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学生核心能力评价指标体系及培养对策

来源 :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ngbadanw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文章以核心能力理论和教育理论为基础,系统界定高职院校学生核心能力的基本内涵;分析影响学生核心能力的要素维度,构建了高职院校学生核心能力评价指标体系;针对性地提出了培养学生核心能力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高职院校学生;核心能力;评价指标;培养对策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随着经济发展方式的持续转型,能力本位的评价机制逐步成为社会衡量人才的根本价值取向,现代企业越来越需要素质高、专业技能和动手能力强的应用型人才,这对高职院校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提出了新的、高的要求。高职院校如何准确定位和把握职业教育的发展目标和宗旨,探究塑造学生核心能力的培养路径,具有重要意义。
  一、高职院校学生核心能力内涵及特征
  “核心能力”的概念是伴随着知识经济的产生而出现的,最早由美国管理学家普拉哈拉德(G. K. Prahalad)和哈默尔(Gary Hamel)提出。其本质内涵强调事物持续专注于塑造和提升动态感知、调整和适应外界环境的能力,在演变过程中提升事物在各阶段各层级所表现出的价值特征。近年来,“核心能力”理论不断被引入到教育、统计、项目管理等领域,有效丰富了其的内涵和外延特征。
  (一)高职学生核心能力内涵
  高职教育旨在构建以职业能力、学习能力、创新能力、社会适应能力等为主导的能力框架,集中打造围绕“素质”和“能力”并举的高职教育教学范式 [1]。当前社会对大学生的需求和定义,已经完全突破传统以单一理论知识获取量为衡量标准的惯性思维,更加注重对知识获取程度、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等于一体的自主性学习能力的评估。针对高职院校秉承“就业导向”的办学宗旨,高职学生更应挖掘有利于增强自身能力的关键性因素,并由此塑造核心能力。本文将高职院校学生核心能力界定为:高职院校学生核心能力指蕴含于学生能力内质中的关键性因素,能促使高职学生在面对社会竞争中占据优势并实现可持续发展的专业能力。
  (二)高职学生核心能力特征
  从高职学生能力系统的划分角度来看,学生核心能力处于能力系统中的核心层,能够为学生带来核心价值和持续竞争优势,其特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核心价值性。从核心能力的理论内涵看,高职学生核心能力对实现自身价值具有重要作用,是学生内在价值和素质的直接表现,是学生核心价值的主要来源。因此,核心价值性是高职学生核心能力的首要特征。
  2. 内质特殊性。高职学生核心能力是在长期学习实践和成长过程中逐渐培养和积累,是学生个体发展过程的产物,具有很强的路径依赖性。不同的学生个体,因成长环境和认知历程不同,其核心能力也必然存在差异,决定了学生核心能力的独特特征,导致学生之间的异质性和差异性。
  3. 发展演变性。高职学生核心能力虽然是学生个体学习实践长期积累的结果,但它并非一成不变;它总是处在一个动态变化的环境中,随时间、环境的演变与社会需求的变化而发展;呈现出动态发展和演变,由此决定着个体核心能力与社会环境的协同一致且保证主体竞争优势的持续性。
  4. 系统综合性。高职学生核心能力并不是一种单一能力,也不是一个个孤立能力的机械相加,它是主体面对社会所具备的综合性素养,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有机整体。因此,针对高职教育的鲜明导向性,应系统分析影响学生核心能力的要素,构建评价指标,达到科学有效的衡量和评估。
  二、高职院校学生核心能力评价指标体系
  高职院校学生核心能力所涵盖的要素必集中反应高职学生实现自身可持续发展的关键特质[2],包括:专业文化知识、职业能力实践、开拓创新思维、职业道德品质、社会环境适应和持续自主学习等。专业文化知识和职业能力实践作为呈现核心能力的关键性因素;职业道德品质和社会环境适应是高职学生实现自身可持续发展的保障性要素;持续自主学习和开拓创新思维是高职学生实现自身价值的支撑性要素。针对高职学生核心能力的六类要素维度的内在关联性,可构建高职学生核心能力要素关系钻石模型,如图1所示。
  图1 高职学生核心能力要素关系钻石模型
  (1)专业文化知识维度
  专业文化知识是高职学生走向社会、接受社会考察的基本前提,是大学生在校期间学习生活追求的直接目标。高职学生接受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宗旨的高等职业教育,理应努力学习专业文化知识,夯实专业技术技能。
  (2)职业能力实践维度
  社会职业性要求大学生能够将在校期间所学专业文化理论知识,通过一定的社会实践,转变为直接服务社会、实现现实价值,促进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实际能力。因此,职业实践能力是衡量高职学生社会职业水平的客观尺度。
  (3)职业道德品质维度
  高尚的职业道德品质是指具备良好地心理素质、坚持真理、热爱祖国等多方面内容,是实现自身价值的基本前提。作为以就业为宗旨的高职教育,高职院校学生除应具备不怕困难、不畏艰险等特质,更应树立对社会、家庭、学校、同学的责任意识。
  (4)社会环境适应维度
  社会环境适应能力是指,在面对工作、学习环境发生变化时,人们能够内在地调节、控制自己做出合理反应的能力。高职院校学生社会环境适应能力,包括社会实践能力、社会创造能力、社会管理能力等众多方面。
  (5)开拓创新思维维度
  作为构建国家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高职教育直接担负着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塑造学生创新思维和增强学生创新能力的历史重任。因此,高职学生应当注重开拓创新思维,注重创新能力培养,为随社会发展持续实现自身价值提供保障。
  (6)持续自主学习维度
  持续自主学习能力指在学习目标、学习方式和学习时间等因素发生变化的情况下,自主调节和控制自己做出合理反应的能力。在全球化推进过程中,大学生应当从被动学习向主动学习转变,不断提升持续自主学习能力,努力实现与时俱进。
  基于上述针对高职学生核心能力要素维度的分析,结合现有关于高职学生能力体系的研究成果,分别从专业文化知识、职业能力实践、职业道德品质、社会环境适应、开拓创新思维和持续自主学习六个维度,即可形成高职学生核心能力评价指标体系。   三、高职院校学生核心能力的培养对策设计
  在上述关于影响高职学生核心能力要素分析的基础上,结合我国高职教育发展实际,设计一套高职院校学生核心能力培养对策:
  (一)注重“教”、“考”过程化,促进学生学习自主性
  高职教育以职业为导向,应注重教育教学中“教”与“考”的机制改革,努力探索现代高职教育教学体系。系统优化和整合专业课程设置,使之与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相适应。降低理论教学的深度和难度,增大实践教学比重,增加实验、实训、毕业设计等考核项目,着重培养学生实践能力。改革传统单一的、结果导向的学生成绩评价方式,注重教学过程化的考核,构建多元化的考核评价体系;积极推进学历证书和职业资格证书“双证书”制度,促进职业学校专业课程内容和职业标准相衔接[3]。
  (二)推动“双师型”教师建设,优化师资队伍结构性
  在我国全面推动职业教育快速发展的重要时期,师资队伍的建设尤为重要。当前,我国高职教师队伍缺乏专业实践经验和必需专业技能现象相对普遍,亟待建立一支同时具有扎实专业理论基础及教学经验和高级工程职业实践经验的“双师型”教师队伍。因此,高职院校应力争以企业实践为平台,派遣教师与企业人员共同进行技术研发、产品生产,提升专任教师的技能水平;同时,积极依托行业背景,聘请资深专业技术人才,与专任教师一起,构建“双师型”教学队伍;实现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的有效融合,培养出适应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技术应用型人才。
  (三)打造现代化职业实训基地,实现教学实践协调性
  实践技能的培养是高职教育的一个重要特征。高职院校一贯强调实践性教学,注重教学实践和培养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通过实验、实训、实习、课程设计和顶岗实践等形式,有效完成学习迁移,并通过对技术、工艺的应用和再现,实现技术创新或为技术创新奠定基础。同时,高职院校应积极探索与相关行业企业共建校外实训基地,打造集校企联动、共建为一体的工学结合示范园;聘请生产、技术、管理一线的骨干人员作为兼职实习实训指导教师,使学生亲临生产现场,系统了解整个生产的所有环节,增加感性认识,提高学习动力和兴趣,形成真实或者仿真的职业环境,增强学生核心实践能力。
  (四)引导政、行、企协同教学,完善职业导向目的性
  引导政府、行业、企业协同教学,是一种以培养技术应用型人才和技能型人才为主要目标的理想的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是培养学生职业核心能力的重要手段,也是企业提升竞争力的必然要求[4]。在我国,产学研结合、校企合作、顶岗实习是职业教育与职业能力培养的重要载体。高职教育应逐步完善政府主导、行业指导、企业参与的办学机制,制定促进校企合作办学法规,推进校企合作制度化。通过与企业的合作,高职院校可以及时了解企业的人才需求,不断调整课程和专业设置,既提高了学生的职业核心能力,又提高了学生的岗位适应能力,真正有利于高职教育的目标实现和发展宗旨。
  参考文献
  [1] 姜大源. 职业教育学研究新论[M]. 北京: 教育科学出版社, 2007.
  [2] 肖放鸣. 高职学生社会能力培养探析[J].教育探索,2010(8):30-32.
  [3] 何静.试论高职院校大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J].教育与职业,2012(2),173-174.
  [4] 胡英芹,郑淮. 高职院校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策略[J].教育与职业,2012(2):36-37.
其他文献
【摘要】本文在分析高职院校高等数学教学存在诸多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高等数学课程在教学大纲制定、教材编写、课程建设、教学模式创新、课程评价、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改革等方面的基本思路与对策。  【关键词】高职院校;数学课程;教学改革;对策  当前,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已从规模发展转到以提高质量、注重内涵建设的轨道上来,如何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已成为人们普遍关注的问题。高等职业教育的核心是培养学生的职业
目的:探讨清肺化痰方治疗喘嗽痰热型肺炎的临床疗效和应用价值。方法:选择我院治疗的小儿肺炎患儿94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西医常规治疗
摘要:《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中明确提出"加强就业创业教育和就业指导服务"。高职高专院校作为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担当着培养创新型高素质人才的神圣使命。目前,中国高职高专院校创业教育规模从无到有,从小到大,课程从少到多,逐渐迈入积极发展的关键期。但是,高职高专院校的创业教育在创业理念定位、体系构建等方面仍存在不少问题。本文试图从创业教育内涵入手,对高职高专院校开展大
基于当前会展教育的研究状况,对会展专业人才培养问题展开深入研究,以求为高等院校创新应用性会展专业人才的培养模式提供具体思路.分析得知会展教育模式改革必须围绕学科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