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如何揭开新课程改革的神秘面纱,直面课改、去粗取精,让课堂理性回归。笔者认为,构建一种“简约而不简单”的课堂,是我们小学教师的不懈追求。本文从信息技术教学简约优化设计的依据、设计方法两大方面,对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教学设计更优化进行分析。
关键词:信息技术 教学设计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2117(2014)18-00-02
新课改的背景下,小学信息技术课程的内容、教学目标、教学方法等方面都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在教学过程中,学生自主性、探究性学习已经成为学习的主要方式。信息技术教学课堂的设计应该有利于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有利于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培养。
1 信息技术教学简约优化设计的依据
精心设计小学信息技术教学的教学过程,使教学过程简约而不简单是优化信息技术教学的前提条件,优化小学信息技术教学设计要依据信息技术课程的特点和学生生活的实际等客观因素。
1.1 有利于教学目标多元化和综合能力的培养
小学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收集和整理信息的能力,并学会对信息的筛选和运用,学会运用现代化教育技术的操作和运用能力,为学习和探究努力创造条件。
小学信息教学过程的设计要体现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新课程的教学目标包括知识目标、能力目标和情感价值观等多元教学目标,新课程背景下的信息技术教育,要注重培养学生的信息技术的综合能力,不仅要传授计算机的基本知识和原理,更为主要的是,通过学习引导学生,让学生掌握计算机的操作和运用技能。小学信息技术教学的主要任务就是教会学生学会计算机的基本操作和运用,学会利用网络,学会信息的收集、传输、处理和应用信息的能力。
1.2 有利于学习方法的多样化选择
学习方法直接影响学生学习的效果,信息技术教学和其他学科一样,需要有一定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新课程实施后,学生的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性学习已经成为新课程教学的主要方法,特别是师生之间的平等互动和交流,对于学生的信息技术学习非常有效。师生的互动学习意味着教学不再是教师教、学生学,传统意义上的教学已经不再适用于现在的社会发展,师生互教互学的教学方法,将形成一个真正的“学习共同体”。在信息技术教育教学过程的优化设计中,要根据教学内容,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去引导学生的自主学习和自主探究。可以通过小组合作、小组研究性学习、信息输入比赛等多种方法,去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1.3 有利于学习过程的不断探索
信息技术教学的过程,不能局限于课堂教学,要引导学生充分利用课后的时间去学习和练习,通过自我练习和探究去学会计算机的操作和运用。在课堂教学过程的设计中,要精心设计学生的课后练习的内容和任务。做到上课时学习基本原理,课后巩固练习,在不断地实践过程中练习计算机的操作。学生的探究性学习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重要方式。而学生的探究成果可以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做成演示文稿或以网站等形式进行展示,从而使学生的探究得到人们的关注,学生从中获得探究的成就感,从而更加主动、积极地学习。
1.4 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小学生对学习信息技术有浓厚的兴趣,对计算机的神奇的功能充满了好奇。但计算机的操作有很大的难度,并不是在很短时间就能学会的,所以许多小学生在开始充满了好奇和兴趣,可几节课后就失去了学习信心,原因很简单,那就是学习计算机太难了。在小学信息技术的教学设计中,对每一个教学内容和环节的安排,都要考虑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利用计算机和网络的优势,通过多媒体课件,运用视频、影视、音响等形象生动的形式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在学习计算机部件的认识的教学中,可以把计算机的部件做成课件,一样一样的展示给学生看,要学生对照面前的计算机去加以认识,就可以收到很好的教学效果。
2 小学信息技术教学的简约设计方法
简约是教学高效的起码要求。小学信息技术的教学课堂的教学时间很有限,一般情况下每周只有一节信息技术课,在教学设计中要充分考虑学生动手操作的难度,尽可能把知识性的原理学习安排学生自主学习,课堂上以指导学生动手操作为主。最大限度地利用课堂教学时间去完成教学内容。最大限度地做到优化教学过程和教学环节,做到简约而不简单,才能达到高效的教学效果。
2.1 重视细节处理,合理安排教与学
简约而不简单,就要优化信息技术教育课堂教学过程和环节,教师首先要做好课前的教学准备,安排好教学过程的设计。按照小学信息技术教育课程的要求,对每一单元、每一节教学内容都要做到精心设计和安排,防止教学的随意性和放牛式的教学。
对课堂的导入、教学环节的设计、课后作业的布置、课后练习的检查等每一个细节都要考虑周密,按照简约的原则,合理安排好教学环节。在教学过程设计中的学生活动,学生的学习和动手操作都要安排周全,如教师在学生自画像的教学设计中,可以根据学生的个性化设计,把学生设计的自画像展示在屏幕上,让其他学生猜猜这是谁,在教学过程中就要及时地收集学生画出的自画像,要照顾到学生之间的差异,保证每个学生都有展示自己的机会,如果设计不周全,在教学中就很难照顾到每一个学生。
2.2 加强理论学习,积极应对新挑战
探究教学对教师而言也是一项研究课题,教师只有提升自己的科研能力,掌握科研的一般过程和方法,才能够对探究教学驾轻就熟。探究学习将涉及许多方面的理论,对于课程的组织实施、课堂知道、评价分析等都要求教师首先具备与之教学相关的知识。作为信息技术教师,仅熟练地掌握计算机操作技能以及教学知识已经无法满足学生的求职欲望,不能够解决实际出现的问题。这就要求教师必须注重学科间的横向联系,不断提高自身的专业素养。而面对知识面越来越广、认知能力越来越强的学生,教师对于已有的心理学教育学知识必须不断地学习巩固,才能够不断地改进、完善自己的教学工作。同时,教师还要了解社会、关注生活,拓宽和加深自己的认知领域。
2.3 合理运用驱动,科学教授知识点
教学过程要简约,就要运用“任务驱动”法安排好学习任务。信息技术教育教学要优化设计每一个教学环节,既要抓住重点,做到教学的简约,又要重视教学环节的安排,做到不简单,根据教学目标要求去安排教学过程。
(1)设置单元大任务。在学习一个单元模块时,可以给出一个总的任务,也就是这一单元的汇报作品,这种任务带有一定的综合性,学生想要完成作品,就必须要学习新知识来解决制作作品中出现的“拦路虎”,这就像一块磁石一样紧紧地吸引着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了学生学习的欲望。随着学习内容的层层递进,学生的作品也逐渐清晰,学生的学习情况一览无余地展现在学生的作品上。通过作品,教师可以解读学生在学习这部分内容时的大概情况,对学生中普遍存在的知识点遗漏及时地进行强化。如教学Word模块时给学生的综合任务可以是写一篇图文并茂的作文,有能力的学生可以自己设计或者小组合作,确定一个主题,对获取来的各种信息进行分析、整理、编排完成一个Word小报。
(2)分层准备小任务。由于家庭环境、接受能力、心智发展等因素的制约,学生之间必然存在个体差异性,这将影响到学生接受新知识的程度。如果还抱着老方法,全体学生一视同仁,给出相同的任务肯定是不符合客观规律的。这就要求教师针对班级学生的特点和消化新知能力的强弱,给出几个不同深度的任务。此时又有了新的问题,会有部分学生不能给自己准确定位,即不知道哪个深度的任务适合自己,教师要发挥课堂的主导作用,察言观色,敏锐地发现存在这样问题的学生,引导他们调整自己选择的任务,或者请求同学、教师的帮助来完成任务。简单任务完成的学生可以再尝试完成深一层次的任务,或者帮助其他没有完成的同学。这样来分层次给定任务,将全体学生的积极性都调动了起来,既完成了教学任务,又以高层次的任务培养了一批有特长的学生,给学生的发展提供了宽广的空间,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新课堂理念。
如何搞好信息技术的教学还有待进一步地探索,只有不断总结、反思,才能找出更佳、更适合的教学方法,才能激活学生的创新思维,调动他们的内部驱动力,完善教学体系,才能探索出一套行之有效的教学模式。
(江苏省连云港市浦南中心小学,江苏连云港 222000)
关键词:信息技术 教学设计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2117(2014)18-00-02
新课改的背景下,小学信息技术课程的内容、教学目标、教学方法等方面都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在教学过程中,学生自主性、探究性学习已经成为学习的主要方式。信息技术教学课堂的设计应该有利于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有利于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培养。
1 信息技术教学简约优化设计的依据
精心设计小学信息技术教学的教学过程,使教学过程简约而不简单是优化信息技术教学的前提条件,优化小学信息技术教学设计要依据信息技术课程的特点和学生生活的实际等客观因素。
1.1 有利于教学目标多元化和综合能力的培养
小学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收集和整理信息的能力,并学会对信息的筛选和运用,学会运用现代化教育技术的操作和运用能力,为学习和探究努力创造条件。
小学信息教学过程的设计要体现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新课程的教学目标包括知识目标、能力目标和情感价值观等多元教学目标,新课程背景下的信息技术教育,要注重培养学生的信息技术的综合能力,不仅要传授计算机的基本知识和原理,更为主要的是,通过学习引导学生,让学生掌握计算机的操作和运用技能。小学信息技术教学的主要任务就是教会学生学会计算机的基本操作和运用,学会利用网络,学会信息的收集、传输、处理和应用信息的能力。
1.2 有利于学习方法的多样化选择
学习方法直接影响学生学习的效果,信息技术教学和其他学科一样,需要有一定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新课程实施后,学生的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性学习已经成为新课程教学的主要方法,特别是师生之间的平等互动和交流,对于学生的信息技术学习非常有效。师生的互动学习意味着教学不再是教师教、学生学,传统意义上的教学已经不再适用于现在的社会发展,师生互教互学的教学方法,将形成一个真正的“学习共同体”。在信息技术教育教学过程的优化设计中,要根据教学内容,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去引导学生的自主学习和自主探究。可以通过小组合作、小组研究性学习、信息输入比赛等多种方法,去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1.3 有利于学习过程的不断探索
信息技术教学的过程,不能局限于课堂教学,要引导学生充分利用课后的时间去学习和练习,通过自我练习和探究去学会计算机的操作和运用。在课堂教学过程的设计中,要精心设计学生的课后练习的内容和任务。做到上课时学习基本原理,课后巩固练习,在不断地实践过程中练习计算机的操作。学生的探究性学习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重要方式。而学生的探究成果可以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做成演示文稿或以网站等形式进行展示,从而使学生的探究得到人们的关注,学生从中获得探究的成就感,从而更加主动、积极地学习。
1.4 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小学生对学习信息技术有浓厚的兴趣,对计算机的神奇的功能充满了好奇。但计算机的操作有很大的难度,并不是在很短时间就能学会的,所以许多小学生在开始充满了好奇和兴趣,可几节课后就失去了学习信心,原因很简单,那就是学习计算机太难了。在小学信息技术的教学设计中,对每一个教学内容和环节的安排,都要考虑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利用计算机和网络的优势,通过多媒体课件,运用视频、影视、音响等形象生动的形式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在学习计算机部件的认识的教学中,可以把计算机的部件做成课件,一样一样的展示给学生看,要学生对照面前的计算机去加以认识,就可以收到很好的教学效果。
2 小学信息技术教学的简约设计方法
简约是教学高效的起码要求。小学信息技术的教学课堂的教学时间很有限,一般情况下每周只有一节信息技术课,在教学设计中要充分考虑学生动手操作的难度,尽可能把知识性的原理学习安排学生自主学习,课堂上以指导学生动手操作为主。最大限度地利用课堂教学时间去完成教学内容。最大限度地做到优化教学过程和教学环节,做到简约而不简单,才能达到高效的教学效果。
2.1 重视细节处理,合理安排教与学
简约而不简单,就要优化信息技术教育课堂教学过程和环节,教师首先要做好课前的教学准备,安排好教学过程的设计。按照小学信息技术教育课程的要求,对每一单元、每一节教学内容都要做到精心设计和安排,防止教学的随意性和放牛式的教学。
对课堂的导入、教学环节的设计、课后作业的布置、课后练习的检查等每一个细节都要考虑周密,按照简约的原则,合理安排好教学环节。在教学过程设计中的学生活动,学生的学习和动手操作都要安排周全,如教师在学生自画像的教学设计中,可以根据学生的个性化设计,把学生设计的自画像展示在屏幕上,让其他学生猜猜这是谁,在教学过程中就要及时地收集学生画出的自画像,要照顾到学生之间的差异,保证每个学生都有展示自己的机会,如果设计不周全,在教学中就很难照顾到每一个学生。
2.2 加强理论学习,积极应对新挑战
探究教学对教师而言也是一项研究课题,教师只有提升自己的科研能力,掌握科研的一般过程和方法,才能够对探究教学驾轻就熟。探究学习将涉及许多方面的理论,对于课程的组织实施、课堂知道、评价分析等都要求教师首先具备与之教学相关的知识。作为信息技术教师,仅熟练地掌握计算机操作技能以及教学知识已经无法满足学生的求职欲望,不能够解决实际出现的问题。这就要求教师必须注重学科间的横向联系,不断提高自身的专业素养。而面对知识面越来越广、认知能力越来越强的学生,教师对于已有的心理学教育学知识必须不断地学习巩固,才能够不断地改进、完善自己的教学工作。同时,教师还要了解社会、关注生活,拓宽和加深自己的认知领域。
2.3 合理运用驱动,科学教授知识点
教学过程要简约,就要运用“任务驱动”法安排好学习任务。信息技术教育教学要优化设计每一个教学环节,既要抓住重点,做到教学的简约,又要重视教学环节的安排,做到不简单,根据教学目标要求去安排教学过程。
(1)设置单元大任务。在学习一个单元模块时,可以给出一个总的任务,也就是这一单元的汇报作品,这种任务带有一定的综合性,学生想要完成作品,就必须要学习新知识来解决制作作品中出现的“拦路虎”,这就像一块磁石一样紧紧地吸引着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了学生学习的欲望。随着学习内容的层层递进,学生的作品也逐渐清晰,学生的学习情况一览无余地展现在学生的作品上。通过作品,教师可以解读学生在学习这部分内容时的大概情况,对学生中普遍存在的知识点遗漏及时地进行强化。如教学Word模块时给学生的综合任务可以是写一篇图文并茂的作文,有能力的学生可以自己设计或者小组合作,确定一个主题,对获取来的各种信息进行分析、整理、编排完成一个Word小报。
(2)分层准备小任务。由于家庭环境、接受能力、心智发展等因素的制约,学生之间必然存在个体差异性,这将影响到学生接受新知识的程度。如果还抱着老方法,全体学生一视同仁,给出相同的任务肯定是不符合客观规律的。这就要求教师针对班级学生的特点和消化新知能力的强弱,给出几个不同深度的任务。此时又有了新的问题,会有部分学生不能给自己准确定位,即不知道哪个深度的任务适合自己,教师要发挥课堂的主导作用,察言观色,敏锐地发现存在这样问题的学生,引导他们调整自己选择的任务,或者请求同学、教师的帮助来完成任务。简单任务完成的学生可以再尝试完成深一层次的任务,或者帮助其他没有完成的同学。这样来分层次给定任务,将全体学生的积极性都调动了起来,既完成了教学任务,又以高层次的任务培养了一批有特长的学生,给学生的发展提供了宽广的空间,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新课堂理念。
如何搞好信息技术的教学还有待进一步地探索,只有不断总结、反思,才能找出更佳、更适合的教学方法,才能激活学生的创新思维,调动他们的内部驱动力,完善教学体系,才能探索出一套行之有效的教学模式。
(江苏省连云港市浦南中心小学,江苏连云港 22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