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目的 探讨远视治疗用角膜塑形镜对于屈光参差性弱视治疗的临床效果.研究背景:屈光参差性弱视是弱视常见的一种类型.0~5岁为弱视的高发群体,6岁之前为最佳治疗时期.如果没有在最佳治疗期内给予有效的矫正和治疗,将会对之后的视力发育情况产生严重的影响.对于屈光参差性弱视的治疗,临床常用方法为配戴框架眼镜矫正并配合弱视训练.弱视治疗用框架眼镜的验配原则为在患者能够接受的前提下尽量做到足矫.但由于两眼屈光度的
【机 构】
:
美国角膜塑形学会OrthokeratologyAcademyofAmerica(OAA),美国角膜塑形镜学会60502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远视治疗用角膜塑形镜对于屈光参差性弱视治疗的临床效果.研究背景:屈光参差性弱视是弱视常见的一种类型.0~5岁为弱视的高发群体,6岁之前为最佳治疗时期.如果没有在最佳治疗期内给予有效的矫正和治疗,将会对之后的视力发育情况产生严重的影响.对于屈光参差性弱视的治疗,临床常用方法为配戴框架眼镜矫正并配合弱视训练.弱视治疗用框架眼镜的验配原则为在患者能够接受的前提下尽量做到足矫.但由于两眼屈光度的较大差距,配戴框架眼镜即使单眼屈光不正得到矫正,两眼物像大小仍然不等,致使双眼物象缺乏融合,患者出现配戴不适感.配戴角膜接触镜可解决框架眼镜产生的物像不等,难以适应的问题.但对于两眼接触镜设计有较大差异,特别是对需要单眼戴镜的弱视患者而言,日戴角膜接触镜仍旧较难接受.因此更新的治疗方法应运而生.远视治疗用角膜塑形术近十年被推广应用于临床,其治疗使用的角膜塑形镜的内表面多弧设计区别于近视治疗用角膜塑形镜,即镜片中央治疗区给予角膜的塑形作用不是将角膜曲率变平坦而是变得更为陡峭,进而矫正了远视屈光不正.方法 对2例单眼远视屈光度较大的屈光参差性弱视的患者夜戴远视治疗用角膜塑形镜后的弱视治疗情况进行分析讨论.结果 此2例患者通过夜戴远视治疗用角膜塑形镜,病例一的矫正视力从初诊的20/60经过6个月的戴镜治疗,视力提高至接近20/20;病例二的矫正视力从初诊的20/60经过一年的戴镜治疗,逐步提高到20/20.从而使弱视得到了治愈.结论 远视治疗用角膜塑形术对于青少年远视性屈光参差性弱视的治疗效果显著.但仍需大量的临床应用观察进一步支持论断。
其他文献
患者男,42岁.双眼无诱因先后视力下降20余天就诊.不伴眼红、眼痛、恶心、呕吐等.眼科检查:右眼视力0.5,矫正0.8(+1.00DS),左眼视力0.8,矫正1.0(+0.75DS)。
患者,男,8岁,因"左眼痛、视物不见1天"于2010年11月30 日入院.入院前1 d无明确诱因下突然出现左眼疼痛、视物不见,伴前额部疼痛,眼球转动时眼痛加重,无眼红、分泌物增多、发热、呕吐、昏迷,拟"左眼球后视神经炎"收住入院.入院前4个月期间曾因反复发热伴骨痛在我院儿科及北京儿童医院等医院就诊,考虑为"still病(全身型幼年类风湿性关节炎)",应用芬必得、甲氨蝶呤、强的松等治疗,体温可控制,
患者女性,17岁.患者自出生一月余其父母即发现患者双眼呈现青灰色雾状改变,无畏光症状,后又发现患者双眼球较同龄儿童明显增大,且双眼视力差,无法准确抓取眼前物体.以"双眼先天性青光眼"收治入院.
目的 研究RTVue傅立叶域光学相干断层扫描仪(FD-OCT)测量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IK)后角膜参数的重复性与准确性.方法 前瞻性研究.接受LASIK手术者58例(58眼),均选择右眼进行研究,术前及术后3个月行主觉验光.术前IOL Master测量角膜屈光力,术后3个月使用RTVue FD-OCT测量角膜中央3 mm直径范围内前表面曲率半径(Ranterior)、后表面曲率半径(R
目的 评价实时虹膜识别技术在波前像差引导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IK)中的价值.方法 随机对照研究.接受实时虹膜识别联合波前引导LASIK手术的近视患者50例(100眼)作为虹膜识别组,接受常规波前引导LASIK手术的近视患者51例(102眼)作为对照组,对两组患者术后1、3、6个月的裸眼视力、屈光度、高阶像差、对比敏感度等进行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成组t检验、方差分析和卡方检验.结果 术
目的 应用前节光学相干断层扫描仪(OCT),比较WaveLight FS200飞秒激光与Moria M2 90角膜板层切开刀制作角膜瓣的厚度及形态特点.方法 前瞻性病例对照研究.对61例行双眼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IK)的近视患者分别采用WaveLight FS200飞秒激光制瓣(WaveLight组,36例)和Moria M2 90角膜板层切开刀制瓣(Moria组,25例).术后1周,
目的 探讨23.G微创玻璃体手术系统治疗儿童外伤性白内障的安全性和有效性,评估短期的视觉效果和并发症。方法回顾性系列病例研究。2009年3月至2011年9月在复旦大学附属眼耳鼻喉科医院眼科诊治的儿童外伤性白内障连续病例32例(32眼),平均年龄(5.4±2.2)岁。所有病例使用23.G微创玻璃体手术系统经角巩膜缘切口穿刺进前房行前囊切开、晶状体切除、后囊切开、前段玻切及人工晶状体(IOL)植入术,
例1 男,10岁.自幼双眼视力欠佳,近日视力下降,于2009年9月19日来诊.查体:视力右眼:手动/眼前,左眼:指数/3cm-2.0D=指数/60cm.右眼球水平震颤,角膜轻度混浊,角膜缘见细小浅层血管长入,前房深,虹膜缺损,晶状体不全脱位并轻度点状混浊,玻璃体轻混,眼底不清,眼压:36mmHg.左眼球水平震颤,角膜轻度混浊,角膜缘见细小浅层血管长入,前房深,虹膜缺损,晶状体轻度点状混浊颞侧见悬韧
例一:患儿,男,4.5岁.发现视物眯眼一年半.一年半前(3岁时),患儿家长发现患儿存在上述症状,询问得知其视物模糊.于当地医院就诊,诊断为"近视",给予框架眼镜配戴.近日,患儿自觉视力继续下降.患儿出生胎龄36周,剖腹产,出生体重2030 g,生后5 min Aparg评分9分.出生后即入住当地医院新生儿科,予人暖箱常规护理及吸氧一次,吸氧浓度不详,住院1周后出院.家族及近亲中无高度近视患者。
根据最新版的《新华字典》和《现代汉语词典》,“黏”与“粘”字的使用:在发“nian”音时,一律用“黏”字,如黏膜、黏菌、黏合剂、黏液等;在发“zhan”音时,一律用“粘”字,如肠粘连、粘贴等。“唯”与“惟”字的使用:二字均表示“单单”、“只是”等含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