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文章结合砖混结构的特征,分析了砖混结构墙体裂缝产生的原因及相应的裂缝类型,并针对产生原因探讨了防止墙体产生裂缝几项措施以及裂缝的加固补强措施。
关键词:砖混结构 裂缝原因 防止措施
近年来,砖混结构房屋以其造价相对低,且具有较好的隔热、隔音性能被广泛采用。但由于砂浆和砖石之间的粘结力较差,抗拉、抗弯和抗剪强度较低,砖混结构多层住宅工程中屡屡发生墙体裂缝。且裂缝形态各异,种类繁多,裂缝位置走向不一。轻者影响建筑物美观,造成渗漏水,重者降低建筑结构的承载力、刚度、稳定和整体性、耐久性,甚至还会导致整体倒塌的重大质量事故。因此分析产生裂缝的原因并做好预防措施,是工程技术人员的一项重要任务。
1 裂缝产生的原因及相应的类型
1.1 地基不均匀沉降引起的墙体裂缝 地基不均匀沉降和地基土层的均匀性、地基土的压缩性及荷载差异等因素有关。根据我国国情,《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中允许砖混结构有沉降,并允许有沉降差。虽然规范要求控制沉降差,但在砖混结构基础设计中不太被人们注意。此沉降差反映到建筑物主体上,有时可引起墙体裂缝。另外,某些工程当中,由于不进行地基处理或地基处理不当,人为地造成地基变形,也能引起地基不均匀沉降,从而导致墙体裂缝。
该情况下主要裂缝类型有:纵墙两端斜裂缝、窗间墙水平裂缝、较宽窗台中部垂直裂缝。其中斜裂缝和窗台竖向裂缝最为常见。
1.2 局部抗压强度不足引起的墙体裂缝 纵向压力作用于砖墙的局部截面上时,砖墙局部受压。由于直接受压的面积很小,砖墙可能因砌体局部抗压强度不足而破坏。根据纵向压力在砌体上的作用位置和该截面上压应力的分布情况,砌体局部受压可分为局部均匀受压和局部不均匀受压。砌体局部受压时,周围未直接受压的砌体对直接受压砌体的横向变形有着侧向约束作用。当梁的跨度较大时,由于梁底端局部压力过大,砖墙砌体的局部受压强度不能满足设计要求时,易造成墙体局部抗压强度不足所引起的竖向裂缝。
1.3 温度的变化引起的墙体裂缝 因屋面长时间受阳光辐射,其温度较墙体高出许多,在炎热的夏季,屋面温度是墙体温度的2倍左右,且在相同温度条件下,钢筋混凝土的线膨胀系数是砖砌体线膨胀系数的2倍,它使屋面变形比墙体变形大得多。在屋面变形过程中,产生了很大的推力,作用在墙体顶端的水平推力使墙体与屋面的接触面受剪,剪力与屋盖、挑檐或女儿墙的垂直压力,构成墙体双向应力,当主拉应力大于墙体的抗拉强度时,墙体就会出现裂缝。该情况下主要裂缝类型有:屋顶纵墙的八字形裂缝和顶层圈梁附近的水平裂缝。
1.4 抗倾覆不足引起的墙体裂缝 建筑物有悬挑构件时,随着倾覆荷载不断增加,首先在挑梁根部上、下面产生水平裂缝,当砌体进一步发展产生塑性变形时,在挑梁尾端处产生45°斜裂缝,并沿砌体后上方发展成阶梯型。
1.5 结构设计不合理引起的墙体裂缝 构造柱是增强建筑物整体性,反抗地震作用的重要构造措施,在很多设计中,构造柱的设置只考虑符合抗震规范,不考虑实际已存在的温度应力,设计人员认为温度应力在规范上未明确规定计算方法,因此,没有考虑。如对于6层以下住宅,构造柱基本上是采取隔间布置的方式,一般每隔2~3道内横墙设置,布置稀疏,在靠近建筑物端部位置往往也是如此,并未考虑该部位为裂缝多发区应予以重点加强的问题。另外,砖混结构采用的砖、砂浆强度等级,随着层高增加而降低,设计人员习惯于从强度上考虑,而对温度应力引起的抗剪强度及变形则考虑较少。
2 防止墙体开裂的措施
2.1 防止地基不均匀沉降引起墙体开裂的措施 首先重视地基处理,特别是软弱地基、湿陷性黄土地基、季节性冻土等要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同时加强对地基的探槽工作,对于复杂的地基,在基槽开挖后应严格按照基土钎探工艺标准进行钎探。探出的薄弱部位应采取加固措施后方可进行基础施工。
当建筑物存在高差悬殊、长度过大、平面形状较为复杂时,应设置沉降缝。从基础开始将整个建筑物分成若干单元,以减少和防止裂缝的产生。沉降缝应有足够的宽度,以保证建筑物自由沉降。另外,设置圈梁增加建筑物上部结构刚度,减少端部门窗数量提高墙体抗剪强度也可以适当减少不均匀沉降。
2.2 防止温度原因引起墙体开裂的措施 为防止墙体由于温度等原因引起裂缝,建筑物应严格按照《砌体结构设计规范》(GBJ3-88)的要求设置伸缩缝。伸缩缝宽度不宜小于30mm,并应在施工中严防建筑垃圾等杂物撒落填塞伸缩缝,确保伸缩缝的有效作用。
2.3 防止其它原因引起墙体开裂的措施
2.3.1 砖混结构房屋的屋面应按规范要求设置保温层。屋面保温层应符合《民用建筑节能设计标准》(JCJ26-95)的要求,其厚度应根据热工计算确定。如果实施该标准有困难,则其屋面保温层厚度不得低于下值:
①采用预制水泥珍珠岩(配比1:10-1:12)最薄处厚度100mm。
②沥青蛭石块,厚度为100mm。
③泡沫水泥块(自重4-5KN/立方米)厚度180mm。
④加气粉煤灰块(自重小于5KN/立方米)厚度180
mm。
2.3.2 屋顶宜优先采用女儿墙形式,且应将墙体构造柱延长到女儿墙内。外墙(包括端部山墙)应结合墙体改革和节能要求逐步达到《民用建筑节能设计标准》(JCJ26-95)标准要求。当前,应采用不低于370mm强热工性能的墙体,并采用气密性良好的窗子。圈梁、过梁及构造柱等应采取措施克服冷桥现象。房屋多个大角的构造柱断面适当加大,增强砌体整体性,抵抗部分水平力。内纵墙的厚度也应从克服变形需要做相应考虑。端部房间的外纵墙的窗洞口不宜过宽,内纵墙尽量不开窗洞,确需开洞时,洞口面积应尽量减小,并在洞口两侧作构造柱与过梁相连。
2.3.3 当采取预制板屋面时,建筑房屋端单元与中单元分界处的屋盖空心板板头的空隙处不灌缝,应填充松散材料,如蛭石、沥青砂浆或麻丝沥青,该部位如遇有挑檐板时需断开,用麻丝沥青嵌缝。当采取现浇屋面时,应每隔15m左右设置后浇温度缝一道,缝宽约600-800mm,温度缝内混凝土断开,钢筋不断,待需做保温层前(一般控制不少于三周时间)再灌注混凝土,混凝土强度应提高一级并加膨胀剂。
2.3.4 采取加强措施以抵抗墙体的开裂。顶层砌体砂浆强度等级不低于M5。为增强顶层端部及内外墙交接处砌体强度,在顶层圈梁下0.3m和每隔0.5m增设三道砖砌体水平缝钢筋。一般370mm墙加冷轧带肋钢筋3¢4;240mm墙加2¢4。其具体位置如下:
①顶层端部从山墙起两间范围内的内外纵墙及承重横墙。
②变形缝两端两间范围内的上述墙体。
③顶层的内横墙靠外墙一边2m范围内(伸入外纵墙每侧500mm)。
鉴于建筑物端部两间是裂缝多发区,因此应重点加强。外纵墙与内横承重墙交叉处及山墙与内纵墙交叉处均应设构造柱。内纵墙与内横承重墙交叉处应增设抗裂柱,抗裂柱仅在顶层设置,其上下锚固于相应的上、下圈梁内。
3 结束语
通过对建筑物常见裂缝的分析研究和实践证实,引起墙体裂缝的原因经常是多种因素交织在一起的结果,在处理裂缝时,应首先判断裂缝产生的主要原因,分析其危害性,注意观察裂缝是否发展,并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同时应防范于未然,只要设计合理,确保施工质量,材料选用得当,建筑物的裂缝基本上是可以得到控制的。
参考文献:
[1]许俊民,严兵.地基不均匀沉降引起墙体裂缝的成因及预防[J].江西科技师范学院学报,2003(05).
[2]李慧民,吴敏敏.砖混房屋墙体裂缝的成因与防治[J].价值工程,2010(04).
[3]董鹤亮,朱林.砖混结构房屋墙体开裂原因浅析[J].煤炭技术,2002(09).
[4]张玉梅.温度应力对顶层墙体的损坏及防治[J].煤炭技术,2008(10).
[5]申向东.砖混结构房屋顶层墙体与屋盖板温度应力分析[J].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1999(04).
[6]陈小川.温度应力对砖混结构的危害及防治措施[J].有色金属设计,1999(02).
[7]GB50003-2011.砌体结构设计规范[S].
关键词:砖混结构 裂缝原因 防止措施
近年来,砖混结构房屋以其造价相对低,且具有较好的隔热、隔音性能被广泛采用。但由于砂浆和砖石之间的粘结力较差,抗拉、抗弯和抗剪强度较低,砖混结构多层住宅工程中屡屡发生墙体裂缝。且裂缝形态各异,种类繁多,裂缝位置走向不一。轻者影响建筑物美观,造成渗漏水,重者降低建筑结构的承载力、刚度、稳定和整体性、耐久性,甚至还会导致整体倒塌的重大质量事故。因此分析产生裂缝的原因并做好预防措施,是工程技术人员的一项重要任务。
1 裂缝产生的原因及相应的类型
1.1 地基不均匀沉降引起的墙体裂缝 地基不均匀沉降和地基土层的均匀性、地基土的压缩性及荷载差异等因素有关。根据我国国情,《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中允许砖混结构有沉降,并允许有沉降差。虽然规范要求控制沉降差,但在砖混结构基础设计中不太被人们注意。此沉降差反映到建筑物主体上,有时可引起墙体裂缝。另外,某些工程当中,由于不进行地基处理或地基处理不当,人为地造成地基变形,也能引起地基不均匀沉降,从而导致墙体裂缝。
该情况下主要裂缝类型有:纵墙两端斜裂缝、窗间墙水平裂缝、较宽窗台中部垂直裂缝。其中斜裂缝和窗台竖向裂缝最为常见。
1.2 局部抗压强度不足引起的墙体裂缝 纵向压力作用于砖墙的局部截面上时,砖墙局部受压。由于直接受压的面积很小,砖墙可能因砌体局部抗压强度不足而破坏。根据纵向压力在砌体上的作用位置和该截面上压应力的分布情况,砌体局部受压可分为局部均匀受压和局部不均匀受压。砌体局部受压时,周围未直接受压的砌体对直接受压砌体的横向变形有着侧向约束作用。当梁的跨度较大时,由于梁底端局部压力过大,砖墙砌体的局部受压强度不能满足设计要求时,易造成墙体局部抗压强度不足所引起的竖向裂缝。
1.3 温度的变化引起的墙体裂缝 因屋面长时间受阳光辐射,其温度较墙体高出许多,在炎热的夏季,屋面温度是墙体温度的2倍左右,且在相同温度条件下,钢筋混凝土的线膨胀系数是砖砌体线膨胀系数的2倍,它使屋面变形比墙体变形大得多。在屋面变形过程中,产生了很大的推力,作用在墙体顶端的水平推力使墙体与屋面的接触面受剪,剪力与屋盖、挑檐或女儿墙的垂直压力,构成墙体双向应力,当主拉应力大于墙体的抗拉强度时,墙体就会出现裂缝。该情况下主要裂缝类型有:屋顶纵墙的八字形裂缝和顶层圈梁附近的水平裂缝。
1.4 抗倾覆不足引起的墙体裂缝 建筑物有悬挑构件时,随着倾覆荷载不断增加,首先在挑梁根部上、下面产生水平裂缝,当砌体进一步发展产生塑性变形时,在挑梁尾端处产生45°斜裂缝,并沿砌体后上方发展成阶梯型。
1.5 结构设计不合理引起的墙体裂缝 构造柱是增强建筑物整体性,反抗地震作用的重要构造措施,在很多设计中,构造柱的设置只考虑符合抗震规范,不考虑实际已存在的温度应力,设计人员认为温度应力在规范上未明确规定计算方法,因此,没有考虑。如对于6层以下住宅,构造柱基本上是采取隔间布置的方式,一般每隔2~3道内横墙设置,布置稀疏,在靠近建筑物端部位置往往也是如此,并未考虑该部位为裂缝多发区应予以重点加强的问题。另外,砖混结构采用的砖、砂浆强度等级,随着层高增加而降低,设计人员习惯于从强度上考虑,而对温度应力引起的抗剪强度及变形则考虑较少。
2 防止墙体开裂的措施
2.1 防止地基不均匀沉降引起墙体开裂的措施 首先重视地基处理,特别是软弱地基、湿陷性黄土地基、季节性冻土等要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同时加强对地基的探槽工作,对于复杂的地基,在基槽开挖后应严格按照基土钎探工艺标准进行钎探。探出的薄弱部位应采取加固措施后方可进行基础施工。
当建筑物存在高差悬殊、长度过大、平面形状较为复杂时,应设置沉降缝。从基础开始将整个建筑物分成若干单元,以减少和防止裂缝的产生。沉降缝应有足够的宽度,以保证建筑物自由沉降。另外,设置圈梁增加建筑物上部结构刚度,减少端部门窗数量提高墙体抗剪强度也可以适当减少不均匀沉降。
2.2 防止温度原因引起墙体开裂的措施 为防止墙体由于温度等原因引起裂缝,建筑物应严格按照《砌体结构设计规范》(GBJ3-88)的要求设置伸缩缝。伸缩缝宽度不宜小于30mm,并应在施工中严防建筑垃圾等杂物撒落填塞伸缩缝,确保伸缩缝的有效作用。
2.3 防止其它原因引起墙体开裂的措施
2.3.1 砖混结构房屋的屋面应按规范要求设置保温层。屋面保温层应符合《民用建筑节能设计标准》(JCJ26-95)的要求,其厚度应根据热工计算确定。如果实施该标准有困难,则其屋面保温层厚度不得低于下值:
①采用预制水泥珍珠岩(配比1:10-1:12)最薄处厚度100mm。
②沥青蛭石块,厚度为100mm。
③泡沫水泥块(自重4-5KN/立方米)厚度180mm。
④加气粉煤灰块(自重小于5KN/立方米)厚度180
mm。
2.3.2 屋顶宜优先采用女儿墙形式,且应将墙体构造柱延长到女儿墙内。外墙(包括端部山墙)应结合墙体改革和节能要求逐步达到《民用建筑节能设计标准》(JCJ26-95)标准要求。当前,应采用不低于370mm强热工性能的墙体,并采用气密性良好的窗子。圈梁、过梁及构造柱等应采取措施克服冷桥现象。房屋多个大角的构造柱断面适当加大,增强砌体整体性,抵抗部分水平力。内纵墙的厚度也应从克服变形需要做相应考虑。端部房间的外纵墙的窗洞口不宜过宽,内纵墙尽量不开窗洞,确需开洞时,洞口面积应尽量减小,并在洞口两侧作构造柱与过梁相连。
2.3.3 当采取预制板屋面时,建筑房屋端单元与中单元分界处的屋盖空心板板头的空隙处不灌缝,应填充松散材料,如蛭石、沥青砂浆或麻丝沥青,该部位如遇有挑檐板时需断开,用麻丝沥青嵌缝。当采取现浇屋面时,应每隔15m左右设置后浇温度缝一道,缝宽约600-800mm,温度缝内混凝土断开,钢筋不断,待需做保温层前(一般控制不少于三周时间)再灌注混凝土,混凝土强度应提高一级并加膨胀剂。
2.3.4 采取加强措施以抵抗墙体的开裂。顶层砌体砂浆强度等级不低于M5。为增强顶层端部及内外墙交接处砌体强度,在顶层圈梁下0.3m和每隔0.5m增设三道砖砌体水平缝钢筋。一般370mm墙加冷轧带肋钢筋3¢4;240mm墙加2¢4。其具体位置如下:
①顶层端部从山墙起两间范围内的内外纵墙及承重横墙。
②变形缝两端两间范围内的上述墙体。
③顶层的内横墙靠外墙一边2m范围内(伸入外纵墙每侧500mm)。
鉴于建筑物端部两间是裂缝多发区,因此应重点加强。外纵墙与内横承重墙交叉处及山墙与内纵墙交叉处均应设构造柱。内纵墙与内横承重墙交叉处应增设抗裂柱,抗裂柱仅在顶层设置,其上下锚固于相应的上、下圈梁内。
3 结束语
通过对建筑物常见裂缝的分析研究和实践证实,引起墙体裂缝的原因经常是多种因素交织在一起的结果,在处理裂缝时,应首先判断裂缝产生的主要原因,分析其危害性,注意观察裂缝是否发展,并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同时应防范于未然,只要设计合理,确保施工质量,材料选用得当,建筑物的裂缝基本上是可以得到控制的。
参考文献:
[1]许俊民,严兵.地基不均匀沉降引起墙体裂缝的成因及预防[J].江西科技师范学院学报,2003(05).
[2]李慧民,吴敏敏.砖混房屋墙体裂缝的成因与防治[J].价值工程,2010(04).
[3]董鹤亮,朱林.砖混结构房屋墙体开裂原因浅析[J].煤炭技术,2002(09).
[4]张玉梅.温度应力对顶层墙体的损坏及防治[J].煤炭技术,2008(10).
[5]申向东.砖混结构房屋顶层墙体与屋盖板温度应力分析[J].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1999(04).
[6]陈小川.温度应力对砖混结构的危害及防治措施[J].有色金属设计,1999(02).
[7]GB50003-2011.砌体结构设计规范[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