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语文课程应该是开放而富有创新活力的”。时代呼唤具有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人才,那么,怎样激发中职学生的主动意识,培养创新精神?
一、营造气氛,调动学生的创新兴趣
心理学家托兰斯说:“我们要想催进创造力就需要提供一个友善的和有奖赏的环境,以便使之在其中繁荣发展。”因此我们在教学中,努力去营造一个宽松和睦、敢于争辩、敢于发表自己独立见解的氛围,调动学生主动参与的兴趣,允许学生自由地发表自己的意见,允许学生按照自己的方式学习和活动,并能对其微小的创造力表示赞赏。
二、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
在语文课堂上,教师要正确处理好教与学的双边关系,既要注意教学过程中的设计,又要注重学习激情的主要性,创设情境,拓宽学生的视野。提高他们对课文的感染力,借此激发起他们的创新意识。
三、传授方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教师要正确处理传授和感悟的关系、知识和能力的关系、过程和结果的关系,把学习的方法教给学生,让学生积极参与认识活动,在学习过程中感悟、理解、依靠自己的力量来获取知识、体验创新的愉快。
1.语句训练——寻点
这里所说的点,是语言训练点,教师在语言文字的训练上,要循循善诱,引导学生寻点,让学生从点中得到启示。例如,教学诗歌《红烛》,先让学生辨析“诗人啊!吐出你的心来比比”中的“吐”字换成“掏、拿”等字体会作者的匠心独运,让学生再试着找能体会作者心理的字来锤炼,学生很快找到了之间区别,一个“吐”字,逼真地描状了诗人那种火热的爱国情感不吐不快的神态,远比“掏”字爽快率真。这样的点既提高了学生对语言文字领悟的深度,又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2.文章分析——穿线
这里的“线”就是能贯穿所有“点”的纲,可以是提纲或文眼,也可以是行文的线索。让学生在穿线的过程中加深对课文的篇章结构和谋篇布局的了解。教学《荷塘月色》一文,在分析文章时,教师引导学生读课文,找出文中抒发作者情感的语句,先点明颇不宁静的心情,接着写沿着小路走去的感受,抒发月下独处的感受,最后触景生情,表达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学生通过自己的发现,对课文有了一个清晰的线索,继而再引导回忆学过的教材中和课外阅读中相同表达方式的文章,学生在记忆空间形成了一个知识网络。
3.感情表达——求异
所谓“求异”,要求学生凭借自己的智慧和能力,积极思考问题,主动探求知识,多方面、多角度创造性地解决问题。教学《我与地坛》一文时曾设计了这样一个问题:“母亲对我毫不张扬的爱,让我深深感悟到母亲的苦难和伟大。请大家说说母亲的苦难和伟大表现在哪里?”在我充满激情的诱导下,他们紧扣我的提问,反复咀嚼,认真思索,开启思维的马达。其结果是:学生踊跃发言,答案精彩纷呈。
4.主动探究——质疑
质疑是培养创新能力的前提。只有善于发现、善于解决问题才能到达成功的彼岸。教师要放手启迪学生质疑、自主探究、大胆表达,使其在生疑、质疑、释疑的过程中加深对课文的理解。教学《雷雨》课文,有的同学提出周朴园三十年来所做的一切(打听下落、保留旧家具、记住生日等),可看出他对侍萍是真情,还是假意呢?在释疑的过程中,学生终于明白:从周朴园保留侍萍喜欢的家具,记着侍萍的生日这些琐事看来,他对侍萍是有真情的。但当他看到侍萍奇迹般地站在他面前时,他的自私性格便显露出来,所考虑的就是当前自身的利益了。
5.大胆想象——多思
爱因斯坦曾说过:“想象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概括者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想象是创造的翅膀,教学时,要让学生张开智慧的翅膀,创造条件发展想象。在教学《项链》时,结尾的省略号,给人留下无限思考的余地。于是我设计里这样一个问题:“玛蒂尔德知道借的项链是假的以后,将会怎么办?展开你们丰富的想象翅膀,都来添一笔,为《项链》续写一个合乎情理的尾声。”这时一个开放性的问题,没有标准答案,学生非常感兴趣。他们根据自己的审美标准,编出了一个又一个精彩的结尾。实录一位同学的发言:“玛蒂尔德把项链拿回家后重新在镜子前穿戴起来,想重温那一晚舞会的幸福,但当她看到镜中的自己风韵不再,便颓然摘下了项链……”这些想象建筑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合情合理,有利于创新意识的培养。
6.读后延伸——拓展
这里讲的拓展就是指创造机会给每一个学生提供平台,让他们施展自己的才华,并不断地给以启发、诱导、激励和。教学《世间最美的坟墓》后,如有一生这样设计:一个人可以生的不漂亮,让人看顺眼就行了,但你一定要活的漂亮,良好的修养,文明的举止,优雅的谈吐和一颗充满爱的心灵,足够让你活得漂亮,活得漂亮就是一种精神,一种品位,一种至真的精彩!这样的训练,拓展了学生了思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要培养学生语文创新能力,首先要更新教师的观念,与时俱进,适应知识经济时代的需求;要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索的学习方法,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要重视学生能力的培养,不仅要授之以鱼,更要授之于渔,不仅要给以黄金,更要授予点金术。这样才能唤起学生的创新热情,才能培养出越来越多的创造性人才。
一、营造气氛,调动学生的创新兴趣
心理学家托兰斯说:“我们要想催进创造力就需要提供一个友善的和有奖赏的环境,以便使之在其中繁荣发展。”因此我们在教学中,努力去营造一个宽松和睦、敢于争辩、敢于发表自己独立见解的氛围,调动学生主动参与的兴趣,允许学生自由地发表自己的意见,允许学生按照自己的方式学习和活动,并能对其微小的创造力表示赞赏。
二、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
在语文课堂上,教师要正确处理好教与学的双边关系,既要注意教学过程中的设计,又要注重学习激情的主要性,创设情境,拓宽学生的视野。提高他们对课文的感染力,借此激发起他们的创新意识。
三、传授方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教师要正确处理传授和感悟的关系、知识和能力的关系、过程和结果的关系,把学习的方法教给学生,让学生积极参与认识活动,在学习过程中感悟、理解、依靠自己的力量来获取知识、体验创新的愉快。
1.语句训练——寻点
这里所说的点,是语言训练点,教师在语言文字的训练上,要循循善诱,引导学生寻点,让学生从点中得到启示。例如,教学诗歌《红烛》,先让学生辨析“诗人啊!吐出你的心来比比”中的“吐”字换成“掏、拿”等字体会作者的匠心独运,让学生再试着找能体会作者心理的字来锤炼,学生很快找到了之间区别,一个“吐”字,逼真地描状了诗人那种火热的爱国情感不吐不快的神态,远比“掏”字爽快率真。这样的点既提高了学生对语言文字领悟的深度,又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2.文章分析——穿线
这里的“线”就是能贯穿所有“点”的纲,可以是提纲或文眼,也可以是行文的线索。让学生在穿线的过程中加深对课文的篇章结构和谋篇布局的了解。教学《荷塘月色》一文,在分析文章时,教师引导学生读课文,找出文中抒发作者情感的语句,先点明颇不宁静的心情,接着写沿着小路走去的感受,抒发月下独处的感受,最后触景生情,表达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学生通过自己的发现,对课文有了一个清晰的线索,继而再引导回忆学过的教材中和课外阅读中相同表达方式的文章,学生在记忆空间形成了一个知识网络。
3.感情表达——求异
所谓“求异”,要求学生凭借自己的智慧和能力,积极思考问题,主动探求知识,多方面、多角度创造性地解决问题。教学《我与地坛》一文时曾设计了这样一个问题:“母亲对我毫不张扬的爱,让我深深感悟到母亲的苦难和伟大。请大家说说母亲的苦难和伟大表现在哪里?”在我充满激情的诱导下,他们紧扣我的提问,反复咀嚼,认真思索,开启思维的马达。其结果是:学生踊跃发言,答案精彩纷呈。
4.主动探究——质疑
质疑是培养创新能力的前提。只有善于发现、善于解决问题才能到达成功的彼岸。教师要放手启迪学生质疑、自主探究、大胆表达,使其在生疑、质疑、释疑的过程中加深对课文的理解。教学《雷雨》课文,有的同学提出周朴园三十年来所做的一切(打听下落、保留旧家具、记住生日等),可看出他对侍萍是真情,还是假意呢?在释疑的过程中,学生终于明白:从周朴园保留侍萍喜欢的家具,记着侍萍的生日这些琐事看来,他对侍萍是有真情的。但当他看到侍萍奇迹般地站在他面前时,他的自私性格便显露出来,所考虑的就是当前自身的利益了。
5.大胆想象——多思
爱因斯坦曾说过:“想象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概括者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想象是创造的翅膀,教学时,要让学生张开智慧的翅膀,创造条件发展想象。在教学《项链》时,结尾的省略号,给人留下无限思考的余地。于是我设计里这样一个问题:“玛蒂尔德知道借的项链是假的以后,将会怎么办?展开你们丰富的想象翅膀,都来添一笔,为《项链》续写一个合乎情理的尾声。”这时一个开放性的问题,没有标准答案,学生非常感兴趣。他们根据自己的审美标准,编出了一个又一个精彩的结尾。实录一位同学的发言:“玛蒂尔德把项链拿回家后重新在镜子前穿戴起来,想重温那一晚舞会的幸福,但当她看到镜中的自己风韵不再,便颓然摘下了项链……”这些想象建筑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合情合理,有利于创新意识的培养。
6.读后延伸——拓展
这里讲的拓展就是指创造机会给每一个学生提供平台,让他们施展自己的才华,并不断地给以启发、诱导、激励和。教学《世间最美的坟墓》后,如有一生这样设计:一个人可以生的不漂亮,让人看顺眼就行了,但你一定要活的漂亮,良好的修养,文明的举止,优雅的谈吐和一颗充满爱的心灵,足够让你活得漂亮,活得漂亮就是一种精神,一种品位,一种至真的精彩!这样的训练,拓展了学生了思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要培养学生语文创新能力,首先要更新教师的观念,与时俱进,适应知识经济时代的需求;要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索的学习方法,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要重视学生能力的培养,不仅要授之以鱼,更要授之于渔,不仅要给以黄金,更要授予点金术。这样才能唤起学生的创新热情,才能培养出越来越多的创造性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