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记述2013年冬春期间海南儋州橡胶树越冬落叶和抽叶的复杂情况,越冬菌源主要在林段附近的苗圃。不防治林段发病严重,病害流行过程符合S型流行曲线,平均流行速度0.214,其流行气候型属冬暖春热型。对病害流行期间观测到的现象作诠释。
关键词 橡胶树 ;白粉病 ;防控
分类号 S794.1
Abstract The complex situation of overwintering defoliation and spring refoliation of rubber tree were stated Danzhou, Hainan, 2013. The source of overwintering inoculum is in the rubber nursery near rubber plantation. The powdery mildew on non-controlling rubber plantation occurs severely. The disease progress curve in the epidemic course belongs to stype. The average epidemic rate is 0.214. The type of epidemic climatic belongs to warm winter and hot spring type. The phenomenons discovered in the disease epidemic period were explained.
Keywords rubber tree ; powdery mildew ; control
橡胶白粉病是橡胶树的重要病害。近几年,在海南儋州地区发病严重,对橡胶树的生长和产量影响很大。该病在我国经历数十年的研究,并建立包括橡胶其它病害的防治决策模型[1]和综合治理体系[2]。然而,近年来很少看到我国对病害流行和防控的研究报道。笔者认为橡胶白粉病流行过程和影响因素比同类病害的小麦白粉病、瓜类白粉病以及一些热带果树白粉病复杂得多,尤其对产量损失影响更为复杂。在海南儋州地区,每年冬春期间的气候变化很大,导致每年流行情况有所不同。因此,有必要积累该病发生流行和防控的资料,为本地区更准确预测预报和更有效防控提供依据。本文记述2013年该病在本地区的发生、流行和防控的情况,并对观测过程中发现的一些现象作诠释。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以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试验场(简称试验场),海南大学儋州校区学生实习基地(简称基地)和附近农村的橡胶林段作为观测材料。其地理位置处于儋州地区橡胶林段的中心地带。
1.2 方法
选出1个割胶多年且历年重病的林段(大部分为热研7-33-97;小部分热研43,异名热研8-79)作为系统观测林段。以隔数行连株,选出3行的正常胶树(每行约50株,其中两行是热研7-33-97)作为系统观测株。每行首尾各两株不观测,3~8 d观测一次,从2月19日至4月8日共观测11次,包括物候和病情观测。物候观测包括橡胶树落叶情况以及抽叶和叶片生长情况观测;病情观测包括越冬病情、病害始见期、叶片病情和整株病情观测,叶片老化植株达70%后,改为整株病情观测。在系统观测过程中,不定期对一些有代表性的林段进行观测,采叶杆由3节口径约1.5~2 cm不锈钢管栓连组成,长约8 m。当叶片老化植株约95%时,进行最终病情观测。分别调查4个防治林段和4个不防治林段的最终病情,计算防治效果。前者是试验场林段,后者是基地林段和附近农村的民营林段。按农业部农垦局颁发《橡胶树植物保护技术规程》(简称技术规程)定出的物候分级标准,病情分段标准,调查方法以及病情计算公式进行观测和统计[3]。气象资料是从网上查询的儋州市气象资料。喷药防治是在3月11~12日进行,试验场对全场600 hm2的割胶林段进行一次全面喷药防治。药剂为山西省长治市生产91%,325筛目硫磺粉,用药量约为15 kg/hm2。
2 结果与分析
2.1 物候观测
从2月26日至3月2日,调查5个林段的橡胶树落叶情况,平均落叶量80%(64%~95%);系统观测林段,3月4日抽叶率68%,此时落叶量只有85%。多数林段落叶不彻底,老叶脱落参差不齐,情况复杂,例如同一林段的胶树有的老叶落光,有的完全不落,有的部分叶片脱落,有的边落叶边抽叶,也有的开割1~2年林段,绿叶葱葱,到3月中旬才陆续落叶,同时也陆续抽叶。这与2012年林段和苗圃都落光叶的情况形成鲜明对比[4]。不同品系落叶情况不同,割胶多年的热研7-33-97、PR107和RRIM600等落叶也不彻底,到3月初平均落叶量不到85%;但同样树龄的热研43,落叶较彻底,到3月初落叶量90%。同一品系不同树龄的林段落叶情况不相同,如割胶3~4年的热研7-33-97,落叶彻底,到3月初落叶量95%,而割胶多年的林段,相同时期落叶量只有85%。也有的品系如热研88-13(1个割胶多年的林段)虽然落叶不彻底,但抽出的叶片生长较快,3月15日抽叶率95%,叶片老化植株达41%,而同一时期其它品系老化率不到20%,此情况与2012年调查的结果相似[5]。由于落叶不彻底,落叶参差不齐,导致林段内胶树抽叶情况复杂,有的植株先抽叶,有的迟抽叶,有的树冠上层枝条先抽叶,下层枝条后抽叶,有的迟迟不抽叶,有的边落叶边抽叶,同一株树几种物候同时存在,造成林段中橡胶树群体从抽叶到叶片老化植株达95%的时间延长,例如系统观测林段,从2月23日抽叶率4%到4月8日叶片老化植株才达94%,历时40多天,然而一张叶片从抽出到老化一般30 d,1个叶蓬也只有30多天[6],群体比个体延长10多天,在这10多天中,正是病害流行的盛发期,此时菌量巨大,可侵染的叶片也很多,导致病情急剧上升。 2.2 病情观测
系统观测林段的观测结果见图1。从图1看出,病害流行过程从2月26日至4月8日,历时41 d,经历3个时期:(1)始发期:2月26日至3月14日,历时16 d,病情指数从0.13~5.0,病情发展缓慢。但菌量得到积累,为盛发期提供巨大菌量。在始发期间未发现中心病株或中心病区。(2)盛发期:从3月15日~4月3日,历时20 d,病情指数从5.0猛增至69.0。两个时期历时36 d,病情指数从0.13增至69.0,按逻辑斯蒂方程,可计算出平均流行速度0.214(即21.4%)。其它不防治林段的病情也很重(见2.4),许多3~5级病株中下层嫩叶从3月26日开始纷纷脱落,留下大叶柄。(3)衰退期:4月4日开始,病情指数达最高点后,转为缓慢下降,到4月8日病情指数下降到66.3。整个流行过程的时间动态符合多循环病害流行曲线中的S形曲线[7-8]。与前人报道的流行曲线形状相似[9第1次喷药防治的适合时间是3月13日至3月16日,即病情指数3.0~7.0之间。
2.3 病害流行期间的气温与病害流行的关系
气温是重要的气象要素,还有降雨和相对湿度。橡胶白粉病菌属旱生菌[10],在病害流行的始发期和盛发期间(2月26日~4月3日),降雨和相对湿度对白粉病菌的生长、产孢、孢子萌发以及侵入无不利影响,对橡胶树物候的负面或正面影响也不大,故不考虑这两个要素。从儋州市的气象资料可知,1~3月平均气温22.2℃,橡胶树在越冬落叶期间,(1月下旬至3月上旬)平均气温22.4℃,最低气温13℃(只出现两天)没有出现胁迫落叶的强寒潮。在这样的气温下,落叶不彻底,落叶参差不齐,到3月初,多数林段落叶量不到85%,断倒树未见冬梢,其老叶也未见白粉病的活动斑或癣状斑,正常树未见冬梢,未落的老叶也未见癣状斑。2月中旬至3月中旬橡胶树进入抽叶和叶片生长期间。平均气温23℃ 以上,最高气温20~35℃,最低气温13~25℃(35℃和13℃只出现1 d),没有出现倒春寒。此气温对橡胶树抽叶和叶片生长有利,也对白粉病菌生长,产孢、孢子萌发和侵入有利,病害始见期是在系统观测林段抽叶率4%时出现,属病害始见期早的年份。病害始见期是病害流行始发期的征兆或起点,由于菌量很低,即使气候有利,也不能在短时间内釀成流行,病情只能缓慢发展,但起积累菌量作用。3月中旬至4月初,气温逐渐升高,最高气温都在27~36℃(36℃只出现1 d),最低气温18℃以上,整个冬春气候属冬暖春热气候。比冬春温暖气候的温度指标(平均温度17~21℃)至少高1.2~5.2℃[11]。3月中至3月底,33 ℃以上的高温连续出现9 d,平均气温28.3℃。按理对病情发展有抑制作用。然而,从图1看出此时正是流行过程的盛发期,病情急剧上升。仔细观察分析,在这样高温和强光,强紫外线的照射下,确实对橡胶树上层叶片,林段边缘向阳植株叶片以及苗圃嫩叶上病菌生长繁殖有抑制或杀伤作用。这种情况国外早有类似报道[12]。苗圃一些嫩叶上的白粉斑转变为红斑。远看林段,绿叶葱葱,以为病害很轻。然而,在林段内的气温比树冠上层和林段边缘的气温低。强光、强紫外线照射也被上层叶片遮挡,人在林下感到荫凉。况且早上、傍晚和夜间的气温还比午昼低(具体的温差有待测定)。这对白粉病菌的生长、产孢、孢子萌发和侵入无不利影响,加上菌量巨大,导致树冠中、下层尚未老化的迟抽叶片发病严重。那些刚老化叶片也被侵染,发病,致使病情急剧上升,这与邵志忠的观察结果相似[13]。衰退期出现在4月上旬。此期间,日平均气温21~28℃,最高气温22~36℃,雷雨天气连续出现4 d。叶片老化植株达94%,这些植株叶片不再被侵染,6%未老化植株的叶片发病严重,由于自我抑制,这些叶片也不再被侵染,此时病情理应持平稳状态。由于气温高,强光、强紫外线照射加上雷雨,不但对上层叶片和林段边缘植株叶片上的白粉病菌有不利影响,而且对中下层叶片的病菌也有不利影响,老化叶片上一些白粉斑逐渐消退变成癣状斑或具半透明的黄斑,也由于这样的天气对橡胶树生长很有利,叶片得到充分生长,许多叶片浓绿,树冠茂密,一些因病轻度皱缩叶片,也不见皱缩,一些前次调查因病落叶1/10或1/3的植株与茂密树冠相比,也不显逊色,调查结果病情略有下降,系统观察林段病情指数从69.0下降到66.3。
2.4 防治林段和不防治林段的最终病情
从表1看出,4个防治林段和4个不防治林段的平均最终病情指数分别为50.4和60.5,折合5级病株率分别为17.0%和30.6%。用最终病情指数计算防效,只有16.7%,基本无效。但用折合5级病株率计算,防效为44.4%,推算挽回损失的病株率13.6%,以5级病株导致损失率为25%计,折算挽回全年产量的损失率约3.4%。从表1还看出,各防治林段的最终病情指数差异不大,各不防治林段的最终病情指数差异也不大。然而各防治林段和各不防治林段,其折合5级病株率差异较大,前者最低病株率14.3%,最高病株率18.3%;后者最低病株率16.6%,最高病株率39.9%。这两个折合5级病株率最低的林段都是割胶3~4年的热研7-33-97。这两个林段落叶彻底,抽叶整齐,起避病作用。为了便于统计比较,把与病害严重度和导致产量损失相关的3、4、5级病株率折算为5级病株率;即先把3级和4级病株率折算为5级病株率,再加上原有的5 级病株率即为折合5级病株率。其依据是3级、4级和5级病株的落叶量分别为1/10,1/3,1/2,折算5株3级病株相当于1株5级病株,3株4级病株相当于2株5级病株。调查结果如表1所示。
3 结论和讨论
3.1 结论
2013年冬春期间海南儋州地区多数橡胶林段落叶不彻底,抽叶不整齐,而且不同品系,不同树龄落叶和抽叶情况复杂,林段内未见越冬病叶,苗圃有少量嫩叶发病。病害始见期早。不防治林段发病严重。平均最终病情指数60.4,属重病年或大流行年[3],其流行气候型属冬暖春热流行气候型,流行过程包括始发期、盛发期和衰退期,符合S型流行曲线。按逻辑斯蒂方程,可计算出平均流行速度0.214。用硫磺粉防治一次的林段,最终病情也重,平均病情指数50.4,用最终病情指数计算防效为16.7%,基本无防治效果。但用折合5级病株率计算,其防效为44.4%,挽回全年产量损失约3.4%。 3.2 讨论
(1)详细记述2013年冬春期间海南儋州地区橡胶树落叶和抽叶的复杂情况,这比过去的记述更为复杂[14]。
(2)2013年海南儋州地区橡胶白粉病流行气候型属冬暖春热流行气候型,与过去记述的几种流行气候型不同[11]。近年来,出现与流行气候型相类似的术语:“橡胶白粉病是一种气候型病害”[14],何谓气候型病害?至今尚未见有明确概念,此术语有待研讨。
(3)以往调查橡胶白粉病的越冬菌量是以林段为单位,包括断倒树上的冬梢数和病情,正常树的冬梢数和病情,以及正常未落老叶树病情。没有调查林段附近苗圃的病情。今年笔者的调查结果,断倒树和正常树未见冬梢,正常树老叶也未见癣状斑,林段内越冬菌量几乎为0,但是林段附近或林段旁边的苗圃,尤其是锯干后抽出嫩梢的增殖苗圃,其嫩叶上有少量白粉病,发病率约5%,成为重要的越冬菌源。这种情况,过去未见报道。
(4)过去只阐述白粉病在古铜叶片上的初始症状[15],没有阐述初始症状的诊断方法。此方法如下:左手或右手握住小叶片的叶柄,叶片下垂,斜对阳光,眼睛沿叶面或叶背往下看,若看到微小银白色闪光的蛛丝状物则为白粉病的初始症状,若把叶片与地面平行,眼睛沿垂线往下看,由于微小菌丝把直射来的阳光折射掉而看不见,造成误诊。这种诊断方法从20世纪60年代使用到现在,属我国首创。
(5)关于病害始见期的观测方法,过去尚未明确。人们只按病害流行期间的方法观测,只记录中间小叶的病情。其结果不能准确观测到病害始见期。笔者在系统观测林段观测物候的同时,随机采靠近苗圃植株3蓬古铜叶,发现只有旁边2片小叶有病,中间小叶无病。若只记录中间小叶则为无病,这样,病害始见期只能往后推,这不符合病害始见期的含意。其含意是指最早见到新抽叶片上出现白粉病的日期。故观测时,不论哪片小叶都要观测,才是正确的观测方法。
(7)用不同的计算方法得出不同的防治效果,说明病情指数与折合5级病株率或严重度没有密切相关。在发病率相同的情况下,病株严重度高,病情指数也高,但并不都成比例,往往病情指数相同,各级病株率不一定相同,例如,表1中有两个不防治林段的最终病情指数分别为54.8和55.8,基本相同,而折合5级病株率分别为16.6%和31.5%,差异很大,后者几乎是前者两倍。只有当各林段的病情指数100时,5级病株率均为100%。也说明用病情指数计算产量损失率不一定合理。
参考文献
[1] 余卓桐,罗大全,谢艺贤,等. 橡胶树主要病害防治决策模型研究[J]. 中国热带农业, 2006(2):26-29.
[2] 余卓桐,李学忠、罗大全,等. 橡胶树病害综合治理体系研究[J]. 中国热带农业, 2006(1):27-30.
[3] 农业部农垦局橡胶树植物保护技术规程(内部资料). 1986.
[4] 西联分公司生产部2012年橡胶“两病”防治工作总结(内部资料).
[5] 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环境与植物保护研究所. 2012年中国热科院试验场防治橡胶白粉病总结(内部资料).
[6] 华南热带作物学院. 橡胶栽培学[M]. 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1981:50-51.
[7] 许志刚. 普通植物病理学:第3版[M]. 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3:322-325.
[8] 谢联辉. 普通植物病理学[M]. 北京:科学出版社,2006:323-329.
[9] 余卓桐,王绍春. 橡胶树白粉病流行过程和流行结构分析[J]. 热带作物学报,1988,9(1):83-88.
[10] 华南热带作物科学研究院植物保护研究所. 橡胶白粉病原菌生物学研究[J]. 热带作物学报,1983(2): 63-70.
[11] 华南热带作物科学研究院植物保护研究所. 橡胶树白粉病流行规律的研究[J]. 热带作物学报,1983,4(1):75-83.
[12] O. S. Perries. Review of the Plant Pathology Division[J]. Annual Review of The Rubber Research Institute of Ceylon,1964: 52-62.
[13] 邵志忠,周建平. 橡胶树白粉病流行速度研究[J]. 云南热作科技,1996(4):1-12.
[14] 李增平,罗大全. 橡胶树病虫害诊断图谱[M]. 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7:3-9.
[15] 黄朝豪. 热带作物病理学[M]. 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1997:4-12.
关键词 橡胶树 ;白粉病 ;防控
分类号 S794.1
Abstract The complex situation of overwintering defoliation and spring refoliation of rubber tree were stated Danzhou, Hainan, 2013. The source of overwintering inoculum is in the rubber nursery near rubber plantation. The powdery mildew on non-controlling rubber plantation occurs severely. The disease progress curve in the epidemic course belongs to stype. The average epidemic rate is 0.214. The type of epidemic climatic belongs to warm winter and hot spring type. The phenomenons discovered in the disease epidemic period were explained.
Keywords rubber tree ; powdery mildew ; control
橡胶白粉病是橡胶树的重要病害。近几年,在海南儋州地区发病严重,对橡胶树的生长和产量影响很大。该病在我国经历数十年的研究,并建立包括橡胶其它病害的防治决策模型[1]和综合治理体系[2]。然而,近年来很少看到我国对病害流行和防控的研究报道。笔者认为橡胶白粉病流行过程和影响因素比同类病害的小麦白粉病、瓜类白粉病以及一些热带果树白粉病复杂得多,尤其对产量损失影响更为复杂。在海南儋州地区,每年冬春期间的气候变化很大,导致每年流行情况有所不同。因此,有必要积累该病发生流行和防控的资料,为本地区更准确预测预报和更有效防控提供依据。本文记述2013年该病在本地区的发生、流行和防控的情况,并对观测过程中发现的一些现象作诠释。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以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试验场(简称试验场),海南大学儋州校区学生实习基地(简称基地)和附近农村的橡胶林段作为观测材料。其地理位置处于儋州地区橡胶林段的中心地带。
1.2 方法
选出1个割胶多年且历年重病的林段(大部分为热研7-33-97;小部分热研43,异名热研8-79)作为系统观测林段。以隔数行连株,选出3行的正常胶树(每行约50株,其中两行是热研7-33-97)作为系统观测株。每行首尾各两株不观测,3~8 d观测一次,从2月19日至4月8日共观测11次,包括物候和病情观测。物候观测包括橡胶树落叶情况以及抽叶和叶片生长情况观测;病情观测包括越冬病情、病害始见期、叶片病情和整株病情观测,叶片老化植株达70%后,改为整株病情观测。在系统观测过程中,不定期对一些有代表性的林段进行观测,采叶杆由3节口径约1.5~2 cm不锈钢管栓连组成,长约8 m。当叶片老化植株约95%时,进行最终病情观测。分别调查4个防治林段和4个不防治林段的最终病情,计算防治效果。前者是试验场林段,后者是基地林段和附近农村的民营林段。按农业部农垦局颁发《橡胶树植物保护技术规程》(简称技术规程)定出的物候分级标准,病情分段标准,调查方法以及病情计算公式进行观测和统计[3]。气象资料是从网上查询的儋州市气象资料。喷药防治是在3月11~12日进行,试验场对全场600 hm2的割胶林段进行一次全面喷药防治。药剂为山西省长治市生产91%,325筛目硫磺粉,用药量约为15 kg/hm2。
2 结果与分析
2.1 物候观测
从2月26日至3月2日,调查5个林段的橡胶树落叶情况,平均落叶量80%(64%~95%);系统观测林段,3月4日抽叶率68%,此时落叶量只有85%。多数林段落叶不彻底,老叶脱落参差不齐,情况复杂,例如同一林段的胶树有的老叶落光,有的完全不落,有的部分叶片脱落,有的边落叶边抽叶,也有的开割1~2年林段,绿叶葱葱,到3月中旬才陆续落叶,同时也陆续抽叶。这与2012年林段和苗圃都落光叶的情况形成鲜明对比[4]。不同品系落叶情况不同,割胶多年的热研7-33-97、PR107和RRIM600等落叶也不彻底,到3月初平均落叶量不到85%;但同样树龄的热研43,落叶较彻底,到3月初落叶量90%。同一品系不同树龄的林段落叶情况不相同,如割胶3~4年的热研7-33-97,落叶彻底,到3月初落叶量95%,而割胶多年的林段,相同时期落叶量只有85%。也有的品系如热研88-13(1个割胶多年的林段)虽然落叶不彻底,但抽出的叶片生长较快,3月15日抽叶率95%,叶片老化植株达41%,而同一时期其它品系老化率不到20%,此情况与2012年调查的结果相似[5]。由于落叶不彻底,落叶参差不齐,导致林段内胶树抽叶情况复杂,有的植株先抽叶,有的迟抽叶,有的树冠上层枝条先抽叶,下层枝条后抽叶,有的迟迟不抽叶,有的边落叶边抽叶,同一株树几种物候同时存在,造成林段中橡胶树群体从抽叶到叶片老化植株达95%的时间延长,例如系统观测林段,从2月23日抽叶率4%到4月8日叶片老化植株才达94%,历时40多天,然而一张叶片从抽出到老化一般30 d,1个叶蓬也只有30多天[6],群体比个体延长10多天,在这10多天中,正是病害流行的盛发期,此时菌量巨大,可侵染的叶片也很多,导致病情急剧上升。 2.2 病情观测
系统观测林段的观测结果见图1。从图1看出,病害流行过程从2月26日至4月8日,历时41 d,经历3个时期:(1)始发期:2月26日至3月14日,历时16 d,病情指数从0.13~5.0,病情发展缓慢。但菌量得到积累,为盛发期提供巨大菌量。在始发期间未发现中心病株或中心病区。(2)盛发期:从3月15日~4月3日,历时20 d,病情指数从5.0猛增至69.0。两个时期历时36 d,病情指数从0.13增至69.0,按逻辑斯蒂方程,可计算出平均流行速度0.214(即21.4%)。其它不防治林段的病情也很重(见2.4),许多3~5级病株中下层嫩叶从3月26日开始纷纷脱落,留下大叶柄。(3)衰退期:4月4日开始,病情指数达最高点后,转为缓慢下降,到4月8日病情指数下降到66.3。整个流行过程的时间动态符合多循环病害流行曲线中的S形曲线[7-8]。与前人报道的流行曲线形状相似[9第1次喷药防治的适合时间是3月13日至3月16日,即病情指数3.0~7.0之间。
2.3 病害流行期间的气温与病害流行的关系
气温是重要的气象要素,还有降雨和相对湿度。橡胶白粉病菌属旱生菌[10],在病害流行的始发期和盛发期间(2月26日~4月3日),降雨和相对湿度对白粉病菌的生长、产孢、孢子萌发以及侵入无不利影响,对橡胶树物候的负面或正面影响也不大,故不考虑这两个要素。从儋州市的气象资料可知,1~3月平均气温22.2℃,橡胶树在越冬落叶期间,(1月下旬至3月上旬)平均气温22.4℃,最低气温13℃(只出现两天)没有出现胁迫落叶的强寒潮。在这样的气温下,落叶不彻底,落叶参差不齐,到3月初,多数林段落叶量不到85%,断倒树未见冬梢,其老叶也未见白粉病的活动斑或癣状斑,正常树未见冬梢,未落的老叶也未见癣状斑。2月中旬至3月中旬橡胶树进入抽叶和叶片生长期间。平均气温23℃ 以上,最高气温20~35℃,最低气温13~25℃(35℃和13℃只出现1 d),没有出现倒春寒。此气温对橡胶树抽叶和叶片生长有利,也对白粉病菌生长,产孢、孢子萌发和侵入有利,病害始见期是在系统观测林段抽叶率4%时出现,属病害始见期早的年份。病害始见期是病害流行始发期的征兆或起点,由于菌量很低,即使气候有利,也不能在短时间内釀成流行,病情只能缓慢发展,但起积累菌量作用。3月中旬至4月初,气温逐渐升高,最高气温都在27~36℃(36℃只出现1 d),最低气温18℃以上,整个冬春气候属冬暖春热气候。比冬春温暖气候的温度指标(平均温度17~21℃)至少高1.2~5.2℃[11]。3月中至3月底,33 ℃以上的高温连续出现9 d,平均气温28.3℃。按理对病情发展有抑制作用。然而,从图1看出此时正是流行过程的盛发期,病情急剧上升。仔细观察分析,在这样高温和强光,强紫外线的照射下,确实对橡胶树上层叶片,林段边缘向阳植株叶片以及苗圃嫩叶上病菌生长繁殖有抑制或杀伤作用。这种情况国外早有类似报道[12]。苗圃一些嫩叶上的白粉斑转变为红斑。远看林段,绿叶葱葱,以为病害很轻。然而,在林段内的气温比树冠上层和林段边缘的气温低。强光、强紫外线照射也被上层叶片遮挡,人在林下感到荫凉。况且早上、傍晚和夜间的气温还比午昼低(具体的温差有待测定)。这对白粉病菌的生长、产孢、孢子萌发和侵入无不利影响,加上菌量巨大,导致树冠中、下层尚未老化的迟抽叶片发病严重。那些刚老化叶片也被侵染,发病,致使病情急剧上升,这与邵志忠的观察结果相似[13]。衰退期出现在4月上旬。此期间,日平均气温21~28℃,最高气温22~36℃,雷雨天气连续出现4 d。叶片老化植株达94%,这些植株叶片不再被侵染,6%未老化植株的叶片发病严重,由于自我抑制,这些叶片也不再被侵染,此时病情理应持平稳状态。由于气温高,强光、强紫外线照射加上雷雨,不但对上层叶片和林段边缘植株叶片上的白粉病菌有不利影响,而且对中下层叶片的病菌也有不利影响,老化叶片上一些白粉斑逐渐消退变成癣状斑或具半透明的黄斑,也由于这样的天气对橡胶树生长很有利,叶片得到充分生长,许多叶片浓绿,树冠茂密,一些因病轻度皱缩叶片,也不见皱缩,一些前次调查因病落叶1/10或1/3的植株与茂密树冠相比,也不显逊色,调查结果病情略有下降,系统观察林段病情指数从69.0下降到66.3。
2.4 防治林段和不防治林段的最终病情
从表1看出,4个防治林段和4个不防治林段的平均最终病情指数分别为50.4和60.5,折合5级病株率分别为17.0%和30.6%。用最终病情指数计算防效,只有16.7%,基本无效。但用折合5级病株率计算,防效为44.4%,推算挽回损失的病株率13.6%,以5级病株导致损失率为25%计,折算挽回全年产量的损失率约3.4%。从表1还看出,各防治林段的最终病情指数差异不大,各不防治林段的最终病情指数差异也不大。然而各防治林段和各不防治林段,其折合5级病株率差异较大,前者最低病株率14.3%,最高病株率18.3%;后者最低病株率16.6%,最高病株率39.9%。这两个折合5级病株率最低的林段都是割胶3~4年的热研7-33-97。这两个林段落叶彻底,抽叶整齐,起避病作用。为了便于统计比较,把与病害严重度和导致产量损失相关的3、4、5级病株率折算为5级病株率;即先把3级和4级病株率折算为5级病株率,再加上原有的5 级病株率即为折合5级病株率。其依据是3级、4级和5级病株的落叶量分别为1/10,1/3,1/2,折算5株3级病株相当于1株5级病株,3株4级病株相当于2株5级病株。调查结果如表1所示。
3 结论和讨论
3.1 结论
2013年冬春期间海南儋州地区多数橡胶林段落叶不彻底,抽叶不整齐,而且不同品系,不同树龄落叶和抽叶情况复杂,林段内未见越冬病叶,苗圃有少量嫩叶发病。病害始见期早。不防治林段发病严重。平均最终病情指数60.4,属重病年或大流行年[3],其流行气候型属冬暖春热流行气候型,流行过程包括始发期、盛发期和衰退期,符合S型流行曲线。按逻辑斯蒂方程,可计算出平均流行速度0.214。用硫磺粉防治一次的林段,最终病情也重,平均病情指数50.4,用最终病情指数计算防效为16.7%,基本无防治效果。但用折合5级病株率计算,其防效为44.4%,挽回全年产量损失约3.4%。 3.2 讨论
(1)详细记述2013年冬春期间海南儋州地区橡胶树落叶和抽叶的复杂情况,这比过去的记述更为复杂[14]。
(2)2013年海南儋州地区橡胶白粉病流行气候型属冬暖春热流行气候型,与过去记述的几种流行气候型不同[11]。近年来,出现与流行气候型相类似的术语:“橡胶白粉病是一种气候型病害”[14],何谓气候型病害?至今尚未见有明确概念,此术语有待研讨。
(3)以往调查橡胶白粉病的越冬菌量是以林段为单位,包括断倒树上的冬梢数和病情,正常树的冬梢数和病情,以及正常未落老叶树病情。没有调查林段附近苗圃的病情。今年笔者的调查结果,断倒树和正常树未见冬梢,正常树老叶也未见癣状斑,林段内越冬菌量几乎为0,但是林段附近或林段旁边的苗圃,尤其是锯干后抽出嫩梢的增殖苗圃,其嫩叶上有少量白粉病,发病率约5%,成为重要的越冬菌源。这种情况,过去未见报道。
(4)过去只阐述白粉病在古铜叶片上的初始症状[15],没有阐述初始症状的诊断方法。此方法如下:左手或右手握住小叶片的叶柄,叶片下垂,斜对阳光,眼睛沿叶面或叶背往下看,若看到微小银白色闪光的蛛丝状物则为白粉病的初始症状,若把叶片与地面平行,眼睛沿垂线往下看,由于微小菌丝把直射来的阳光折射掉而看不见,造成误诊。这种诊断方法从20世纪60年代使用到现在,属我国首创。
(5)关于病害始见期的观测方法,过去尚未明确。人们只按病害流行期间的方法观测,只记录中间小叶的病情。其结果不能准确观测到病害始见期。笔者在系统观测林段观测物候的同时,随机采靠近苗圃植株3蓬古铜叶,发现只有旁边2片小叶有病,中间小叶无病。若只记录中间小叶则为无病,这样,病害始见期只能往后推,这不符合病害始见期的含意。其含意是指最早见到新抽叶片上出现白粉病的日期。故观测时,不论哪片小叶都要观测,才是正确的观测方法。
(7)用不同的计算方法得出不同的防治效果,说明病情指数与折合5级病株率或严重度没有密切相关。在发病率相同的情况下,病株严重度高,病情指数也高,但并不都成比例,往往病情指数相同,各级病株率不一定相同,例如,表1中有两个不防治林段的最终病情指数分别为54.8和55.8,基本相同,而折合5级病株率分别为16.6%和31.5%,差异很大,后者几乎是前者两倍。只有当各林段的病情指数100时,5级病株率均为100%。也说明用病情指数计算产量损失率不一定合理。
参考文献
[1] 余卓桐,罗大全,谢艺贤,等. 橡胶树主要病害防治决策模型研究[J]. 中国热带农业, 2006(2):26-29.
[2] 余卓桐,李学忠、罗大全,等. 橡胶树病害综合治理体系研究[J]. 中国热带农业, 2006(1):27-30.
[3] 农业部农垦局橡胶树植物保护技术规程(内部资料). 1986.
[4] 西联分公司生产部2012年橡胶“两病”防治工作总结(内部资料).
[5] 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环境与植物保护研究所. 2012年中国热科院试验场防治橡胶白粉病总结(内部资料).
[6] 华南热带作物学院. 橡胶栽培学[M]. 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1981:50-51.
[7] 许志刚. 普通植物病理学:第3版[M]. 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3:322-325.
[8] 谢联辉. 普通植物病理学[M]. 北京:科学出版社,2006:323-329.
[9] 余卓桐,王绍春. 橡胶树白粉病流行过程和流行结构分析[J]. 热带作物学报,1988,9(1):83-88.
[10] 华南热带作物科学研究院植物保护研究所. 橡胶白粉病原菌生物学研究[J]. 热带作物学报,1983(2): 63-70.
[11] 华南热带作物科学研究院植物保护研究所. 橡胶树白粉病流行规律的研究[J]. 热带作物学报,1983,4(1):75-83.
[12] O. S. Perries. Review of the Plant Pathology Division[J]. Annual Review of The Rubber Research Institute of Ceylon,1964: 52-62.
[13] 邵志忠,周建平. 橡胶树白粉病流行速度研究[J]. 云南热作科技,1996(4):1-12.
[14] 李增平,罗大全. 橡胶树病虫害诊断图谱[M]. 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7:3-9.
[15] 黄朝豪. 热带作物病理学[M]. 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1997:4-12.