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推行全员聘用制的阻碍及其对策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oli66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高校推行全员聘用制,是高校人事制度改革的重要途径,意义重大:它有利于理顺高校用人机制、盘活高校人力资源,有利于维护高校内部学校与教职工双向选择劳动权利,有利于通过竞争激励机制提高教职工队伍的整体水平。目前,许多高校推行全员聘用制,已经取得了不小的成绩,但仍反映出一些问题,需要进一步采取措施,尽量减少阻碍,推动高校全员聘用制进一步健康、有效地向前发展。
  一、推行全员聘用制的阻碍
  高校推行全员聘用制遇到了不少阻碍,主要表现如下。
  (一)由于认识不足,教职工情绪不高。对聘用制,许多教职工认为是政策推动,尤其是其中的平庸者,更不愿意改变过去的一些特点和习惯,如分配制度中的“大锅饭”,人员的“能上不能下、能进不能出”等。而且由于财政保证,在原有体制下这些人员如同被圈养的绵羊,没有危机感,没有紧迫感,不愿改变现有的组织模式。
  (二)学校缺乏充分的自主权,人力资源配置未进一步社会化。优胜劣汰的用人机制和灵活多样的分配机制,要求高校必须拥有充分的办学自主权。在原有的体制下,高校实行国家集中计划和政府直接管理体制。由于权力高度集中于政府,政府主管部门集高校的举办者、管理者和办学者于一身,政府职能向高校各个角落延伸,政府包办并直接控制高校的运作,高校与政府之间没有明确的责、权、利界线,致使高校管理体制高度行政化,学校成为政府部门的附属。在人力资源方面,政府依靠编制管理和计划调配进行配置,教职工与高校间是一种从属关系,人才流动不畅:急需补充的人才进不来,富余人员出不去。
  (三)二元化权力结构的弊病。在高校里仍存在着管理权力与学术权力的二元化权力结构,前者的核心是上级对下级活动的控制与协调,后者的核心是学术自主和学术自由。对于那些事关教职工切身利益的政策变更,必须重视教师的主体地位,应有教师的广泛参与和认同,但在现有的高度行政化和“科层制”的组织结构中,管理权力占据绝对主导地位,学术权力屈从于管理权力甚至完全消失,教师的主体地位未能得到应有的尊重。这种由“科层制”组织结构所诱发的矛盾和权力冲突,必然使教师对聘用制难以认同,聘用制改革容易搁浅。
  (四)考核的效率与公平的双重亏损。聘用制强调责、权、利的一致和平衡,实行以岗定薪,以业绩计酬,体现效率与公平原则,这取决于对教职工履行岗位职责情况的客观考核。由于目前履职考核缺乏科学的制度安排和规范化的程序设计,存在着重论文轻业绩、重数量轻质量等不良倾向,甚至部分高校仍沿用行政机关的考核体系,以定性评价为主,对教职工是否履行岗位职责难以作出科学的评价。评价不科学,便会导致公平与效率的双重亏损,结果还是以国家标准工资制和绩效报酬的平均主义取代分配的公平原则。公平机制的亏损,必然导致公平结果的缺失;公平结果的缺失,又必然导致工作效率的降低。
  二、推进聘用制改革的措施
  (一)加大宣传力度,提高认识。教育行政部门和高校领导要充分认识新形势下加强队伍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从实施科学发展观,推进教育现代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执政为民,办人民满意教育的战略高度,把队伍建设放在十分重要的位置。要不断研究高校队伍建设的新情况、新问题,针对性地提出新思路新办法,尤其是解决对聘用制的认识偏差问题。要解释清楚改革的必要性和好处,使广大教职工能从更高的角度看待改革的必然性,克服抵触情绪,增强风险意识,树立竞争意识,提高自身素质和竞争能力。与此同时,还要帮助教职工适应变革,把思想问题解决在基层,把工作矛盾化解在初期,最大限度地做好教育引导工作,保持教职工队伍的稳定,真正把队伍建设的目标和任务落到实处。
  (二)政府职能从“无限”向“有限”转换,以市场机制为基础配置人力资源。高校聘用制改革应以落实高校的自主权为基础,要求政府职能从“无限”向“有限”转换,政府与高校间实行法律保障下的职权划分,尊重高校的法人地位。政府职责主要在于保证教育公平和对高校的宏观调控与指导,其他权力则应归还高校。高校应承认和明确教职工的市场主体地位,依据市场规律,在政府引导、市场化为主的机制下,实行双方自主选择,使人员能上能下,能出能进;在用人方式上公开竞争,合同管理;在待遇分配上,实行工资与绩效直接挂钩,促使人力资源优化配置。
  (三)讲究考核的科学性与适用性,充分调动全员的积极性。科学、公正的考核既是师资队伍建设的长远举措,又是教师聘任、职务晋升、培养能力的重要依据。学校在实施对聘用教职工的考核时,第一,要把学校目标同教师的个人发展目标相结合。体现以人为本的理念,关注教师个体的特殊性和主观能动性,关注其事业发展目标。通过绩效评价手段正确引导教师的长期努力方向,使教师之间相互合作,以团队合作形式,集体攻关课题,已经成为高校发展和提高的一种重要形式。第二,从考核频率上要强化聘期考核,弱化年度考核。对高校教师的考核不能只依照以往死板的年度考核模式,考核周期不能太短。聘期考核的重点是考核聘期工作目标完成情况,以聘期合同为主要依据,考核岗位职责、工作目标、任务要求,包括教学科研工作量、指导研究生情况、获得各种奖励、取得各种级别的课题及标志性的研究成果等。第三,从考核方法上要定性与定量考核相结合。教师的主动性、奉献精神、合作意识等难以采用量化的方式进行考核。因此,定性考核以德和勤为主要内容,定量考核以水平和业绩为主要内容,主要以岗位所要求的业绩量化指标为依据。考核不能完全定性也不能完全定量,完全定性不能建立起有效的竞争机制、激励机制和约束机制,会失去考核应有的作用;完全定量容易导致急功近利,产生学术浮躁,不利于队伍的长远建设和学校整体目标的实现。因此,教师考核应采取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方式,在师德师风等基本要求方面以定性为主,在学术水平和个人业绩的评价方面以定量为主,这样才能达到考核的最佳效果。
  (四)健全救济等保障机制,保护教职工合法权利。当前,由于高校教职工的法律地位和聘用制合同的法律性质尚不明确,教职工与学校发生纠纷时,缺乏有效的权利救助方式以保障自身合法权益。在推进聘用制过程中,要认真贯彻《劳动法》、《高等教育法》、《教师法》、《行政复议法》和《人事争议处理暂行规定》,建立高校人事争议调解制度和法律援助体系,形成有效的行政执法监督机制和高校教职工权益保护机制。
  (五)推行或完善人事代理制度,实现人力资源优化配置。促进人才合理流动,疏通人员进出渠道,实现人力资源优化配置,是人事代理制度的基本职责,而这两点恰恰是聘用制改革所必须具备的条件。所以,人事代理制度应成为聘用制改革的配套制度。由于我国人事代理制度刚刚起步,而且高校传统人事管理的观念根深蒂固,在聘用制改革初期,可局部试点,先行一步,如把校内落聘人员的人事档案和人事关系委托给人才交流服务机构,取得经验后,再全面推广。
  总之,高校还需要在全员聘用上多下工夫,并在人事管理上尽量去行政化。
  参考文献:
  [1]孔杰,钟发斌.我国高校聘用制改革的制度性屏障及其修正[J].高教探索,2005,(1).
  [2]徐晓英.高校人力资源管理存在的问题原因及改进措施[J].承德职业学院学报,2007,(3).
  [3]殷晓东.高校人力资源管理的问题与对策[J].陕西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24).
其他文献
研究了HPLC法羟丙基_β_环糊精(HP_β_CD)手性流动相添加剂对萘普生对映体的保留机制,建立了保留因子与[CD]、[H+]、包结常数以及萘普生的解离常数的关系式,并结合实验对此关
实验动物遗传背景均一,用于实验重复性好,可比性强,正是用于食用或观赏的鱼类所欠缺的,因此实验动物的重要性越来越被人们所认识,对实验动物的研究也越来越多。实验动物用于评价免
学位
摘 要: 本文利用指数二分法、Banach不动点理论和一些不等式分析技巧,研究了一类变系数的时滞细胞神经网络的概周期解的存在性与全局吸引性。在不要求激励函数有界的条件下得到了时滞细胞神经网络(DCNNS)的概周期解的存在性,唯一性和全局性吸引性的充分条件,所得结论对设计DCNNS概周期振荡解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 细胞神经网络 概周期解 全局吸引性 指数二分法 Banach不动点定理  1.模
期刊
“探究实验教学”,是指在教师的引发下,学生在不知道问题答案的前提下,运用已有的知识和技能,充当新知识的探索者和发现者的角色,通过自己设计方案,进行操作实验,去探索问题和解决问题的一种教学方式。  一、跟传统实验教学相比,探究实验具有它独到的优势  1.探究实验教学能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和热情。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兴趣会增强人对外界信息的敏感性,对
摘 要: 师生关系是教育教学过程中形成的教师与学生的关系,它产生于教育又维系着教育,对教育活动和教育质量起着制约作用,是学校中基本的人际关系。师生关系不是单一的“教”与“学”的关系,而是一个多层面的关系体系,是由教学关系、管理关系、道德关系、心理关系乃至法律关系、个人关系等多个层面的关系所构成的。文章阐述了师生“双主体”的基本涵义,并从教育教学的实际出发,提出了构建和谐师生环境的人文策略。  关键
在猪群中的渗出性皮炎是由猪葡萄球菌的感染引起的。研究显示毒力型和无毒力型猪葡萄球菌都可以从病猪身上得到。毒力型猪葡萄球菌可以产生四种表皮脱落毒素,分别为ExhA、Ex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