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蓬勃发展,社会对体育教育越来越重视。有研究表明,现在大学生生身体体质逐年下降,这表明在大学体育中仍然存在不少问题。笔者对若干体育学者提出的问题以及自己所认识大学体育所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自己的建议,以供参考。
关键词:大学体育;体育教育;存在问题;建议;互联网
1.大学高校体育存在的问题
1.1体育学者认为高校体育存在的问题
一线体育工作者反映:“大学体育仍被边 缘化,安全第一、学术至上和竞技本位的体育价值追 求,偏离了大学体育以增强学生体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核心的本体功能,致使体育课程改革和课外体 育活动开展举步维艰。王广虎说:“大学体育在观念上需要更新,它不是 仅有体育课程教学这一种形式,教学需要评价但体育课程教学评价不应该是考试。大学体育的核心目的应该是让学生动起来。[1]王华倬认为:“文件上的课程与实践中的课程是不一样的,理论是灰色的,实践 是长青的,向实践看齐。课程为人才培养目标服务, 体育课程的功能与作用的发挥,需要进一步考量体育 的本质问题。”
1.2笔者认为高校体育存在的问题
在中国应试教育下,体育被边缘化,体育并未真正成为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学生缺少健康意识。人们如果不注重健康,那么肯定也不会重视体育教育的。国外人们的健康意识很强,当然这和他们接受很好的体育教育有关,但是也正是因为整个社会重视健康、对健康有科学的认识,所以对孩子的体育教育更加重视了。这样就形成了一个良性循环。相比之下,中国人普遍健康常识匮乏。人们长期以来存在对体育的认识观念不足以及偏见,学校对体育的不重视,很多大学生从小并没有形成良好体育锻炼基础以及比较突出的体育特长,因此他们对体育缺乏兴趣,体育兴趣来源于自我效能感和感知享受,有国外研究表明,自我效能感是改变大学生体育锻炼的关键,提高自我效能感可以造成高体育锻炼参与率。这导致在大学生在进行体育锻炼时,主观能动性低且容易产生挫败,又缺乏专业人士的指导,从而导致大学生缺乏体育锻炼。
学生喜欢体育但不喜欢体育课,在大学体育教学中,部分体育老师教学理念落后、教学内容上出现脱节,体育设施落后等。体育教学在教材的衔接上都存在的脱节现象。体育老师教学内容单一,普遍采用一种运动技术结构教学,教学形式单调枯燥,不仅忽略了学生主体性原则,而且忽略了他们的兴趣和爱好。由于体育课程的特殊性,老师教学和示范都具有即时性,学生理解程度和身体素质存在差异,一些较难的的体育动作无法直观了解,再加上有些体育老师年龄较大有些技术无法演示,一个学期体育课结束,学生对运动项目掌握程度低。
2.对存在的问题提供的建议
1.提高对体育的认识和重视
体育不仅强身健体,而且能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人们应充分认识到体育对自己所带来的价值,身体是革命的本钱,运动带给了我们健康。体育的支柱和灵魂在于他的体育精神,例如合作精神,永不放弃的精神等,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增强学生体育荣誉感和归属感。首先是校领导重视、措施到位,要完善体育设施,为校园文化向标准化、规范化、科学化方向发展提供制度保证。另外发挥媒体的作用,加强体育文化宣传,增设体育名人体育课,强化体育健身价值宣传,扩大体育運动影响,培养大学生对体育的兴趣及体育精神。
2.改革高校体育课堂评价
学生个体之间学习能力,身体素质等存在个体差异,高校应该构建合理的体育课堂评价。体育课程教学评价应加入对课外活动的参与度和进步幅度、加入特长和合作等体育精神的考量,减小对体育技能、课堂达标表现的权重。我们要培养的是具有体育意识和健康身心的学生,并不是专业能力过硬的体育运动员,这一点必须作为体育教学的明确目标。另外,身体素质和运动能力体现较大的差异性,很难用统一的标准来衡量,教学评价应多加入过程性考量,实时监控学生的学习进程,比单一的期末测验要有效的多。
3.提高教师师资力量和教学水平
一所学校的师资力量和水平直接影响到高校体育教育事业的发展。在高校中,体育师资缺乏不仅影响教学效果,而且还会影响体育文化氛围。因此,高校需要配备更多的体育老师来满足学校体育教学,调整师资结构,引进体育人才。其次,要加强体育老师政治素养,提高专业业务素质等。明确教师专业化发展目标,完善教学、科研、训练、竞赛等方面的竞争机制和奖惩制度,为教师提供发现自己潜质、展示自己能力、证明自己实力的平台,以充分调动教师参与课程改革的积极性。
4.增加学生的运动自我效能感
增加自我效能感应从以下两个方面入手:①增加学生对运动成功的体验,提升自我获得感。体育课的考试制度大大降低了学生的积极性,锻炼变应试使学生失去对体育运动的热爱和源动力,单纯以成绩的高低衡量体育运动是没有意义的,必须加入综合考量。②增加替代性经验,替代性经验指个体通过观察能力水平相当者的活动,获得的对自己能力的一种间接评估。当自己处于类似的活动情境时,也能获得同样的成就水平。现在学生周围都是同样不重视运动的学生和不专业的老师,缺少运动氛围和专业赛事,应大力提高学校对体育意识的关注度来带动学生的参与意识,从而产生更好的联动效应,一部分人通过参加体育赛事获得荣誉、认同与自信,更多的人看到这样良好的效应就会被带动起来,不断壮大参与的队伍。
5.探索多元化教学模式
互联网提供了方便、迅捷的沟通方式,互联网技术具有移动终端的便携性,该技术的应用必将对高校体育产生一定的影响,体育翻转课堂,网络教学平台等,实现了体育资源的共享促进了体育课堂上的效率,是传统体育教学的补充。利用互联网技术,高校可开发运动类型的APP或者在自己的微信公众号上开发体育模板,不仅可实现线上的网络视频教学,而且更能促进大学生线下参与体育的频率。在开发的体育模板上,老师们充分利用学校资源,运用多媒体技术,制作高质量的体育教育资源。为学生打造易懂,易学,易练的体育教学平台,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助力校园文化建设。建立线下体育俱乐部,加大体育专业学生服务力度。体育专业学生作为高校中的一批特殊群体,在体育技能以及心理上等方面相比于其他专业学生更好。在线上在开发的体育模板上开打造打造体育虚拟社区,打造具有相同体育兴趣爱好的交流天地,建立o2o约人约运动服务,线下建立高校体育俱乐部,加强体育专业学生对非体育生的指导与服务,建立体育公益社团,带动高校体育专业学生就业,营造高校体育文化建设。
参考文献:
[1]新形势下大学体育课程改革问题探讨与发展路径——“2016全国大学体育课程建设经验交流研讨会”的省思[J].徐伟; 姚蕾; 彭庆文; 张胜影.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18.05(15).
项目基金:健悦体育运动平台 编号20181043321so4。
作者简介:
姚爱国(1997.1-),男,汉族,籍贯:山东省泰安市,本科,研究方向:体育教育。
姚爱民(1997.1-)男,汉族,籍贯:山东省泰安市,专科,研究方向:体育教育。
徐龙弟(1996.7-)男,汉族,籍贯:山东省昌邑市。
陈述凤(1999.11-)女,汉族,籍贯:山东省高密市,学历:本科。
关键词:大学体育;体育教育;存在问题;建议;互联网
1.大学高校体育存在的问题
1.1体育学者认为高校体育存在的问题
一线体育工作者反映:“大学体育仍被边 缘化,安全第一、学术至上和竞技本位的体育价值追 求,偏离了大学体育以增强学生体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核心的本体功能,致使体育课程改革和课外体 育活动开展举步维艰。王广虎说:“大学体育在观念上需要更新,它不是 仅有体育课程教学这一种形式,教学需要评价但体育课程教学评价不应该是考试。大学体育的核心目的应该是让学生动起来。[1]王华倬认为:“文件上的课程与实践中的课程是不一样的,理论是灰色的,实践 是长青的,向实践看齐。课程为人才培养目标服务, 体育课程的功能与作用的发挥,需要进一步考量体育 的本质问题。”
1.2笔者认为高校体育存在的问题
在中国应试教育下,体育被边缘化,体育并未真正成为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学生缺少健康意识。人们如果不注重健康,那么肯定也不会重视体育教育的。国外人们的健康意识很强,当然这和他们接受很好的体育教育有关,但是也正是因为整个社会重视健康、对健康有科学的认识,所以对孩子的体育教育更加重视了。这样就形成了一个良性循环。相比之下,中国人普遍健康常识匮乏。人们长期以来存在对体育的认识观念不足以及偏见,学校对体育的不重视,很多大学生从小并没有形成良好体育锻炼基础以及比较突出的体育特长,因此他们对体育缺乏兴趣,体育兴趣来源于自我效能感和感知享受,有国外研究表明,自我效能感是改变大学生体育锻炼的关键,提高自我效能感可以造成高体育锻炼参与率。这导致在大学生在进行体育锻炼时,主观能动性低且容易产生挫败,又缺乏专业人士的指导,从而导致大学生缺乏体育锻炼。
学生喜欢体育但不喜欢体育课,在大学体育教学中,部分体育老师教学理念落后、教学内容上出现脱节,体育设施落后等。体育教学在教材的衔接上都存在的脱节现象。体育老师教学内容单一,普遍采用一种运动技术结构教学,教学形式单调枯燥,不仅忽略了学生主体性原则,而且忽略了他们的兴趣和爱好。由于体育课程的特殊性,老师教学和示范都具有即时性,学生理解程度和身体素质存在差异,一些较难的的体育动作无法直观了解,再加上有些体育老师年龄较大有些技术无法演示,一个学期体育课结束,学生对运动项目掌握程度低。
2.对存在的问题提供的建议
1.提高对体育的认识和重视
体育不仅强身健体,而且能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人们应充分认识到体育对自己所带来的价值,身体是革命的本钱,运动带给了我们健康。体育的支柱和灵魂在于他的体育精神,例如合作精神,永不放弃的精神等,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增强学生体育荣誉感和归属感。首先是校领导重视、措施到位,要完善体育设施,为校园文化向标准化、规范化、科学化方向发展提供制度保证。另外发挥媒体的作用,加强体育文化宣传,增设体育名人体育课,强化体育健身价值宣传,扩大体育運动影响,培养大学生对体育的兴趣及体育精神。
2.改革高校体育课堂评价
学生个体之间学习能力,身体素质等存在个体差异,高校应该构建合理的体育课堂评价。体育课程教学评价应加入对课外活动的参与度和进步幅度、加入特长和合作等体育精神的考量,减小对体育技能、课堂达标表现的权重。我们要培养的是具有体育意识和健康身心的学生,并不是专业能力过硬的体育运动员,这一点必须作为体育教学的明确目标。另外,身体素质和运动能力体现较大的差异性,很难用统一的标准来衡量,教学评价应多加入过程性考量,实时监控学生的学习进程,比单一的期末测验要有效的多。
3.提高教师师资力量和教学水平
一所学校的师资力量和水平直接影响到高校体育教育事业的发展。在高校中,体育师资缺乏不仅影响教学效果,而且还会影响体育文化氛围。因此,高校需要配备更多的体育老师来满足学校体育教学,调整师资结构,引进体育人才。其次,要加强体育老师政治素养,提高专业业务素质等。明确教师专业化发展目标,完善教学、科研、训练、竞赛等方面的竞争机制和奖惩制度,为教师提供发现自己潜质、展示自己能力、证明自己实力的平台,以充分调动教师参与课程改革的积极性。
4.增加学生的运动自我效能感
增加自我效能感应从以下两个方面入手:①增加学生对运动成功的体验,提升自我获得感。体育课的考试制度大大降低了学生的积极性,锻炼变应试使学生失去对体育运动的热爱和源动力,单纯以成绩的高低衡量体育运动是没有意义的,必须加入综合考量。②增加替代性经验,替代性经验指个体通过观察能力水平相当者的活动,获得的对自己能力的一种间接评估。当自己处于类似的活动情境时,也能获得同样的成就水平。现在学生周围都是同样不重视运动的学生和不专业的老师,缺少运动氛围和专业赛事,应大力提高学校对体育意识的关注度来带动学生的参与意识,从而产生更好的联动效应,一部分人通过参加体育赛事获得荣誉、认同与自信,更多的人看到这样良好的效应就会被带动起来,不断壮大参与的队伍。
5.探索多元化教学模式
互联网提供了方便、迅捷的沟通方式,互联网技术具有移动终端的便携性,该技术的应用必将对高校体育产生一定的影响,体育翻转课堂,网络教学平台等,实现了体育资源的共享促进了体育课堂上的效率,是传统体育教学的补充。利用互联网技术,高校可开发运动类型的APP或者在自己的微信公众号上开发体育模板,不仅可实现线上的网络视频教学,而且更能促进大学生线下参与体育的频率。在开发的体育模板上,老师们充分利用学校资源,运用多媒体技术,制作高质量的体育教育资源。为学生打造易懂,易学,易练的体育教学平台,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助力校园文化建设。建立线下体育俱乐部,加大体育专业学生服务力度。体育专业学生作为高校中的一批特殊群体,在体育技能以及心理上等方面相比于其他专业学生更好。在线上在开发的体育模板上开打造打造体育虚拟社区,打造具有相同体育兴趣爱好的交流天地,建立o2o约人约运动服务,线下建立高校体育俱乐部,加强体育专业学生对非体育生的指导与服务,建立体育公益社团,带动高校体育专业学生就业,营造高校体育文化建设。
参考文献:
[1]新形势下大学体育课程改革问题探讨与发展路径——“2016全国大学体育课程建设经验交流研讨会”的省思[J].徐伟; 姚蕾; 彭庆文; 张胜影.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18.05(15).
项目基金:健悦体育运动平台 编号20181043321so4。
作者简介:
姚爱国(1997.1-),男,汉族,籍贯:山东省泰安市,本科,研究方向:体育教育。
姚爱民(1997.1-)男,汉族,籍贯:山东省泰安市,专科,研究方向:体育教育。
徐龙弟(1996.7-)男,汉族,籍贯:山东省昌邑市。
陈述凤(1999.11-)女,汉族,籍贯:山东省高密市,学历:本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