常驻还是暂留,只要你有一颗开放、平等、亲和的心,放下自以为是的姿态,你能感觉到这城市回应的热情同样的。
  这种感觉,就像你在大昭寺广场打坐,或在布达拉宫广场发呆,看见:朝圣的人心无旁骛磕着长头,游客孜孜不倦拍照购物,乞丐默默地跟随者人群,他们的眼睛隐含笑意,细看又空洞,此外还有绛红僧衣的修行人穿行其间,转经的藏民和坐在墙角晒太阳的藏族老阿妈,各色人等,和谐并存,世相纷呈。当下所见景象都是真实,又都存在短暂。无非是因缘和合的结果。
  山峦环护,白云高天之下,煨桑的香气,使空气清甜质朴,信仰的味道可以让烦乱的心感受到安定纯净。
  唯一不愿,亦是谨慎为之的,是书写西藏,通过文字透露出意识形态。那朱红门扉,哈达系住的门环,班驳的老墙,青石板的铺就的幽深巷子,通向一种生活,包含了神秘和灵性在内的。我所知又有几何?可以抵达此地,却难以触及生活的深处。除非用更多,更多的时间和真心。
  我告诫自己,对藏地,对拉萨,对藏族历史的传承,宗教的密义还所知甚少。切不可胡笔乱写,以偏概全。以为个人的经历足以代言某个群体。
  所以一些乱七八糟的藏地小说会看得我怨怒横生。诚然,文字是平等的,给予每个有意愿的人表达的自由。可每一个提笔的人应该对文字有基本的敬崇之心。不是所有的事情打着西藏的旗号就会变得神奇,夺人眼球。盲目,无见地,不知所云的文字不如少拿出来丢人现眼。
  真心的爱一个地方,爱一个地方的人,即使有机会亦不肯胡言乱语。总是害怕言语之间有误导,有亵渎。所知愈多,所言愈少。
其他文献
T =《西藏人文地理》  霍=霍巍(四川大学博物馆馆长,中国藏学研究所所长、西藏考古资深学者)    T:旅游者在高原哪些地方更容易亲密接触到岩画?  霍:岩画一般都刻在荒郊野外的岩石上面,多在人迹罕见的地方出现,所以一般的旅游者很难发现它,甚至有这种情况,如果没有知悉情况的人带路指点,既便是走到了岩画的跟前也不知道你眼前的岩石上面刻有岩画。要想在高原上与岩画亲密接触,最好是首先向当地的老百姓打听
摄影本来就没有不可打破的法则,你觉得自己应该怎么拍,那就怎么拍。  ——约瑟夫.寇德卡  胡子豪  毕业于河南师范大学美术系  中国摄影家协会会员  西藏摄影家协会理事  2008年第一届珠穆朗玛摄影大展 银奖 《家园 乐园》  2009年第二届珠穆朗玛摄影大展 金奖《次仁拉姆的幸福生活》  2010年第三届珠穆朗玛摄影大展 铜奖《斗牦牛》  已在西藏生活了十几年的胡子豪,看上去更像是一位豪爽的藏
狙击手,是冷酷、诡秘、让人胆颤心惊的战场幽灵。百发百中、神出鬼没,是他的标签。然而,狙击手为具备这些素质所付出的艰辛努力并不是常人所能知晓的。自本期起,本刊特邀多次担任国内外狙击手集训教学任务的专家、教官,讲解狙击手训练秘笈。  潜行是狙击手最具致命力的一项技能,只有具备高超的潜行术,才能来无影、去无踪,穿插敌区而不被发现,也才有随后的致命一击。  潜,涉水也,后引申为秘密行走或悄悄、秘密地做某事
体型犹如大云朵  腾云驾雾行空间  鼻孔嘴中喷黑云  舌头摆动如电击  吼声如雷传四方  蹄色犹如蓝宝石  双蹄撞击震大地  角尖摆动破山峰  双目炯炯如日月  犹如来往云端间  尾巴摇曳似树苗  随风甩散朵朵云  摆尾之声震四方  此物繁衍大雪域  四蹄物中最奇妙  调服内心能镇定  耐力超过四方众  无情敌人举刀时  心中应存怜悯意  (本诗摘自德格版《八思巴文集第三卷》
【摘 要】班主任应以法治思维方式处理学生纠纷,通过“厘清事实真相”“多方勘查取证”“引导调解自育”等策略,依法“断案”,化解矛盾,实现自我教育,种下蕴含道德与法治基因的种子。  【关键词】法治思维;班级管理;处理纠纷  法治思维是一种以法律规范为基准的逻辑化的理性思考方式。它崇尚法治、尊重法律,强调运用法律手段认识、分析、解决问题。  在班级管理中,班主任经常会遇到学生请求处理同学间的小纠纷、小冲
【摘 要】小学科学教材中“天气”模块,涉及众多专业术语。因其概念抽象,内容较为枯燥,容易使学生丧失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因此,教师要让科学课变得好玩些,在教学中要多一点人文关怀、直观感受、理性思辨、儿童趣味,使学生持续保持学习的兴趣和探究热情,轻松学习气象知识。  【关键词】小学科学;天气;学习兴趣  在小学科学教材中有很多抽象概念,小学生较难理解和掌握。如四年级上册“天气”模块的内容,就涉及众多专
在西藏登山学校的登山博物馆二楼展厅,有两张由登山画家陈大卫所创作的油画,分别着是攀登珠峰的四位著名人物,一幅画面是马洛里和欧文,另外一幅画面是希拉里和丹增。究竟是哪一组人物最早登顶,这将决定人类攀登珠峰的时间将定格在马洛里开始攀登的1920年,还是希拉里和丹增登顶的1953年,也将决定第一个攀登珠峰的人类是英国人还是新西兰人。在希拉里和丹增之间,因为没有留下希拉里登顶的照片,也存在是丹增先登顶还是
今年是西藏和平解放六十周年,在这样一个特殊的年月里将要出版黄静薇的《相——一个时代的藏人肖像》,让我们和更多的人认识了相册中那些影响一代甚至两代人的藏族精英们。这是新中国哺育成长起来的一个新时代的藏人群像。   从2008年开始,黄静薇花了三年多的时间往来于西藏、青海、四川、甘肃、北京等地,为各地的藏族当代名人拍摄影像,她拍摄的人物差不多基本涵盖了藏族文学艺术、音乐戏曲、医学、科学教育、宗教学术等
阿里大北线,从狮泉河出发,所行经的革吉﹑改则﹑尼玛,以及那曲的班戈、当雄或当安多等线,均属于羌塘草原的南羌塘之地。羌塘草原,它北迄苍茫的昆仑,南抵绵延的冈底斯—念青唐古拉山脉,东沿可可西里山脉,西止于国境线。这片土地,卧于世界屋脊之巅,海拔高,氧气少,寒冷而干燥。然而,这些看似消极的因素,却是大自然赠予这里所有生灵的礼物,这片土地还未被人类活动过多干扰。  如果你从未到过这片土地,那么请先闭上眼,
1.西侧西库姆冰斗转东南山脊。这是南侧的登顶传统路线,最容易的上山路。需便携式轻质梯子跨越裂缝。1953年5月29日,由英国队的新西兰人希拉里和夏尔巴人丹增·诺尔盖沿此线首登成功。  2.人类探索次数最多的路线,上世纪20年代的英国登山家马洛里探索尝试的路线,已经成为北侧的传统登顶路线——北坳转东北山脊。在20年代英国队到达8600米的基础上,由中国队的王富洲、贡布、屈银华三人于1960年5月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