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慈溪团市委立足经济社会发展和社会民生实际,坚持“以志愿服务参与社会治理创新、以志愿服务补充政府公共服务”的理念,不断加强志愿服务机制、服务队伍、服务载体、服务环境建设,深入推进志愿服务向科学化、多元化和社会化方向发展,形成了以“党政统筹、共青团主导、社会支持、全民参与”为特征的志愿服务工作格局。截至目前,慈溪市共有注册志愿者12.9万人,注册志愿者数量位居宁波各区县(市)首位,志愿者服务队伍达到980支,在民政注册登记的公益组织8家,涌现出全国最美志愿者钱海军、浙江省五星级义工姚云珠等先进典型。
“三级平台”
完善志愿服务机制
近年来,慈溪市高度重视志愿服务工作,把该工作作为提高公民道德素质、培育社会文明新风尚的重要抓手,着力在推进制度化、实现常态化上下功夫,搭建市级、镇村级、社会组织等三级平台,完善志愿服务机制。
市级志愿服务平台由慈溪市志工委牵头领导,依托慈溪市志愿者协会和慈溪市志愿服务指导中心两大枢纽,构筑志愿服务市级阵地,集志愿者注册管理、服务项目发布对接、志愿者培训、志愿(公益)社会组织培育孵化等多种功能于一体,推进志愿服务部门共建、项目运作。
同时,不断推进镇村级志愿服务平台建设。充分发挥镇(街道)志工委作用,抓好本地志愿服务规划、指导和协调工作,以周巷镇为试点,逐步推进镇(街道)级志愿服务指导中心建设,提升镇级志愿服务水平;加强村(社区)志愿服务站建设,通过完善建设标准、出台星级创建办法、量身定制发展模式、纳入文明村(社区)考核等方式,推进志愿服务站量质齐升。目前慈溪市已建村(社区)志愿服务站323家,实现全市村(社区)全覆盖。
2015年成立的慈溪市志愿(公益)社会组织联盟,是宁波市首个志愿(公益)社会组织联盟,以11家社会公益组织为成员单位,实现对志愿(公益)社会组织的资源整合、宣传推广、交流协调功能。成立以来,联盟定期组织开展交流学习会、志愿者轮训、大型便民志愿服务、志愿服务项目大赛等活动,各组织发展迅速,其中青禾爱心俱乐部“托起心中的太阳——青少年自信心培育计划”项目获得宁波市志愿服务项目大赛金奖。
“三轮驱动”
增强志愿服务力量
“雙轨驱动”,充实志愿服务力量。建立职能单位动员和社会组织动员并轨并行机制,通过志工委成员单位、各级团组织等“自上而下”分线分层引导动员机关志愿者,同时,充分发挥日益壮大的社会志愿(公益)组织、社会志愿者力量,促进民间力量“自下而上”自发参与志愿服务,着力提高志愿服务的即时性和覆盖面。
“网络驱动”,吸引更多网民参与。搭建包括志愿者网站、微信、微博、APP等多种互联网渠道在内的“志愿云”志愿服务管理系统,畅通志愿服务咨询热线,全方位展示志愿服务工作动态和成果,即时发布志愿服务活动信息,公布报名参与方式和条件,鼓励引导广大网民自发参与志愿服务。
“培训驱动”,让服务更加专业。开展“志愿导师向前冲”启明星计划,由市级统筹,行业主管部门牵头,分类别、分层次、分时段组织志愿者开展急救知识培训、心理辅导培训、电力维修培训等各类专业志愿服务培训,鼓励志愿者参与社工考试。2016年以来,慈溪市已累计开展各类专业志愿服务培训30余期,培训志愿者6000余名,进一步提升志愿者的专业技能。截至目前,慈溪市共有市级专业志愿服务队30余支,领袖型志愿者30余人,骨干志愿者100余人。
“三类项目”
拓展志愿服务领域
一是部门联动共建常态项目。慈溪团市委联合该市文明办、流动人口局、民政局、交通运输局、慈善总会等职能部门以及各镇(街道),在烈士纪念馆、客运中心、敬老院、托养中心、交通干道等公共服务阵地设置志愿服务岗,并通过政府购买服务、资金补助、项目指导等方式,推动政府机构与专业志愿者、社会公益组织合作共融。截至目前,慈溪市共建立团中央级“七彩小屋”2个、宁波市级志愿驿站1个、志愿服务基地76个,形成钱海军志愿服务中心“千灯万户”扶贫助残志愿服务行动、开心一族“绿色海岸之星”海岸线环保行动、慈航公益“你是我的老小孩”助老行动等项目。
二是围绕党政中心实施主体项目。立足创新活力之城美丽幸福慈溪建设目标,紧扣“三改一拆”“四城联创”“五水共治”等党政工作中心,梳理志愿服务主体项目,拓展大型赛会、环境整治、应急救援、文化传播、心理健康等志愿服务重点领域,组织开展“与春天同行、做文明市民”三五学雷锋志愿服务月、“12·5”和美志愿服务月、“护航G20”专项志愿服务行动、“三个一”创卫志愿服务行动等志愿服务活动。
三是立足刚需推出创新项目。根据助困、助残、助老、助学、助医等民生刚性需求,结合“青·听”主题系列活动等征求到的志愿服务需求,大力实施微心愿圆梦行动、“彩虹课堂”小候鸟假期乐园、“旅途无忧”志愿驿站、爱心助学“繁星行动”等传统项目,创新实施小孤雁关爱计划、“悦读书箱”图书漂流、“暖心餐”志愿服务等品牌项目,已形成30余个具有本地特色的志愿服务品牌项目,累计服务群众超过10万人次。
“三大计划”
优化志愿服务环境
志愿文化传播“V+”计划,以志愿者(Volunteer)意义(Value)为核心要素,制定推广《志愿者文明公约》,开展“志愿服务形象大使”“最美志愿者”“十佳志愿服务”等评选、推广活动,广泛宣传志愿服务典型;拍摄《寻找冯祝友》公益微电影,出版《阳光记忆》志愿着事迹合辑,扩大志愿服务社会影响力,普及“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服务理念。
志愿者“志愿无忧”保障计划,实施“普惠式+骨干型”志愿者保险。每年为慈溪市注册志愿者购买组织者责任保险,注册志愿者在参加志愿活动时,发生人身财产损失的,个人最高获赔25万元,每次事故累计最高获赔400万元,全年累计最高获赔600万元;同时,每年为100余名志愿服务骨干购买团体意外伤害保险,志愿服务骨干在组织、参与志愿活动时,发生意外身故、残疾的,个人获赔10万元,意外医疗费用每人最高补偿2万元,意外住院津贴每人最高补偿1.8万元。
志愿者“反馈激励”计划,依托“志愿云”志愿服务管理系统和志愿者电子身份证“丰收志愿卡”,志愿者通过手机即可实现项目发布、活动报名、身份识别、服务计时、积分兑换、银联支付、信息交流等功能,目前,慈溪市已发放“丰收志愿卡”1.2万张,依托该平台,开展志愿者星级认证评定和“为奉献者奉献”志愿者互助计划,根据服务时长评定年度优秀志愿者,推出由爱心商家提供的商家打折、免费商品等志愿者福利,进一步提高志愿者参与志愿服务的积极性。
责任编辑:毛思洁
“三级平台”
完善志愿服务机制
近年来,慈溪市高度重视志愿服务工作,把该工作作为提高公民道德素质、培育社会文明新风尚的重要抓手,着力在推进制度化、实现常态化上下功夫,搭建市级、镇村级、社会组织等三级平台,完善志愿服务机制。
市级志愿服务平台由慈溪市志工委牵头领导,依托慈溪市志愿者协会和慈溪市志愿服务指导中心两大枢纽,构筑志愿服务市级阵地,集志愿者注册管理、服务项目发布对接、志愿者培训、志愿(公益)社会组织培育孵化等多种功能于一体,推进志愿服务部门共建、项目运作。
同时,不断推进镇村级志愿服务平台建设。充分发挥镇(街道)志工委作用,抓好本地志愿服务规划、指导和协调工作,以周巷镇为试点,逐步推进镇(街道)级志愿服务指导中心建设,提升镇级志愿服务水平;加强村(社区)志愿服务站建设,通过完善建设标准、出台星级创建办法、量身定制发展模式、纳入文明村(社区)考核等方式,推进志愿服务站量质齐升。目前慈溪市已建村(社区)志愿服务站323家,实现全市村(社区)全覆盖。
2015年成立的慈溪市志愿(公益)社会组织联盟,是宁波市首个志愿(公益)社会组织联盟,以11家社会公益组织为成员单位,实现对志愿(公益)社会组织的资源整合、宣传推广、交流协调功能。成立以来,联盟定期组织开展交流学习会、志愿者轮训、大型便民志愿服务、志愿服务项目大赛等活动,各组织发展迅速,其中青禾爱心俱乐部“托起心中的太阳——青少年自信心培育计划”项目获得宁波市志愿服务项目大赛金奖。
“三轮驱动”
增强志愿服务力量
“雙轨驱动”,充实志愿服务力量。建立职能单位动员和社会组织动员并轨并行机制,通过志工委成员单位、各级团组织等“自上而下”分线分层引导动员机关志愿者,同时,充分发挥日益壮大的社会志愿(公益)组织、社会志愿者力量,促进民间力量“自下而上”自发参与志愿服务,着力提高志愿服务的即时性和覆盖面。
“网络驱动”,吸引更多网民参与。搭建包括志愿者网站、微信、微博、APP等多种互联网渠道在内的“志愿云”志愿服务管理系统,畅通志愿服务咨询热线,全方位展示志愿服务工作动态和成果,即时发布志愿服务活动信息,公布报名参与方式和条件,鼓励引导广大网民自发参与志愿服务。
“培训驱动”,让服务更加专业。开展“志愿导师向前冲”启明星计划,由市级统筹,行业主管部门牵头,分类别、分层次、分时段组织志愿者开展急救知识培训、心理辅导培训、电力维修培训等各类专业志愿服务培训,鼓励志愿者参与社工考试。2016年以来,慈溪市已累计开展各类专业志愿服务培训30余期,培训志愿者6000余名,进一步提升志愿者的专业技能。截至目前,慈溪市共有市级专业志愿服务队30余支,领袖型志愿者30余人,骨干志愿者100余人。
“三类项目”
拓展志愿服务领域
一是部门联动共建常态项目。慈溪团市委联合该市文明办、流动人口局、民政局、交通运输局、慈善总会等职能部门以及各镇(街道),在烈士纪念馆、客运中心、敬老院、托养中心、交通干道等公共服务阵地设置志愿服务岗,并通过政府购买服务、资金补助、项目指导等方式,推动政府机构与专业志愿者、社会公益组织合作共融。截至目前,慈溪市共建立团中央级“七彩小屋”2个、宁波市级志愿驿站1个、志愿服务基地76个,形成钱海军志愿服务中心“千灯万户”扶贫助残志愿服务行动、开心一族“绿色海岸之星”海岸线环保行动、慈航公益“你是我的老小孩”助老行动等项目。
二是围绕党政中心实施主体项目。立足创新活力之城美丽幸福慈溪建设目标,紧扣“三改一拆”“四城联创”“五水共治”等党政工作中心,梳理志愿服务主体项目,拓展大型赛会、环境整治、应急救援、文化传播、心理健康等志愿服务重点领域,组织开展“与春天同行、做文明市民”三五学雷锋志愿服务月、“12·5”和美志愿服务月、“护航G20”专项志愿服务行动、“三个一”创卫志愿服务行动等志愿服务活动。
三是立足刚需推出创新项目。根据助困、助残、助老、助学、助医等民生刚性需求,结合“青·听”主题系列活动等征求到的志愿服务需求,大力实施微心愿圆梦行动、“彩虹课堂”小候鸟假期乐园、“旅途无忧”志愿驿站、爱心助学“繁星行动”等传统项目,创新实施小孤雁关爱计划、“悦读书箱”图书漂流、“暖心餐”志愿服务等品牌项目,已形成30余个具有本地特色的志愿服务品牌项目,累计服务群众超过10万人次。
“三大计划”
优化志愿服务环境
志愿文化传播“V+”计划,以志愿者(Volunteer)意义(Value)为核心要素,制定推广《志愿者文明公约》,开展“志愿服务形象大使”“最美志愿者”“十佳志愿服务”等评选、推广活动,广泛宣传志愿服务典型;拍摄《寻找冯祝友》公益微电影,出版《阳光记忆》志愿着事迹合辑,扩大志愿服务社会影响力,普及“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服务理念。
志愿者“志愿无忧”保障计划,实施“普惠式+骨干型”志愿者保险。每年为慈溪市注册志愿者购买组织者责任保险,注册志愿者在参加志愿活动时,发生人身财产损失的,个人最高获赔25万元,每次事故累计最高获赔400万元,全年累计最高获赔600万元;同时,每年为100余名志愿服务骨干购买团体意外伤害保险,志愿服务骨干在组织、参与志愿活动时,发生意外身故、残疾的,个人获赔10万元,意外医疗费用每人最高补偿2万元,意外住院津贴每人最高补偿1.8万元。
志愿者“反馈激励”计划,依托“志愿云”志愿服务管理系统和志愿者电子身份证“丰收志愿卡”,志愿者通过手机即可实现项目发布、活动报名、身份识别、服务计时、积分兑换、银联支付、信息交流等功能,目前,慈溪市已发放“丰收志愿卡”1.2万张,依托该平台,开展志愿者星级认证评定和“为奉献者奉献”志愿者互助计划,根据服务时长评定年度优秀志愿者,推出由爱心商家提供的商家打折、免费商品等志愿者福利,进一步提高志愿者参与志愿服务的积极性。
责任编辑:毛思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