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有效课堂教学中,实施合作学习是一种重要的手段,因此我,们只有注重合作的方式策略,追求合作的内容,才能提高学习的效率,学生的能力得到培养。
【关键词】合作学习 课堂 效率
合作学习“是相对于”个体学习而言的,是指学生在小組或团队中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有明确的责任分工的互助性学习。它不再局限于传统教学中师生之间的双边互动,而是将教学重心推延至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互动,从而达到培养学生语文能力,提高学习的质量的目的。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实施合作学习,积极营造合作的学习氛围,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有助于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中明确指出: “改变课程实施中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获取新知识的能力以及交流和合作的能力。”随着新课改的进一步深入,语文教师的教学理念、教学行为都发生了变化,自觉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的教学方式已广泛应用到语文课堂教学之中。但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一些语文教师缺乏对合作学习精神实质的正确把握,表面化、形式化地理解其意义,导致许多合作讨论有其形,无其实,结果效果甚微,甚至适得其反。因此,如何在语文教学中开展合作性学习,是当前广大语文教育工作者必须面对的重要课题。
1.合作课堂教学中容易出现的问题
1.1 在不需要合作处合作
许多教师认为只要进行合作学习,就是调动学生积极性,把学生放在主人翁的地位上了。于是为了让学生能广泛地参与,一有问题,不管合适与否,难易如何,都要让学生合作讨论,似乎只有让学生合作讨论,才能解决问题,一些没有质量,难度、深度不大的问题完全可以通过学生独立思考自我解决却让学生展开合作讨论,既浪费了时间精力,又降低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如教学课文《湖心亭看雪》。
老师:这篇古文写景优美,请同学们分组讨论一下,这篇古文第一段哪些句子是写景句?然后让学生分组讨论学……其实,这位老师所提出的问题学生只要略加思考便会得出答案,这样的问题学生自己完全可以解决,这样的合作讨论只会流于形式,并未收到实质性的效果。
1.2 缺乏合作前必要的准备
合作学习的目的是互相交流发现问题、研究问题和解决问题,而不是“作秀”。对于一个合作群体,要想让每个人都起作用,做好参与前的准备是十分必要的。也就是说,参与合作学习的每位学生都应是有备而来的。因此,教师在组织学生合作时,应给每位学生一些自学的。
时间,让每位学生对要合作学习的内容认真思考,哪些知识读懂了,懂的是什么,哪些地方自己还不懂,想提出的问题是什么,目的是拿出自己学习的初步结果去帮助别人,提高自己。在小组合作前,教师要做适度的指导,否则,学生没有明确合作学习的目的、步骤、方法,不理解将学习什么、怎样学习。因此,在合作学习时,教师和学生都应做好准备。如教学课文《音乐巨人贝多芬》导入新课后,老师提问:这篇文章的主要内容是什么?请同学们分组讨论。接着让学生分组讨论,但到师生互动时大多数学生回答不上来,即使一两个学生回答了,也是错误连篇、答非所问。其实《音乐巨人贝多芬》是一篇篇幅较长,内容繁杂,对于七年级学生来说,在短时间内概括内容要点有点难度,而且老师之前也没有教给概括内容的方法,这样没有准备的合作教学,效果可想而知。
1.3 合作效率低
在合作学习的全过程中,教师与学生个人接触、交流的概率越高,教师对学生学习状况的“知情度”就越高,但在合作教学的实施过程中,很多教师往往不注意这一点,学生讨论问题似乎只是学生自己的事情,教师则是旁观者,不参与交流,不走近倾听、交流,无法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最终未完全达到交流合作的目的。
2.实施合作学习的策略
那么,在有效课堂教学的实施过程中,该如何构建合作交流的课堂,提高合作交流的效率,达到共同提高的目的呢?
2.1 转变观念,重新调整师生关系
教学过程是一个复杂的人际互动过程,在新的教育形势下,应着力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包括教师与教师、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多变互动关系。
在语文教学中开展合作学习,应勇于摒弃“师道尊严”的师生关系,真正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不仅是学习的主体,也是发展的主体,教师应对自身角色重新定位。教师首先是学习的“合作者”,其次才是“引导者”、“组织者”。因此,教师应转变观念,广泛实行教学民主,积极创设民主、和谐的合作氛围,为开展合作学习奠定基础。语文教师不再是知识的占有者和传授者,而是学生学习的指导者,智力的开发者,学习习惯的培养者。由此可以看出,教师教学观念的转变,教育思想的更新是进行语文课堂合作教学的关键。
2.2 合作学习要选择合适的内容,确定明确的目标
在很多语文公开课、竞赛课上,教师总担心课堂太安静,不给学生自学、思考的时间,生怕给人课堂气氛沉闷的感觉,一味地追求“热闹”,不论什么问题都喜欢让学生讨论。其实,这种认识是肤浅的。要进行合作学习的课堂方式,有必要选择一篇特别适合合作学习的课文,不要把什么课文,什么知识内容都拿来小组讨论,不要每节课都进行小组讨论合作学习,只有那些多人合作的效果确实比一个人独立完成效果好,或需要多人协作才能完成的问题才去组织合作学习。否则就没有必要制造学生相互打搅的机会。
合作讨论的目标要明确、恰当,便于操作,它的出发点和归宿点都应落实在学生身上,既让学生明确应该干什么,怎么干,通过讨论有什么提高。教师要抓住教材的重点、难点和热点问题和学生实际确定正确目标,设计出具有启发性、探索性、开放性的问题让学生讨论,这样才有利于激发学生个体的主动性以及小组合作的积极性,才能发挥小组这一“学习共同体”的独创性、创造性。才能达到培养学生语文能力的目的。
【关键词】合作学习 课堂 效率
合作学习“是相对于”个体学习而言的,是指学生在小組或团队中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有明确的责任分工的互助性学习。它不再局限于传统教学中师生之间的双边互动,而是将教学重心推延至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互动,从而达到培养学生语文能力,提高学习的质量的目的。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实施合作学习,积极营造合作的学习氛围,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有助于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中明确指出: “改变课程实施中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获取新知识的能力以及交流和合作的能力。”随着新课改的进一步深入,语文教师的教学理念、教学行为都发生了变化,自觉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的教学方式已广泛应用到语文课堂教学之中。但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一些语文教师缺乏对合作学习精神实质的正确把握,表面化、形式化地理解其意义,导致许多合作讨论有其形,无其实,结果效果甚微,甚至适得其反。因此,如何在语文教学中开展合作性学习,是当前广大语文教育工作者必须面对的重要课题。
1.合作课堂教学中容易出现的问题
1.1 在不需要合作处合作
许多教师认为只要进行合作学习,就是调动学生积极性,把学生放在主人翁的地位上了。于是为了让学生能广泛地参与,一有问题,不管合适与否,难易如何,都要让学生合作讨论,似乎只有让学生合作讨论,才能解决问题,一些没有质量,难度、深度不大的问题完全可以通过学生独立思考自我解决却让学生展开合作讨论,既浪费了时间精力,又降低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如教学课文《湖心亭看雪》。
老师:这篇古文写景优美,请同学们分组讨论一下,这篇古文第一段哪些句子是写景句?然后让学生分组讨论学……其实,这位老师所提出的问题学生只要略加思考便会得出答案,这样的问题学生自己完全可以解决,这样的合作讨论只会流于形式,并未收到实质性的效果。
1.2 缺乏合作前必要的准备
合作学习的目的是互相交流发现问题、研究问题和解决问题,而不是“作秀”。对于一个合作群体,要想让每个人都起作用,做好参与前的准备是十分必要的。也就是说,参与合作学习的每位学生都应是有备而来的。因此,教师在组织学生合作时,应给每位学生一些自学的。
时间,让每位学生对要合作学习的内容认真思考,哪些知识读懂了,懂的是什么,哪些地方自己还不懂,想提出的问题是什么,目的是拿出自己学习的初步结果去帮助别人,提高自己。在小组合作前,教师要做适度的指导,否则,学生没有明确合作学习的目的、步骤、方法,不理解将学习什么、怎样学习。因此,在合作学习时,教师和学生都应做好准备。如教学课文《音乐巨人贝多芬》导入新课后,老师提问:这篇文章的主要内容是什么?请同学们分组讨论。接着让学生分组讨论,但到师生互动时大多数学生回答不上来,即使一两个学生回答了,也是错误连篇、答非所问。其实《音乐巨人贝多芬》是一篇篇幅较长,内容繁杂,对于七年级学生来说,在短时间内概括内容要点有点难度,而且老师之前也没有教给概括内容的方法,这样没有准备的合作教学,效果可想而知。
1.3 合作效率低
在合作学习的全过程中,教师与学生个人接触、交流的概率越高,教师对学生学习状况的“知情度”就越高,但在合作教学的实施过程中,很多教师往往不注意这一点,学生讨论问题似乎只是学生自己的事情,教师则是旁观者,不参与交流,不走近倾听、交流,无法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最终未完全达到交流合作的目的。
2.实施合作学习的策略
那么,在有效课堂教学的实施过程中,该如何构建合作交流的课堂,提高合作交流的效率,达到共同提高的目的呢?
2.1 转变观念,重新调整师生关系
教学过程是一个复杂的人际互动过程,在新的教育形势下,应着力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包括教师与教师、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多变互动关系。
在语文教学中开展合作学习,应勇于摒弃“师道尊严”的师生关系,真正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不仅是学习的主体,也是发展的主体,教师应对自身角色重新定位。教师首先是学习的“合作者”,其次才是“引导者”、“组织者”。因此,教师应转变观念,广泛实行教学民主,积极创设民主、和谐的合作氛围,为开展合作学习奠定基础。语文教师不再是知识的占有者和传授者,而是学生学习的指导者,智力的开发者,学习习惯的培养者。由此可以看出,教师教学观念的转变,教育思想的更新是进行语文课堂合作教学的关键。
2.2 合作学习要选择合适的内容,确定明确的目标
在很多语文公开课、竞赛课上,教师总担心课堂太安静,不给学生自学、思考的时间,生怕给人课堂气氛沉闷的感觉,一味地追求“热闹”,不论什么问题都喜欢让学生讨论。其实,这种认识是肤浅的。要进行合作学习的课堂方式,有必要选择一篇特别适合合作学习的课文,不要把什么课文,什么知识内容都拿来小组讨论,不要每节课都进行小组讨论合作学习,只有那些多人合作的效果确实比一个人独立完成效果好,或需要多人协作才能完成的问题才去组织合作学习。否则就没有必要制造学生相互打搅的机会。
合作讨论的目标要明确、恰当,便于操作,它的出发点和归宿点都应落实在学生身上,既让学生明确应该干什么,怎么干,通过讨论有什么提高。教师要抓住教材的重点、难点和热点问题和学生实际确定正确目标,设计出具有启发性、探索性、开放性的问题让学生讨论,这样才有利于激发学生个体的主动性以及小组合作的积极性,才能发挥小组这一“学习共同体”的独创性、创造性。才能达到培养学生语文能力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