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对镇沅县地质灾害类型、分布特征、诱发因素及发展趋势进行了分析与评价,结合现状防治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因地制宜地提出镇沅县地质灾害防治措施建议。
[关键词]地质灾害 分布特征 诱发因素 发展趋势 防治措施
[中图分类号] P5 [文献码] B [文章编号] 1000-405X(2015)-4-364-2
1前言
地质灾害是指因自然因素或者人为活动引发的危害人民生命和财产安全的山体崩塌、滑坡、泥石流、地面塌陷、地裂缝、地面沉降等与地质作用有关的灾害事件。
镇沅县处于云南西南部,位于哀牢山与无量山之间,全区以山地为主,地表崎岖,群山连绵,地质环境脆弱,全区属于地质灾害中等~高易发区。镇沅县属贫困县,基础设施薄弱,经济总量小,农村人口多,少数民族比重大,财政收入低,一直以来县境内频发的各类地质灾害,给各族人民生命财产造成大量损失,地质灾害危害严重制约着全县经济社会的发展,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刻不容缓。近年,随着镇沅县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和经济社会发展所引发的各种地质灾害日益增多。
2地质环境条件概况
2.1地形地貌
镇沅县处于哀牢山与无量山的中北部,山川相间排列,蜿蜒南下,山地巍峨,峰高谷深。地势东北高、西南低,哀牢山脉的大雪锅山海拔3137.6m,为全县最高点,最低点位于庄房村下的澜沧江边,海拔774m,全县最大高差2363.6m。东部有者干河、恩乐河,均为红河水系;西部有勐统河、振太河,均为澜沧江水系,均顺山势由北向南径流。
镇沅县地貌成因以构造作用为主,并遭受长期、强烈的侵蚀、切割作用,形成高、中山沟谷地貌。全县地貌类型大致可分为四类(见图2—1):
2.2气象水文
镇沅县处于低纬高原季风气候,四季不分明,只有干湿两季之分,属亚热带气候。根据镇沅县气象站历年的资料,县多年平均气温19.1℃,极端最高气温39.2℃,极端最低气温-1.59℃,最冷月平均气温12.5℃,最热月平均气温23.5℃。多年平均降雨量1243.6mm,年最多月降雨量239.2mm,蒸发量1689.3mm,日照数1904.9小时,无霜期343天。全年多南风,多年平均风速1.1m/s。
镇沅县境内主要的河流有恩乐河、者干河、勐统河、景谷河。
2.3地层岩性
镇沅县处于滇西褶皱带之—思茅上叠拗陷中南段。境内褶皱、断裂发育,出露的地层主要为中生界“滇西红层”;东、西部出露少量的古生界浅变质岩;第四系碎屑物主要分布于山间、河谷盆地中。哀牢山西麓出露不明时代的辉绿岩、辉长岩和三叠系的花岗岩岩体。
镇沅县挟持于澜沧江大断裂与哀牢山大断裂之间,除东部见少量属于本区基底之元古界哀牢山群外,主要由中、新生代及部分古生代构造层组成。
2.4地质构造
镇沅县境内构造系统以近南北向及北西向褶皱、断裂占优势,北东向、北北西向属于次要地位;近东西向构造发育不普遍。从西至东主要断裂构造有:澜沧江、普文、无量山、把边江、阿墨江、哀牢山等深、大断裂。以无量山断裂为界,西部、东部具有不同的地质构造特征。
3地质灾害发育因素及其发展趋势
3.1地质灾害诱发因素
3.1.1降雨
镇沅县每年5—10月为雨季,降雨一般集中在7—9月,7月降雨较集中,单点性暴雨也较多。如1998年7月降雨量达427.9mm,所以,发生在1998年7月的地质灾害也较多;又如2001年10月降雨出现反常,降雨量达334.5mm,比往年显著增多,致使引发大量地质灾害。而11月至次年5月的降雨量仅占全年降雨量的23.9%。
3.1.2地质灾害的关联性
区内崩塌、滑坡、泥石流、潜在不稳定斜坡等地质灾害有较强的关联性,一种地质灾害的发生,常常诱发其它地质灾害的发生,形成地质灾害链。潜在不稳定斜坡的失稳,形成崩塌、滑坡,而产生崩塌、滑坡后,在高山沟谷地区形成泥石流,而泥石流的发育,经泥石流对沟谷的冲刷,又形成斜坡失稳,进而产生崩塌、滑坡。
3.1.3人类活动
镇沅县由于受自然环境的限制,县国土面积97.7%为山地面积,县内居民多居住在山上或半山坡,当地人民为了生活,伐木烧火,陡坡耕种,生活污水的随意排放,极大地破坏了生态环境,造成近村寨附近的地质灾害高易发。
为了增加财政收入,对县域内矿山进行开发,开矿中的一些不合理因素,也对环境造成了一定的影响,诱发了一些地质灾害,如2002年,和平乡母撒河因老王寨金矿尾矿坝倒塌而引发了泥石流。
3.2地质灾害发展趋势
根据镇沅县境内地质灾害形成环境及地质灾害诱发因素综合分析,规划期内地质灾害的发展趋势为:
(1)地质灾害类型仍以中、小型滑坡、不稳定斜坡地质灾害为主,强降雨及不合理人类工程活动是诱发地质灾害的主要因素。
(2)镇沅县自然环境短期内不会发生显著改变、人口增加和依赖自然资源发展经济的状况还将持续较长时间,故滑坡、崩塌、泥石流及不稳定斜坡将会持续发生。
(3)规划区内随着地质灾害防治项目的实施,地质灾害监测及预报预警体系的完善,地质灾害的危害会有所减弱,但由于地质灾害诱发因素的随机性,在不同时段内,地质灾害发生频率可能会有一定波动。
4防治措施建议
4.1统筹兼顾、突出重点
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是一项艰巨而复杂的系统工程,各级政府在工作部署中必须统筹兼顾、突出重点。根据地质灾害发育规律和特点,优先安排险情大及危险性大的地质灾害隐患点进行工程治理或避灾搬迁,同时亦要考虑边远贫困少数民族地区灾害防治的试点与示范作用,做到近期与远期兼顾;基础工作与应急性处置兼顾;地质灾害防治规划要与当地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及相关建设规划兼顾的原则;在防灾种类上,以滑坡及不稳定斜坡为重点;防治区域以地质灾害高易发区内人为活动强烈地段为重点;在保护对象上,以集镇、人口密集居住区、村庄、重要工程设施为重点。 4.2防治结合,以防为主
在地质灾害防治中,应采取预测预报为主,灾前避让为主,主动预防和必要的工程治理、居民搬迁避让相结合的方针,才能使地质灾害的防与治协调统一,取得较好的防治效果。
4.3量力而行,逐步推广
根据财政情况, 合理实施地质灾害防治项目,对难度较大的工程治理与避灾搬迁项目进行先期试点,总结经验再逐步推广, 确保防治效果达到预期要求。
4.4地质灾害防治与社会经济活动相结合
土地开发与水资源利用、矿产资源开采与森林资源开发、城镇建设与交通建设、农村生产生活等人类活动与地质灾害的形成和发展有着紧密的联系,加强对人类工程活动及社会经济活动过程中可能诱发地质灾害及不良地质作用的监管,可减少地质灾害造成的经济损失,也是规划期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一个重点。
4.5建立长效稳定的地质灾害防治机制
土地开发与水资源利用、矿产资源开采与森林资源开发、城镇建设与交通建设、农村生产生活等人类工程活动与地质灾害的形成和发展有着紧密的联系,需长期加强监管人类工程活动中的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对于人为诱发的地质灾害,按照“谁诱发,谁治理,谁出资、谁受益”的原则,进行地质灾害的治理工作。规划期采取各级政府、企业、群众多元化的投入机制,多渠道筹措地质灾害资金,保证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有计划、持续进行。
4.6应急处置与规划防治措施相结合,开发与保护协调
在实施应急工程处置时,应尽可能与规划防治措施一致,提高防治资金的使用效率及防治的效果,比如:雨季个别危房应急搬迁时,搬迁地应选择近、远期规划确定的搬迁场地。人类的各种工程与经济活动均要充分考虑环境因素,权衡短期利益与长期利益,保证经济及环境发展的可持续性。
5结束语
镇沅县位于云南省的哀牢山区,山高谷深,地质灾害频发的地区,具有地质灾害分布广,数量多,防治难度大等特点。近年来,党中央国务院,云南省委政府比较重视地质灾害的防治工作,投入了大量的资金开展此项工作,作为国家级贫困县镇沅,如何充分利用上级部门的政策支持,结合县域的地质灾害特点,制定并采取合理、经济、有效的地质灾害防治措施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
参考文献
[1]镇沅县人民政府.《云南省镇沅彝族哈尼族拉祜族自治县地质灾害防治规划(2011-2020年)》. 2011年.
[2]云南省地质环境监测总站、云南地质工程第二勘察院.《云南省镇沅彝族哈尼族拉祜族自治县地质灾害调查与区划报告》.2004年.
[3]潘懋,李铁峰.《灾害地质学》.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年4月.
[关键词]地质灾害 分布特征 诱发因素 发展趋势 防治措施
[中图分类号] P5 [文献码] B [文章编号] 1000-405X(2015)-4-364-2
1前言
地质灾害是指因自然因素或者人为活动引发的危害人民生命和财产安全的山体崩塌、滑坡、泥石流、地面塌陷、地裂缝、地面沉降等与地质作用有关的灾害事件。
镇沅县处于云南西南部,位于哀牢山与无量山之间,全区以山地为主,地表崎岖,群山连绵,地质环境脆弱,全区属于地质灾害中等~高易发区。镇沅县属贫困县,基础设施薄弱,经济总量小,农村人口多,少数民族比重大,财政收入低,一直以来县境内频发的各类地质灾害,给各族人民生命财产造成大量损失,地质灾害危害严重制约着全县经济社会的发展,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刻不容缓。近年,随着镇沅县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和经济社会发展所引发的各种地质灾害日益增多。
2地质环境条件概况
2.1地形地貌
镇沅县处于哀牢山与无量山的中北部,山川相间排列,蜿蜒南下,山地巍峨,峰高谷深。地势东北高、西南低,哀牢山脉的大雪锅山海拔3137.6m,为全县最高点,最低点位于庄房村下的澜沧江边,海拔774m,全县最大高差2363.6m。东部有者干河、恩乐河,均为红河水系;西部有勐统河、振太河,均为澜沧江水系,均顺山势由北向南径流。
镇沅县地貌成因以构造作用为主,并遭受长期、强烈的侵蚀、切割作用,形成高、中山沟谷地貌。全县地貌类型大致可分为四类(见图2—1):
2.2气象水文
镇沅县处于低纬高原季风气候,四季不分明,只有干湿两季之分,属亚热带气候。根据镇沅县气象站历年的资料,县多年平均气温19.1℃,极端最高气温39.2℃,极端最低气温-1.59℃,最冷月平均气温12.5℃,最热月平均气温23.5℃。多年平均降雨量1243.6mm,年最多月降雨量239.2mm,蒸发量1689.3mm,日照数1904.9小时,无霜期343天。全年多南风,多年平均风速1.1m/s。
镇沅县境内主要的河流有恩乐河、者干河、勐统河、景谷河。
2.3地层岩性
镇沅县处于滇西褶皱带之—思茅上叠拗陷中南段。境内褶皱、断裂发育,出露的地层主要为中生界“滇西红层”;东、西部出露少量的古生界浅变质岩;第四系碎屑物主要分布于山间、河谷盆地中。哀牢山西麓出露不明时代的辉绿岩、辉长岩和三叠系的花岗岩岩体。
镇沅县挟持于澜沧江大断裂与哀牢山大断裂之间,除东部见少量属于本区基底之元古界哀牢山群外,主要由中、新生代及部分古生代构造层组成。
2.4地质构造
镇沅县境内构造系统以近南北向及北西向褶皱、断裂占优势,北东向、北北西向属于次要地位;近东西向构造发育不普遍。从西至东主要断裂构造有:澜沧江、普文、无量山、把边江、阿墨江、哀牢山等深、大断裂。以无量山断裂为界,西部、东部具有不同的地质构造特征。
3地质灾害发育因素及其发展趋势
3.1地质灾害诱发因素
3.1.1降雨
镇沅县每年5—10月为雨季,降雨一般集中在7—9月,7月降雨较集中,单点性暴雨也较多。如1998年7月降雨量达427.9mm,所以,发生在1998年7月的地质灾害也较多;又如2001年10月降雨出现反常,降雨量达334.5mm,比往年显著增多,致使引发大量地质灾害。而11月至次年5月的降雨量仅占全年降雨量的23.9%。
3.1.2地质灾害的关联性
区内崩塌、滑坡、泥石流、潜在不稳定斜坡等地质灾害有较强的关联性,一种地质灾害的发生,常常诱发其它地质灾害的发生,形成地质灾害链。潜在不稳定斜坡的失稳,形成崩塌、滑坡,而产生崩塌、滑坡后,在高山沟谷地区形成泥石流,而泥石流的发育,经泥石流对沟谷的冲刷,又形成斜坡失稳,进而产生崩塌、滑坡。
3.1.3人类活动
镇沅县由于受自然环境的限制,县国土面积97.7%为山地面积,县内居民多居住在山上或半山坡,当地人民为了生活,伐木烧火,陡坡耕种,生活污水的随意排放,极大地破坏了生态环境,造成近村寨附近的地质灾害高易发。
为了增加财政收入,对县域内矿山进行开发,开矿中的一些不合理因素,也对环境造成了一定的影响,诱发了一些地质灾害,如2002年,和平乡母撒河因老王寨金矿尾矿坝倒塌而引发了泥石流。
3.2地质灾害发展趋势
根据镇沅县境内地质灾害形成环境及地质灾害诱发因素综合分析,规划期内地质灾害的发展趋势为:
(1)地质灾害类型仍以中、小型滑坡、不稳定斜坡地质灾害为主,强降雨及不合理人类工程活动是诱发地质灾害的主要因素。
(2)镇沅县自然环境短期内不会发生显著改变、人口增加和依赖自然资源发展经济的状况还将持续较长时间,故滑坡、崩塌、泥石流及不稳定斜坡将会持续发生。
(3)规划区内随着地质灾害防治项目的实施,地质灾害监测及预报预警体系的完善,地质灾害的危害会有所减弱,但由于地质灾害诱发因素的随机性,在不同时段内,地质灾害发生频率可能会有一定波动。
4防治措施建议
4.1统筹兼顾、突出重点
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是一项艰巨而复杂的系统工程,各级政府在工作部署中必须统筹兼顾、突出重点。根据地质灾害发育规律和特点,优先安排险情大及危险性大的地质灾害隐患点进行工程治理或避灾搬迁,同时亦要考虑边远贫困少数民族地区灾害防治的试点与示范作用,做到近期与远期兼顾;基础工作与应急性处置兼顾;地质灾害防治规划要与当地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及相关建设规划兼顾的原则;在防灾种类上,以滑坡及不稳定斜坡为重点;防治区域以地质灾害高易发区内人为活动强烈地段为重点;在保护对象上,以集镇、人口密集居住区、村庄、重要工程设施为重点。 4.2防治结合,以防为主
在地质灾害防治中,应采取预测预报为主,灾前避让为主,主动预防和必要的工程治理、居民搬迁避让相结合的方针,才能使地质灾害的防与治协调统一,取得较好的防治效果。
4.3量力而行,逐步推广
根据财政情况, 合理实施地质灾害防治项目,对难度较大的工程治理与避灾搬迁项目进行先期试点,总结经验再逐步推广, 确保防治效果达到预期要求。
4.4地质灾害防治与社会经济活动相结合
土地开发与水资源利用、矿产资源开采与森林资源开发、城镇建设与交通建设、农村生产生活等人类活动与地质灾害的形成和发展有着紧密的联系,加强对人类工程活动及社会经济活动过程中可能诱发地质灾害及不良地质作用的监管,可减少地质灾害造成的经济损失,也是规划期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一个重点。
4.5建立长效稳定的地质灾害防治机制
土地开发与水资源利用、矿产资源开采与森林资源开发、城镇建设与交通建设、农村生产生活等人类工程活动与地质灾害的形成和发展有着紧密的联系,需长期加强监管人类工程活动中的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对于人为诱发的地质灾害,按照“谁诱发,谁治理,谁出资、谁受益”的原则,进行地质灾害的治理工作。规划期采取各级政府、企业、群众多元化的投入机制,多渠道筹措地质灾害资金,保证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有计划、持续进行。
4.6应急处置与规划防治措施相结合,开发与保护协调
在实施应急工程处置时,应尽可能与规划防治措施一致,提高防治资金的使用效率及防治的效果,比如:雨季个别危房应急搬迁时,搬迁地应选择近、远期规划确定的搬迁场地。人类的各种工程与经济活动均要充分考虑环境因素,权衡短期利益与长期利益,保证经济及环境发展的可持续性。
5结束语
镇沅县位于云南省的哀牢山区,山高谷深,地质灾害频发的地区,具有地质灾害分布广,数量多,防治难度大等特点。近年来,党中央国务院,云南省委政府比较重视地质灾害的防治工作,投入了大量的资金开展此项工作,作为国家级贫困县镇沅,如何充分利用上级部门的政策支持,结合县域的地质灾害特点,制定并采取合理、经济、有效的地质灾害防治措施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
参考文献
[1]镇沅县人民政府.《云南省镇沅彝族哈尼族拉祜族自治县地质灾害防治规划(2011-2020年)》. 2011年.
[2]云南省地质环境监测总站、云南地质工程第二勘察院.《云南省镇沅彝族哈尼族拉祜族自治县地质灾害调查与区划报告》.2004年.
[3]潘懋,李铁峰.《灾害地质学》.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年4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