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核心素养的名著导读教学的实施与反思

来源 :师道·教研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iweiqi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语文核心素养主要包括“语言的建构和运用”“思维的发展和提升”“审美的鉴赏和创造”以及“文化的理解和传承”等四个方面,初中名著导读课教学目标的制定应结合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重视品格、体验和能力。
  在《骆驼祥子》读后分享导读课中,我们将教学目标设定为:1.开展反思性阅读,将祥子与文本内外的人力车夫对比,理解老北京人力车夫的形象。2.写读书思考,挖掘文本深刻的内涵,使阅读的思维能力和写作水平提高。学生通过阅读、反思、探究、写作和分享等方式,更深入的理解名著。同时使各层次的学生在探究实践中,体验感悟,提升自身的语文核心素养。
  一、基于语文核心素养的教学实施
  课堂教学活动是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重要途径,《骆驼祥子》读后分享导读课的教学主要从课前、课中和课后实施。
  (一)课前自主阅读
  布置学生在规定时间内读完《骆驼祥子》,作阅读旁批,根据个人的阅读喜好做相应的摘抄,为后期的课堂交流展示做好准备。上导读课前,语文课前演讲活动变为分享《骆驼祥子》的精彩片段或学生的阅读感悟。
  学生的阅读感悟从人物的刻画方法、影响人物命运的因素等方面展开,解读文本的角度新颖。自主阅读的过程保证了学生浸润名著、沉淀思想的时间与空间。课前分享活动尊重了学生在阅读中产生的真实感受,调动了学生阅读名著的兴趣,使学生思维能力发展、思维品质提升。这实际上也是检测学生阅读效果的机会。
  (二)课中合作研读
  名著导读的课堂教学应创新教学方法,丰富教学内容,注重学生品格和能力的培养。
  1.布置课前任务
  为了探索《骆驼祥子》更深层次的内容,让学生进行一次反思性阅读。布置学生写一篇读书思考,将祥子和文本内外的其他“人力车夫”进行对比,拓宽阅读的视野。如郁达夫《薄奠》、胡适《人力车夫》、李大钊《可怜之人力车夫》等。
  设计意图:通过反思性阅读,让学生再次走近祥子,对比其他作品中的人力车夫, 思索探究更深刻的内容。群文阅读的形式,可以让学生在阅读中学会阅读,而且是走向有思考的阅读,有效提升阅读的思维能力。
   2.课堂分享,研读交流
  (1)小组内交换阅读课前布置的读书思考,推荐出一篇内涵丰富、有深刻思考的作品,并交流探讨,结合组员意见,学科小组长写一段推荐理由,以备课堂展示。
  (2)展示小组推荐的读书思考和推荐理由,学生先自主阅读,品味欣赏,再进行交流,代表发言,谈谈对展示作品的理解和看法。
  (3)学生朗读优秀作品文段,提升阅读品味。
  (4)教师课堂总结,深化名著的内涵。
  设计意图:此环节为学生创建了一个开放的阅读空间,充分激发学生的阅读潜力。学生读完名著后,进行读后反思,再次走进名著,走近人物,细细品读,得到新的深刻体验和感悟。课堂分享环节,学生通过阅读欣赏优秀作品,激发美的想象,感受思想的魅力,提升审美鉴赏与创造能力。
  (三)课后探究品读
   在学生抓住“骆驼祥子”这个人物角色,与名著内外的人力车夫进行对比,促进反思理解的基础上,布置学生课后探究品读,深刻领会《骆驼祥子》的内涵。
  1.将虎妞与小福子进行对比,阅读名著中与这两位女性命运相关的人物、情节等,深入分析祥子所处的社会现实,进而理解祥子的悲劇遭遇。
   2.以祥子命运的三起三落为线索,制作思维导图。可以是整体分析或人物对比的人物分析图,或是探究思想内涵、艺术特色的深入探究图,也可以是着重于文学积累、有益启发的感悟收获图。
  设计意图:布置学生课后探究品读的任务,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思维导图的制作,可以提升学生的提炼信息能力、审美鉴赏能力等,学生通过梳理、提取、分析、解释、评价,会生成自己对主题、人物的独特感受和对文化的深层次了解。
  二、基于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教学反思
  (一)学情:导读的基础
  名著导读课的教学设计应以学生的学情为依据,“导读”应该是导学生读不懂、弄不通的地方。把握学生阅读名著《骆驼祥子》的学情,不仅要看学生在课前自主阅读阶段摘抄、旁批和课前分享的情况,关注点落在学生不能理解的、揣摩不出的问题上,还要结合学生在课堂上呈现出的认知水平、知识经验和思维能力水平,设计的教学内容适合学生的学情,才能将导读课的教学效果落到实处。
   (二)目标:导读的指向
  名著导读的目标是引导学生深入解读名著的文采、脉络、内涵和灵魂,落实的前提是明确导读的两个指向——趣、和思,即捕捉名著的“趣”,学会深刻的“思”。要有品味赏析文本的趣味、激活鉴赏文本的兴趣、培育提升文化的雅趣;要从多个角度、多个层面鉴赏文本,独创性地感受、体验、联想,层层挖掘作品内涵,培养自己的思想与表达思想的能力。
  学生进行反思性阅读时,会产生新的阅读感受,将阅读体验形成文字,多角度深层次挖掘《骆驼祥子》的内涵,有利于激发学生品味鉴赏文本的兴趣,提升思想的深度。以文字的形式呈现阅读的反思感悟,不仅使写作能力提高,这个过程也是知识体系建构的过程,是思维能力提升的过程,可以使名著阅读的体验更加深刻。
  (三)过程:导读的整合
  导读的整合要多元化,在阅读名著的过程中既要能深入细读文本,潜心会文,又要跳出文本,解读文本背后的思想走向、审美意味和知识价值。反思性阅读是一种深入文本,与人物对话,使阅读深层次、整体化的导读方式,注重提高学生的自我挖掘能力和阅读理解能力。
  学生在课前自主阅读、摘抄、分享、写作的过程中,可以重新思考文本,获得更多的感悟,再整理归纳,最后形成自己的知识体系。这个过程是知识与能力的融合,理论与实践的融合。撰写读书思考,课堂展示分享,既能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又能提升学生的课堂参与度,对名著的理解也更加深刻。
   (四)形式:导读的促进
  名著读后反思活动,可以促进学生的思维过程、思维内容和思维能力的提升。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以自主阅读、反思感悟、分享交流等形式,建立自己的知识体系,深化对名著的理解。
  责任编辑 黄日暖
其他文献
一、情感教育是教育要旨   2018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指出:“要把立德树人融入思想道德教育、文化知识教育、社会实践教育各环节,贯穿基础教育、职业教育、高等教育各领域,学科体系、教学体系、教材体系、管理体系要围绕这个目标来设计,教师要围绕这个目标来教,学生要围绕这个目标来学。凡是不利于实现这个目标的做法都要坚决改过来。”这句话成为了新时代教育活动的圭臬。   教育的立德树人宗旨
一、案例背景   在学生活动专业化、课程化、学分化的思路引领下,学前教育专业的大型品牌学生活动《幼教技能节》第一次作为专业综合实践课程,写入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如何建设好《幼教技能节》这门专业综合实践课程,更好地发挥其在人才培养过程中的积极作用,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任务。经过大量查阅资料,多次与幼儿园一线单位对接,与专业教师研讨,与学生座谈,聆听来自各方的需求及意见,我将这门课程的建设思路确定
教师被誉为“园丁”,辛苦劳作只为了向学生讲授知识;教师又被誉为“蜡烛”,燃烧了自己,照亮了别人。“伴着朝霞走上讲台,有踏着夕阳归去”,是对教师的深刻诠释。学生从牙牙学语到琅琅上口,包含有教师付出辛勤劳作的过程,因为教师用一滴滴汗水浇灌了祖国的花朵。班主任更是如此,用自己的辛苦换来了学生的幸福,有着最小的职权,却要操心班集体里的每一件事。班里大大小小的事情都需要班主任跟进,还要保持高度的警觉,以避免
前些年我们结合学校情况,对学生自主学习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发展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近两年,我们选择语、数、英三学科骨干,结合课堂教学,从反思性自主学习的技能培养以及对反思性学习方式的实践入手,通过学科教学,重点在实践操作层面,对反思性自主学习的课堂教学模式作一个较为系统的实践性研究。实践研究主要集中在针对不同的学科特点,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的同时,培养反思性实践的能力。通过对实验老师理论培训和课堂
新课程标准确立了思想品德课以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为首,兼顾能力目标、知识目标三位一体的课程教学目标。我们应该通过思想品德课程,帮助学生增长知识,在学生形成人生观、价值观的最重要时期,引导他们培养品德,为他们以后价值观的成型打下坚实的基础,这就是本文所谈的“双丰收”。  一、以良好的课前导入激发学习兴趣  讲解初三思想品德第一课第一框的内容“责任的知识”时,我以网络新闻导入。一个高中女孩弃学与他人
课堂过程是一道靓丽的风景线,只有慢下来,才会用心欣赏。让学生经历生动活泼、充满乐趣、富有挑战的学习过程,他们就能在数学学习的旅程中,感受体验到与数学有关的各种风景——丰富而有趣的数学知识,深邃而精妙的数学思想。学生在过程中经历知识的发现、问题的思考、规律的寻找、结论的概括、疑难的质问乃至知识结构的建构的过程,往往能表达出老师可能表达不了的,感悟出老师感悟不到的东西,从而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主动性
校本课程开发是在与国家课程、地方课程目标一致的前提下,根据本校的培养目标和现有课程资源基础上开发的课程,根据学生多样化发展的需要,设置可供学生选择的、灵活安排的课程,使学生对某一问题进行更加深入完整的研究,并找到合适的解决方法。校本课程需要教师收集资源,开发教材,设计教案,在课堂上开展的校本特色教学。  一、衍纸特色教材制定原则  1. 适应学生目前需求  美术学习不仅仅是单纯的绘画技巧的学习,它
教育的根本任务是立德树人。立德树人是时代的要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国无德不兴,人无德不立。立德树人,告知我们每个教育者,不仅要传授知识、培养能力,还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国民教育体系之中,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及荣辱观。而溪韵特色文化倡导的学生发展理念也正是“立己德”“树人德”,让每个贯溪人经过小学六年时间,历练成才,成为最好的自己,走出一条专属自己,充满韵味的人生路。  
如何培育高中生的政治认同素养?这成为当前一线政治教师迫切关心的话题。在平时的教学实践中,笔者发现,如果按照传统的“讲授型”“灌输型”的课堂教学模式,较难让学生产生政治情感和政治认同。相反,如果根据课堂教学内容,设置一系列有质量的、启发性的问题,以问题引导学生思考、感悟、内化,更容易在思想和情感上产生政治认同。本文试从以下四个方面对问题导学模式如何培育高中生政治认同素养进行探索。 一、问题设置具
自舒尔曼上世纪80年代提出“学科教学知识”概念以来,很多学者对之进行了广泛的关注。目前,国内外学者逐渐转向对学科教学知识发展过程的研究。舒尔曼认为,学科教学知识的发展过程实质上就是学科知识转化不断强化的过程。那么,教师是如何促进学科知识转化的?本文将由此入手,探讨教师促进学科知识转化的规律。  一、教师学科知识三次转化理论的探索   (一)学科教学知识的来源   除教科书及教学参考书外,教学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