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随着时代的不断进步与发展,以及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与推进,各级部门也越来越重视体育工作的开展状况。与此同时,学校体育中的小学体育教学水平也在不断提高。阳光体育的开展要求体育教师在教学中秉持“健康第一”的原则,引导并鼓励学生积极参加体育锻炼,将体育素养培养落实到教学实践中。本文通过对文献资料的整理,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探讨了在阳光体育背景下小学生体育素养的培养策略,旨在为学校体育的发展及学生体育素养的培养提供参考。
关键词:小学生;体育素养;培养策略
中图分类号:G40-013.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624X(2020)48-0087-02
引 言
小学阶段的学生正处在生长发育阶段,对体育素养的认知较浅。因此,小学阶段的体育教育主要是让学生了解并掌握科学合理的运动常识,在学习技能和了解知识的前提下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与学习习惯,学会与同伴进行沟通与合作,从而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为学生以后适应社会生活奠定基础。
一、阳光体育的内涵
阳光体育运动是我国政府部门提出的,以“健康第一”为指导思想,旨在改善我国教育中的重文轻体现象,让学生热爱体育运动,改变青少年体质逐年下降的现状,形成健康向上的良好心态,推动广大学生积极参加体育活动,让学生走出教室,感受阳光,享受大自然,感受运动带来的快乐。阳光体育包括体育意识、体育能力、体育习惯、体育行为等,是为素质教育服务,为增强民族体质服务的,通过开展丰富并适合青少年学生的体育活动,让每位学生的身体素质普遍得到提高[1]。
二、体育素养的内涵
体育素养一词一直是学者们探讨的一个话题,学者们从不同角度分析并诠释了体育素养的含义。所谓体育素养,就是指人们在日常生活、工作、学习中养成的在体育方面的修养[2]。它是由先天因素和后天因素组成的,先天因素主要是遗传因素,后天因素主要是受外部环境及自身所接受的体育教育方面的影响。体育素养是包括体育知识、体育意识、体质水平、体育行为、体育技能、体育个性、体育品德等要素的综合素质与修养。它综合展现了对体育知识的学习和通过参与体育活动而形成的各种体育能力和行为[3]。
体育素养以健康锻炼为指导思想,旨在让学生学习体育知识和技能,使学生形成健康锻炼、提高身体素质的意识,让学生在了解人体的生理卫生常识、体育的人文知识及体育锻炼的基本知识的同时,掌握体育运动的技能、技巧及体育评价的技能。
文化水平、认识能力、思维能力及心理素质等因素影响着学生的体育意识。强烈的体育意识有助于提高学生的体育兴趣,促使其自觉、主动地参加体育运动,有利于学生养成坚持体育锻炼的习惯。体育素养也反映了个人在体育活动中的心理特征与倾向,即关于体育的道德规范。体育品德的养成可以更好地规范和指导学生进行积极、有效、健康的体育活动[4]。
三、培养小学生体育素养的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1.学校和教师对体育缺少足够的重视
我国一直在提倡素质教育,但是在体育教学领域,传统观念对体育的偏见仍然存在。时至今日,仍有许多学校对体育学科不够重视,更偏向于对书本知识即文化知识的传授,对体育教育并没有产生足够的重视。在有些地区,学校所设置的体育课程相对较少,有些体育课程还会被其他文化课程所占用,导致学生参与体育运动及学习体育知识的时间非常少。没有足够的时间作为保障,学生的体育素养也无法得到培养。另外,许多家长比较重视学生智育的发展,而忽视了体育发展的重要性。这样一来,学生身心难以得到全面发展,体育素养的培养也无从谈起。
2.师资力量不足
与其他科目教师相比,体育专职教师数量较少,学生和教师的比例失衡,大部分体育教师的工作量比教育部规定的工作量大。这样,教师难以照顾到每位学生。在体育教学中,运动是核心,可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但如果教师对教授内容不熟悉,准备不充分,就可能让学生受伤,甚至危及生命。在体育教学中,没有合理安排熱身活动、练习密度与次数及运动强度掌握不当、班级管理出现漏洞等问题都会导致学生受伤。因此,体育教师的师资力量较少是亟待解决的问题。
3.体育教学缺乏乐趣
体育学科与其他学科不同,它主要以让学生运动为主,锻炼学生的身体素质及体能。但在教学中,有些小学生不喜欢上体育课,相比于运动而言,他们更喜欢安静地坐在教室里学习。在这些学生眼里,体育课并没有足够的吸引力。究其原因,可能是体育教学方式比较单一,没有激发学生的兴趣。在传统的体育教学中,教师一般先要求学生进行慢跑热身,然后讲解本节课的基本动作要领,教学基本千篇一律。这样的重复练习很难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也无法让学生体验运动带来的乐趣。
4.场地设备缺乏
体育教学与其他教学有所不同,对场地的要求较高。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人们的体育意识不断提高,对教育领域的设施投入有了很大的提高。目前,仍然有些学校存在体育场地设备相对落后、场地器材质量较差等问题,加上器材没有专人看管,维护、更换不及时,器材丢失、场地损坏现象严重,还存在安全隐患。有些学校因场地、器材缺乏,导致学生在上体育课及开展课外活动时没有器材可以使用,影响了学生体育素养的培养。
四、培养小学生体育素养的有效策略
1.重视体育教育
转变传统观念,加强对体育学科的重视,是改变当前体育教学现状的关键。家长及教师要帮助学生形成体育意识,使学生认识到健康体魄的重要性。家长在闲暇时间可以带孩子进行相应的体育锻炼,帮助孩子形成良好的健身理念。体育教师要不断为学生树立“健康第一”的理念。对于小学生而言,体育素养培养是一个过程,不是单一的概念。因此,教师要讲解体育锻炼的重要性,让学生有基本的体育活动意识,促使他们积极参与体育锻炼,进而提高学生的体育水平,提高学生的体育技能。 2.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教师要不断学习新技术,根据教学的需要,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技能。在体育教学中,教师要让学生在学习体育运动知识的同时掌握运动技能,并做到学以致用,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提升体育素养。学校可以定期组织教师进行课堂参观学习,互相交流教学经验;还可以定期请校内外专家为教师讲授教学规范、教学技能等内容,不断提高体育教师的授课水平[5]。
教师也要通过继续教育进一步学习和掌握先进的教育理论和教学方法, 提高自身知识水平和能力,为学生传授科学的体育理论知识和锻炼技能[6]。同时,体育教师要不断探索新型教学模式,紧跟教学改革的步伐,帮助学生建立完整的技术概念;通过多媒体课件教学,活跃课堂气氛,提高学生的运动兴趣,让学生更加直观地感受动作要领,进而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最终培养学生的体育素养。
3.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体育教学过程中,教师要让学生感受到自己的主体地位,可以通过情境教学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整個课堂充满趣味,进而使学生全身心投入体育锻炼中,体会到成功的喜悦。在课堂上,教师应尽量举行多种形式的比赛,利用体育游戏活跃课堂氛围,让学生在互相帮助中体会运动的乐趣,从而高效实现体育教学目标。
4.统筹资源,加大投入
开展丰富多彩的体育活动,离不开资源、设施的支撑。要想培养学生的体育素养,学校应加强体育场馆的建设,加大体育器械、设备的投入;要对学校的体育场地和体育器材等进行统筹规划,让学生的课外活动场地更多、更广,让学生可用的体育器材更全面、更丰富。此外,学校应营造绿色环境和良好的运动氛围,让学生真正沐浴阳光,感受到运动的乐趣。学校可以针对体育教学的需要加大基础设施投入,也可以利用现有条件,因地制宜,改善活动设施,营造浓郁的健身氛围,使阳光体育运动的开展落到实处,使学生能够积极地参与到体育运动中,并树立终身体育锻炼的理念。
结 语
综上所述,学校、教师和家长都应认识到体育教学的重要性,帮助学生形成体育锻炼意识,让学生积极参与到体育活动中。在阳光体育背景下,各学校更应转变观念,重视体育教育,加强体育师资队伍建设,加大体育设施投入力度,使阳光体育运动的开展落到实处。
[参考文献]
霍飞云.初中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实践研究[J].中学课程辅导(教师通讯),2020(04):93.
陈龙.初中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策略研究[J].考试与评价,2020(02):86.
李正华.浅析如何在初中体育教学中发展学生核心素养[J].才智,2020(02):37.
王凯.如何在初中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体育核心素养[J].新课程(中学),2019(12):235.
王斌斌.初中体育教学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J].南国博览,2019(08):307.
蔡学敏.浅谈如何培养小学生的体育素养[J].新课程(小学),2018(03):56.
作者简介:张颖辉(1987.6—),女,山西阳泉人,一级教师。
关键词:小学生;体育素养;培养策略
中图分类号:G40-013.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624X(2020)48-0087-02
引 言
小学阶段的学生正处在生长发育阶段,对体育素养的认知较浅。因此,小学阶段的体育教育主要是让学生了解并掌握科学合理的运动常识,在学习技能和了解知识的前提下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与学习习惯,学会与同伴进行沟通与合作,从而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为学生以后适应社会生活奠定基础。
一、阳光体育的内涵
阳光体育运动是我国政府部门提出的,以“健康第一”为指导思想,旨在改善我国教育中的重文轻体现象,让学生热爱体育运动,改变青少年体质逐年下降的现状,形成健康向上的良好心态,推动广大学生积极参加体育活动,让学生走出教室,感受阳光,享受大自然,感受运动带来的快乐。阳光体育包括体育意识、体育能力、体育习惯、体育行为等,是为素质教育服务,为增强民族体质服务的,通过开展丰富并适合青少年学生的体育活动,让每位学生的身体素质普遍得到提高[1]。
二、体育素养的内涵
体育素养一词一直是学者们探讨的一个话题,学者们从不同角度分析并诠释了体育素养的含义。所谓体育素养,就是指人们在日常生活、工作、学习中养成的在体育方面的修养[2]。它是由先天因素和后天因素组成的,先天因素主要是遗传因素,后天因素主要是受外部环境及自身所接受的体育教育方面的影响。体育素养是包括体育知识、体育意识、体质水平、体育行为、体育技能、体育个性、体育品德等要素的综合素质与修养。它综合展现了对体育知识的学习和通过参与体育活动而形成的各种体育能力和行为[3]。
体育素养以健康锻炼为指导思想,旨在让学生学习体育知识和技能,使学生形成健康锻炼、提高身体素质的意识,让学生在了解人体的生理卫生常识、体育的人文知识及体育锻炼的基本知识的同时,掌握体育运动的技能、技巧及体育评价的技能。
文化水平、认识能力、思维能力及心理素质等因素影响着学生的体育意识。强烈的体育意识有助于提高学生的体育兴趣,促使其自觉、主动地参加体育运动,有利于学生养成坚持体育锻炼的习惯。体育素养也反映了个人在体育活动中的心理特征与倾向,即关于体育的道德规范。体育品德的养成可以更好地规范和指导学生进行积极、有效、健康的体育活动[4]。
三、培养小学生体育素养的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1.学校和教师对体育缺少足够的重视
我国一直在提倡素质教育,但是在体育教学领域,传统观念对体育的偏见仍然存在。时至今日,仍有许多学校对体育学科不够重视,更偏向于对书本知识即文化知识的传授,对体育教育并没有产生足够的重视。在有些地区,学校所设置的体育课程相对较少,有些体育课程还会被其他文化课程所占用,导致学生参与体育运动及学习体育知识的时间非常少。没有足够的时间作为保障,学生的体育素养也无法得到培养。另外,许多家长比较重视学生智育的发展,而忽视了体育发展的重要性。这样一来,学生身心难以得到全面发展,体育素养的培养也无从谈起。
2.师资力量不足
与其他科目教师相比,体育专职教师数量较少,学生和教师的比例失衡,大部分体育教师的工作量比教育部规定的工作量大。这样,教师难以照顾到每位学生。在体育教学中,运动是核心,可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但如果教师对教授内容不熟悉,准备不充分,就可能让学生受伤,甚至危及生命。在体育教学中,没有合理安排熱身活动、练习密度与次数及运动强度掌握不当、班级管理出现漏洞等问题都会导致学生受伤。因此,体育教师的师资力量较少是亟待解决的问题。
3.体育教学缺乏乐趣
体育学科与其他学科不同,它主要以让学生运动为主,锻炼学生的身体素质及体能。但在教学中,有些小学生不喜欢上体育课,相比于运动而言,他们更喜欢安静地坐在教室里学习。在这些学生眼里,体育课并没有足够的吸引力。究其原因,可能是体育教学方式比较单一,没有激发学生的兴趣。在传统的体育教学中,教师一般先要求学生进行慢跑热身,然后讲解本节课的基本动作要领,教学基本千篇一律。这样的重复练习很难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也无法让学生体验运动带来的乐趣。
4.场地设备缺乏
体育教学与其他教学有所不同,对场地的要求较高。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人们的体育意识不断提高,对教育领域的设施投入有了很大的提高。目前,仍然有些学校存在体育场地设备相对落后、场地器材质量较差等问题,加上器材没有专人看管,维护、更换不及时,器材丢失、场地损坏现象严重,还存在安全隐患。有些学校因场地、器材缺乏,导致学生在上体育课及开展课外活动时没有器材可以使用,影响了学生体育素养的培养。
四、培养小学生体育素养的有效策略
1.重视体育教育
转变传统观念,加强对体育学科的重视,是改变当前体育教学现状的关键。家长及教师要帮助学生形成体育意识,使学生认识到健康体魄的重要性。家长在闲暇时间可以带孩子进行相应的体育锻炼,帮助孩子形成良好的健身理念。体育教师要不断为学生树立“健康第一”的理念。对于小学生而言,体育素养培养是一个过程,不是单一的概念。因此,教师要讲解体育锻炼的重要性,让学生有基本的体育活动意识,促使他们积极参与体育锻炼,进而提高学生的体育水平,提高学生的体育技能。 2.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教师要不断学习新技术,根据教学的需要,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技能。在体育教学中,教师要让学生在学习体育运动知识的同时掌握运动技能,并做到学以致用,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提升体育素养。学校可以定期组织教师进行课堂参观学习,互相交流教学经验;还可以定期请校内外专家为教师讲授教学规范、教学技能等内容,不断提高体育教师的授课水平[5]。
教师也要通过继续教育进一步学习和掌握先进的教育理论和教学方法, 提高自身知识水平和能力,为学生传授科学的体育理论知识和锻炼技能[6]。同时,体育教师要不断探索新型教学模式,紧跟教学改革的步伐,帮助学生建立完整的技术概念;通过多媒体课件教学,活跃课堂气氛,提高学生的运动兴趣,让学生更加直观地感受动作要领,进而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最终培养学生的体育素养。
3.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体育教学过程中,教师要让学生感受到自己的主体地位,可以通过情境教学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整個课堂充满趣味,进而使学生全身心投入体育锻炼中,体会到成功的喜悦。在课堂上,教师应尽量举行多种形式的比赛,利用体育游戏活跃课堂氛围,让学生在互相帮助中体会运动的乐趣,从而高效实现体育教学目标。
4.统筹资源,加大投入
开展丰富多彩的体育活动,离不开资源、设施的支撑。要想培养学生的体育素养,学校应加强体育场馆的建设,加大体育器械、设备的投入;要对学校的体育场地和体育器材等进行统筹规划,让学生的课外活动场地更多、更广,让学生可用的体育器材更全面、更丰富。此外,学校应营造绿色环境和良好的运动氛围,让学生真正沐浴阳光,感受到运动的乐趣。学校可以针对体育教学的需要加大基础设施投入,也可以利用现有条件,因地制宜,改善活动设施,营造浓郁的健身氛围,使阳光体育运动的开展落到实处,使学生能够积极地参与到体育运动中,并树立终身体育锻炼的理念。
结 语
综上所述,学校、教师和家长都应认识到体育教学的重要性,帮助学生形成体育锻炼意识,让学生积极参与到体育活动中。在阳光体育背景下,各学校更应转变观念,重视体育教育,加强体育师资队伍建设,加大体育设施投入力度,使阳光体育运动的开展落到实处。
[参考文献]
霍飞云.初中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实践研究[J].中学课程辅导(教师通讯),2020(04):93.
陈龙.初中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策略研究[J].考试与评价,2020(02):86.
李正华.浅析如何在初中体育教学中发展学生核心素养[J].才智,2020(02):37.
王凯.如何在初中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体育核心素养[J].新课程(中学),2019(12):235.
王斌斌.初中体育教学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J].南国博览,2019(08):307.
蔡学敏.浅谈如何培养小学生的体育素养[J].新课程(小学),2018(03):56.
作者简介:张颖辉(1987.6—),女,山西阳泉人,一级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