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资源快速消耗、环境恶化的当下,建筑行业需重视生态建筑设计,加强建筑设计的生态化研究,重视的对节能环保材料的使用,减小建筑对生态环境的破坏,全面提升人们的生存和居住质量。本文笔者从生态建筑理念的含义以及生态建筑理论在建筑设计中的应用两方面对生态建筑理论在建筑设计中的应用进行了探讨,希望对相关从业人员具有借鉴意义。
关键词:生态建筑理论建筑设计 应用
中图分类号:TU2 文献标识码:A
前言: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我国的经济建设取得了令世人瞩目的成就,但在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也产生了大量的污染,使得我国的自然生态环境受到了非常严重的破坏,从而让我国人民的生存环境变得非常严峻。在这种严峻的生态环境之下,使得人们越来越加强了对生态环境的关注,在这个大背景之下生态建筑观在城市建筑设计中应运而生。对于现在的建筑设计,要想做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的共同发展,就必须让建筑工程在生态建筑观的指导下来进行,只有这样,才能让设计出来的建筑符合新时代的要求。
1.生态建筑理念的含义
随着城乡建设的步伐不断加快,城乡的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在现在的城市建筑中,人们生活的住宅越来越舒适了;学习和工作所使用的写字楼变得越来越宽敞了;同时人们购物的商场也变得越来越豪华了。虽然这些变化给人们带来了很大的舒适和方便,但同时也带来了一系列严重的问题。比如说:在建筑的修建过程中,使用了大量的建筑材料和不可再生资源;在冬季采暖和夏季制冷时,由于建筑物保温隔热不良,不仅造成了严重的资源浪费,而且还给环境造成了严重的污染,空气品质会变得非常糟糕,这在影响人们工作效率的同时还会在很大程度上影響人们的身心健康。
对于生态建筑的理念,主要是指以下几个方面。
(1)建筑室内的居住环境必须舒适,而且还要健康、无害。
(2)在修建高质量建筑的同时,要注重加强对自然环境的保护。同时,对建筑周围的自然条件要进行充分地利用,使建筑物修建完毕之后,能够对各类资源进行充分的利用,从而使建筑修建过程中所使用的各种能源消耗降至最低。
(3)在建筑修建的过程中,要对各种所使用的资源进行回收并对这些回收之后的资源进行重复的利用。
(4)对于建筑物的朝向要选好正确的方向,对于建筑物的体形和建筑室内的空间布置,要处理妥当,尽量提高人们居住的舒适度。
(5)在建筑修建的过程中,要对绿地尽最大努力地去保护并尽可能多地再去开辟一些绿地,以改善建筑周围的景观,保持建筑与周围生态之间的平衡。
(6)在建筑修建的过程中,要注重建筑修建的工作效率。
2. 生态建筑理论在建筑设计中的应用
2.1. 建筑环境的规划方面
生态建筑必须适应当地的自然地理环境。建筑环境的产生和演变受到各种各样的因素的影响,其中起决定性因素的是自然环境、技术条件、以及社会和文化因素。对从古到今的建筑群进行仔细的观察,我们就会发现所修建的建筑形式必须与当地的环境相适应。当今全球气候之所以会逐渐变暖,与建筑对环境所造成的破坏是分不开的。现在的建筑师要想设计出好的建筑环境,就必须让所设计的建筑与周围的环境能够很好的融合在一起。而要想做到这一点,在进行建筑环境规划时,就必须以生态学原理为指导,协调系统内的各种生态关系,对自然和资源进行有效的保护,以促使人与自然协调发展。由于每一个城市所处的地理环境不同,要想对自然和资源进行有效的保护,就必须因地制宜的进行建筑设计,从而让所设计出来的建筑能够很好地与当地的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相融合,以保证当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2.2. 建筑形态的设计方面
所谓的建筑形态指的就是建筑的艺术造型。对于一个建筑,人们并不很重视它的外部形态,因为建筑不是用来看的,而是用来使用的。这就使得人们非常注重一个建筑的内涵,所谓的建筑内涵也就是它的内部空间及它的实用性。虽然建筑的形态不能影响建筑内部的居住环境,但事实上,它对周围环境的影响却是非常大的。因为当我们去了解一个建筑的时候,我们首先是靠视觉去认识它的,也就是说我们对建筑的第一印象就是建筑的外部形态,而第一印象的好坏在我们判断一个事物的时候是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的。当我们看到的建筑形态不能与周围的环境相融合时,这个建筑给我们的第一印象就会非常之差,这样这个建筑就不会给我们留下太好的印象。而当我们所看到建筑形态与周围的环境相融合时,我们在感官上不仅会获得美感,还能让人们体会到某些深刻的意蕴,起到赏心悦目的效果。因此,作为一名优秀的建筑师,对人与自然的关系要进行仔细的研究,只有对建筑与自然的关系有了充分的了解,才能将建筑与自然形态诗意地融合在一起。芬兰某著名的建筑师,在进行建筑设计时由于非常注重人类、自然和技术之间的关系,这使他所设计出来的建筑与当地的环境融合的非常融洽,从而得到了业界的高度赞扬。
2.3. 我国的资源总量虽然很大,但人均资源占有量却很小目前,资源不足的问题已日益严重,建筑行业要想保持健康发展的事态,在进行建筑设计时一定要遵循可持续发展的原则。可再生的建材可持续发展是指在实施建筑工程时,尽可能多地去使用一些成本低廉、无害又无污染建筑材料,在不危及后代发展的情况下满足当代人的需求。随着人类对生存环境认识的不断深化,绿色生态意识已被越来越多的人所接受。因此,在进行建筑的设计和建设时,一定要遵循建筑生态化的原则,即在尽可能节约能源的情况下,多使用一些无污染、可循环的建筑材料。
(1)玻璃材料要想做好生态化建筑节能,就必须对玻璃材料的保温技术进行充分的运用。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和进步,在这一领域陆续出现了热反射玻璃、电敏感玻璃、吸热玻璃和低辐射玻璃等。在进行生态建筑的设计时,为了使建筑有更好的保温和采光,可以将多种玻璃进行组合成复合的构造形式来使用。
(2)太阳能光电材料太阳能不仅拥有的能量非常之大,更为重要的是这庞大的能源取之不尽、用之不竭。在建筑的设计过程中,利用太阳能这种既无污染又无噪音的能源来为建筑供电和供热,不仅效果非常显著,而且还能减少对不可再生资源的使用。这样就能在资源日趋不足的情况下,保证建筑行业能够更快更好的发展。
2.4. 建筑技术生态化、节能化
在建筑设计中设计生态建筑是指要设计出那种可持续发展的建筑,作为一名优秀的建筑师应该清醒地认识到由于能源的短缺和使用能源过程中所造成的环境污染,会严重阻碍人类和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因此,在进行建筑设计时,要尽可能减少对不可再生能源的利用,对自然能源进行充分的利用,这样在解决能源短缺问题的时候还能减少对环境的污染,从而让人们获得适宜的居住环境。要想修建出一个好的生态建筑,在进行生态建筑的设计和施工等各个方面就必须能够处处体现出生态化。首先,在进行建筑设计时必须开发出新的技术和新的材料,大力使用可再生能源,从而减少对外来的特殊物质的选用,在适度使用现有地方资源的情况下来满足当地建筑的需要。在进行生态建筑的建设时,只有做到了建筑空间布局与物质能源消耗上的节约,才能使整个建筑过程中的能源消耗降至最低。
3.结语:
总而言之,在我国建筑行业发展的过程中,建筑设计师们在对其就建筑结构进行设计施工的过程中,施工人员不仅要对其建筑结构的稳定性和强度等方面进行严格的要求,还对建筑环境的健康程度和舒适性进行考虑.从而使其建筑结构具有节能、健康、生态化等方面的特点,提高了人们的生活质量。当前虽然我国在对生态建筑设计理论的实际应用方面,还处于一个初级阶段,而且许多方面也存在着一定的问题,但是却有着极大的发展前景,相信在未来生态建筑的设计理念将得到人们的广泛应用。
参考文献:
[1]邱景.生态建筑设计与建筑设计生态化发展方向.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2009(33).
[2]胡永东.对生态建筑的认识及设计要点.工程与建设,2006(7).
关键词:生态建筑理论建筑设计 应用
中图分类号:TU2 文献标识码:A
前言: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我国的经济建设取得了令世人瞩目的成就,但在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也产生了大量的污染,使得我国的自然生态环境受到了非常严重的破坏,从而让我国人民的生存环境变得非常严峻。在这种严峻的生态环境之下,使得人们越来越加强了对生态环境的关注,在这个大背景之下生态建筑观在城市建筑设计中应运而生。对于现在的建筑设计,要想做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的共同发展,就必须让建筑工程在生态建筑观的指导下来进行,只有这样,才能让设计出来的建筑符合新时代的要求。
1.生态建筑理念的含义
随着城乡建设的步伐不断加快,城乡的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在现在的城市建筑中,人们生活的住宅越来越舒适了;学习和工作所使用的写字楼变得越来越宽敞了;同时人们购物的商场也变得越来越豪华了。虽然这些变化给人们带来了很大的舒适和方便,但同时也带来了一系列严重的问题。比如说:在建筑的修建过程中,使用了大量的建筑材料和不可再生资源;在冬季采暖和夏季制冷时,由于建筑物保温隔热不良,不仅造成了严重的资源浪费,而且还给环境造成了严重的污染,空气品质会变得非常糟糕,这在影响人们工作效率的同时还会在很大程度上影響人们的身心健康。
对于生态建筑的理念,主要是指以下几个方面。
(1)建筑室内的居住环境必须舒适,而且还要健康、无害。
(2)在修建高质量建筑的同时,要注重加强对自然环境的保护。同时,对建筑周围的自然条件要进行充分地利用,使建筑物修建完毕之后,能够对各类资源进行充分的利用,从而使建筑修建过程中所使用的各种能源消耗降至最低。
(3)在建筑修建的过程中,要对各种所使用的资源进行回收并对这些回收之后的资源进行重复的利用。
(4)对于建筑物的朝向要选好正确的方向,对于建筑物的体形和建筑室内的空间布置,要处理妥当,尽量提高人们居住的舒适度。
(5)在建筑修建的过程中,要对绿地尽最大努力地去保护并尽可能多地再去开辟一些绿地,以改善建筑周围的景观,保持建筑与周围生态之间的平衡。
(6)在建筑修建的过程中,要注重建筑修建的工作效率。
2. 生态建筑理论在建筑设计中的应用
2.1. 建筑环境的规划方面
生态建筑必须适应当地的自然地理环境。建筑环境的产生和演变受到各种各样的因素的影响,其中起决定性因素的是自然环境、技术条件、以及社会和文化因素。对从古到今的建筑群进行仔细的观察,我们就会发现所修建的建筑形式必须与当地的环境相适应。当今全球气候之所以会逐渐变暖,与建筑对环境所造成的破坏是分不开的。现在的建筑师要想设计出好的建筑环境,就必须让所设计的建筑与周围的环境能够很好的融合在一起。而要想做到这一点,在进行建筑环境规划时,就必须以生态学原理为指导,协调系统内的各种生态关系,对自然和资源进行有效的保护,以促使人与自然协调发展。由于每一个城市所处的地理环境不同,要想对自然和资源进行有效的保护,就必须因地制宜的进行建筑设计,从而让所设计出来的建筑能够很好地与当地的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相融合,以保证当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2.2. 建筑形态的设计方面
所谓的建筑形态指的就是建筑的艺术造型。对于一个建筑,人们并不很重视它的外部形态,因为建筑不是用来看的,而是用来使用的。这就使得人们非常注重一个建筑的内涵,所谓的建筑内涵也就是它的内部空间及它的实用性。虽然建筑的形态不能影响建筑内部的居住环境,但事实上,它对周围环境的影响却是非常大的。因为当我们去了解一个建筑的时候,我们首先是靠视觉去认识它的,也就是说我们对建筑的第一印象就是建筑的外部形态,而第一印象的好坏在我们判断一个事物的时候是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的。当我们看到的建筑形态不能与周围的环境相融合时,这个建筑给我们的第一印象就会非常之差,这样这个建筑就不会给我们留下太好的印象。而当我们所看到建筑形态与周围的环境相融合时,我们在感官上不仅会获得美感,还能让人们体会到某些深刻的意蕴,起到赏心悦目的效果。因此,作为一名优秀的建筑师,对人与自然的关系要进行仔细的研究,只有对建筑与自然的关系有了充分的了解,才能将建筑与自然形态诗意地融合在一起。芬兰某著名的建筑师,在进行建筑设计时由于非常注重人类、自然和技术之间的关系,这使他所设计出来的建筑与当地的环境融合的非常融洽,从而得到了业界的高度赞扬。
2.3. 我国的资源总量虽然很大,但人均资源占有量却很小目前,资源不足的问题已日益严重,建筑行业要想保持健康发展的事态,在进行建筑设计时一定要遵循可持续发展的原则。可再生的建材可持续发展是指在实施建筑工程时,尽可能多地去使用一些成本低廉、无害又无污染建筑材料,在不危及后代发展的情况下满足当代人的需求。随着人类对生存环境认识的不断深化,绿色生态意识已被越来越多的人所接受。因此,在进行建筑的设计和建设时,一定要遵循建筑生态化的原则,即在尽可能节约能源的情况下,多使用一些无污染、可循环的建筑材料。
(1)玻璃材料要想做好生态化建筑节能,就必须对玻璃材料的保温技术进行充分的运用。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和进步,在这一领域陆续出现了热反射玻璃、电敏感玻璃、吸热玻璃和低辐射玻璃等。在进行生态建筑的设计时,为了使建筑有更好的保温和采光,可以将多种玻璃进行组合成复合的构造形式来使用。
(2)太阳能光电材料太阳能不仅拥有的能量非常之大,更为重要的是这庞大的能源取之不尽、用之不竭。在建筑的设计过程中,利用太阳能这种既无污染又无噪音的能源来为建筑供电和供热,不仅效果非常显著,而且还能减少对不可再生资源的使用。这样就能在资源日趋不足的情况下,保证建筑行业能够更快更好的发展。
2.4. 建筑技术生态化、节能化
在建筑设计中设计生态建筑是指要设计出那种可持续发展的建筑,作为一名优秀的建筑师应该清醒地认识到由于能源的短缺和使用能源过程中所造成的环境污染,会严重阻碍人类和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因此,在进行建筑设计时,要尽可能减少对不可再生能源的利用,对自然能源进行充分的利用,这样在解决能源短缺问题的时候还能减少对环境的污染,从而让人们获得适宜的居住环境。要想修建出一个好的生态建筑,在进行生态建筑的设计和施工等各个方面就必须能够处处体现出生态化。首先,在进行建筑设计时必须开发出新的技术和新的材料,大力使用可再生能源,从而减少对外来的特殊物质的选用,在适度使用现有地方资源的情况下来满足当地建筑的需要。在进行生态建筑的建设时,只有做到了建筑空间布局与物质能源消耗上的节约,才能使整个建筑过程中的能源消耗降至最低。
3.结语:
总而言之,在我国建筑行业发展的过程中,建筑设计师们在对其就建筑结构进行设计施工的过程中,施工人员不仅要对其建筑结构的稳定性和强度等方面进行严格的要求,还对建筑环境的健康程度和舒适性进行考虑.从而使其建筑结构具有节能、健康、生态化等方面的特点,提高了人们的生活质量。当前虽然我国在对生态建筑设计理论的实际应用方面,还处于一个初级阶段,而且许多方面也存在着一定的问题,但是却有着极大的发展前景,相信在未来生态建筑的设计理念将得到人们的广泛应用。
参考文献:
[1]邱景.生态建筑设计与建筑设计生态化发展方向.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2009(33).
[2]胡永东.对生态建筑的认识及设计要点.工程与建设,200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